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补肺汤

目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补肺汤

黄耆30克 甘草 钟乳 人参各12克 桂 地黄 茯苓 白石英 厚朴 桑白皮 干姜 紫菀 橘皮 当归 五味远志 麦门冬各15克 大枣20枚

制法:上十八味,哎咀。

功能治:不足,逆满上气中闷塞,短气起,中如含霜雪,言语失声,甚则吐血者。

用法用量:以水1.5升,取500毫升,分五次服,日三夜一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卷十三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补肺汤

款冬各30克 桑白皮)120克 人参 紫菀白石英各30克 五味子 钟乳粉各45克 麦门冬(去)60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治:虚寒咳嗽上气中闷塞,起,中如含雪,语无音声,本干,吐沫唾,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大枣3枚,粳米1撮,同至160毫升,去滓,空时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论》卷八

《云岐子保命集》卷下:补肺汤

桑白皮 熟地黄各60克 人参 紫菀 黄耆 五味子各3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治:补,清化痰劳嗽。两虚,日哺发热自汗盗汗多喘逆;虚劳短气自汗,时时热,易于感冒,色淡,无力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入蜜少许,饭后服。

摘录:《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千金翼》卷十五:补肺汤

五味子3两,麦门冬4两(去),白石英2两9铢,粳米3紫菀2两,干姜2两,款冬2两,大枣40枚(),桂6两。

功能治:不足,病苦气逆,胸腹满咳逆上气塞,咳逆短气起,有时而痛,惕然自惊,或笑或歌或怒无常,或干呕心烦雨声,面色白,中如含霜雪,言语无声,剧者吐血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桑白皮至8升,去滓,纳药取3升,分3次服。

摘录:《千金翼》卷十五

《张氏医通》卷十五:补肺汤

黄耆1钱,粘子1钱,阿胶8分,马兜铃5分,甘草5分,杏仁(去皮尖)7枚,桔梗7分,糯米1撮。

功能治:气虚痘毒乘咳嗽不已。

用法用量:水温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济阳纲目》卷六十一:补肺汤

人参1钱2分,麦冬(去)1钱2分,五味子15粒,款冬1钱,紫菀1钱,桑白皮)1钱,当归洗)1钱半,芍药()8分,知母8分,贝母8分,茯苓8分,橘红8分,甘草5分。

功能治:劳嗽有

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空服。

摘录:《济阳纲》卷六十一

《直指》卷八:补肺汤

阿胶)半两,真苏子半两,北梗半两,半夏(制)半两,甘草)半两,款冬1分,紫菀1分,细辛1分,杏仁(去皮,)1分,陈皮1分,桑白皮)1分,青皮1分,缩砂仁1分,五味子1分,石菖蒲1分,草果1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治:肺虚乏久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4紫苏3,水服。

摘录:《直指》卷八

《妇人良方》卷六:补肺汤

:清金汤

罂粟壳2两(制),人参半两,粉草半两,陈皮1两,茯苓1两,杏仁(制)1两,白术1两,明阿胶)1两,北五味子1两,桑白皮1两,薏苡仁1两,紫苏1两。

制法:上(父)咀为末。

功能治:男子、妇人远年近日咳嗽上气喘急中涎声,胸满气逆,坐卧不安,饮食不下,及咳嗽声重,语音不出,鼻塞头昏

用法用量:原书云:仆每用无效,遂加百合、贝母(去)、半夏款冬各一两,服之良验。

摘录:《妇人》卷六

《千金》卷十七:补肺汤

款冬2两,桂2两,桑白皮1斤,生姜3两,五味子3两,钟乳3两,麦门冬4两,粳米5大枣10枚。

功能治:不足,支满,咳嗽喘逆上气,唾脓,胸痛,手足烦热,惕然自惊皮毛起,或哭或歌或怒,干呕心烦中闻雨声,面色白。

用法用量:本,《普济作“款”。

摘录:《千金》卷十七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补肺汤

白石英(研)1两,钟乳(研)1两,天门冬(去)2两,款冬)2两,桂(去粗皮)2两,桑根白皮(锉,)2两,五味子)2两,紫菀(去苗土)2两,人参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不足,烦满喘嗽,冲逆上气,唾中有惊恐,皮肤粟起,呕逆歌笑,心烦不定,中虚鸣,面色常白。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大枣2枚(劈),糯米100粒,生姜1分(切),同取7分,去滓,食后顿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外台》卷十引《深师方》:补肺汤

五味子3两,干姜2两,款冬2两,桂1,麦门冬1升(去),大枣100枚(),粳米2桑根白皮1斤。

制法:上切。

功能治:虚寒咳嗽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先枣并桑白皮粳米5沸,后纳诸药取3升,分3次服。

注意:忌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深师

《外台》卷九引《深师方》:补肺汤

黄耆5两,桂3两,地黄3两,茯苓3两,厚朴3两,干姜3两,紫菀3两,橘皮3两,当归3两,五味子3两,远志(去)3两,麦门冬(去)3两,甘草),钟乳3两,白石英2两,桑白皮3两,人参3两,大枣20枚()。

制法:上切。

功能治:咳逆上气,吐脓或吐血,胸满痛不能食。

用法用量:以水1斗4升,取4升,分4次温服,日3夜1。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物。

摘录:《外台》卷九《深师

《外台》卷九引《深师方》:补肺汤

款冬3两,桂2两,钟乳2两,干姜2两,白石英2两,麦门冬(去)4两,五味子3两,粳米5桑白皮1斤,大枣100枚()。

制法:上切。

功能治:不足,咳逆唾脓咽喉闷塞,胸满上气,不能饮食,卧则短气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先桑白皮大枣令熟,去滓,纳药取1升2,分3次服。

注意:忌生葱。

摘录:《外台》卷九《深师

《外台》卷十引《集验方》:补肺汤

五味子3两,白石英(研,绵裹)3两,钟乳(研,绵裹)3两,桂3两,橘皮3两,桑根白皮3两,粳米2茯苓2两,竹叶2两,款冬2两,紫菀2两,大枣50枚,杏仁50枚,(去皮尖双仁),苏子1升,生姜5两,麦门冬4两(去)。

制法:上切。

功能治:不足,咳逆短气起,中如含霜雪,语无音声而渴,本干

用法用量:以水1斗3升,先桑白皮、枣、粳米令熟,去滓,纳诸药,取4升,分3次服,日再夜1。

注意:忌大、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集验

《圣济总录》卷六十九:补肺汤

黄耆(锉细)2两,桂(去粗皮)2两,生地黄)2两,茯苓(去黑皮)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2两,紫菀(去苗土)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2两,当归(切,)2两,五味子2两,远志(去)1两,麦门冬(去)1两,甘草,锉)1两,钟乳(研成粉)1两,白石英(研成粉)1两,人参1两,桑根白皮(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再入研药同和匀。

功能治:吐血后,胸中痛,不喜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大枣2枚(破),同至1盏,去滓温服,日2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医钞类编》卷七:补肺汤

阿胶、白及、苡仁、生地、甘草桔梗橘红川贝母

制法:炼蜜为

功能治:咳

用法用量:噙化

摘录:《医钞类编》卷七

元·《永类钤方》:补肺汤

组成:人参黄芪、北五味紫菀各七分半(各6克),桑白皮熟地黄各一钱半(各12克)。

用法:水服。

功效:补益,降逆止咳。

治:不足,咳逆气短起,声低口干淡苔薄白,沉细无力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结核、纤维化、病、结核等病症属病久体弱者。

1.咳嗽:用汤(太子参黄芪地黄、五床子、紫菀桑白皮)加减治疗气虚咳嗽31例。治疗最短1周,最长3个月,以咳嗽和体在变化评定疗效。结果:治愈10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陕西中医》2001第10期)

2.哮喘、慢支:本治疗气虚型慢支、哮喘缓解期患者64例,以症状、体征、免疫指标变化评定疗效,21日为1个疗程。结果:哮喘临床控制8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4.37%;慢支临床控制6例、豆效8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1.25%。(《中医药研究》1998年第1期)

解:本熟地黄人参黄芪扶助正气,“肺虚而用参、芪者,母,为水母也,虚则补其母;用熟地者,子,子虚必盗母气以自养,故用药先滋其水,且熟地亦化痰之妙品也”(《医集解》),以五味子酸温敛、桑白支甘寒泻紫菀辛能润,补虚、宣敛并用,祛而不伤正。本肺虚咳嗽,如为实热咳嗽则不宜应用。

现代研究: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汤对COPD气虚模型大气管组织MMP-2、MMP-9、TIMP-1及TIMP-2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对COPD气虚模型大的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歌:汤中人参芪,熟地五味紫桑皮,气虚劳嗽咳不止,固本益自去。

摘录:元·《永类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补肺款冬花散

下一篇 补肺法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