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石膏汤

目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石膏汤

石膏(研.三分) 白茅(三分) 扁蓄(三分) 滑石(半两)

功能治:治中头疼,烦热口干,小便赤。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匕,水一盏,至七分,去滓,食远热服

摘录:明·贤着《奇效良

《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师方》:石膏汤

:三石膏汤(《伤寒总病论》卷五)

石膏30克 黄连 黄柏 黄芩各6克 香豉9克(绵裹)栀子9克(麻黄9克(去

功能治:清热泻,发汗解表。治伤寒病已八九日,壮热无汗,身体沉重拘挛,鼻干渴,烦躁不眠,志昏愦,或时呼呻,滑数。

用法用量:上七味,切。以水2升,取600毫升,一日分三次服。初服一小汗,其后更,分两日服。常令微汗出,拘挛烦愦即愈。得数利,令语,毒折也。

注意:服药期间,忌猪肉、冷水。

备注:本治为伤寒表证未解,里热炽盛,故解表与清里兼顾。石膏清热除烦为君,麻黄、豆豉发汗解表为臣,黄连黄柏黄芩栀子以泻三焦。配,发表而不助里热,清热而不失治表,洵为表里双解之良

:陶华《伤寒六书》卷一"三石膏汤",即本加姜、枣、细。治疗伤寒汗吐下误治后,三焦俱热,身俱痛之

摘录:《外台秘要》卷一《深师

《喉科秘诀》卷下:石膏汤

石膏30克 知母9克 甘草3克 元参15克 花粉9克

功能治:清热养阴。治胃热盛,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水服。

摘录:《科秘诀》卷下

《外台》卷一引《深师方》:石膏汤

:三石膏

石膏2两,黄连2两,黄柏2两,黄芩2两,香豉1升(绵裹),栀子10枚(),麻黄3两(去)。

制法:上切。

功能治:伤寒病己8-9日,而表未解,三焦热,其滑数,昏愦,身体壮热,沉重拘挛,或时呼呻,体犹沉重拘挛;伤寒发汗或下或误吐后,谵语不休,昼夜喘息中屡衄而疾势不解,身发黄,狂躁欲走。

用法用量:三石膏汤(《伤寒总病论》卷五)。

注意:忌猪肉、冷水。

各家论述:1.《外台》《深师》:今直用解毒汤,则挛急不愈;直用汗药,则毒因加剧。而表里疗者,意思以黄汤以救其,有所增加以解其外,故石膏汤。

2.《医集解》:此足太阳、手少阳药也。表里俱盛,欲治则表不除,欲发表则里又急,故以黄芩泻上焦之黄连泻中焦之黄柏泻下焦之栀子通泻三焦,而以麻黄、淡豉发表邪石膏,能解肌,亦表里分消之药也。

摘录:《外台》卷一《深师

唐·《外台秘要》:石膏汤

组成:生石膏二两(30克)、黄连二两(3克)、黄柏二两(9克)、黄芩二两(9克)、香豉一升(9克)、麻黄三两(9克)。

用法:水服。

功效:解表除烦,清热解毒

治:伤寒表证未解,里热已炽,壮热无汗,沉重拘挛,面红目赤烦躁不眠,神昏谵语滑。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病毒性感冒等病症。

病毒性感冒:以三石膏汤治疗53例性感冒持续高热患者,每奏良效。以皮损消退,无新皮疹出现为痊愈。治疗14日后,总有效率为96%。(《福建中医药》1997年第1期)

解:用生石膏清热除烦,麻黄、豆豉发汗解表,使在表之从外而解;更黄连黄柏黄芩栀子(黄连解毒汤)泻解毒,黄芩善清上焦黄连善清中焦黄柏善清下焦栀子通泻三焦。本用治表证未解,里热炽盛,表里俱热之,“今直用解毒汤则挛急不瘥,直用汗药则毒因加剧,而表里疗者,意思以黄汤以救其,有所增加以解其外”(《外台秘要》《深师》)。

临床应用以壮热无汗、烦躁不眠、烦渴昏谵、滑数为辨证要点。凡表证发热、里热未盛者,不宜应用。

歌:外台秘要石膏汤,麻黄香豉芩柏连,发汗解表热毒壮热神昏

摘录:唐·《外台秘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石膏散

下一篇 石膏知母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