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胃关煎

目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胃关煎

:熟地10~15克或30克 山药)6克 扁豆)6克 炙甘草3~6克 焦干姜3~9 克吴茱萸(制)1.5~2.1克 白术)3~9克

功能治:治胃虚泄泻,甚则久泻腹痛不止,冷痢。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取280毫升,空温服

泻甚者,加肉豆蔻(面用)3~6克;气虚势甚者,加人参随宜用;阳虚不固者,加制附子3~9克;腹痛甚者,加木香2~3克,或加厚朴2.4克;滞痛不通者,加当归6~9克;滑者,加乌梅2个,或北五味子20粒;若者,加肉桂3~6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明·《景岳全书》:胃关煎

出处:,出自明·《景岳全书》。本由明·医家张介宾创制的代表之一,《素问·水热论》:“”说而定。

组成:熟地黄三五钱至一两(9~30g)、山药二钱(6克)、扁豆二钱(6克)、炙甘草二钱(3~6克)、干姜一至三钱(3~9克)、吴茱萸五至七分(1.5~2.1克)、白术一至三钱(3~9克)。

用法:水服。

功效:温中健脾

治:治凡属肾虚所致水谷不分、不固的泄泻、下痢,或不健运,下元虚寒呕吐逆、肛等各种病症。症见泄痢不已,粪便清冷,或完谷不化中冷痛;或呕吐,宿食不化等,苔白腻,沉滑。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慢性腹泻抗生素腹泻、慢性细菌性痢疾糖尿病性腹泻等病症。

1.慢性腹泻加减治疗48例慢性腹泻患者,最多服药90,最少12,以临床症状及大便常规及性状为疗效标准,结果:痊愈34例,显效12例,无效2例。(《山东中医杂志》1985年第1期)

2.抗生素腹泻隔姜灸治疗抗生素腹泻60例,与西药(甲硝唑、金双歧三联活菌)治疗60例对照,以大便次数及状,大便常规为疗效标准,疗程5日。结果:5日有效率80.o%,腹泻积分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山东中医杂志》2012年第7期)

3.慢性细菌性痢疾:加味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47例,疗程15日,与西药(庆大霉素阿莫西林钠、痢特灵)治疗82例对照,以实验室粪便常规检查及症状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治愈17例,好转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6%。(《湖南中医杂志》2000年第3期)

4.糖尿病性腹泻加味服配艾灸治疗糖尿病性腹泻30例,以临床症状及大便性状改善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治愈16例,好转1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3.3%。(《广州中医药大报》1998年增刊)

解:中重用熟地黄质阴伤,填命门真水,以阴中求阳,使得司,阖有权;白术扁豆甘温健脾止泻,与熟地黄补脾亏耗;吴茱萸逐阴,厚肠而止痛;干姜温中,且治下元虚冷,与熟地黄配伍,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山药健脾止泻;炙甘草甘温健脾,调和诸药。全配伍使命充而阖司,土健水谷分,由是泄利得止。临床适用于肾虚寒证。如泻甚,加肉豆蔻脂;气虚甚,加人参阳虚肢冷,加附子腹痛甚,加木香、厚朴、当归;滑,加乌梅五味子木克土,加肉桂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功能性腹泻腹泻、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泻、功能性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贲门失弛缓症、急性吸虫病腹泻肾虚的病症。

歌:用茱萸姜,术草扁豆山药地。

摘录:明·《景岳全书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王道无忧散

下一篇 胃炎煎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