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芍药甘草汤

目录

《伤寒论》:芍药甘草汤

:戊己汤(《症因治》卷四)。

:芍药12克 甘草12克

药理作用:解痉、止痛、抗炎作用:安徽院《症资料》1977:74,本对病变异常兴奋状态有强力的抑制、镇静作用。其中芍药对疼痛中枢和脊髓性反射弓的兴奋有镇静作用,故能治疗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挛急,以及因挛急而起的疼痛。芍药、甘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的作用,二药用后,这些作用确能显着增强。

功能治:调和,缓急止痛。治伤寒伤阴,筋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不和,脘疼痛。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痉挛、肋间神经痛、痉挛、痛、腹痛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征等属阴亏虚,失调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用水600毫升,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备注:本津液受损,阴不足,筋失濡所致诸中芍药酸,养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缓急止痛。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有柔筋止痛之效。

摘录:《伤寒论》

汉·《伤寒论》:芍药甘草汤

组成:芍药、炙甘草各四两(各12克)。

用法:以水三升,取一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功效:养益阴,缓急止痛。

治:阴不足,不畅,腿脚挛急或中疼痛等。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肉痉挛、老年腿痛、扭转、腹痛、消化性生溃疡、先天性和萎缩性强直症、哮喘、百日咳、出热后期脚挛急、痛经、呃逆、痢疾、慢性结肠炎、神经痛、老年腿痛、栓性炎、颈椎综征、不安腿综征、跟骨质增生等病症。

1.管病偏瘫患者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选择治疗对象为管病伴有一侧肢体麻痹、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水平上<90度),予镇痛药、骨骼肌松弛药及物理疗法治疗疗效不佳15例,给予芍药甘草汤7.5克,分3次服。结果:疼痛显效20%,有效33.3%,稍有效33.3%,无效13.3%;关节活动度显效(上举>15度)13.3%,有效(上>120度)26.7%,稍有效(上>90度)33.3%,无效26.7%。疗效出现时间:1日以26.7%,2~3日33.3%,4~5日26.7%,不变13.3%。由此认为,对伴有肢体疼痛偏瘫患者,芍药甘草汤呵在减轻疼痛,解除张力增高状态的同时,使关节活动度扩大,改善日常生活活动,且顿服效果比定时服用效果好。无效的病例可能与严重的关节,故早期给药效果更好。(《国外医 中医中药分册》1999年第3期)

2.慢性萎缩性胃炎:选用芍药甘草汤作为基础,随症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6例,以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所有病例均服药2个疗程。症状全部消失、镜报告显示正常为治愈指标;以胃病缓解,发作次数少,其他症状减轻,为好转指标;症状无改善,镜检查无变化为无效。结果:治愈6例,好转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1.7%。(《浙江中医报》1996年第4期)

3.尿毒症末梢神经病变: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用芍药甘草汤加薏苡仁,其中芍药30~60克,薏苡仁40~60克,炙甘草10克,水服,连服3-10,服药期间停用一切镇静治疗。结果:症状完全消失者5例,总有效率为83.3%。(《北京中医药大报》1995年第1期)

4.透析患者痉挛:以21例透析患者为治疗对象,在透析中或透析后痉挛时,给予芍药甘草汤2.5~5.0克,通常在15~20分钟后出现效果,所以顿服30分钟进疗效判定。结果:痉挛完全消失的显效者11例,有效17例,总有救率为81%。痉挛消退程度与体重增加之间无相应性。透析中间质液在流入速度(PRR)与痉挛消退程度之间无显著的相性,但PRR的减少有增加芍药甘草汤效果的倾向。由此认为芍药甘草汤对透析中或透析后起的痉挛有较好的效果。(《国外医-中医中药分册》1997年第5期)

解:用芍药,养益阴,缓急止痛;炙甘草补中益,资生化之源,另能缓急止痛,助芍药缓挛急、止腹痛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有镇痛、抗炎、止咳、抗变态反应作用,能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回肠收缩,可促进细胞生四烯酸向磷脂的渗入,使游离的生四烯酸减少,从而减少前列腺成,达到治疗月经困难的的。

歌:芍药甘草两药投,筋挛拘急抽。苦甘化阴利统,滋阴柔肝效立瘳。

摘录:汉·《伤寒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