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龙胆泻肝汤

目录

《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 木通 车前当归洗)生地黄柴胡 甘草(生用)

功能治:泻肝胆实,清肝经湿热。治胆实起的胁痛头痛目赤口苦耳聋肿,以及肝经湿热下注之阳痿阴汗,小便淋浊,阴肿阴痛,妇女带下。现用于压病、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外耳疖肿属于胆实者。亦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胆囊炎、尿路感染、急性前列腺炎、外生殖器炎症、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属于温热者。

备注:龙胆草善泻肝实火,并能清下焦之湿热为君,黄芩栀子柴胡寒泻车前子、木通泽泻清利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而解,均为臣药;为藏之脏,肝经有热则易伤阴,故以生地、当归益阴;甘草调和诸药为使。配,共奏泻肝胆实,清肝经湿热之功。

摘录:《医集解》太平惠民和

《兰室秘藏》卷下:龙胆泻肝汤

:七味龙胆泻肝汤(《景岳全书》卷五十七)、龙胆汤(《幼幼集成》卷四)。

柴胡泽泻各3克 车前木通各1.5克 生地黄 当归草龙各9克

功能治:清利湿热。治肝经实火上攻而成热疮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小便涩痛,阴部热痒及臊臭。

用法用量: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用水450毫升,至150毫升,去滓,空时稍热服,便以美膳压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卫生宝鉴》卷十二:龙胆泻肝汤

龙胆汤(《奇效良》卷六十)。

黄芩2.1克 柴胡3克 甘草(生)人参 天门冬 黄连 知母龙胆草 山栀子 麦门冬各15克 五味子10个

功能治:治上溢,致成瘅,中常苦;湿热,小便赤涩,或热胁胀。

用法用量:上十一味,哎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至150毫升,去滓,食远,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辛热食物。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

《疡科选粹》卷四:龙胆泻肝汤

柴胡青皮龙胆草、山栀、大黄白芍药、木通连翘黄连滑石等分

功能治:肝经湿热,或囊痈便毒,下悬痈,肿焮作痛,小便涩滞,或妇人阴疮痒痛,或男子阴挺肿胀,或出脓水;湿热,肿痛尿涩,及缩纵,痒痛,出白津。

用法用量:水服,每日1,日服2次。

摘录:《疡科选粹》卷四

《羊毛温证论》: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3钱,黄芩2钱,山栀子2钱,木通1钱,车前1钱,银柴胡1钱,甘草1钱,当归2钱,生地黄5钱。

功能治:温邪病退,余毒留于胁痛耳聋口苦干,筋痿阴汗阴囊肿痛,白浊便血,忽忽热。

用法用量:水,去滓,下黄蜜3钱,和匀,温服

如伏未尽,加蝉蜕7枚,僵蚕2钱。

摘录:《羊毛温论》

《医钞类编》卷二十二:龙胆泻肝汤

草1钱,连翘1钱,生地1钱,泽泻1钱,车前仁5分,木通5分,黄芩5分,当归5分,栀仁5分,甘草(生)5分,大黄(生用)2钱。

功能治:缠,色红赤者。

用法用量:甘草以上药物用量原缺。

摘录:《医钞类编》卷二十二

《温热经解》: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1钱半,芩1钱,泽泻1钱,生地6钱,北柴胡3分,车前子1钱,青皮7分,黑山栀1钱,甘草1钱。

功能治:火邪伤人,耳聋目瞑者。

摘录:《温热解》

《医方集解》引《局方》:龙胆泻肝汤

泻肝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洗)、生地黄)、柴胡甘草(生用)。

药理作用:《中成药研究》(1984;2:21):龙胆泻肝汤能增加幼胸腺重量,产生不同类型的T细胞,从而释放巨噬细胞活化因子,并使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着加强,致使激活的巨噬细胞又可释放淋巴激活因子,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后调抗体产生,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功能治:泻肝胆实,清下焦湿热盛之胁痛口苦目赤耳聋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尿血,带下等。

临床应用:1.腿缝肿痛:胡墉生,初起热交作,次日右胯腿缝肿胀,状如子,痛闷难忍,自疑毒,延外科治。疡医云外须用药烂服解毒之。墉生母子惶惑,不敢用伊药,惟服其败毒之,是夜彻痛非常。次早邀视,余晓以横痃之疾,乃醉入房,忍不泄之因,以致精血凝结,挟有肝经郁火而成,决非毒也。授以龙胆泻肝汤,加山甲、桃仁肉桂,连服数乃消。此症若淹缠日久,用药外,不为解散结必成便毒矣。

2.炎:用本当归、生地,加田基黄为基本加减,治疗32例炎病,临床治愈27例,显效4例,无效1例。其中31例有效病例3个月-6年的随访,27例己正常工作,4例因过劳或感冒复发。加减法:胁痛甚加川栋子、元胡,腹胀壳、陈皮川朴佛手,呕逆加法夏陈皮竹茹藿香腹泻白术茯苓湿重于热者加寇仁、草果藿香、茵陈、滑石、苡仁,有瘀症者加丹参红花桃仁等。每日1,水分2次服,1个月为1疗程。

3.多囊卵巢征:以本治疗20例,8例基本痊愈,12例好转。处龙胆草6-9g,黄芩9g,焦山栀9g,泽泻9g,木通3g,车前子9g,当归9g,柴胡6g,生甘草1.5-3g,生地黄6-12g,每日1帖。或用龙胆泻肝,每日9g,分2次吞服。大便秘结加大黄芒消,或改用当归龙荟期停服,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

4.脂溢性皮炎:以本治疗50例,治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加减法:红斑较盛者加防风荆芥继发感染加银菊花,痒剧加苦参白鲜皮,皮损局限于下半身加牛膝黄柏。每日1,3为1疗程,有效病例共服药1-4个疗程。有效患者1年余随访,治愈者无1例复发,显效者未见皮损加重情况。

用法用量:泻肝汤(《类治裁》卷四)。本改为龙胆泻肝”(见《北京市中药成选集》)。

各家论述:1.《医集解》:此足厥阴少阳药也。龙胆厥阴之热,柴胡少阳之热,黄芩栀子三焦之热以之,泽泻湿木通车前小肠膀胱湿之,然皆苦寒下泻之药,故用归,地以养而补,用甘草以缓中而不伤肠,为臣使也。

2.《重订通俗伤寒论》:木之脏,相火,凡肝气有余,发生者,症多口苦胁痛耳聋肿,阴湿阴痒尿血赤淋,甚则筋痿阴痛。故以、通、栀、芩纯苦泻肝为君;然旺者阴必虚,故又臣以鲜地、生甘,甘凉润燥,救肝阴以缓急;妙在柴胡轻清疏,归须辛润舒;使以泽泻车前咸润达下,胆实从小便而去。此为凉,导赤救阴之良。然惟胆实炽盛,阴液未涸,弦数,紫赤,苔黄腻者,始为恰

3.《金鉴》:胁痛口苦耳聋肿,乃之为病也;筋痿湿,热痒阴肿白浊,乃肝经之为病也。故用龙胆泻肝,以柴胡使,以甘草急,以芩、栀、通、泽、车前辈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从出也。然皆泻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亦伤矣,故又加当归、生地补养肝。盖为藏之脏,补即所以补也。而妙在泻肝,反作补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

4.《成便读》:夫相火寄于,其性易动,动则猖狂莫制,挟身中素有之湿浊,扰攘下焦,则为种种诸。或其人肝阴不足,相火素强,正值六淫湿司令之时,外相,其并居,则所过之界,所之筋,亦皆为患矣。故以龙胆草大苦大大泻湿属木,木喜条达邪火抑郁,则木不舒,故以柴胡疏肝,更以黄芩清上,山栀导下,之以木通车前泽泻邪热小肠膀胱而出;古人治病,泻必兼顾正,否则去正伤,恐犯药过病所之弊,故以归、地养肝甘草中气,且协和各药,使苦之性不伤胃气

5.《谦斋医讲稿》:本龙胆为君,配黄芩、山栀泻肝胆实木通车前泽泻清热利湿,用生地、当归防其伤阴,再用甘草和中解毒,柴胡,总的功能是苦直折,泻肝而清利下焦湿热。故治胁痛口苦目赤耳聋肝火上逆,亦治小便淋沥阴肿阴痒湿热下注之

摘录:《医集解》《局

《麻症集成》卷四:龙胆泻肝汤

草、赤芍、归尾、川芎、蒙黄芩、决明、蝉蜕荆芥甘草

功能治:肝火目赤痛。

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竹林女科证治》卷三: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5分(),人参5分,天冬5分(去),甘草5分,黄连5分(),栀子5分(),知母5分,黄芩7分,柴胡1钱,五味子3分。

功能治:暴怒伤而动,产户不者。

用法用量:水温服

摘录:《竹林女科治》卷三

《治疹全书》卷下:龙胆泻肝汤

草、山栀()、知母(盐水)、黄连)、甘草柴胡牛蒡天冬黄芩麦冬、元参。

功能治:泻肝化痰急惊

摘录:《治疹全书》卷下

《医略六书》卷二十一: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1钱,软柴胡5分,小青皮1钱半(),怀生地5钱,车前子3钱(),全当归2钱,黑山栀1钱半(),鲜生姜1

功能治:火逆,面肿连数者。

用法用量:水,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恼怒伤火逆,而湿热不消,,故面肿漫连两焉。生地滋阴以降草直折以平肝火青皮破气平逆,柴胡泄热疏肝,山栀降屈车前子利湿热当归养肝生姜郁退肿焉。水温服,使平,则湿热自化,而面肿连无不退矣。此清热利水之,为火逆肿之专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一

《外科全生集》卷四: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2钱,归尾2钱,银1钱半,花粉1钱半,连翘1钱半,黄芩1钱半,皮1钱,防风1钱,木通1钱,知母1钱,甘草1钱。

功能治:泻肝,解毒。牙痈肝经湿热,小便赤涩,或囊痈,便毒杨梅

用法用量:水服。

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

《症因脉治》卷三:龙胆泻肝汤

草、柴胡黄芩、山栀、连翘知母麦冬、川连、人参甘草

功能治:肝火腹胀睛黄,两胁痛,小腹胀急,或攻刺作痛,或左边胀甚,小便赤,夜不得寐,弦数。

摘录:《症因治》卷三

《医统》卷六十: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8分,升麻3分,柴胡3分,羌活1钱,黄柏1钱,防风2钱,麻黄2钱,苍术5分,猪苓3分,泽泻3分,藁本2分,红花2分,当归2分,黄芩5分,炙甘草3分。

功能治:尿黄,臊臭淋沥,两如水,汗浸两胯,阴头亦冷。

用法用量:上(父)咀,作1服。水2盏,稍热服

注意:忌。面。

摘录:《医统》卷六十

《会约》卷四: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1钱,天冬1钱,麦冬1钱,甘草1钱,黄连1钱,黄芩1钱半,柴胡1钱半,山栀1钱,知母1钱,五味3分。

功能治:筋疝

用法用量:水热服

摘录:《会约》卷四

《症因脉治》卷四:龙胆泻肝汤

黄连、山栀、黄芩柴胡青皮龙胆草、木通甘草皮、生地、当归白芍药。

功能治:积热泄泻发热渴,肚皮热,时或疼痛,小便赤涩,泻下黄沫,肛门重滞,时结时泻,数。

摘录:《症因治》卷四

《症因脉治》卷一: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柴胡黄芩、川黄连、山栀、知母麦冬甘草

功能治:外感齿痛,身发热,痛连头,甚则攻注牙龈,肿痛作脓,属肝经积热者。

用法用量:元气虚,加人参血虚,加当归白芍药;大便结,加大黄结,加青皮

摘录:《症因治》卷一

《症因脉治》卷一: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知母、川连、人参麦冬天门冬、山栀、黄芩甘草柴胡

功能治:肝热音不清,身热,面色多红,二便赤涩,智昏沉,语言不便,弦数;肝火刑金,肺热身肿,喘咳烦满,不得仰卧,喘息倚肩,身首皆肿,小便赤涩;木,积热酸软,四肢烦疼,时或重滞,手足时冷时热,或发热如疟,时或清爽,时或倦怠,时或身重,如负重物,小便黄赤,大便乍难乍易,多弦数;腹痛黄便赤,痛连小;热积腹痛洪数。

摘录:《症因治》卷一

《东医宝鉴》卷四引《入门》: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1钱,柴胡1钱,泽泻1钱,木通5分,车前子5分,茯苓5分,生地黄5分,当归5分,拌山栀仁5分,黄芩5分,甘草5分。

制法:上锉,作1帖。

功能治:肝脏湿热,男子阴挺肿胀妇人阴挺疮疡,或阴茎湿痒,出脓水,此因得之。

用法用量:水,空服。

摘录:《东医宝鉴》卷四《入门》

《医学传灯》卷下: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连翘、生地、黄芩黄连、山栀、归尾、甘草泽泻车前子、木通大黄

功能治:水疝

摘录:《医传灯》卷下

《验方新编》卷十一: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1钱半(),归尾1钱半,黄芩1钱(),泽泻1钱,木通1钱,车前子1钱,生地1钱(),生甘草1钱。

功能治:实火湿热胁痛耳聋

用法用量:水服。

摘录:《验新编》卷十一

《外科正宗》卷三: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1钱,连翘1钱,生地黄1钱,泽泻1钱,车前子5分,木通5分,归尾5分,山栀5分,甘草5分,黄连5分,黄芩5分。

功能治:肝经湿热患疮,或便毒、悬痈,小便赤涩,或久溃烂不愈;又治阴囊肿痛,红热甚者。缠,色红赤,如云,上起粟,作痒发热

用法用量:水2钟,8分,食前服。

便秘,加大黄2钱。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伤寒大白》卷二:龙胆泻肝汤

草、柴胡黄芩、山栀、川连、知母麦冬人参甘草

功能治:肝经血室,而施泄下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伤寒大白》卷三: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柴胡黄芩、川黄连、麦门冬、陈星、知母甘草、真青黛、山栀。

功能治:不能涎沃不得瞑。

摘录:《伤寒大白》卷三

《症因脉治》卷四:龙胆泻肝汤

柴胡黄芩、山栀、知母麦冬黄连人参草、甘草大黄

功能治:肝火五更泄泻,胁肋常痛,痛连小,夜多不寐,洪大。

摘录:《症因治》卷四

《医方集解》: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6g) ,黄芩(9g), 栀子(9g) ,泽泻(12g) ,木通(6g),车前子(9g), 当归洗(3g) ,柴胡(6g) ,生地黄(9g) ,生甘草(6g)(原书未注用量)。

用法:水服。亦可制成,每服6~9g,日2次,温水送下。

功效:泻肝胆实,清下焦湿热

治:1.胆实上炎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肿,舌红苔黄,弦数有力。

2.肝经湿热下注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弦数有力。

解:本是由胆实上炎或湿热下注所致。胆实上炎则头部、作痛,或失聪,肝火郁结,经脉不舒,则胁痛口苦湿热下注则为阴痒阴肿筋痿阴汗舌红苔黄腻弦数有力皆为盛及湿热之象。治宜清泻肝胆实,清利肝经湿热龙胆草大苦大,既泻肝胆实,又利下焦湿热,泻湿,两擅其功,为君药。黄芩栀子寒泻,清热燥湿,助君药清泻实火,共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使湿热从小便排出;肝经有热,本易耗伤阴,且中苦渗利之品居多,恐再耗其阴,故用当归、生地黄益阴以顾体,使苦清利不伤阴,上五味药。柴胡疏达肝气以顾用,并诸药人肝经柴胡与归芍相伍,以补体调用;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共兼使之用。综观全,清利并,泻中有补,降中寓升,祛而不伤正,泻而不伐,诚为泻肝

临床应用:1.用要点:本为治胆实上炎或肝经湿热下注的常用。临床以头痛目赤胁痛口苦,或阴肿阴痒,或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舌红苔黄或黄腻,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头痛、头部湿疹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状体炎、外耳疖肿鼻炎急性黄疸炎、急性胆囊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炎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丸炎、淋巴结炎、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病属肝经实火湿热者。

注意:本多为苦清利之品,易伤,应中病即止,不宜多服久服;胃虚弱者应慎用。

歌: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肝经湿热力能排。

摘录:《医集解》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