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身痛逐瘀汤

目录

《医林改错》卷下:身痛逐瘀汤

秦艽3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 红花9克 甘草6克 羌活3克 没药6克 当归9克 灵脂6克(香附3克 牛膝9克 地龙6克(去土)

功能治:活祛瘀,祛湿,通痹止痛。治瘀血湿经络痹阻,肩痛痛、腿痛,或周身疼痛,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水服。

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耆30~60克。

备注:本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祛瘀;牛膝五灵脂地龙,通痹止痛;秦艽羌活湿香附行气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活祛瘀,祛湿,蠲痹止痛之功。

摘录:《医林改错》卷下

清·《医林改错》:身痛逐瘀汤

组成: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五灵脂(6克)、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

用法:水服。

功效:活祛瘀,通止痛。

治:血痹肩痛痛,痛,或周身疼痛,日久不愈,紫暗,或有瘀斑,涩弦。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神经痛、筋膜炎、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症、外伤后综征等,又有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雷诺症、末梢神经炎等病症。

1.筋膜炎:以中药熏蒸身痛逐瘀汤治疗筋膜炎60例。结果:治愈45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可谓疗效显著。(《光明中医》2013年第4期)

2.椎间盘突出症:以本加减治疗椎间盘突出症36例,偏于不足者,加黄芪丹参熟地黄部冷痛喜温者,加干姜独活桂枝、制附子痛酸软无力明显者,加黄芪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杜仲鹿角山药白术痛如刺拒者,加延胡索五灵脂红花痛有热感,口苦烦热者,加苍术黄柏木瓜、防己、龟甲,对照组34例嘱卧床休息配常规治疗,疗程30日。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好转21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25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88.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中医导报》2013年第2期)

3.关节炎:以本加减配施沛特治疗膝关节关节炎35例,与另35例单纯以施沛特治疗为对照,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 1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新中医》2013年第11期)

4.神经痛:78例患者均采用具有活行气、祛瘀通、通痹止痛功效的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若见四肢无力者加党参黄芪,疗程20~50日。结果:痊愈58例,占74.36%;好转17例,占21.79%;无效3例,占3.85%,有效率为96.15%,疗效显著。(《中医报》2013年第2期)

解:本要用于治疗瘀血痹阻经脉,肢或周身疼痛。中以桃仁当归川芎祛瘀;红花没药五灵脂香附理气化瘀止痛;羌活湿止痛;秦艽湿、舒筋活地龙经络而利关节;怀牛膝祛瘀、补、强筋当归甘草调和诸药。

医林改错·痹症瘀血说》日:“凡肩痛痛、疼、腿疼,或周身疼痛,总痹症……古颇多,如古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汤。”故本临床应用以肢体或周身痹痛、日久不愈、舌质紫暗或有瘀斑为辨证要点。

现代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给药组热镇痛、酸扭体镇痛以及热水甩尾镇痛与空白组对照有明显的统计意义。

歌:身痛逐瘀归芎,脂艽附羌与地龙牛膝红花没药草,通止痛力量雄。

摘录:清·《医林改错》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送子丹

下一篇 送胞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