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气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降气汤
处方:紫苏叶(去梗)四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半夏(汤洗七次.去滑)、川当归(去芦)、前胡(去芦.洗)、甘草,各三两;陈皮(去白)三两半。
炮制:上为俰咀。
功能主治:治中不快,心腹胀满,阴阳壅滞,气不升降,胸膈噎塞,喘促短气,干哕烦满,咳嗽痰涎,口中无味,嗜卧减食,宿寒留饮,停积不消,胁下支结,常觉妨闷。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降气汤
处方:前胡 五加皮(姜汁涂炙)厚朴(姜浸一宿炒)黄耆(去芦)当归 紫苏子(微炒)甘草(炙)肉桂(不见火)陈皮(去白)半夏曲(炙)各30克 干姜(炮)人参 附子(炮,去尖)羌活 桔梗(炒)各15克
制法:上药十五味,同作粗末。
功能主治: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实,咳嗽喘满,咽干不利,头目昏眩,腰脚无力,四肢倦怠,风湿脚气。
《摄生众妙方》卷七:降气汤
《医方类聚》卷一九五引《修月鲁般经》:降气汤
《御药院方》卷四:降气汤
处方:石菖蒲1两,青皮(去白)1两,陈皮(去白)1两,大黄1两,木通(锉)1两,赤茯苓(去皮)1两,川芎1两,人参1两,川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气不宣畅,心胸疰闷,腹胁胀满,胸痹,心腹痛,不可半卧,喘粗闷乱,不思饮食。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洪氏集验方》卷一:降气汤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降气汤
处方:麻黄(去根节)3两,栀子仁3两,白茯苓(去黑皮)3两,黄芩(去黑心)3两,白术(锉)3两,芒消3两,石膏8两(碎研),桂(去粗皮)2两,生地黄(切,焙)1升,甘草(炙,锉)1两,赤小豆2合。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大枣2个,煎取1盏,下竹沥少许,再煎,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元和纪用经》:降气汤
《局方》卷三(续添诸局经验秘方):降气汤
处方:紫苏叶(去梗)4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3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3两,半夏(汤洗7次去滑)3两,川当归(去芦)3两,前胡(去芦,洗)3两,甘草(爁)3两,陈皮(去白)3两半。
功能主治:常服消痰饮,散滞气,进饮食。主中脘不快,心腹胀满,阴阳壅滞,气不升降,胸膈噎塞,喘促短气,干哕烦满,咳嗽痰涎,口中无味,嗜卧减食,宿寒留饮,停积不消,胁下支结,常觉妨闷。并治脚气上冲,心腹坚满,肢体浮肿,有妨饮食。
《玉案》卷四:降气汤
方出《易简》,名见《寿亲养老》卷四:降气汤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