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补气汤

目录

《瑞竹堂经验方》卷一:补气汤

黄耆90克(去芦,蜜水人参 甘草)各15克 麦门冬30克(汤浸,去)苦桔梗(去芦,)3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治:气虚弱,浮而软,怔忡无力少气启汗,鼻塞腠理不密,易感风寒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瑞竹堂》卷一

《兰室秘藏》卷中:补气汤

柴胡2分,升麻3分,黄耆8分,当归身2钱,炙甘草4钱,红花少许。

功能治:年少时弱,常于气海、三里灸之,次约50-70壮,至年老添热厥头痛,虽冬天大,犹喜,其头痛则愈。微来暖处,或见烟,其痛复作,5-7年不愈者。服清上泻汤后用此

用法用量:《医》有细辛少许,麻黄)、苦丁香各半钱,无红花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嵩崖尊生》卷九:补气汤

白术1钱半,茯苓1钱,山楂1钱,人参1钱,半夏8分,陈皮8分,干葛7分,砂仁5分,草3分。

功能治:弱,饮食不长肉。

摘录:《嵩崖尊生》卷九

《医学集成》卷二:补气汤

黄耆1两,焦术1两,人参3钱,茯苓3钱,苡仁3钱,半夏3钱,肉桂2钱,甘草1钱。

功能治:中右半身不遂。

摘录:《医集成》卷二

《瑞竹堂方》卷一:补气汤

黄耆3两(去芦,蜜水),人参半两,甘草)半两,麦门冬1两(汤浸,去),苦桔梗(去芦,)1两。

功能治:补以养肺虚少气自汗

用法用量:原书治上,须与益荣使用。

摘录:《瑞竹堂》卷一

《脉症正宗》卷一:补气汤

人参8分,黄耆1钱,玉竹2钱,白术1钱,木香3分,山药1钱,陈皮8分,川芎8分。

功能治:阳大虚。

用法用量:水服。

摘录:《症正宗》卷一

《魏氏家藏方》卷四:补气汤

鹿茸(去毛,锉作段。浸,)1两,当归(去芦,浸)1两,白术)1两,附子2只(,去皮脐),北五味子(去梗)半两,黄耆(盐水)半两,人参(去芦)半两,金钗石斛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山药)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补卫。虚劳咳嗽热往来,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半,加生姜3大枣1枚,至7分,食前服。

摘录:《魏氏家藏》卷四

《普济方》卷三十五引《十便良方》:补气汤

五味子3两(须用辽东者),甘草5钱,白盐()1两(3件同拌,置器中1宿,取出干),吴茱萸5钱。

制法:上为细末,干净瓷瓶中盛。

功能治:生津液上焦虚热,夜卧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熟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卷三十五《十便良

《普济方》卷三五二引《肘后方》:补气汤

:黄雄鸡1只,赤小豆5升(大豆亦得),地黄1两,甘草3两,桂3两,黄芩3两,芍药3两。

功能治:产后大虚劣。

用法用量:以水2斗,鸡、豆1斗,去滓纳药,取4升,分4次服。

摘录:《普济》卷三五二《肘后

《便览》卷一:补气汤

黄耆白芍甘草泽泻陈皮人参

功能治:皮肤麻痒。

用法用量:用水1盏半服。

,加半夏生姜

摘录:《便览》卷一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补气止崩汤

下一篇 补气泻荣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