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百部丸

目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百部丸

百部90克 升麻15克 桂 五味子 甘草 紫菀 干姜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梧桐子大。

功能治:治久新咳嗽喘息有音,时吐脓中腥臭,息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克,食后、临卧前水送下。

摘录:《备急千金要》卷十八

《全生指迷方》卷四:百部丸

百部240克(为细末)生地黄2.5千克(取汁,成膏)

制法:地黄膏拌百部末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治肺热咳嗽畏热头眩,目赤数。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后温水送下。

摘录:《全生指迷》卷四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百部丸

百部90克(麻黄(去)90克 杏仁40个(去皮、尖,微三五沸)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如芡实大。

功能治:治宜化痰,止咳平喘,小儿风寒咳嗽气喘,微有

用法用量:热水化下,或加松子仁肉50粒,糖为,含化,其效尤佳。

摘录:《小儿药直诀》卷下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百部丸

百部)半两,款冬(去梗)半两,天门冬(切,)半两,贝母(去)半两,桔梗)半两,紫菀(去苗土)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咳嗽上喘,唾脓,胸不利,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后、临卧甘草乌梅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千金》卷十八:百部丸

百部3两,升麻半两,桂1两,五味子1两,甘草1两,紫菀1两,干姜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诸嗽,不得气息,唾脓

用法用量:每服3,日3次。以知为度。

注意:忌生葱、海藻、菘菜

各家论述:《千金衍义》:嗽不得息,明明是火逆为患,故用百部导之于下,升麻之于上,姜、桂之辛以五味之酸以敛津,紫菀甘草既能治嗽,并可和

摘录:《千金》卷十八

《局方》卷四:百部丸

天门冬(去)1斤,杏仁(去皮尖,)6两,黄耆6两,百部6两,瓜蒌16两,紫苏22两,紫菀(去苗,洗)22两,马兜铃22两,黑参8两,肉桂(去粗皮)4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不调,咳嗽喘急,胸烦闷,,面浮肿,不利,积久不愈,及咯唾脓者。

用法用量:每服15,食后乌梅甘草温下

摘录:《局》卷四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百部丸

百部)3两,升麻1两,桂(去粗皮)1两,五味子)1两,甘草,锉)1两,紫菀(去苗土)1两,桑根白皮,锉)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咳嗽唾脓

用法用量:每服20,粥饮送下,日3次,夜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百部丸

百部)半两,细辛(去苗)3两,贝母(去)2两,甘草)2两,紫菀(去苗土)2两,桂(去粗皮)2两,白术3两,麻黄(去)3两,五味子3两,杏仁(去皮尖双仁,)4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产后咳嗽,连声不绝,涎壅盛。

用法用量:每服20生姜、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实用中成药手册》:百部丸

百部粉、小雌鸡。

制法:水为,每袋重18g。

功能治:润,补虚羸,杀虫。骨蒸劳嗽,结核。

用法用量:每服9g,温水送下,日2次。

注意:忌生冷、辛辣食物。

摘录:《实用中成药手册》

《圣惠》卷四十六:百部丸

百部2两,黄芩1两,桂1两,五味子1两,甘草1两(微赤,锉),紫菀1两(去苗土),干姜1两(裂,锉),生地黄2两,茜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咳嗽唾脓

用法用量:每服30,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百足散

下一篇 百部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