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清热泻脾散

目录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清热泻脾散

:山栀(石膏黄连(姜)生地 黄芩 赤苓

功能治:清泄热。治小儿肿蕴热,致患,白屑生满,如者。

用法用量:灯,水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清·《医宗金鉴》:清热泻脾散

组成:栀子、生地黄黄芩茯苓各三钱(各9克),石膏半两(15克),黄连、灯草各一钱(3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水服。也可用饮作汤服。

功效:清热泻解毒。

治:治小儿,满生白屑,舌红苔白腻,细数。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疮、口腔溃疡手足病等病症。

1.疮:以热泻治疗积热型疮36例,疗程为7日,以口腔黏膜恢复情况判断疗效。结果:痊愈29例,占80.56%;有效4例,占11.11%;无效3例,占8.33%。(《河南中医》2013年第1期)

2.口腔溃疡:以热泻加减治疗22例,与维生素B2治疗20例对照。疗程为3天,以临床症状的改善判断疗效。结果:中药组痊愈3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5%;西药组痊愈1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中医临床研究》2011年第17期)

3.手足病:以本加减治疗50例,疗程为6日,以手足及躯干部皮疹消退,口腔疱疹溃疡症状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痊愈36例,有效13例,无效1例,痊愈率72%,总有效率98%。(《中医儿科杂志》2007年第5期)

解:本石膏栀子清心积热,黄芩黄连清热解毒,生地黄清热养阴,灯草、赤苓健脾湿。临床如见纳不香,加薏苡仁、莱菔子、麦等,大便秘结,加大黄热泻虽为小儿而设,但也可治疗成人蕴热的病

歌:山栀芩连灯芯草石膏茯苓地黄积热发,清热泻疮。

摘录:清·《医宗金鉴》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