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清胃散

目录

《脾胃论》卷下:清胃散

:生地黄 当归身各0.9克 牡丹皮1.5克 黄连1.8克(如质次,更加O.6克。夏月倍之)升麻3克

功能治:清凉血。治中积热,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头部,满面发热,其齿恶热;或牙龈红肿,溃烂出;或颊肿痛,臭热,舌红苔黄,滑大而数。现用于三叉神经痛、口腔炎、周炎属于上炎者。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都作一服。用水230毫升,至150毫升,去滓冷服

备注:中黄连苦寒泻,以清中积热;生地、滋阴凉血清热;当归升麻解毒,兼为阳明之药。五药配,共奏清凉血之功。

摘录:《论》卷下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清胃散

:生地.黄连 当归 升麻 石膏

功能治:清。治小儿热蓄于肿如水泡,胀痛难忍,曰重

用法用量:用灯,水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清胃散

人中白9克 青黛4.5克 白芷4.5克 杭芍4.5克 生石膏6克 冰片3克 牛黄1.5克 麝香0.3克

功能治:治生疮,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共为极细末,上患处。

摘录:《慈禧光绪医选议》

《脾胃论》:清胃散

组成:生地黄当归各三分(各6g), 牡丹皮半钱(9g) ,黄连六分(6g),夏月倍之,升麻一钱(9g)。

用法:上药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现代用法:作汤,水服。

功效:清凉血

治:牙痛牙痛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或牙龈红肿溃烂,或颊肿痛,热臭,口干舌红苔黄,滑数。

解:本是由有积热,上攻所致。足阳明入上齿,手阳明大肠上项贯颊人下齿中热盛,上攻,故牙痛头痛、面颊发热颊肿痛;胃热上冲则热臭;为多之腑,胃热则伤及,则见宜出,甚则牙龈溃烂;口干舌红苔黄,滑数俱为胃热津伤之候。治宜清凉血用苦寒泻黄连为君,直折腑之热。臣以升麻,一取其清热解毒,以治牙痛;一取其轻清升透发,可宣达郁遏之伏,有“郁发之”之意。黄连升麻,降中寓升,则泻而无凉遏之弊;升麻黄连,则而无升焰之虞。胃热分,耗伤阴,故以生地黄凉血滋阴凉血清热;当归,与生地黄滋阴,与则消肿止痛,共为药。升麻兼以为使;诸药用,共奏清凉血之效,以使上炎之得降,分之热得除,于是外发诸症,皆可因热毒彻而解。《医集解》载本石膏,其清之力更强。

临床应用:1.用要点:本为治牙痛的常用,凡胃热郁者均可使用。临床以牙痛头痛热臭,舌红苔黄,滑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常用于治疗口腔炎、周炎、三叉神经痛、痤疮等属上攻者。

注意:牙痛风寒肾虚炎者,不宜使用本

歌:当归连,生地升麻全,或加石膏,能消牙痛牙宣

摘录:《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清胃健中汤

下一篇 清胃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