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白附子丸

目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七:白附子丸

:白附子(微)半两,天麻半两,半夏(汤洗7遍)半两,朱砂(研细,水飞)半两,僵蚕1两(,去丝嘴),全蝎21枚(去毒,微),腻粉1分(研),麝香1钱(研),金箔10研)。

制法:上药将白附子等5味研为细末,次入研者药,1处拌匀,枣肉为,如黍米大。

功能治:小儿急慢惊潮热生涎,上气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10荆芥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卷十七

《圣惠》卷十九:白附子丸

:白附子1两(裂),僵蚕1两(微),腻粉1分,天南星3分(裂),蛇1两(浸,微黄,去皮),防风1两(去芦头),麻黄1两(去),赤箭2两,麝香1两(细研),白术半两,羚羊角屑3分。

制法:上为末,加麝香、腻粉,研令匀,以糯米粥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口噤,身体强直,迷闷不识人。

用法用量:每服10,以温研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九

《杨氏家藏方》卷二:白附子丸

半夏(汤洗7遍,生姜汁制)3分,天南星)3分,水石()3分,细辛(去土)3分,白茯苓(去皮)3分,僵蚕,去丝嘴)3分,肉桂(去粗皮)3分,白附子)3分,川芎3分,香白芷1分,麝香1分(研)。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阳络,胸涎盛,眉痛头旋。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后用温热水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卷二

《济阴纲目》卷三:白附子丸

:白附子4两,附子2两,黄狗骨头4两(烧灰)。

制法:上为细末,粥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妇人崩漏不止,诸药不效,濡微。

用法用量:每服30。与兼服。

摘录:《济阴纲》卷三

《普济方》卷四十六引《经效济世方》:白附子丸

天南星(生)、天麻半夏(汤洗7遍)、川乌头(生,去皮脐)、白附子(生用)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加子、麝香少许,瓷盒1-2宿,清水为,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治:盛,头昏眩。

用法用量:每服5-7,加至10,食后清或姜汤送下,服时微以齿碎之。

摘录:《普济》卷四十六效济世

《直指》卷十一:白附子丸

:白附子)1两,南星()1两,半夏(汤7次)1两,旋覆花1两,甘菊1两,天麻1两,川芎1两,橘红1两,僵蚕,去丝嘴)1两,干姜(生)1两,全蝎半两()。

制法:上为末,用生姜半斤,取汁打面糊为小

功能治:,眩运头疼。

用法用量:每服50,食后荆芥汤送下。

摘录:《直指》卷十一

《圣惠》卷八十五:白附子丸

:白附子1分(裂),僵蚕1分(微),乌蛇3分(拌,令黄),牛黄1分(细研),干蝎半两(微),麝香1分(细研),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甜葶苈1分(隔纸紫色),青黛半两(细研),蟾酥半钱,蜣蜋1分(微,去翅足),天浆子21枚(有物者)。

制法:上为末,以猪胆汁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小儿急惊手足抽掣

用法用量:每服1,以冷水研,滴入中,候嚏1-2声,便以温水研3服之,或吐出粘涎,得睡便愈。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圣济总录》卷十五:白附子丸

:白附子3钱,龙(研)1钱,麝香(研)1钱,蝎梢(微)7枚,天南星)1两,僵蚕(微)1钱,凝水石(过,研)1两半。

制法:上药,除凝水石外,捣研为末,再同和匀,入白蜜不拘多少,研令如稀饧状,入白面糊半匙头许,然后将凝水石末旋入,以干可为,如鸡头子大,于凝水石末中,留少许为衣,慢干。

功能治:脑风息不通,时流清涕,多嚏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1,细嚼,食后用薄荷熟水送下;清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圣惠》卷四十:白附子丸

:白附子3分,白芷3分,杜若3分,赤石脂2两,桃花2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甜瓜子1两(微),牛膝1两(土苗),鸡粪白3分(微),白石脂2两,远志3分(去),葳蕤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令人面洁白媚好。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后以温牛乳1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

《卫生总微》卷十:白附子丸

:白附子1分(末),蝎梢1分(研),舶上硫黄半两(研细)。

制法:先将半夏半两(汤洗净,生为末),生姜自然汁和,捻作饼子,小钱大,沸汤至熟,取出研成膏,入3味药末和之,如干,添少汤,如萝卜子大。

功能治:伤风冷吐逆,及治粪青下泻。

用法用量:每服20-30,米汤或乳汁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附丹

下一篇 白附子化痰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