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肾气丸

目录

《金匮要略》卷下:肾气丸

:八味(《金匮要略》卷上)、崔氏八味(《金匮要略·中篇》附)、《金匮》(《科摘要》卷下)、桂附八味(《医集解))、桂附地黄(《医宗金鉴》卷四十三)。

地黄128克 薯蓣64克 山茱萸64克 茯苓48克 泽泻48克 皮48克 桂枝 附子)各16克

制法:上八味,为末,炼蜜和,如梧桐子大。

药理作用:1.抗实验性病理代谢的研究 《日本》1982(4):10,给增龄大白投与八味地黄,探讨了谷光甘肽代谢,结果①晶状体中GSH和GSSG有意义地增加,推测八味地黄有预防老年性内障的效果,②中GSH增加,推测八味地黄参与红细胞膜的谷光甘肽代谢;③睾丸中GSH增加,提示八味地黄参与DNA成和谷光甘肽代谢。2.抗糖尿病成分的研究 《中成药研究》1982(1):46,用八味粉末给链脲菌素所致大糖尿病模型服,结果表明八味能有效地抑制其饮水量、尿量、糖及尿糖量。而组成该的单味药仅山茱萸有效,并进一步找到抗糖尿病有效成分为熊果酸及齐墩果酸。

功能治:温补。治不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少拘急,小便不利或频数,舌质淡胖,沉细;及痰饮喘咳,水肿消渴久泄。现用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炎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气管哮喘等属于不足者。

用法用量:每服15,用送下,加至20,一日三次。

注意:如有干、舌红、少苔等肾阴不足,上炎症状者不宜用。

备注:地黄山茱萸补益肾阴而摄精气山药茯苓健脾湿泽泻中水牡丹皮清相火桂枝附子温补命门。诸药用,共成温补之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金匮要略》,又名“金匮肾气丸”“八味肾气丸”:肾气丸

组成:地黄八两(240克) ,山药山茱萸各四两(各120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各90克),桂枝附子各一两(各30克)。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如梧桐子大,每服15(6克,可加至25(10克),送下,每日2次。现代临床用法:可作汤,用量比例酌减。

功效:补助阳。

治:肾阳不足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淡而胖,虚弱,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转胞等。

配伍特点:一是补阳之中配伍滋阴之品,阴中求阳,使阳有所化;二是少量补阳药与大队滋阴药为伍,旨在微微生少火生气。由于本功用要在于温补,且作服,故之“”。

临床应用:1.用要点:本为补助阳的常用。临床应用以痛脚软,畏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反多,淡而胖,虚弱而沉细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性神经衰弱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征等属肾阳不足者。

3.慢性肾炎:加味治疗50例,以临床症状消失,尿检蛋白、潜均转阴为治愈结果:临床治愈4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陕西中医》2010年第5期)

4.气管哮喘:加味治疗54例,与常规西药治疗54例对照,疗程30日,以临床症状与体征大部分消失,记为临床控制。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贵阳中医报》2014年第2期)

5.前列腺增生症:加味治疗122例,与前列康治疗106例对照,疗程30日,以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指数评价、病情评分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为评价标准。结果:治疗组显效68例,有效4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12%;对照组显效44例,有效36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75.12%。(《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年第5期)

6.男性不育症:加味治疗少弱精子不育症42例,与枸橼酸氯米芬(克罗米芬)、肌苷治疗21例对照,以配偶受孕为痊愈,以虽未受孕但精子密度、数量、活力、活动率以及畸率均正常为显效,精子功能检测虽不正常,但液常规检查有群级间改善为有效,疗程90日。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3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57. 14%。(《医药论坛杂志》2007年第22期)

解:本皆由肾阳不足所致。为水脏,命门肾阳不足,失于温煦,故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拘急肾阳虚弱,气化不利,水停于,则小便不利、少拘急,甚或转胞、或水肿痰饮、脚肾阳亏虚,水液直趋下焦,津不上承,故消渴、小便反多;病症虽多,病机均为肾阳亏虚,所以异病同治,治宜补助阳,即王所谓:“益之源,以消阴”之理。用辛热的附子温壮元阳,辛温的桂枝,温通阳,二药相,温助阴成,共为君药。然为水之脏,寓元阴元阳,阳虚则阴不化,故重用于地黄滋补肾阴,用山茱萸、薯蓣(即山药)补精血,共为臣药。君臣相伍,一阳一阴,阳得阴生则温而不,阴得阳化则滋而不腻。即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中补阳药少而滋阴药多,其立之旨,在于“微微生”,“少火生气”之义。泽泻通调水道;茯苓健脾湿牡丹皮清泻肝。此三味寓泻于补,使去而补药得力,并制诸滋阴药可能助湿之虞。诸药用,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阳振奋,气化复常,则诸症自除。

现代研究:早期文献报道本可治疗糖尿病、糖尿神经源性膀胱压、压、慢性气管炎、慢性阻塞性疾病、慢性力衰竭、尿路感染、遗尿神经衰弱自发性气胸内障阳痿、更年期综征、功能性子宫、席汉综征、不孕症、神经症、质增生症、荨麻疹、口腔溃疡、复发性疮等肾阳不足的病症。

实验研究表明,具有调免疫、抗衰老、类似激素样作用、降糖、降脂、改善记忆、利尿、升高或降压、强、改善代谢、促进生殖发育、修复神经系统损伤、恢复损伤骨髓功能、调分泌等作用。

注意:本性偏温热,对舌红少苔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不宜使用。此外,肾阳虚而小便正常者,为纯虚无,不宜使用本。吴仪洛称:“此亦为虚中夹滞而设尔,若纯虚之,而兼以渗利,未免减去药力,当用右归右归饮。”(《成切用》)

附:右归(《景岳全书》):大怀熟地黄八两(240克), 山药四两(120克) ,山茱萸三两(90克) ,枸杞四两(120克), 鹿角珠四两(120克),菟丝子制四两(120克),杜仲姜汤四两(120克) ,当归三两(90克) ,肉桂二两,渐可加至四两(60~120克), 制附子二两,渐可加至五六两(60~180g),共为细末,炼蜜为,每服9g,每日2次。功效:温补肾阳,填治:肾阳不足,命门。年老或久病疲,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小便自遗,或食少便溏,淡苔白,沉迟。

系由减去“三泻”,即泽泻牡丹皮、茯苓,加鹿角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当归而成。中集温补药与滋补药于一,纯补无泻,故益壮阳之力颇著;补阳药与补阴药用,则体现了“阴中求阳”的用药法则。为填温阳之峻,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

歌:肾阳虚,地山药及山萸,苓泽桂附,水中生在温煦。

摘录:《金匮要略》,又金匮”“八味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缩脾饮

下一篇 肾着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