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痔散
《仙拈集》卷四:枯痔散
处方:红砒(放旧瓦上火煅白烟将尽取起)枯矾各3克 乌梅(烧存性)6克 白灵药1.5克
制法:研细末。
用法用量:用时以口津调涂痔上,一日二次。初敷不肿,五六日出臭水,出尽,其痔干枯,不用上药。
摘录:《仙拈集》卷四
《外科十三方考》引黄济川方:枯痔散
处方:白砒5钱,白矾1两5钱,硼砂2钱,雄黄2钱,硫黄2钱。
制法:上为末。以砂罐1只,先将前4味放入罐中,封固扎好,架于炉上烧之,视其青烟已尽,白烟刚起时,用箸于封口纸上戳一豆大之孔,将硫黄从孔中倾入罐中,看纸上挂牌时,即为火候适度之征,将罐移开火炉,冷后取药,研末备用。
《外科十三方考》引陈庆华方:枯痔散
《外科十三方考》引周伯纯方:枯痔散
《外科十三方考》:枯痔散
《疡科纲要》:枯痔散
《外科方外奇方》卷四:枯痔散
《验方新编》卷七:枯痔散
处方:红砒(放旧瓦上火煅,白烟将尽取起,净末)1钱,枯矾2钱,真乌梅肉(烧存性)2钱,朱砂(飞净)3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
用法用量:用时以口浸湿手指,蘸药于痔头痔身上搓燃,1日3次。初敷不肿,5-6日出臭水,出尽,其痔干枯,不用上药,轻者7-8日全愈,重者半月收功。
摘录:《验方新编》卷七
《张氏医通》卷十四:枯痔散
处方:白矾2两,蟾酥2钱,轻粉4钱,砒霜1两,天灵盖(青盐水浸,煅赤,清水内淬7次)4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入小新铁锅内,上用瓷碗密盖,盐泥封固,炭火煅至2炷香,待冷取药,研极细末,铝罐收贮。
用法用量:每日上午葱汤洗净,用津唾调捻如钱厚,贴痔上令着,以薄绵纸挼软掩上,卷束其药,不使侵好肉上;若内痔,至晚再换1次。至6-7日,其痔枯黑坚硬住药,待其裂缝自落,换落痔汤洗之。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外科十三方考》引林梦九方:枯痔散
制法:先将砒、矾研末,放入干燥砂罐底部铺平,次加炉甘石末,再加雄黄于其上,每次加药,必须铺平,最后将罐口用皮纸密封,放在杠炭火上煅之,即可见浓烟透过皮纸冒出,待无烟时,将罐取放地上,俟冷却后,取出药物,同冰片研末备用。
《疡科捷径》卷中:枯痔散
处方:鳖头1个(漂净,酥炙,研为细末,每4钱加白砒1两),白矾2两,轻粉4钱,净蟾酥2钱。
制法:上为细末,用小铁锅1只,入药在内,上用碗盖,碱泥封固,炭火煅3柱香为度,研末。
用法用量:每日辰、午、申3时上药3次。7-8日其疮自落,后用玉红膏、生肌散长肉收功。
摘录:《疡科捷径》卷中
明·《外科正宗》:枯痔散
组成:白矾二两(60克)、蟾酥二钱(6克)、轻粉四钱(12克)、白砒一两(30克)、天灵盖一块(12克)。
用法:为末,每用适量,搽痔上。
功效:蚀疮消肿。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痔疮、鼻息肉、子宫脱垂、腋臭等病症。
1.绞窄性内痔:南京名老中医朱秉宜教授认为,枯痔散是治疗已经溃烂的绞窄性内痔的最佳选择,具有枯痔快、疗效好、用药量少、更加安全、操作方便等优点。45例绞窄性内痔患者,其中已接受其他保守治疗的20例,经最长22日、最短5日治疗均未见好转,而经枯痔散疗法治疗后,经最长24日、最短16日的治疗,均获得了治愈,无一例出现砒中毒症状。枯痔散处方不宜复杂,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是降低含砒量。(《江苏中医药》2011年第1期)
2.嵌顿性内痔(经验):成都名老中医曹吉勋教授认为,嵌顿性内痔、Ⅲ期内痔、有肠黏膜脱垂等,用枯痔散效果尤好,并发明“改进明矾压缩加枯痔散辅助疗法”,可减轻副反应、加速痔核脱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贵阳中医学院院报》1990年第1期)
方解:枯痔散主要用于治疗痔疮肿痛。方用白砒蚀痔,蟾酥止痛,则蚀痔而无疼痛之苦。本方中天灵盖,临床上早已取消不用。方中白砒、蟾酥为剧毒之品,不可误作内服。对砒石有过敏者,不可应用。
现代研究: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痔疮、子宫脱垂、腋臭等病症。
方歌:枯痔天灵盖煅淬,砒矾轻粉共蟾酥,入锅碗盖泥固煅,痔疮新久搽皆除。
摘录:明·《外科正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