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十灰散

目录

出《修月鲁股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十灰散

大蓟 小蓟 荷叶 大黄 山栀 牡丹棕榈皮等分

功能治:凉血。治劳呕血吐血咯血、嗽

用法用量:上药烧灰存性,研极细,用纸包之,以碗盖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时先将白藕捣碎绞汁,或萝卜汁磨真京半碗,调灰15克,食后服下。

备注:大蓟小蓟荷叶茜草白茅均能凉血棕榈皮侧柏性兼收涩,长于止;由于治盛,热妄,故于凉血药中,又配用桅子清泻肝大黄导热下,折其上逆之势;皮与大黄同用,降之中含瘀之品,可使止而不留瘀;且本烧炭存性使用,则止作用更着;以藕汁或萝卜汁磨京调服,亦旨在增强凉血之功。

摘录:出《修月鲁后录》《十药书》(录自《医类聚》卷一五○)

《医学心悟》卷三:十灰散

大蓟 小蓟丝瓜 山栀 蒲黄 荷叶 大黄 乱发

制法:上药烧灰存性。

功能治:祛瘀生新,止。治暴吐血、或吐血而兼有瘀血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藕汤调下。

摘录:《医悟》卷三

《十药神书》:十灰散

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山栀大黄牡丹棕榈皮等分(各9g)

用法:上药各烧灰存性,共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时先将白藕捣汁或萝卜汁磨京半碗,调服五钱(15g),食后服下。现代用法:各药烧存性,为末。每次15g,藕汁或萝卜汁磨京汁适量,或温调服。亦可作汤服,用量比例酌定。

功效:凉血

治:热妄之上部出吐血咯血、嗽、衄鲜红舌红数。

解:本为治热炽盛,迫之上部出血证热炽盛,上冲,迫则见上部出,如吐血咯血、嗽及衄等,多来势暴急,鲜红。因有热之象,故见面赤红,心烦渴,溲赤,便秘舌红数等。治宜凉血大蓟小蓟甘凉人分,长于凉血,兼能祛瘀,为君药。荷叶侧柏白茅茜草均能凉血栀子热泻,且能凉血大黄清热降热下,使止;牡丹皮清热凉血祛瘀,使止不留瘀,为药。本用法是用藕汁、或萝卜汁、或磨京调服,藕汁能清热凉血瘀;萝卜汁清热;京汁能收涩,意在增强止之功。本凉血与清降全用,收涩与化瘀同施,为急救止

十药均以制炭炮制品入,用治呕血吐血、咳,为传统炭药止的代表。本方药物生用、炭用均有止、凝作用,而炭用止作用尤佳,炭后可增加炭素,加强吸附作用,使凝时间缩短,增强收涩作用。故本亦以其炮制法而命十灰”。

临床应用:1.用要点本为治热妄所致各种出血证的常用,对于来势急暴的上部出,可作应急之用。以上部出鲜红舌红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常用于治疗消化道出气管扩张、结核咯血等属于热妄者。

3.使用注意本为治标之法,不宜多服久服,止后,应审因论治,随调理,对于虚寒性出,则不宜使用。

歌:十灰中十般灰,柏茅茜荷,二蓟栀黄各黑,上部出势能摧。

摘录:《十药书》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十生丹

下一篇 十神解毒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