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六合定中丸

目录

《中国药典》:六合定中丸

广藿香16g 紫苏叶16g 香薷16g 木香36g 檀香36g 厚朴(姜制)48g 壳()48g 陈皮48g 桔梗48g 甘草48g 茯苓48g 木瓜48g 扁豆)16g 山楂)48g 六神曲)192g 麦)192g 稻芽)192g

性状:为黄褐色的水微香,味微酸、苦。

炮制: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干,即得。

功能治:祛湿,和中消食。用于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用法用量:服,一次3~6g,一日2~3次。

贮藏:密,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医方易简》卷四:六合定中丸

:苏 藿香 香茹各120克 木香(另研)30克 茯苓60克 生甘草30克 木瓜60克 檀香(另研)30克 羌活60克 壳75克 厚朴(姜汁制)45克 柴胡30克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杵匀为

功能治:祛化湿健脾和中。治中暑水或冷水调服),霍乱转筋阴阳调服),泄泻痢疾(温水调服),伤饮食(莱菔汤下),痛(吴萸汤下)。

用法用量:每服4.5克。

摘录:《医易简》卷四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六合定中丸

:苏8两,藿香8两,壳()24两,厚朴()24两,砂仁8两,甘草24两,木瓜24两,赤苓24两,扁豆8两,香薷8两,木香18两,檀香18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炼蜜为,重3钱,朱砂为衣。

功能治:祛,健和中。中暑,四肢痓懒,呕吐恶心腹痛作泄。

用法用量:每服1-2,温水或姜汤送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选集》

《成方便读》卷三引《局方》:六合定中丸

壳、桔梗茯苓甘草、楂炭、厚朴、扁豆谷芽神曲)、木瓜

功能治:暑湿伤中,食滞交阻,而为霍乱转筋

各家论述:霍乱,皆由,乘则吐,乘则泻,而伤湿伤食尤多。谷芽神曲、楂炭消磨食积;厚朴、茯苓湿桔梗开提,表破气,宣中导滞;扁豆甘草和中化毒;木瓜舒筋达,使筋急者得之即舒,筋缓者遇之即利。

摘录:《成便读》卷三《局

《松峰说疫》卷五:六合定中丸

:苏2两(),宣木瓜2两(微),真藿香2两(带梗),子丁香1两(研,毋见),白檀1两,香薷1两(晒,不见),木香1两(不见),甘草1两(微)。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如椒大。

功能治:瘟疫,胸饱闷,呕吐泄泻,或霍乱,绞肠痧,不服水土等。

用法用量:每服2钱。胸饱闷,用生姜2水送下;呕吐,用滚水半钟,对姜汁少许送下;霍乱,用生姜2水,加盐5分送下;不服水土,煨姜3水送下;绞肠痧,盐水送下;泄泻生姜水送下。

摘录:《松峰说疫》卷五

《济急丹方》卷上:六合定中丸

香薷4两,木瓜2两,茯苓2两,壳2两,紫苏4两,甘草5钱,厚朴2两,广木香1两,广藿香2两,阳春砂仁2两。

制法:上药水泛为,每药末净重1钱3分为1,收贮瓷瓶。

功能治:解毒,祛风寒感冒风寒,四时痧症,受痢疾疟疾伤食,山岚瘴等。

用法用量:每用1,小儿半,四时痧症、霍乱转筋阴阳水(滚水、凉水各半)送下;感冒风寒紫苏、葱头汤送下,或生姜汤送下,头痛发热,葱头汤送下,饱胀,砂仁汤送下;疟疾,姜、枣汤送下;痢疾,红糖汤送下;伤食萝卜子汤送下;受,凉藿香汤送下;山岚瘴槟榔汤送下。

摘录:《济急》卷上

《古方汇精》卷一:六合定中丸

藿香6两,苏6两,厚朴(姜汁)3两,壳3两,木香(另研细末)2两,生甘草2两,檀香(另研细末)2两,柴胡2两,羌活4两,银花叶4两,茯苓4两,木瓜4两。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炼蜜为朱砂为衣,每重2钱。

功能治:中暑霍乱,吐泻转筋,感冒头疼,痢疾疟疾,四时瘟疫,时发斑,风热痧疹,胃寒疼,小儿惊

用法用量:大人每服1,小儿半中暑,用陈皮8分,青蒿8分,小儿各5分汤化下;霍乱吐泻转筋百沸汤兑新汲水,和匀化下;感冒头疼发热,用连皮姜3汤化下;痢疾腹泻水化,温服;一切疟疾,不论远年近日,用向东桃枝1,带皮生姜3汤化下;,饮食少进,水化下;四时瘟疫,春、冬用姜1,夏、秋用黑豆1钱、甘草5分汤化下;时发斑,风热痧疹,俱用薄荷汤送下;小儿吐乳发热,山楂2分、灯1分汤送下;男妇胃寒疼,吴茱萸4分汤送下;饮食伤者,莱菔子2分汤送下。

摘录:《古》卷一

《中药成方配本》:六合定中丸

香薷4两,杜藿香4两,苏4两,制川朴1两5钱,广木香1两,壳1两5钱,甘草1两,赤苓2两,木瓜2两,檀香1两。

制法:上药生晒,共为细末,冷水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发表祛,芳香解秽。月感冒,头痛发热胸闷呕恶,腹痛便泻。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水1大杯送下;或绢包煎服1两。

摘录:《中药成配本》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六合散

下一篇 六合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