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金沸草散

目录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金沸草散

金沸草前胡甘草),各一钱。麻黄(去)、芍药,各一钱半。荆芥穗、半夏,各二钱。

功能治:治,头昏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及时疫热。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红枣一枚,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唐·孙思邈《千金翼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金沸草散

旋覆花(去梗)、麻黄(去)、前胡(去芦),各三两。荆芥穗四两,甘草)、半夏(汤洗七次.姜汁浸)、赤芍药,各一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治:治化痰,除头昏痛,颈项强急,往来热,肢体烦疼,胸满闷,涎不利,咳嗽喘满,涕唾稠粘,及治时行疫,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枣一个,同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有则汗出,如盛则解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

《博济方》卷一:金沸草散

荆芥穗120克 旋复花90克 前胡90克 半夏30克(洗净,姜汁浸)赤芍药30克 麻黄(去)90克 甘草30克

制法:上药七味同为细末。

功能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昏痛,颈项强急,肢体烦疼,胸满闷,咳嗽喘满,涎不利,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人生姜大枣,同至90毫升,热服。如汗出,并三服。有则出汗,如盛则解利。

摘录:《博济》卷一

《类证活人书》卷十七:金沸草散

前胡90克 荆芥120克 半夏30克(净洗,姜汁浸)赤芍药60克 细辛30克 甘草)30克 旋复花9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治:治伤寒中脘有,令人壮热头痛,项筋紧急,时发热。

用法用量:每服6克,水300毫升,生姜5,枣子1枚,同至180毫升,去滓热服,未知再服。

摘录:《类活人书》卷十七

《麻症集成》卷四:金沸草散

金沸草前胡黄芩壳、桔梗赤芍荆芥橘红麻黄甘草

功能治:伤风,头昏痛,咳嗽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服。

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治疫全书》卷四:金沸草散

旋覆花前胡细辛荆芥、赤苓、甘草、杏霜。

功能治:风温咳嗽上气喘促。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水服。

摘录:《治疫全书》卷四

《四明心法》卷三:金沸草散

金沸草前胡麻黄荆芥穗、黄芩甘草

功能治:咳嗽初起。年壮力盛即久亦可用。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水服。

摘录:《四明法》卷三

《济阳纲目》卷六十一:金沸草散

旋覆花2钱,前胡1钱,赤芍药()1钱,山栀1钱,桑白皮)1钱,荆芥穗1钱,黄芩1钱,橘红1钱,甘草5分,阿胶

制法:上锉散

功能治:热嗽有

用法用量:阿胶用量原缺。

盛;加瓜蒌、贝母。

摘录:《济阳纲》卷六十一

《活人书》卷十七:金沸草散

前胡3两,荆芥4两,半夏1两(洗净,姜汁浸),赤芍药2两,细辛1两,甘草)1两,旋覆花3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伤寒中脘有,令人壮热头痛,项筋紧急。

用法用量:赤芍药,《医集解》作“茯苓”。

各家论述:《医集解》:此手太阴药也。风热上壅,荆芥辛轻发汗而结,前胡,旋覆消痰而降半夏燥痰逆;甘草而和中;茯苓水;细辛;盖必挟而兼湿,故下气湿自平。茯苓用赤者,入分而泻丙丁也。

摘录:《活人书》卷十七

《伤寒全生集》卷二:金沸草散

金沸草荆芥前胡麻黄半夏桂枝干姜五味甘草细辛杏仁壳、桔梗

功能治:冷哮喘,冷而淋,多吐冷沫,白苔

用法用量:喘甚,加姜汁磨木香汁半杯。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二

《普济方》卷三八七:金沸草散

荆芥穗1两,麻黄(去)5钱,北柴胡5钱,旋覆花5钱,半夏(汤)2钱半,赤芍药2钱半,甘草2钱半。

制法:上锉。

功能治:伤风鼻塞流涕,壅热嗽。

用法用量:加生姜桑白皮,食后服。

摘录:《普济》卷三八七

《便览》卷二:金沸草散

旋覆花(去梗)1两,荆芥穗4两,麻黄(去)1两,杏仁(不去皮尖)1两,甘草(生)1两,赤芍1两,半夏(姜制)1两。

功能治:感冒鼻塞声重,咳嗽不已;,头昏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时行疫,壮热,或头痛身痛

用法用量:上药每服5钱,加生姜3大枣1枚,水服。

摘录:《便览》卷二

《博济》卷一:金沸草散

金沸草

荆芥穗4两,旋覆花3两,前胡3两,半夏1两(洗净,姜汁浸),赤芍药1两,麻黄(去)3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伤寒感冒,发热恶寒,无汗恶肢体疼痛鼻塞声重,咳嗽不已,涎不利,胸满闷;及外感风寒齿浮,舌肿牙痛伤寒壮热壅盛,头胸不利,妇人潮发,丈夫上攻,状如中脘有,令人壮热,头疼项筋紧急,时发热,皆类伤风,有则出汗,如盛则解利。头昏痛,颈项强急,往来热,咳嗽喘满,涕唾稠粘,及时行疫,壮热风寒伤于,令人憎寒发热

临床应用:1.舌肿:辛未年,有人患舌肿如吹,满塞其中,粥药不入,其势甚危。大,乘热以纸笼,熏之遂愈。

3.疼:一妇人疼,治疗不愈,致颊皆肿,亦以此药熏漱而愈。

用法用量:金沸草汤(《医》卷十七)。《三因》本用法: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七,枣二个,七分,去滓,漱,吐一半,吃一半。

注意:液用细绢滤过,免毛射,致咳嗽不已。

各家论述:《医林纂要》:金沸草咸苦微辛,其子落,与半夏意同而轻浮,上入于,苦能泄热,咸能化痰结,辛能湿,凡痰饮之逆于者,此能降而泄之;前胡甘苦微辛,能降泄高亢之,而疏畅下之滞,下气麻黄以大腠理而泄其;荆并辛苦而性上浮,祛头面之,去经隧湿,此盖以此为君药,以兼去,诸药亦随以上升于,而后乃降而下坠其也;赤芍药酸干泻肝敛阴,且监麻黄之过,用赤者以水分收湿也;轻用半夏者,以则夹相火也,然必用之者,非此不足以通滞也。金沸草轻虚,此以于下所以助之;甘草以厚土,以缓急。

摘录:《博济》卷一

《普济方》卷一六五引《鲍氏方》:金沸草散

荆芥4两,旋覆花3两,前胡3两,麻黄3两,甘草1两半,半夏1两半,赤芍药1两半,细辛1两半,五味子1两半,杏仁1两半。

制法:上为

功能治:热多,头昏重,涎壅塞,大便坚而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3大枣1枚服。

摘录:《普济》卷一六五《鲍氏

宋·《类证活人书》:金沸草散

组成:前胡三两(90克)、荆芥四两(120克)、姜半夏一两(30克)、赤芍二两(60克)、细辛一两(30克)、炙甘草一两(30克)、旋覆花三两(9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加姜、枣,水服。也可用饮作汤,各药用量常规量。

功效:发风寒,温化痰饮。

治: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多之,伴见舌红苔白,浮。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感冒看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小儿源性咳嗽慢性阻塞性疾病等病症。

1.感冒后咳嗽:应用加减金沸草敖治疗感冒后咳嗽20例,与枸橼酸喷托维林治疗20例作对照,疗程3周。以咳嗽症状完全消失,症分值为0为临床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 0%,对照组50.o%。(《山西中医)2 014年第3期]

2.咳嗽变异性哮喘: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加味金沸草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80例,与单纯西药治疗80例作对照,疗程2周:以咳嗽喘息症状哮鸣音消失或不足轻度者为临床控制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55%。(《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年第4期)

3.小儿源性咳嗽:应用加减金沸草治疗小儿源性咳嗽102例,与羟氨苄青霉素、利巴韦林、盐酸异丙嗪治疗96例作对照,疗程7日。以服药1周症及兼症全部消失,且停药后不复发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79. 2%。(《四川中医》2002年第3期)

4.慢性阻塞性疾病:应用金沸草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38例,与京制咳嗽治疗32例作对照,疗程20日。以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消失,功能检查,第1秒用力呼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正常或≥80%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2%,对照组62. 5%。(《新乡医报》2011年第4期)

解:本旋覆花化痰、降,配以荆芥细辛风寒半夏化痰燥湿化痰赤芍泻肝敛阴,防太过。本性偏温,咳嗽而有咯血者,不宜应用。

现代研究:实验研究表明,金沸草具有明显的镇咳、祛作用。

歌:金沸草旋复花荆芥前胡麻黄加,赤芍半夏姜枣草,疏风寒化痰佳。

摘录:宋·《类活人书》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金沸汤

下一篇 金沸草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