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元汤
《博爱心鉴》:保元汤
《观聚方要补》卷一:保元汤
《种痘新书》卷十二:保元汤
《痘疹仁端录》卷十一:保元汤
《玉案》卷五:保元汤
《外科正宗》卷四:保元汤
《易简方便》卷四:保元汤
《片玉痘疹》卷三:保元汤
《医学集成》卷三:保元汤
《博爱心鉴》卷上:保元汤
功能主治:补气温阳,滋养益气,扶弱补虚。主元气虚弱,精神倦怠,肌肉柔慢,饮食少进,面青(白光)白,睡卧宁静,痘顶不起,浆不足,及有杂证。气血不足,婴儿怯弱,痘毒内陷,面色苍白,气陷久泻,肢体无力,肺脾虚弱,恶寒自汗。
用法用量:参耆汤(《痘疹活幼至宝》卷终)、参耆饮(《简明医彀》卷六)、保元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各家论述:1.《博爱心鉴》:人参益内,甘草和中,实表宜用黄耆,助阳须凭官桂。前三味得三才之道体,后一味扶一命之巅危。
2.《古今名医方论》引柯韵伯:参、耆非桂引道,不能独树其功;桂不得甘草和平气血,亦不能绪其条理。
摘录:《博爱心鉴》卷上
《会约》卷十二:保元汤
处方:熟地3-5钱,枣皮2钱,山药1钱半,菟丝子(炒香,捣碎)2-3钱,五味3分,益智仁(酒炒)1钱,附子1钱半,肉桂1-2钱。
虚滑遗甚者,加金樱子(净肉)2钱,或加乌梅2个;兼大便溏泄,加骨脂、吴茱萸之属。
摘录:《会约》卷十二
明·魏直《博爱心鉴》:保元汤
配方组成:人参一钱(3克)、黄芪三钱(9克)、甘草一钱(3克)、肉桂五至七分(1.5~2克)。(原书无用量,今据《景岳全书》补)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一片,水煎,不拘时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温阳。
主治: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症见倦怠乏力,少气畏寒,以及小儿痘疮,阳虚顶陷,血虚浆清,难以收敛,舌淡苔脉,脉弱。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白细胞减少症、胃脘痛等病症。
1.冠心病心力衰竭:保元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57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56例相对照,以心衰控制、心功能提高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35例,无效6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87.72%。(《河北中医》2012年第9期)
2-白细胞减少症:对于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采用保元汤加减治疗30例,并与西药(利可君、沙肝醇、维生素B4)治疗30例对照,疗程4周,以外周血象和症状改善为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福建中医药》2010年第5期)
3.胃脘痛:保元汤加味治疗虚火型胃脘痛60例,与西药枸橼酸铋钾(德诺)治疗30例对照,疗程8周,以胃脘痛症状减轻、胃镜或X线检查结果为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39例,有效9例,无效6例。(《北京中医》2000年第2期)
方解:本方原用于治疗小儿痘疮,源于东垣《兰室秘藏》所载小儿治惊之剂“黄芪汤”,明·魏直《博爱心鉴》“借以治痘,以人参为君,黄芪为臣,甘草为佐,上下相济,治虽异而道则同”“人参益内,甘草和中,实表宜用黄芪,助阳须凭官桂。前三味得三才之道体,后一味扶一命之巅危”。后世医家对本方的应用在小儿痘疮外又有所发挥,多以本方增减治疗虚损之证,对其组方有“参、芪非桂引道,不能独树其功;桂不得甘草和平气血,亦不能绪其条理”之说。
现代研究:临床应用一般以党参代替人参,亦见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肝炎、慢性肾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帕金森病体位性低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炎、小儿尿道综合征等疾病的报道。实验研究显示保元汤具有较好的提高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等功效。
方歌:保元汤方性甘温,桂草参耆四味存,男妇虚劳幼科痘,补肺益脾显奇能。
摘录:明·魏直《博爱心鉴》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