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金铃子散

目录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金铃子散

:金铃子 玄胡索各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治: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治肝气不舒,气郁化火,致患胁肋诸痛,或发或止,口苦舌红苔黄,弦数。现用于溃疡病,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蛔虫症等属于肝郁气滞偏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调下。

注意:孕妇慎用。

备注:中金铃子疏肝,泄肝火延胡索中气滞,滞。二味相配,一泄分之热,一分之滞,使肝火得清,气机通畅,则诸痛自愈。

摘录:《素问病机宜保命集》卷中

《重订严氏济生方》:金铃子散

川楝子(去皮、核,取肉30克,用巴豆7枚,去壳,同黄色,去巴豆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治:治七疝注下焦,少疼痛,大便多秘。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时用热盐调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

《万氏女科》卷三:金铃子散

:川楝(去核)1钱,小茴()1钱,破故纸1钱,桂1钱,木香(汁)1钱。

功能治:产时客于子门,入于小;或坐卧不谨,使冷之,乘虚而入,此疝也。但不能胀,且无影。

用法用量:加生姜,入木香汁,水。食前热服

摘录:《万氏女科》卷三

《袖珍》卷二引《圣惠》:金铃子散

金铃

:金铃子1两,玄胡各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行气疏肝,活止痛。痛;肝气郁热之脘,胸胁痛疝气疼痛;妇女腹痛,其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弦数。或作或止,久不愈者。二维病。肝气郁滞。

临床应用:痛:用本治愈痛15例。无论郁,肉滞,肝阳肝厥痛,胸脘痛,饥饱失时,阳微阻等所致者,均用此加味。一痛止,不出二痊愈。典型病例:覃某某,男,25岁,已婚。一九六三年秋间就诊,脘痛十余年,曾用中西药治疗,有时痛止,旋又复发。现已连痛三天,如刀刺,不想进食,时呕吐,症见色颓丧,弦而涩,此因久病痛,瘀滞所致。处:金铃子、延胡、五灵脂蒲黄香附半夏陈皮。次日复诊,痛楚消失,精神安宁,追踪未见复发。

用法用量:金铃(《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一)。

注意:孕妇痛忌用,其他如结石病,溃疡穿孔等均非本适应症。

各家论述:1.《古选注》:金铃子,一泄分之热,一分之滞。《雷公炮炙论》云:痛欲死,速觅延胡。洁古复以金铃治热痛。言:诸痛皆属于,而热厥属于逆,金铃子非但泄,功专导去小肠膀胱之热,心包相火延胡索和一身上下诸痛。时珍曰:用之中的,妙不可言。虽小制,配,却有应手取愈之功,勿以淡而忽之。

2.《谦斋医讲稿》:本肝气肝火郁滞,胁痛,少腹胀痛。仅两药,用量相等,而以金铃子为,说明以疏肝、泄肝火。金铃子只能走分,并且偏于苦,配延胡辛温活,亦能行气止痛。

3.《》:本所治诸痛,乃由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所致。中用金铃子疏肝,泄肝火,为君药。玄胡行气,为臣使药。二药相配,畅,疼痛自止,为气郁滞而致诸痛的常用基本

摘录:《袖珍》卷二《圣惠》

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四引《经验方》,名见《济生》卷三:金铃子散

:金铃子100个(汤温浸过,去皮;用巴豆200个捶微破,麸3升,同于铜铛金铃子赤熟为度,放冷取出,麸、巴豆不用)。

制法:去核,为末。

功能治:丈夫本脏气伤,膀胱小肠七疝注下焦,小疼痛,大便多

用法用量:每服3钱,热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出《类本草》卷十四》,见《济生》卷三

《杨氏家藏方》卷十:金铃子散

:金铃子肉49枚(锉碎如豆大,不令研细,用巴豆49枚,去皮不令碎,与金铃子肉同至金铃子深黄色,不用巴豆),茴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膀胱疝气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温调下。

摘录:《杨氏家藏》卷十

《朱氏集验方》卷三:金铃子散

川楝子1两(净),斑蝥14个(去头翅足),巴豆14个(去壳并,劈作2)。

制法:上2味同川楝肉于银石瓦器,令川楝肉带微黄焦色,取去斑蝥巴豆2药不用,只将川楝子安之一处,外用茴香3钱,重和前川楝子肉,用盐令香,并前川楝子碾为细末。

功能治:膀胱疝气小肠偏坠,小撮痛,发则欲死,诸所不治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调下。若脏腑微利,痛即愈。病久而甚,不过3服。服后仍用沉香荜澄吞服,以补其虚,则其疾永不作矣。

注意:病退即止,不可过

摘录:《朱氏集验》卷三

宋·《太平圣惠方》:金铃子散

组成:金铃子(又川楝子)、玄胡索各一两(各30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每次服用6~9克,调下,或用温水送下。亦可改用饮作汤,水服,每日2次,各药比例酌减至汤常用量。

功效:泄热疏肝行气止痛。

治:肝郁化火,症见脘胁肋胸疼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弦数。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脘痛、带状疱疹、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胆囊炎等病症。

1.脘痛:用丹参百合金铃子加减治疗脘痛232例,疗程15日,参照《中医诊断疗效标准》进疗效评价。结果:治愈167例,占72.0%;好转59例,占25.4%;未愈6例,占2.6%;总有效率97.4%。(《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年第10期)

2.带状疱疹:以复方金铃子阿昔洛韦治疗34例,与阿昔洛韦维生素Bl治疗22例对照,疗程10日,带状疱疹症状和体征评分标准计算疗效指数来进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痊愈25例,显效7例,好转2例,愈显率94.12%,较对照组72.73%的愈显率有明显优势,且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较对照组为短,止痛效果亦明显。(《中国中医急症》2004年第9期)

3.反流性食管炎:采用加味金铃子(川楝子延胡索陈皮半夏黄芩百合甘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并与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服治疗60例对照观察,疗程4周,烧心胸痛困难、反胃症状改善情况以及镜检查食管炎分级进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痊愈3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28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3.33%。(《河北中医》2010年第10期)

解:本以治肝郁化火所致的胸胁肋脘诸痛,且伴口苦舌红苔黄、弦数为辨证要点。金铃子泄热疏肝行气镇痛;延胡索瘀,行气镇痛。两药用,既可行气止痛,又能疏肝泄热,使畅,肝热清,则诸痛自愈。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又见于治疗胆囊炎、前列腺增生、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妇科腹痛(盆腔炎子宫膜异位症)、痛经乳腺增生症及胸肋内伤症,镇痛作用显著,取得了较好疗效。

歌:金铃子止痛,玄胡调效更强,疏肝泄热行气肋痛匡。

摘录:宋·《太平圣惠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金铃散

下一篇 金铃黄柏散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