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膏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鲫鱼膏
处方:鲫鱼1头(中者)乱发(如鸡子大)2枚 雄黄45克(细研)硫黄30克(细研)猪脂250克
制法:上药先煎猪脂令沸,即下鱼煎烟尽,次下发令消,滤去滓;下雄黄、硫黄末,搅令匀,盛于瓷器中。
用法用量:不计时候涂之,以愈为度。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
《疡医大全》卷七:鲫鱼膏
《圣惠》卷六十五:鲫鱼膏
处方:鲫鱼1头,雄黄半两(细研),腻粉半两,猪脂半斤,乱发一鸡子大。
制法:上件药,先将猪脂熬令沸,即下鱼煎令焦,次下发令销,去滓,下雄黄、腻粉搅令匀,泻于瓷器中。
用法用量:待冷涂之,不过5-7度,无不愈者。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理瀹》:鲫鱼膏
《疡医大全》卷七:鲫鱼膏
《增补验方新编》卷十一:鲫鱼膏
处方:净巴豆肉6两,蓖麻子肉6两(去壳),香油1斤半,蛤蟆2个(每个含人发1团),活大鲫鱼5条。
制法:先将巴豆肉、蓖麻子入油内浸3日,再将蛤蟆浸1宿,临熬时入活鲫鱼,共熬枯去净渣,慢火熬油滴水成珠,离火,倾于净锅内,再加铅粉2斤半,乳香末5钱,不时搅动,冷定为度。
用法用量:用时重汤炖化,薄纸摊贴。
摘录:《增补验方新编》卷十一
年氏《集验良方》卷六:鲫鱼膏
处方:牛脚合2只,羊角2只,穿山甲1两,番木鳖1两,猪脚合30个,南星1两,赤芍1两,白及1两,商陆1两5钱,地丁1两5钱,白紫英花(即夜合花)1两5钱,巴豆肉5钱,大黄4两,蓖麻子2两,生地2两,当归2两,元参3两,鲫鱼1尾(约10两重)。
制法:麻油3斤,将药煎枯,滤去滓,再熬滴水成珠,每油2两,入炒过黄丹1两收之。
摘录:年氏《集验良方》卷六
《仙拈集》卷四:鲫鱼膏
《圣惠》卷六十五:鲫鱼膏
处方:鲫鱼1头(中者),乱发(如鸡头大)2枚,雄黄1两半(细研),硫黄1两(细研),猪脂半斤。
制法:上件药,先煎猪脂令沸,即下鱼煎烟尽,次下发令销,滤去滓,下雄黄,硫黄末,搅令匀,盛于瓷器中。
用法用量:不拘时候涂之,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仙拈集》卷三:鲫鱼膏
清·《清太医院配方》:鲫鱼膏
出处:鲫鱼膏,出自清·《清太医院配方》。本方又名“神效白鱼膏”。
组成:鲫鱼八两(250克)、火麻仁五钱(15克)、乳香五钱(15克)、没药五钱(15克)、巴豆五钱(15克)、轻粉五钱(15克)、土贝母一两(30克),柳、桃、榆、槐、桑枝各1尺(各33厘米)。
用法:用香油十二两(373克),将上药熬枯,去渣,入铅粉十二两(375克)收膏,用油纸摊成膏药。用时,略烘烊,贴患处。
主治:主治发背,对口,乳痈,流注,痔漏,附骨疽,日久顽疮、冻疮,裂口等。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多发性疖肿、蜂窝组织炎、乳腺炎、淋巴结炎、痔疮;又有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癌痛等病症。
癌痛:鲫鱼膏加减贴敷方治疗肝肺癌晚期疼痛168例,药物鲜鲫鱼二两,生山药100克,麝香0.5克,元胡30克,川楝子30克,细辛3克。制成糊状,根据病变部位及面积,均匀敷于白色棉布上。在贴敷前把需贴部位用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然后贴敷于上,每帖5~7日。以贴敷后疼痛变化评价疗效。结果:112例疼痛消失,39例疼痛减轻可以忍受,17例疼痛无减轻。112例显效中,贴敷后有效止痛时间持续长者13个月,最短者1月20日。39例有效止痛时间持续长者6个月,短者2个月10日。(《光明中医》1997年第2期)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疮疡溃破,日久不敛。方用巴豆、轻粉拔毒,合以乳香;没药活血敛疮。临床应用以疮疡溃破、脓出不净、疮口不敛为辨证要点。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