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进食散

目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进食散

:青橘皮(去瓤)、陈皮(去白)、高良姜(薄切.)、肉桂(去粗皮)、甘草),各一分。草果肉、川乌头(),各三个。诃子.去核)五个。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治:治胃虚冷,不思饮食,及久病人脾虚全不食者,只一、二服顿觉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至七分,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进食散

:青橘皮(去瓤)陈皮(去白)高良姜(薄切,肉桂(去粗皮)甘草)各7.5克 草果川乌头()各3个 诃子,去核)5个

制法:上药研细末。

功能治:温中祛。治胃虚冷,不思饮食,及久病脾虚全不食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至210毫升,空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卷三

《朱氏集验方》卷四:进食散

青皮陈皮甘草肉桂附子)、草果子、诃子、良姜、白姜各等分

功能治:调进食。腹胀吐逆。

用法用量:上(父)咀。加生姜3大枣1枚,水1盏半,至1盏,空服,日3次。

摘录:《朱氏集验》卷四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进食散

扁豆(微)2钱半,石莲肉(,去)2钱半,人参)2钱半,茯苓1钱半,神曲2钱半,甘草)1钱,白芷1钱,木香1钱,黄耆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婴孩1,2-3岁半钱,4-5岁1钱,水半钟,加生姜1大枣半枚,十数沸,调末服之。

摘录:《法附余》卷二十二

《医方大成》卷三引《济生》:进食散

:进食汤

半夏1两,肉豆蔻(面裹)1两,草果仁1两,高良姜)1两,麦糵()1两,附子,去皮尖)1两,丁香1两,厚朴(去皮,姜)1两,陈皮(去白)1两,人参(去芦)半两,青皮(去白)半两,甘草)半两。

功能治:胃虚,或为生冷所伤,或七情所扰,胸塞,不思饮食,恶心,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进食汤(《普济》卷二十五)。

摘录:《医大成》卷三《济生》

《苏沈良方》卷四引李潜方:进食散

:理

青皮1分,陈皮(去瓤)1分,豆蔻3个,甘草1分(),诃子(去核,)5个,高良姜(薄切,)1分,川乌头1个(,去皮脐),肉桂1分(去外皮)。

功能治:胃虚冷,不思食,及久病人脾虚,全不食者。

临床应用:脾虚不食:李潜在真州治贾使君女子,已五十余日,病多呕,都不进食,医绝无验。潜投此药一服,遂食蒸饼半枚,明日百味皆思。潜云:此药进食极速。予疑此药太热,潜云不然,用之三十年,无不效者。

用法用量:理(《普济》卷二十三《如宜》)。豆蔻,《局》(淳祜新添)作“草果肉”。

摘录:《苏沈良》卷四李潜

《治疹全书》卷下:进食散

神曲)、麦)、砂仁、山楂

功能治:醒脾疹后不食。

用法用量:上为服。

摘录:《治疹全书》卷下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进食平胃丸

下一篇 进食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