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鹿茸丸

目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鹿茸丸

      鹿茸(去毛,切,)23克 麦门冬(去)60克 熟地黄 黄耆 鸡膍胵(麸)苁蓉(浸)山茱萸 破故纸(牛膝浸)五味子各23克 茯苓 玄参 皮各15克 人参23克

      制法:上药为末,蜜梧桐子大。

      功能治:治肾虚消渴,小便无度,肝血亏虚,四肢抽搐

      用法用量:每服30~50,米汤送下。

      摘录:《三因极一病论》卷十

      《重订严氏济生方》:鹿茸丸

      牛膝(去芦,浸)鹿茸(去毛,五味子各60克 石斛(去菟丝子(淘净,浸)棘刺 杜仲(去皮,锉,)川巴戟(去山药(锉,阳起石附子,去皮、脐)各30克 沉香研)15克 川楝子(取肉,磁石)官桂(不见泽泻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补肾阳,壮筋。治肾虚少气腹胀痛,小急痛,手足逆冷,饮食减少,面色黧黑,百节疼痛,日惭无力;或脏真阳久虚,下体痿弱疼痛,喘嗽。

      用法用量:每服70,空时盐盐汤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

      《袖珍方》卷二引《澹寮方》:鹿茸丸

      :嫩鹿茸30克(蜜沉香 附子,去皮、脐)当归(去芦)茴香)各15克 菟丝子30克(浸,数次,研如泥,箬葫芦巴()破故纸()各15克

      制法:上药用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治虚劳精血虚惫。

      用法用量:每服70,空时用盐汤下。

      摘录:《袖珍》卷二《澹寮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昆明方):鹿茸丸

      :洋参1两,鹿茸1两,熟地2两,大云1两5钱,当归2两,黄耆2两,枣仁8钱,淮药1两,于术3两,枸杞3两,巴戟2两,菟丝1两5钱,枣皮8钱,天雄2两,杜仲2两,茯苓1两,远志8钱,淮膝5钱,五味1两,菖蒲5钱,车前4钱,大枣1两,川姜6钱,泽泻4钱,朱砂2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外装蜡壳封固。

      功能治:病后体虚,心脏衰弱怔忡惊悸,遗精妇人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1,幼童减半,早、晚用水各服1次。

      注意:感冒及一切热症忌服;忌酸冷食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集》(昆明

      《普济方》卷三二三引《十便良方》:鹿茸丸

      鹿茸1两,阳起石半两,麝香3铢,地黄3两。

      制法:上为末,阳起石麝香拌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妇人子宫脏虚损,体羸瘦,漏下赤白,脐撮痛,瘀血候不通,虚劳洒洒如疟,热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30,空或米饮送下。

      摘录:《普济》卷三二三《十便良

      《医方类聚》卷七十八引《神巧万全方》:鹿茸丸

      鹿茸1两半(去毛,涂黄),覆盆子1两,菟丝子1两,穿巴戟1两,山药1两,肉苁蓉浸1宿,去皴皮,)1两,大附子)1两,磁石1两半(烧,,细研,水飞),防风3分,芎3分,五味子3分,菖蒲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补益虚损。耳聋

      用法用量:每服30,空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医类聚》卷七十八巧万全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鹿茸丸

      鹿茸(去毛,)1两,附子裂,去皮脐)1两,当归浸1宿,)1两,细辛(去苗,生用)1两,白术1两,桂(去粗皮,生用)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元脏虚损,一切冷。

      用法用量:每服20-30,空、日午用盐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鹿茸丸

      :补益鹿茸

      鹿茸(去毛,)3分,山茱萸3分,杜仲(锉,丝断)3分,桂(去粗皮)3分,五味子)3分,菟丝子浸,,捣取粉)1两半,肉苁蓉浸,)1两,山芋1两,酸枣仁)1两,腽肭脐(细切,研)1两1分(用2升,淘滤细,入铫子,慢成膏)。

      制法:上11味,捣罗9味为末,将腽肭脐膏作和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五劳七伤虚惫。

      用法用量:补益鹿茸(《普济》卷二二八)。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鹿茸丸

      鹿茸(去毛,)1两,附子裂,去皮脐)1两,续断1两,侧柏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1两,黄耆(锉)1两,阿胶)2两,当归(切,)半两,熟地黄)半两,麝香(研)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平补诸虚,益,壮筋

      用法用量:每服30,空米饮送下;温盐汤皆可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鹿茸丸

      鹿茸(去毛,)1两,白龙骨(烧过)3分,桑螵蛸)半两,牡蛎粉2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妊娠下焦冷,少疼痛,小便利多。

      用法用量:每服20,空、食前温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鹿茸丸

      鹿茸1两(草上燎去毛,涂黄色),菟丝子1两半(浸,晒干,用纸裹捣作末),天雄1两(,去皮),蛇床子1两,雄蚕蛾半两(微),桂1两。

      制法:上为末,以面糊为,如梧桐子

      功能治:脏虚冷,脚疼痛,筋挛骨痹,四肢少力,脐疼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5,空、食前温送下。

      摘录:《医类聚》卷十《简要济众

      《医方类聚》卷二十引《神巧万全方》:鹿茸丸

      鹿茸黄,去毛)2两,石斛(去苗)2两,萆薢2两,槟榔2两,附子)2两,天麻1两,巴戟(去)1两,熟地黄1两,仙灵1两,山茱萸1两,酸枣仁(微)1两,蛇床子1两,杜仲1两,五加皮1两,肉桂1两,独活1两,防风1两,茯神1两,牛膝1两半,菟丝子3两(浸3日,晒干)。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瘫痪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温送下。

      摘录:《医类聚》卷二十巧万全

      《鸡峰》卷七:鹿茸丸

      鹿茸1两,麋茸2两,熟地黄2两,牛膝1两,人参1两,白茯苓1两,桂1两,五味子1两,巴戟1两,菟丝子1两,附子1两,肉苁蓉1两,山茱萸1两,薯蓣1两,车前子1两,远志1两,蛇床子1两,汉椒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取白羊肾十只,去筋膜,细切,烂研,用好5升,慢成膏,入前药末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劳不足,脏伤惫。

      用法用量:每服30,空及晚食前温送下。

      摘录:《鸡峰》卷七

      《普济方》卷三二一:鹿茸丸

      鹿茸1两,乌贼1两,桑寄生1两,龙骨1两,白芍药3分,当归3分,附子3分,桑螵蛸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妇人久虚冷,膀胱俱虚,有热乘之,小便涩,日夜30-50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调服

      摘录:《普济》卷三二一

      《百一》卷十一:鹿茸丸

      鹿茸五味子、川当归、熟地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湿,腿腕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30-40,食前以温盐汤送下。

      摘录:《百一》卷十一

      《冯氏锦囊·杂症》卷十四:鹿茸丸

      :熟地()5两,山茱萸(去核,)3两,茸1具(去毛),山药3两(黄),五味子2两(蜜,晒干,)。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

      功能治:滑无度,阴窍漏

      用法用量:每服4-5钱,早、晚、食前白汤送服。

      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十四

      《朱氏集验方》卷二:鹿茸丸

      鹿茸2两,菟丝子1两(浸,),天花粉半两。

      制法:上炼蜜为

      功能治:渴疾。

      用法用量:每服50,空用北五味子汤送服。

      摘录:《朱氏集验》卷二

      《袖珍》卷二引《澹疗方》:鹿茸丸

      :嫩鹿茸1两(蜜),沉香半两,附子,去皮脐)半两,当归(去芦)半两,茴香)半两,菟丝子1两(浸,数次,研如泥,箸),葫芦巴()半两,破故纸()半两。

      制法:上为末,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补益水。精血虚惫。

      用法用量:每服70,空盐汤送下。

      摘录:《袖珍》卷二《澹疗

      《本草纲目》卷十二引《济生》:鹿茸丸

      :金毛狗脊(燎去毛)1两,白敛1两,鹿茸)2两。

      制法:上为末,用艾汁打糯米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冲任虚寒室女白带

      用法用量:每服50,空送下。

      摘录:《本草纲》卷十二《济生》

      《济生》卷一:鹿茸丸

      :生料鹿茸

      牛膝(去芦,浸)2两,鹿茸(去毛,)2两,五味子2两,石斛(去)1两,菟丝子(淘净,浸)1两,棘刺1两,杜仲(去皮,锉,)1两,川巴戟(去)1两,山药(锉,)1两,阳起石)1两,附子,去皮脐)1两,沉香研)半两,川楝子(取肉,)1两,磁石)1两,官桂(不见)1两,泽泻1两。

      制法:上为细末,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肾虚少气腹胀痛,小急痛,手足逆冷,饮食减少,面色黧黑,百节痛疼,日渐无力

      用法用量:生料鹿茸(《准·类》卷二)。

      摘录:《济生》卷一

      《妇人良方》卷一:鹿茸丸

      :生料鹿茸

      鹿茸(燎去毛,)1两,赤石脂1两,禹余粮(制)1两,艾半两,柏半两,附子)半两,熟地黄(洗,)2两,当归2两,续断2两。

      制法:上为细末,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候过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吸吸少气,脐冷极则汗出如雨,微小。由冲任虚衰,为冷客乘胞中,不能固。

      用法用量:生料鹿茸(《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附子补真以扶阳,鹿茸督脉壮阳,盖阳回壮则冲任自固;而又以赤石脂固下,禹余粮,俾完固,则不妄;熟地补阴滋血脉当归归经续断续绝扶虚羸;艾子宫;侧柏灰以止定崩下也。蜜以之,饮以下之,使阳充,则冷外解,而经脉完固,何有崩下不止之患哉?

      摘录:《妇人》卷一

      《魏氏家藏方》卷十:鹿茸丸

      禹余粮石(,米7次,研)2两,熟地黄(洗,)2两,当归(去芦,)2两,白艾(洗,)半两,卷柏)半两,麒麟蝎(研)半两,没药半两(研),赤石脂研)1两,附子,去皮脐)1两,续断3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候过多,其色瘀黑,甚则崩下,吸吸少力,脐冷汗如雨,冲任虚损,冷之客于胞中,固。

      用法用量:本鹿茸”,但中无鹿茸,疑

      摘录:《魏氏家藏》卷十

      《医碥》卷六:鹿茸丸

      牛膝(去芦,浸)2两,鹿茸(去毛,)2两,五味子2两,石斛(去)1两,菟丝子(淘净,)1两,附子,去皮尖)1两,川楝子(取肉,)1两,沉香半两(另研),磁石)1两,官桂(不见)1两,泽泻1两。

      制法:上为末,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失

      用法用量:每服70,空送下。

      摘录:《医碥》卷六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鹿茸丸

      鹿茸(去毛,)1对,木香半两,葫芦巴1两,石斛(去)半两,茴香子()3分,巴戟天(去)1两,附子裂,去皮脐)半两,牛膝浸,切,)1两,槟榔3分(锉),熟地黄1两,破故纸1两(浸,),肉苁蓉1两(浸,),官桂半两,菟丝子1两(浸1日),蛇床子半两(浸),苦楝子1两,薯蓣半两,干姜半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补诸不足。劳伤。

      用法用量:每服50,空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鹿茸丸

      鹿茸(去毛,涂脆)1两,天雄裂,冷水浸,去皮脐)1两,白附子(大者,)1两,鹿髓(去膜,研如膏后入)1两,腽肭脐1对(薄切,涂盐香)。

      制法:上五味,捣罗四味为末,与鹿髓同研令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脏伤惫,无力病,头昏沉,时忽旋运,项疼痛,不得俯仰。

      用法用量:每服30,温送下,1日2-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鹿茸丸

      鹿茸(去毛,)1两半,五味子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黄耆(锉)1两半,远志(去)1两半,熟地黄3两,菟丝子浸,捣)2两,肉苁蓉浸,切,)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五劳七伤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黄耆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鹿茸丸

      鹿茸浸1宿,涂)1两,石斛(去)1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裂,去皮肤)1两,牛膝浸,切,)1两,肉苁蓉浸1宿,切,)1两,熟地黄)1两,萆薢)1两,人参1两,五味子)1两,蛇床子)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覆盆子(去)1两,黄耆(锉)1两,木香1两,车前子1两,天门冬(去)1两,山芋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气虚损,骨痿羸瘦,心烦急,耳鸣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15,渐加至30,空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鹿茸丸

      鹿茸(去毛,)半两,桂(去粗皮)3分,黄耆(锉)1两,泽泻1两,芍药1两,桑寄生1两,脂()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寒,痛

      用法用量:每服30,空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鹿茸丸

      鹿茸

      鹿茸(去毛,)3两,菟丝子浸,捣)1两,紫菀(去苗土)1两,蛇床子1两,黄耆(蜜,锉)1两,桂(去皮)1两,白蒺藜,去角)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肉苁蓉浸,去皴皮,切,)1两,阳起石(研)1两,桑螵蛸(烧灰存性)1两,附子裂,去皮脐)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男子脏虚惫,遗泄不时,黑瘦。

      用法用量:鹿茸(原书卷九十二)。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鹿茸丸

      鹿茸1对(浸,去毛,),肉苁蓉浸1宿,去皴皮,)1两,附子裂,去皮脐)1两,牛膝浸1宿,)1两,天雄裂,去皮脐)1两,五味子1两,巴戟天1两,葫芦巴1两,山芋1两,菟丝子浸,捣)1两,熟地黄)1两,桂(去皮)1两,桑螵蛸)1两,楮实1两,木香1两,肉豆蔻(去壳)1两,红豆1两,蜀椒(去者,出汗)1两,没药1两,沉香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羌活(去芦头)1两,白蒺藜,去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男子脏虚损,脚弱,不足,体烦倦,面色黑,小便数。

      用法用量:每服20,温送下,空、午前、临卧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普济方》卷二四三引《指南方》:鹿茸丸

      鹿茸5两,地黄2两,菟丝子2两,牛膝2两,萆薢1两,附子半两,干漆半两(烟尽)。

      制法:上为细末,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嗜欲太甚,膝胫疼弱。

      用法用量:《全生指迷》有杜仲二两。

      摘录:《普济》卷二四三《指南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鹿茸丸

      鹿茸(去毛,)3分,白薇(去苗)3分,覆盆子3分,细辛(去苗)3分,庵(艹闾)子3分,熟地黄)3分,山芋3分,蛇床子)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干姜)半两,远志(去)半两,当归(切,)半两,芎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续断半两,牡丹皮半两,人参半两,卷柏半两,龙骨半两,蒲黄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妇人伤带下,渐成劳疾。

      用法用量:每服30,空送下;米饮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圣济总录》卷四十一:鹿茸丸

      鹿茸(去毛,浸,)、肉苁蓉(去皴皮,浸,)、巴戟天(去)、白茯苓(去黑皮)、附子裂,去皮脐)、远志(去)、桂(去粗皮)、干姜)、皮(去土)、黄耆(细锉)、熟地黄)、牛膝(去苗,浸1宿,)、柏子仁(微)、覆盆子防风(去叉)、磁石6-7次,研细)各等分

      制法:上除磁石外,并为细末,和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气虚

      用法用量:每服20,空食前以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鹿茸丸

      鹿茸浸,令黄)1两1分,附子裂,去皮脐)1两1分,龙骨(碎,研)1两1分,黄耆,锉)1两1分,桔梗(锉,)1两1分,生地黄1两1分,牛膝(去苗,浸,)1两1分,芍药1两1分,人参1两1分,白茯苓(去黑皮)1两1分,壳(去瓤,麸)1两半,当归(切,)1两半,猬皮(焦)1两半,芎1两半,槐子(微)1两半,白矾令汁尽)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桂(去粗皮)3分,蒲黄)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诸瘘。牡、牝、肠等。

      用法用量:每服30,空汤送下,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圣惠》卷四:鹿茸丸

      鹿茸2两(去毛,涂令微黄),白龙骨1两(烧过),桑螵蛸3分(微),椒红1两(微),附子1两半(裂,去皮脐),山茱萸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小肠虚冷,小便数多。

      用法用量:每服20,空及晚食前以盐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鹿茸丸

      鹿茸(去毛,)1两,黄耆(细锉)1两,人参1两,土瓜1两,山茱萸1两,杜仲(去粗皮,切,)1两,桑螵蛸)1两,栝楼1两1分,菟丝子浸1宿,捣)1两1分,肉苁蓉浸1宿,去皴皮)1两1分,鸡膍胵10枚(干)。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渴,烦躁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送下,温水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圣济总录》卷九十:鹿茸丸

      鹿茸浸,黄)3分,桂(去粗皮)3分,石膏(碎)3分,熟地黄(洗,)1两,续断1两,牛膝浸1宿,锉,)1两,肉苁蓉洗,切,)半两,干姜)半两,杜仲(去粗皮,)2两,菟丝子浸,摘)1两,荆子1两,五味子)1两,人参1两,巴戟天(去)1两,远志(去)1两,蛇床子香)1两,石斛(去及黑者)1两,枸杞子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劳,两足疼冷,或时发热;由于房失度,两巟)(巟),四肢沉重,多卧少起。

      用法用量:每服15,渐加至20,空、食前、夜卧时温送下;亦可为,每服1钱匕,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扁鹊心书·神方》:鹿茸丸

      鹿茸1具(去毛,),鹿角霜2两,川楝子,取净肉)1两,青皮1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末,蒸饼,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温补下元,疏通血脉,明轻身。

      用法用量:每服30,空盐汤送下。

      摘录:《扁书·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鹿茸丸

      鹿茸(去毛,黄)2两,磁石(烧,7遍,研,水飞)2两,山芋1两,远志(去)1两,牛膝(去苗,浸,切,)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熟地黄)1两,桂(去粗皮)1两,巴戟天(去)1两,续断1两,肉苁蓉浸1宿,去皴皮,)1两,泽泻1两,五味子1两,人参1两,山茱萸1两,菟丝子浸3日,研)1两,脂()1两,杜仲(去粗皮,黄,锉)1两,附子裂,去皮脐)1两。

      制法:上除磁石外,捣罗为末,入磁石拌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补下元,益精气,久服驻、补虚,长肉。虚劳不足,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30,空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史载之方》卷下:鹿茸丸

      茸半两(用),五味子1两,山药1两(上3味为末),青盐3钱(另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作一块,收瓷盒中,临时为

      功能治:精血皆虚。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温送下。

      摘录:《史载之》卷下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鹿茸丸

      鹿茸(去毛,)5两,石斛(去)1两,山茱萸1两,远志(去)1两,杜仲(去粗皮,)1两,巴戟天(去)1两,牛膝浸,切,)1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壮筋,暖脏,养精神,润色。虚劳内伤痛不能转侧。

      用法用量:每次20,空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鹿茸丸

      :石斛

      鹿茸(去毛,)1两,石斛(去,锉)1两,附子裂,去皮脐)2两,熟地黄)2两,牡丹皮1两,泽泻1两,山芋1两,桂(去粗皮)1两,杜仲(去粗皮,)1两,萆薢(锉)1两,山茱萸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五味子1两,肉苁蓉浸1宿,切,)2两,脂()2两,远志(去)1两,防风(去叉)1两,黄耆(锉)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脏虚损,脚膝无力拘急口苦涩。

      用法用量:石斛(《普济》卷二二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普济方》卷三十八引《如宜方》:鹿茸丸

      鹿茸(制)70两,熟地黄10斤,附子(制)140个,牛膝(制)20两,五倍子2斤,山药4斤,肉苁蓉2斤,杜仲(制)2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麝香末为衣。

      功能治:老人阳不能存,走失大肠

      用法用量:每服20-30盐汤、盐送下。

      摘录:《普济》卷三十八《如宜

      《普济方》卷二二○引《十便良方》:鹿茸丸

      鹿茸2两,苁蓉(干秤),附子1两,山药1两,地黄1两,牛膝1两,破故纸1两,桂1分,麝香1分。

      制法:上为末,以、蜜各一半炼熟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补真气,暖脏,缩小便,退阴进阳,壮筋,耐,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50,空送下。

      摘录:《普济》卷二二○《十便良

      《杨氏家藏方》卷九:鹿茸丸

      鹿茸

      鹿茸燎去毛,浸,)1两,附子,去皮脐)1两,五味子1两,肉苁蓉浸1宿,切,)1两,牛膝浸1宿)1两,熟地黄(洗,)5两,干山药3两,杜仲1两半(去丝)。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真元虚惫,五劳七伤,小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口干耳鸣气短精神困倦,喜怒无常,饮食无味,动乏力,小便滑数,或时出

      用法用量:鹿茸(《普济》卷三十三)。

      摘录:《杨氏家藏》卷九

      《三因》卷十:鹿茸丸

      鹿茸(去毛,切,)3分,麦门冬(去)2两,熟地黄3分,黄耆3分,鸡膍胵(麸)3分,苁蓉(浸)3分,山茱萸3分,破故纸()3分,牛膝浸)3分,五味子3分,茯苓半两,玄参半两,皮半两,人参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失志伤肾虚消渴,小便无度。

      用法用量:每服30-50,米汤送下。

      摘录:《三因》卷十

      《本事》卷四:鹿茸丸

      鹿茸不拘多少(切作子,黄)。

      制法:上为末,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肾虚痛。

      用法用量:每服30-50,空、食前盐汤送下。

      摘录:《本事》卷四

      《圣济总录》卷五十三:鹿茸丸

      鹿茸(去毛,)1两,肉苁蓉浸,切,)1两,石斛(去)1两,茴香子()1两,龙骨)半两,钟乳粉半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膀胱虚,小便冷滑,少虚胀,疼痛,遗精

      用法用量:每服30,空食前温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方出《千金》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三三○:鹿茸丸

      :白马蹄5两,蒲黄4两,鹿茸4两,禹余粮4两,白马鬐毛4两,小蓟4两,白芷4两,续断4两,人参3两,地黄3两,柏子仁3两,乌贼3两,黄耆3两,茯苓3两,当归3两,艾2两,苁蓉2两,伏龙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妇人伤不止,兼赤白带下不绝,面黄体瘦,渐成劳疾。

      用法用量:每服20,加至40,空饮送服,1日2次。

      各家论述:《千金衍义》:此温中瘀,兼得其奥,允为调适久崩之合剂

      摘录:出《千金》卷四,见《普济》卷三三○

      《圣惠》卷七十三:鹿茸丸

      鹿角

      鹿茸1两半(去毛,涂令黄),桑耳1两半(微黄),鹿角1两半(捣碎,令黄),干姜1两半(裂,锉),牛角(角思)1两半(令黄),赤石脂1两,艾半两(微),白龙骨1两,附子1两(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妇人白带下不止。

      用法用量:鹿角(《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圣惠》卷七十三:鹿茸丸

      鹿茸1两(去毛,涂令黄),白芍药3分,桑1两(微),黄连1两(去须),艾1两(微),芎1两,当归1两(锉,微),阿胶1两(捣碎,令黄),禹余粮1两(烧,7遍)。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妇人带下五色,久不愈,渐加黄瘦。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圣惠》卷九十八:鹿茸丸

      鹿茸2两(去毛,涂微黄),磁石2两(烧,7遍,细研,用水飞过),白茯苓1两,熟地黄1两,肉苁蓉浸1宿,刮去皴皮,干)1两,菟丝子浸3日,晒干,捣为末)1两,人参(去芦头)1两,附子裂,去皮脐)1两,薯蓣1两,远志(去)1两,桂1两,牛膝(去苗)1两,杜仲(去粗皮,微黄,锉)1两,巴戟1两,续断1两,五味子1两,山茱萸1两,泽泻1两,脂1两,蛇床子1两。

      制法:上为末,入磁石研令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暖脏腑,壮膝,补下元,养精气,美容,长肉,补诸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30,空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九十八:鹿茸丸

      鹿茸1两(去毛,涂微黄),肉苁蓉1两(浸1宿,刮去皴皮,干),巴戟1两,菟丝子1两(浸3日,晒干,捣为末),人参(去芦头)、白茯苓五味子萆薢(锉)、桂黄耆(锉)、续断远志(去)、木香、薯蓣、泽泻、熟地黄、石斛(去,锉)、覆盆子蛇床子天雄1两(裂,去皮脐),白蒺藜(微,去刺)半两,柏子仁半两,附子裂,去皮脐)半两,牡丹半两,防风(去芦头)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补暖下元,强筋,益,壮膝,祛,美色。

      用法用量:每服30,渐加至40,空盐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九十八:鹿茸丸

      鹿茸1两(去毛,涂微黄),牛膝2两(去苗),巴戟1两,龙骨1两,脂2两(微),附子2两(裂,去皮脐),干漆1两(捣碎,令烟出),熟地黄2两,桂1两,肉苁蓉2两(浸1宿,刮去皴皮,干),菟丝子2两(浸3日,晒干,捣为末),阳起石2两(半日,细研,水飞过)。

      制法:上为末,入阳起石研令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补益脏腑,强壮脚。下元冷惫,虚劳损。

      用法用量:每服30,渐加至40,空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普济方》卷一九二引《圣惠》:鹿茸丸

      鹿茸,去毛)1两,肉苁蓉(去皮,,浸)1两,地黄)1两,柏子仁(研)1两,菟丝子浸1宿,)1两,黄耆(细锉,)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桂(去皮)半两,防风(去芦)半两,车前子半两,五味子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水气已愈,体瘦。

      用法用量:每服30,空米饮送下。可加至40

      摘录:《普济》卷一九二《圣惠》

      《普济方》卷三十引《博济》:鹿茸丸

      鹿茸浸,去毛)2两,肉苁蓉浸,切,)2两,人参1两,脂()1两,石斛(去)1两,木香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1两,牛膝(去苗,浸,切)1两,续断1两,茴香子()1两,当归(切,)1两,芎1两,附子裂,去皮脐)1两,熟地黄)1两,桂(去粗皮)1两,荜澄1两,泽泻1两,槟榔(锉)1两,陈橘皮(去白,)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1两,巴戟天(去)1两,五味子1两,赤石脂(研)半两,龙骨(研)半两,蜀椒(去者,出汗)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脏虚,积冷疼痛,及膀胱痛。

      用法用量:每服20,加至30,温盐汤送下。

      摘录:《普济》卷三十《博济》

      《圣惠》卷七十二:鹿茸丸

      鹿茸1两(去毛,涂微黄),椒红1两(微),桂1两,牡蛎1两(烧为粉),附子1两(裂,去皮脐),桑螵蛸3分(微),脂1两,沉香1两,石斛1两(去,锉),肉苁蓉1两(洗,去皴皮,微),鸡膍胵1两(微)。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妇人久积虚冷,小便白浊,滑数不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前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博济》卷一:鹿茸丸

      附子1两(,去皮脐),鹿茸2两(去毛,涂微黄),苁蓉1两(浸1宿,去皮,干),巴戟1两(去),防风3分(去芦),当归1两,羌活3分,桂3分(去皮),萆薢3分(锉),酸枣仁3分(微),牛膝1两(去苗),木香3分,白蒺藜3分(去刺,微),石斛1两(去,锉),脂1两(微),白茯苓1两(去皮),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驻虚劳伤惫,脚疼痛少力,精神不爽,饮食减退。

      用法用量:每服20,空及晚食前以温送下。

      摘录:《博济》卷一

      《圣惠》卷七:鹿茸丸

      鹿茸2两(去毛,涂令微黄),莨菪子1两(水淘去浮者,水出,候干,黑色),磁石1两(烧赤,10遍,细研,水飞过),附子1两(裂,去皮脐),天雄1两(裂,去皮脐),硫黄1两(细研,水飞过),蛇床仁1两,韭子1两(微),桂1两,硇砂1两(细研),龙骨1两,熟地黄1两。

      制法:上为末,用羊肾一对,去脂膜,研如泥,以2升,成膏,入诸药末,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脏虚损,阳萎弱,泄不

      用法用量:每服30,空及晚食前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

      《圣惠》卷五十三:鹿茸丸

      鹿茸2两(去毛,涂微黄),人参3分(去芦头),泽泻5分,赤石腊3分,石斛3分(去,锉),熟地黄2两,麦门冬1两半(去),白茯苓2分,萆薢3分(锉),白芍药3分,甘草1分(微赤,锉),黄耆3分(锉),桑螵蛸半两(微),子芩半两,龙骨3分,桂半两,牡蛎1两(烧为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消气虚羸瘦,四肢无力,小便色白,滑数不,不思饮食,虚烦。

      用法用量:每服20,空及晚食前以清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六十:鹿茸丸

      断红

      鹿茸1两(去毛,涂令黄),附子1两(裂,去皮脐),续断1两,侧柏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黄耆1两(锉),阿胶1两(捣碎,令黄),当归1两(锉,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脏腑久虚,肠风瘘,下太多,面色萎黄,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断红(《普济》卷三十七)。

      摘录:《圣惠》卷六十

      《圣惠》卷七:鹿茸丸

      鹿茸1两(去毛,涂微黄),磁石2两(烧,7遍,捣碎细研,水飞过),天雄1两半(裂,去皮脐),肉苁蓉1两(浸1宿,刮去皴皮,令干),桂1两半,巴戟1两,五味子1两,石斛1两(去,锉),菖蒲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恒鸣,脚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

      《圣惠》卷三十:鹿茸丸

      鹿茸2两(去毛,涂微黄),脂1两(微),牛膝1两(去苗),杜仲1两(去粗皮,微黄,锉),菟丝子1两半(浸3日,晒干,捣为末),桂3分,牡蛎粉3分,薯蓣1两,黄耆1两(锉,微),桑螵蛸1两(微),附子1两(裂,去皮脐),泽泻3分,防风3分(去芦头),干姜3分(裂,锉),熟地黄1两,远志3分(去),肉苁蓉1两半(浸1日,刮去皴皮,干),龙骨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劳乏弱,失无力,小便数。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圣惠》卷三十:鹿茸丸

      鹿茸3分(去毛,涂微黄),韭子1两(微),柏子仁1两,泽泻半两,菟丝子1两(浸3日,晒干,捣为末),茯神半两,石斛半两(去,锉),天门冬2两半(去),黄耆1两(锉),巴戟1两,龙骨3分,石龙芮半两,附子1两(裂,去皮脐),蜂窠3分(微),麝香半两(细研入)。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劳,梦与鬼交,泄不止,四肢羸瘦,少力,虚烦。

      用法用量:每服30,空及晚食前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圣惠》卷四十四:鹿茸丸

      鹿茸1两(去毛,涂黄),天雄1两(裂,去皮脐),附子1两半(裂,去皮脐),杜仲1两(去粗皮,微黄,锉),安息香2两(用一大盏,)。

      制法:上为末,用安息香和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衰虚,或中湿,而伤于,致痛经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前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方出《圣惠》卷四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五四:鹿茸丸

      鹿茸(去毛,微黄)2两,附子裂,去皮脐)2两,盐3分。

      制法:上为细末,枣肉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五种痛。

      用法用量:每服30,空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出《圣惠》卷四十四,见《普济》卷一五四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鹿茸丸

      鹿茸2两(去毛,涂黄色),白龙骨1两(烧过),山茱萸3分(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小肠虚冷,小便数多。

      用法用量:每服20,空盐汤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医类聚》卷十《简要济众

      《圣惠》卷五十三:鹿茸丸

      人参鹿茸

      鹿茸1两半(去毛,涂微黄),黄芩3分,人参3分(去芦头),土瓜3分,肉苁蓉1两半(浸1宿,刮去皴皮,干),鸡膍胵10枚(微),菟丝子3两(浸3日,晒干,捣为末)。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消。小便滑数白浊,将欲沉困。

      用法用量:人参鹿茸(《鸡峰》卷十九)。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七:鹿茸丸

      鹿茸1两(去毛,涂微黄),肉苁蓉1两(浸,去皱皮,微),附子1两(裂,去皮脐),桑螵蛸半两(微),石斛1两(去,锉),茴香子1两,钟乳粉1两(研入),白龙骨1两,沉香1两,菟丝子1两半(浸3宿,乱捣如泥,干),磁石1两半(烧,7遍,捣碎细研),木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膀胱虚冷,面色萎黑,小便不膝酸疼,两胁胀满,不能饮食,消瘦

      用法用量:每服30,渐加至40,空及晚食前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

      《圣惠》卷五十三:鹿茸丸

      鹿茸2两(去毛,涂令黄),肉苁蓉1两(浸1宿,去皴皮,干),附子1两(裂,去皮脐),黄耆1两半(锉),石斛1两半(去,锉),五味子1两,菟丝子1两半(浸3日,晒干,捣为末),白龙骨1两,桑螵蛸1两(微),白蒺藜1两(微,去刺)。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大渴后虚乏,小便滑数,腿胫无力,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空及晚食前以清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三十:鹿茸丸

      鹿茸3两(去毛,涂微黄),桂1两,石斛1两(去,锉),蛇床子1两,脂1两(微),牛膝1两半(去苗),附子1两(裂,去皮脐),山茱萸1两,远志3分(去),萆薢1两(锉),肉苁蓉1两(浸1宿,刮去皴皮,干),杜仲1两半(去粗皮,微黄,锉),熟地黄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补益力。虚劳脚冷。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圣惠》卷三十:鹿茸丸

      鹿茸1对(去毛,涂微黄),枸杞子1两,泽泻1两,白术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薯蓣1两,菟丝子1两(浸3日,晒干,捣为末),白芍药1两,黄耆1两(锉),桂1两,阿胶1两(捣碎,令黄),附子1两(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劳少气,羸弱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温枣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圣惠》卷二十六:鹿茸丸

      鹿茸2两(去毛,涂微黄),腽肭脐1两(洗,微),巴戟1两,附子1两(裂,去皮脐),肉苁蓉1两(浸1宿,刮去皴皮,干),汉椒半两(去者,微去汗),石斛1两(去,锉),泽泻1两,远志1两(去皮),山茱萸1两,续断1两,天麻1两,五味子1两,酸枣仁1两(微),茴香子1两(微),柏子仁1两,桂3分,白茯苓3分,蛇床子3分,菟丝子1两(浸1宿,晒干,捣罗为末),杜仲3分(去粗皮,微黄,锉),壳3分(麸微黄,去瓤),芎半两,当归半两,萆薢半两(锉),牛膝1两半(去苗)。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补虚损,益下元,暖水脏,调三焦,和脚。

      用法用量:每服40,空及晚食前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二十六:鹿茸丸

      鹿茸2两(去毛,涂微黄),蛇床子1两,远志1两(去),熟地黄3两,菟丝子2两(浸3日,晒干,捣为末),五味子1两,肉苁蓉2两(浸1宿,刮去皴皮,干),白茯苓1两,薯蓣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五劳六极七伤衰损;虚劳衰损,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30,空及晚食前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二十六:鹿茸丸

      鹿茸4两(去毛,涂令黄),朱砂2两(细研,水飞过),野鸡胫2两,天门冬2两(去),菟丝子2两(浸1宿,晒干,捣为末),车前子1两,雀脑30枚(令黄),熟地黄3两,肉苁蓉3两(浸1宿,刮去皴皮,令干)。

      制法:上为末,炼蜜与羊胫骨髓拌和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补十二经脉,添极。上焦热,下焦冷。

      用法用量:每次30,空及晚食前以温送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十四:鹿茸丸

      鹿茸1两(涂,去毛),菟丝子2两(浸3日,晒干,杵为末),韭子1两半(微),泽泻1两,白茯苓1两,牛膝1两(去苗),石龙芮1两半,龙骨1两半,巴戟1两(去苗)。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伤寒后虚损,小便如泔,及有余沥,夜梦泄。

      用法用量:《普济有桂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三十:鹿茸丸

      鹿茸1两半(去毛,涂微黄),菟丝子2两(浸3日,晒干,捣为末),牛膝1两半(去苗),石斛1两半(去,锉),五味子1两,巴戟1两,肉苁蓉1两半(浸1宿,刮去皴皮,干),覆盆子1两,萆薢1两(锉),白茯苓1两,防风3分(去芦头),黄耆1两(锉),麦门冬1两半(去),钟乳粉2两,桂1两,熟地黄2两,人参1两(去芦头),附子1两(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劳伤惫,不足,清而少,阴痿,脚膝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暖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鹿茸内补丸

      下一篇 鹿茸四斤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