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麻仁丸

目录

《中国药典》:麻仁丸

麻仁200g 苦杏仁100g 大黄200g 实()200g 厚朴(姜制)100g 白芍)200g

性状:为黄褐色的水蜜、小蜜或大蜜;味苦。

炮制:上六味,除麻仁、苦杏仁外,其余大黄等四味粉碎成细粉,再与麻仁、苦杏仁掺研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0g加适量的水泛,干,制成水蜜;或加炼蜜90~110g制成小蜜或大蜜,即得。

功能治:润肠通便。用于肠便秘

用法用量:服,水蜜一次6g,小蜜一次9g,大蜜一次1,一日1~2次。

规格:大蜜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麻仁丸

壳(麸)、白槟榔.半生)、菟丝子浸.研)、山药防风山茱萸(去核)、肉桂(去皮)、车前子,各一两半。木香羌活,各一两。郁李仁(去皮.研)、大黄(半.伴生)、麻仁(研),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顺三焦,和五脏,润肠,除,治冷热壅结,津液耗少,大便难或不通。若年高弱及有之人,大便秘涩者宜服。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至二十,温水临卧服之。

摘录:明·贤着《奇效良

《博济方》卷一:麻仁丸

:麻仁120克(先以温水后,悬在井中五日,令生,日晒,退皮取仁)大黄120克(半,半生)白槟榔30克(半生,半山茱萸45克 薯蓣45克 官桂(去皮)45克 车前壳(麸防风各45克 羌活45克 木香60克 菟丝子45克 郁李仁120克

制法:上十三味,同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理气疏风,润肠通便。治风寒积滞阻,三焦不和,胸满闷,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临卧时用温水送下。

摘录:《博济》卷一

《产育宝庆集》卷上:麻仁丸

:麻仁(研)壳(人参 大黄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治产后气虚津伤,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空时用温水送下20。大便未通可加数。

摘录:《产育宝庆集》卷上

《儒门事亲》卷十二:麻仁丸

郁李仁(去皮,另捣)麻仁(另捣)各60克 大黄60克(半生、半熟)槟榔15克 干山药 防风(去芦)壳(,去瓤)各23克 羌活 木香各17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治大便涩滞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30,食后用温水送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景岳全书》卷五十五:麻仁丸

:芝麻4两(研,取汁),杏仁4两(去皮尖,研如泥),大黄5两,山栀10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入麻汁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大便秘结,胃实能食,小便热赤者。

用法用量:每服50,食前白汤送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五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麻仁丸

:大麻仁(研如膏)1两半,大黄(锉,)1两半,葛根(锉)1两半,桑根白皮(锉)1两1分,芒硝(生铫子干,纸裹,黄土窨1宿,研)1两1分。

制法:上三味为末,与芒硝、麻仁同研令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大便不通,气喘息促。

用法用量:每服20,空粟米饮送下,至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麻仁丸

:大麻仁(研)2两,木香3分,壳(去瓤,麸)1两,大黄(锉,)1两,恶实()1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除麻仁外,为末,入麻仁研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乳石发动,发背,及脏腑涩滞。

用法用量:每服20,温水送下。未效,加至30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杨氏家藏方》卷四:麻仁丸

:麻仁1两(研),杏仁(去皮尖,麸)2钱半,实(去瓤,麸)半两,白芍药半两,黑牵牛1两7钱半(微)。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50,食前温熟水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卷四

《伤科补要》卷三:麻仁丸

:归尾、大黄、麻仁、羌活桃仁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

功能治:润肠养便

用法用量:白汤送下。

摘录:《伤科补要》卷三

《灵验良方汇编》卷下:麻仁丸

:麻仁、人参壳、杏仁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

功能治:产后去过多,津液枯竭,不能传送,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米饮送下。

摘录:《灵验良汇编》卷下

《博济》卷二:麻仁丸

:麻仁4两(先以温水,悬在井中5日,令生,日晒,退皮取仁),大黄4两(2两,2两生用),白槟榔1两(半半生),山茱萸1两半,薯蓣1两半,官桂(去皮)1两半,车前子1两半,壳(麸)1两半,防风1两半,羌活1两半,木香2两,菟丝子1两半(浸1宿后,黄),郁李仁4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顺三焦,和五脏,润肠,除三焦不和,脏腑虚冷,胸疰闷,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临卧温水送下。

摘录:《博济》卷二

《洁古家珍》:麻仁丸

壳(麸,去瓤)、川芎等分,麻仁泥子减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风秘,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食前温水送下。

摘录:《洁古家珍》

《圣惠》卷二十九:麻仁丸

:大麻仁2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壳1两(麸微黄,去瓤),赤芍药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木香半两,槟榔1两,柴胡1两(去苗)。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劳壅,大便秘涩,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二十三:麻仁丸

:大麻仁3两,羚羊角屑1两,壳1两(麸微黄,去瓤),芎1两,木香1两,鳖甲2两半(涂令黄,去裙襕),独活2两,槟榔2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尖,微),牵牛子2两半(一半微,一半生用)。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大肠风热秘涩,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温水送下。以利为度。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三

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五三:麻仁丸

:大麻仁1升,黄芩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

功能治:连月饮咽喉烂,上生疮。

用法用量:含之。

摘录:出《千金》卷二十五,见《普济》卷二五三

方出《肘后》卷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麻仁丸

:大麻子1升(捣),黄柏2两(末)。

制法:上以炼蜜为

功能治:连月饮喉咽烂,上生疮。

用法用量:《普济》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芡实大。每服一粒,含化。

摘录:出《肘后》卷七,见《普济》卷二九九

《圣惠》卷五十八:麻仁丸

:大麻仁2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壳1两(麸微黄,去瓤),赤芍药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川芒消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大便难,五脏壅,三焦不和,热结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30,空生姜汤送下,晚再服之。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麻仁丸

:麻仁3两,杏仁2两(去皮),桃仁2两,实1两半(),郁李仁3两,当归3两,大黄3两,厚朴1两半,白芍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

功能治:气滞,大便不通,小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汤送下。

各家论述:气滞于肠,津液不得传送大府,故大便不通,小腹胀满焉。生麻仁润燥滑肠,制大黄润肠结;厚朴宽胀,桃仁瘀血润燥郁李仁润肠结,扁杏仁润燥当归荣肠破气宣壅滞,白芍敛阴以致津液也。蜜汤下,俾,则津液流通,而大府自润,传送有权,焉有大便,小腹胀满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麻仁四物汤

下一篇 麻仁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