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经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调经散
处方: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没药(别研)、琥珀(别研)、赤芍药,各一两;细辛(去苗)、麝香(别研),各半两。
炮制:上捣为细末,入研药匀。
功能主治:治产后败血乘虚停积于五脏,循经流入于四肢,留滞日深,腐败如水,渐致身体面目浮肿。
又治因产,败血上干于心不受触,致心烦躁,卧起不安,如见鬼神,言语颠倒,并宜服之。
大抵产后虚浮,医人不识,便作水气治之。凡治水气,多以导水药,极是虚人。夫产后既虚,又以药虚之,是谓重虚,往往因致枉夭。但服此药,血行肿消既愈。
《产育宝庆集》卷上:调经散
《银海精微》卷下:调经散
处方:香附米 当归尾各30克 大黄15克(蒸)黄芩60克 黄连 生地黄 赤芍药 川芎 羌活 栀子 薄荷 木贼 苏木 红花 甘草各30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室女或肥壮妇人血热经闭,过期不行,血逆行于上,目睛红色,或乌睛上起如胬肉者。
用法用量:每次10~18克,水煎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普济方》卷三三四:调经散
《产有宝庆集》卷上:调经散
处方:没药(另研)半钱,琥珀(另研)半钱,桂心半钱,赤芍药半钱,当归半钱,细辛半钱,麝香(另研)半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四肢浮肿。因产后败血停积于五脏,循经流入于四肢,留淫日深,腐败如水,故令四肢面目浮肿。产后败血上干于心,心不受触,致心烦躁,卧起不安,如见鬼神,言语颠倒。
用法用量:小调经散(《妇人良方》卷二十二)、小调经汤(《医统》卷八十五)。本方加炙甘草,名“调经汤”(见《妇科玉尺》),又名“调经饮”(见《医级》)。
摘录:《产有宝庆集》卷上
《普济方》卷三三二:调经散
处方:当归1两(酒浸),川芎半两,红花3钱,斑蝥(去翅足)2钱,水蛭2钱(炒),虻虫2钱(去翅足),红娘子1钱(去翅足),牡丹皮半两,赤芍药半两,白芷3钱,蓬术2钱,桂3钱,白姜2钱,生地黄2钱,干漆2钱,川牛膝2钱。
制法:上为散。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二
《银海精微》卷下:调经散
处方:乌药、附米、陈皮、川芎、当归、茯苓、防风、荆芥、升麻、干葛、血竭、紫薇花、红花。
用法用量:二香不过火,煎出药后,将此2味香磨,与药同服。若经脉月流不断,或因气胀冲眼,眼珠肿痛,翳膜不退,服天麻退翳散。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奇效良方》卷五十六:调经散
处方:川芎1钱半,当归1钱半,芍药1钱半,黄耆1钱半,青皮1钱,乌药1钱,陈皮1钱,熟地黄1钱,乳香(另研)1钱,茴香1钱。
功能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疏利后,用此药调理。
摘录:《奇效良方》卷五十六
《松崖医径》卷下:调经散
《松崖医径》卷下:调经散
《女科旨要》卷四:调经散
处方:三棱1两,小茴1两,白芍1两,香附1两,泽泻1两,当归1两,苏叶5钱,红花5钱,青皮5钱,生地5钱,枳壳1两,丹皮1两。
用法用量:先用煎服,分4贴;后为末,每服3钱,酒下。6-7服见效。
摘录:《女科旨要》卷四
《普济方》卷三三六引《便产须知》:调经散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