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白附子散
《圣惠》卷十:白附子散
处方:白附子半两,附子半两,天南星1分,天麻半两,半夏半两,乌头半两,朱砂1分(细研),干蝎1分,麻黄半两(去根节)。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生姜汤调下。良久,以热葱豉粥饮投之,当便汗出。
摘录:《圣惠》卷十
《外台》卷三十二引《古今录验》:白附子散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一:白附子散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石壁经》:白附子散
《鸡峰》卷十八:白附子散
处方:麻黄(不去节)半两,乌头半两,天南星半两,干姜1分,蝎5个,白附子1两,朱砂1分(研),麝香1分(研)。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寒留于骨髓,脑逆,头痛连齿,时发时止,连年不已;风寒客于头中,偏痛无时,久久牵引两目,遂至失眠。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白附子气味辛甘大热,入足阳明;麻黄气味辛温,入足太阳;川乌气味苦辛大热,入足太阳、少阴;南星气味苦辛温,直入手、足太阴;全蝎气味甘平,入足厥阴,最能行走入络;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朱砂气味苦温,入心;麝香气味辛香,入手足少阴,能引药入络。此因客邪入于头中,偏痛无时,以致失明,非辛香温热能行之药不能搜逐其邪,非温散之药不能送邪达外;外内清平,其病焉有不去者乎?
摘录:《鸡峰》卷十八
《理瀹》:白附子散
处方:白附子8两,大黄4两,川乌2两,草乌8钱,羌活2两,防风2两,半夏2两,南星2两,天麻2两,白芷2两,细辛2两,麻黄2两,马前子2两,当归尾2两,白芍2两,川芎2两,生地2两,苏木2两,红花2两,骨碎补2两,灵仙2两,续断2两,延胡2两,灵脂2两,刘寄奴2两,五倍子2两,降香2两,儿茶2两,黄丹2两,石膏(以上皆生晒)2两,松香(去油)2两,乳香(去油)2两,没药(去油)2两,雄黄1两,轻粉3钱,龙骨(杵)7钱,象皮7钱,生龟版7钱,蝉蜕身5钱,蛇蜕5钱,山甲5钱,朱砂5钱,芸香5钱,官桂(锉)5钱,发灰5钱(共末),血竭3两(单研,在后和入),酌加冰、麝。
功能主治:跌打各伤。
用法用量:以少许掺散阴膏贴;如破者干掺;肿者用葱汁和醋调敷。
摘录:《理瀹》
方出《圣惠》卷三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一:白附子散
《准绳·疡医》卷三:白附子散
《圣济总录》卷十五:白附子散
处方:白附子(生用)1两,白术1两,天麻1两,白芷1两,防风(去叉)半两,芦荟半两,丹砂(研)1分,龙脑(研)少许,麝香(研)少许。
制法:上药先将白附子等捣罗为末,次将丹砂等研细,同前件药末拌匀,瓷器中盛。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百一》卷三:白附子散
处方:白附子半两(炮),天南星半两(炮),黑附子(炮,去皮脐)1分。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5片,慢火煎6分,不拘时候服。小儿1钱,水1盏,加生姜3片,慢火煎,不住手搅匀,至小半盏,分3服。
摘录:《百一》卷三
《永类钤方》卷十一:白附子散
处方:荆芥穗4两,菊花3两,防风3两,木贼(去节)3两,白附子3两,白蒺藜(炒,去刺)1两,粉草(炙)1两,制苍术半两,人参半两,羌活半两。
用法用量:白附子汤(《审视瑶函》卷五)。方中白附子原脱,据《准绳·类方》补。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一
方出《圣惠》卷四十,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七:白附子散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