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少腹逐瘀汤

目录

《医林改错》卷下:少腹逐瘀汤

小茴香)7粒 干姜)0.6克 延胡索3克 没药(研)6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官桂3克 赤芍6克 蒲黄9克 五灵脂)6克

功能治:活祛瘀,温止痛。治少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腰酸、小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块,或崩或漏,兼少疼痛,或粉红兼白带者。

用法用量:水服。

备注:本所治属小滞瘀积,或妇女冲任虚寒,瘀凝阻,归经所致。当归川芎赤芍瘀,养;小茴、干姜官桂通阳,温暖冲任;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没药祛瘀,结定痛。诸药相配,共成化瘀结、温阳、调止痛之功。

摘录:《医林改错》卷下

清·《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

组成:小茴香七粒,干姜二分(0.6克),延胡索、官桂、没药川芎各一钱(各3克),赤芍五灵脂各二钱(各6克),蒲黄当归各三钱(各9克)。

用法:水服,每日2次。

功效:温祛瘀,消积止痛。

治:少瘀血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腰酸腹胀,或月经不调,其色紫黑,或有瘀块,或崩漏白带,少疼痛等。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原发性痛经子宫膜异位症、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子宫等病症。

1.慢性盆腔炎逐瘀汤加减治疗126例慢性盆腔炎,10日为1个疗程,过2~3个疗程的治疗,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愈105例,显效18例,好转17例,无效10例,治愈率70%,总有效率93.3%。(《中外医疗》2010年第2期)

2.原发性痛经:本治疗组原发性痛经治疗组66例,对照组33例服吲哚美辛肠溶等,连续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7%,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陕西中医》2008年第7期)

3.子宫膜异位症:以逐瘀汤为治疗子宫膜异位症患者56例,3个月为1个疗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痊愈10例,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0.4%。(《陕西中医》2006年第6期)

4.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76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在进输卵管通液术的同时给予本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6个月,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愈50例,治愈率为65.8%,总有效率达92.1%。(《陕西中医》2008年第7期)

5.子宫:以本直肠灌注治疗子宫症患者32例,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痊愈10例,占31.25%,好转18例,占56.25%,无效4例,占12.5%,总有效率为87.5%。(《中医杂志》2003年第1期)

解:逐瘀汤取《金匮要略》汤之意,失笑化裁而成。小茴香干姜、官桂温、通达下焦;延胡索没药瘀,消肿止痛;失笑(蒲黄、灵脂)活通瘀,结止痛,其中蒲黄生用,重在活祛瘀,灵脂用,重在止痛而不损胃气当归川芎乃阴中之阳药,中之药,配赤芍用于活行气滞调。全兼顾,温通兼。历数代医家验用,具有活祛瘀、温止痛的作用,被誉为“调种子第一”。

临床应用广泛,还可以治疗先兆流产崩漏、带下、肠粘连肠套叠卵巢囊肿、老年前列腺增生等。

现代研究:逐瘀汤能调肠蠕动,促进肠道体排出;有较明显的镇静、解痉、止痛功效,尤能抑制红细胞和聚集功能,溶解栓,降低液粘稠度,改善环及液的理化性质,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炎性病灶的消退及增生性病变的软化和吸收。

歌:少逐瘀小蔷香,芎归桂花干姜,延胡灵脂蒲黄没,祛化瘀效力强。

摘录:清·《医林改错》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少腹逐瘀丸

下一篇 少阴甘桔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