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渗湿汤

目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渗湿汤

白术(三钱) 干姜 一钱) 白芍药(一钱) 附子.去皮脐.一钱) 白茯苓(去皮.一钱) 人参(一钱) 桂枝(不见.半钱) 甘草.半钱)

功能治:治坐卧湿地,或为雨所袭,身重脚弱,关节疼痛,发热恶寒,或多汗恶,或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红枣一枚,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贤着《奇效良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渗湿汤

苍术白术甘草),各一两。茯苓(去皮)、干姜,各二两。橘红丁香,各一分。

炮制:上俰咀。

功能治:治寒湿所伤,身重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涩或出,大便溏泄。皆因坐卧湿处,或因雨所袭,或因汗出衣衾泠湿,久久得之。下重疼,两脚疼痛,腿膝或肿或不肿,小便利,反不渴,悉能之。

用法用量:每取四钱,水一盏半,枣一枚,姜三七分,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渗湿汤

:七味湿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苍术 白术 甘草)各30克 茯苓(去皮)干姜(爁)各60克 橘红 丁香各7.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治:治寒湿所伤,身重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涩或利,大便溏泄,下重疼,两脚疼痛,腿膝或肿或不肿,小便利反不渴。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大枣1枚,生姜3至160毫升,空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卷二

《古今医统》卷十七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渗湿汤

参附湿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八)。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附子干姜桂枝 芍药各等分

功能治:治坐卧湿地,或雨所袭,身重脚弱,关节疼痛,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大枣1枚,至320毫升,不拘时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十七太平惠民和

《扁鹊心书》卷下:渗湿汤

:厚朴60克 丁香 甘草 附子各30克 砂仁 干姜 肉果(面裹透)高良姜各24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治:温湿。治胃虚,四肢困倦,酸疼,头晕鼻塞,恶,多虚汗痰饮不清,胸满促,腹胀闷,两胁刺痛,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加生姜3大枣3枚,水150毫升,至100毫升,去滓空时服。

摘录:《扁书》卷下

《女科百问》卷上:渗湿汤

白术45克 苍术15克()厚朴 肉桂 丁香 干姜各30克 陈皮 细辛茯苓各30克 肉豆蔻15克 砂仁15克 附子24克(先,同姜令赤,去姜,切

制法:上药为粗末。

功能治:治妇人湿胜濡泄,经水反断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大枣2枚,至150毫升,空热服

摘录:《女科百问》卷上

《丹台玉案》卷二:渗湿汤

丁香 苍术 白术 姜黄 茯苓 甘草 陈皮等分

功能治:治湿,下部虚肿,大便泄泻,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上药加大枣2枚,生姜3,用水300毫升,至240毫升服。

摘录:《案》卷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涩肠散

下一篇 渗脐散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