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荆防败毒散

目录

《摄生众妙方》卷八:荆防败毒散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茯苓 防风 荆芥 桔梗 川芎各4.5克 甘草15克

功能治:疏风解表,败毒消肿。治凤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苔白,浮者;疮肿初起,见表寒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至240毫升,温服

摘录:《摄生众妙》卷八

《痘疹会通》卷五:荆防败毒散

荆芥防风薄荷连翘甘草桔梗蝉蜕前胡花粉

功能治:麻疹初起。

用法用量:加灯竹叶,水服。

摘录:《痘疹会通》卷五

《回春》卷八:荆防败毒散

防风荆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薄荷连翘桔梗壳、川芎茯苓金银甘草

制法:上锉。

功能治:毒。肿,发背乳痈憎寒壮热,甚者头痛拘急,状以伤寒,1-2日至4-5日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疮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

大便不通,加大黄芒消;热甚痛急,加黄芩黄连

摘录:《回春》卷八

《疮疡经验全书》卷三:荆防败毒散

穿山甲1钱,甘草1钱,红花1钱,羌活1钱,当归1钱,川芎1钱,赤芍1钱,生地1钱,银1钱,荆芥1钱,防风1钱,木通1钱,壳1钱,乌药1钱,天花粉1钱,槐米末2钱,牛5钱。

功能治:便毒,初起之时,热交作,两腿牵绊肿起,不能屈伸。

摘录:《疮疡全书》卷三

《医统》卷九十一:荆防败毒散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桔梗壳、天麻皮各等分

功能治:小儿痘疹始终热毒之甚者。

用法用量:水服。微汗热退为佳。

初出不快,加紫草紫苏、姜蚕、葱白泄泻、加猪苓泽泻,去紫草;热胜谵语,烦渴,加辰砂六一调服

摘录:《医统》卷九十一

《直指·附遗》卷三引《伤寒蕴要全书》:荆防败毒散

独活1钱,前胡1钱,人参1钱,茯苓1钱,川芎1钱,壳1钱,桔梗1钱,甘草1钱,荆芥1钱,牛蒡子1钱,薄荷1钱,防风1钱半,羌活1钱。

功能治:瘟疫

用法用量:《瘟疫论》有柴胡一钱。

热,加黄芩1钱;渴,加天花粉1钱。

摘录:《直指·附遗》卷三伤寒蕴要全书

《外科心法》卷七:荆防败毒散

:芎藭1钱,茯苓1钱,壳1钱,前胡1钱,柴胡1钱,羌活1钱,独活1钱,荆芥1钱,防风1钱。

功能治:小儿黄水疮,瘭疮。

临床应用:1.黄水疮:一小儿头面患疮数枚,作痒,出水,水到处皆溃成疮,用绿豆粉、松香为末,香油调,饮以荆防败毒而愈。

2.瘭疮:一小儿头面胸水泡数枚,溃而成疮。此因乘于皮肤而然。饮荆防败毒,更以牛粪烧存性为末之而愈。

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服。

摘录:《外科法》卷七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荆防败毒散

犀角(锉末)、连翘、净蝉蜕薄荷防风荆芥当归地丁、双绿豆赤芍

制法:上共研为极细末。每服5分至1钱,白水送下。

功能治:宣表疏风透疹解毒,解肌清热。四时感冒,头痛身热,恶心呕秽,伤风流涕,目赤流泪干咳喷嚏,痛疹麻疹,周身疼痛。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集》(沈阳

《医学正传》卷八:荆防败毒散

败毒

柴胡4分,甘草4分,人参4分,桔梗4分,川芎4分,茯苓4分,壳4分,前胡4分,羌活4分,独活4分,荆芥穗4分,防风4分。

制法:上细切,作1服。

功能治:发痘疹,疏解热。疮疡初起,发热浮数,及水肿在表者;伤寒温春发斑重者;痘疹,及时邪热;风水皮水,凡在表宜从汗解者;肠风清鲜者;、甘赤白游风疥疮初起有表证,虚者。

临床应用:目赤肿:一人面赤肿作痛,发热浮数。先以荆防败毒2,势退大半,又以葛根牛蒡子汤4而痊。

用法用量:败毒(《医六要·治法汇》卷五)。《医六要·治法汇》有生姜

摘录:《医正传》卷八

《白喉全生集》:荆防败毒散

防风3钱(去芦),柴胡(去芦)2钱,僵蚕(姜汁)2钱,法夏(姜汁)2钱,桔梗2钱,前胡2钱,独活2钱,荆芥1钱5分,羌活1钱5分,银1钱5分,壳1钱,粉草1钱,生姜3

功能治:白喉初起,白见于外,色必明润而平,满淡红微肿略痛,头痛恶寒发热,饮食如常,舌苔白,二便和,尚在表者。

用法用量:水服。

摘录:《白喉全生集》

《青囊全集》卷下:荆防败毒散

荆芥1钱5分,防风2钱,羌活1钱,独活8分,前胡1钱5分,柴胡1钱,桔梗1钱,元参2钱,茯苓1钱,川芎1钱,白芷2钱,草5分,皂刺1钱5分。

功能治:疔疮憎寒壮热者。

用法用量:野菊

摘录:《青囊全集》卷下

《喉科种福》卷四:荆防败毒散

荆芥防风柴胡前胡皂角刺3个,羌活独活川芎薄荷生姜1桔梗壳、茯苓甘草、苏3分。

功能治:初起。因肺火盛,复受风寒客于会厌,致咽喉肿痛,面赤肿,项外漫肿,甚则中有块如拳,汤水难入,猝然如哑,暴发热。

用法用量:荆芥防风柴胡前胡羌活独活川芎薄荷桔梗壳、茯苓甘草用量原缺。

摘录:《科种福》卷四

《医方简义》卷四:荆防败毒散

荆芥1钱5分,防风1钱5分,薄荷1钱5分,桔梗1钱5分,元参3钱,牛蒡子)3钱,人中黄1钱,象贝母1钱,射干1钱,黄芩)1钱。

功能治:时毒。上干,致咽喉肿痛,两发肿,身有热。

用法用量:加竹叶20,青果2个,水服。

注意:忌食生冷等物,恐阻,变幻莫测也。

摘录:《医简义》卷四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荆防败毒散

荆芥7分,粉草7分,连翘7分,川芎7分,羌活7分,独活7分,五加皮7分,角刺1钱,穿山甲)1钱,归尾1钱,防风1钱,苍术1钱,防己1钱,皮1钱,白鲜皮1钱3分,金银1钱3分,土茯苓1两。

功能治:后忽然肿痛,兼发表证者,及杨梅疮初发者。

用法用量:水,加,食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

《准绳·幼科》卷六:荆防败毒散

人参茯苓羌活独活前胡薄荷柴胡壳、川芎桔梗等分甘草减半,牛蒡子防风荆芥连翘金银

功能治:余毒肿。

用法用量:牛蒡子防风荆芥连翘金银用量原缺。

病在头,加白芷升麻;上身,倍加桔梗;手,加薄桂;,加杜仲;腿足,加牛膝木瓜

摘录:《准·幼科》卷六

《医部全录》卷四二○引《幼科全书》:荆防败毒散

:生大黄防风荆芥穗、红花牛蒡子升麻、元参、人参桔梗芩、柏、甘草

功能治:小儿诸热。

用法用量:水服。

摘录:《医部全录》卷四二○《幼科全书

《医略六书》卷二十一:荆防败毒散

荆芥1两半,防风1两半,桔梗8钱,壳1两半(),茯苓1两半,大力子3两(),蝉衣1两,半橘红1两半,甘草8钱。

制法:上为

功能治:攻,清肃之,故窍被扰,作痒,浮数者。

用法用量:荆芥分之防风分之桔梗清利以清窍;壳破滞化气以平逆茯苓清治甘草中气,大力子疏风解热,广橘红,净蝉衣轻扬解散,善蜕皮肤,肃清窍,耳痒有不退者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一

《幼幼集成》卷四:荆防败毒散

荆芥穗1钱,北防风1钱,净连翘1钱,陈壳1钱,绿升麻1钱,南薄荷1钱,川羌活1钱,川独活1钱,粉干葛1钱,木通1钱,金银1钱,黄芩1钱,正川芎1钱,黑栀仁1钱,炙甘草1钱。

功能治:小儿疮疥毒内陷,肚作肿。

用法用量:上身肿,加葱3,下身肿,加灯芯10,水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四

明·《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散

组成:羌活柴胡前胡独活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一钱五分(各4.5克),甘草五分(1.5克)。

用法:原,每服15~30克,加生姜3薄荷3克,水服。现代临床多有饮作汤

功效:发汗解表,消疮止痛。

治:疮肿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舌苔薄白,浮数。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角膜炎、腮腺炎、口腔感染、水痘等病症。

1.忽性上呼吸道感染:以本加减治疗59例,若体温>38℃,可酌情加量。与炎琥宁注射液治疗59例对照。疗程均为3日。疗效评定以治疗3日体温恢复正常,感冒症状全部消失,随访5日无变化即为痊愈。结果:痊愈36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2例。且治疗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山西中医》2010年第3期)

2.病毒性角膜炎:以本阿昔洛韦、贝复舒滴眼液、滴宁局部点眼治疗单纯疱疹角膜炎151例(189只眼),在上述西药滴眼基础上,加服维生素B2阿昔洛韦治疗180例(217只眼)为对照。疗效评定以角膜上皮修复,角膜透明,荧光素染色(±),或视力提高4排以上为显效。结果:治疗2周,显效率50.79%;治疗2月,显效率85.19%。(《浙江中医杂志》2009年第12期)

3.腮腺炎:以本改汤加减治疗120例,分辨证温毒入侵,在卫分;温毒蕴郁,卫气同病;温毒炽盛,营血的不同进加减。疗效评定以治疗1~3日,腮腺肿胀及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结果:显效50例,有效64例,无效6例。(《山西中医》2006年第2期)

4.口腔感染:以本改汤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106例,治疗3~7日。疗效评定以用药1~3日,全身自觉症状消失,白细胞总数正常,局部肿痛等症状消退为显效。结果:36例急性淋巴结炎患者,显效32例,有效4例;24例颌下腺炎患者,显效13例,有效11例;46例冠周炎,显效22例,有效18例。其中6例在服本的同时,每日静点青霉素“总有效率达100%。(《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年第1期)

5.水痘:以本改汤加减治疗38例,疗程1~2周。疗效评定以疮疹全部结痂、干、体温正常,无并皮肤感染为治愈。结果:治疗1~2周后,痊愈37例;未愈1例。(《浙江中西医结杂志》2005年第4期)

解:以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发汗解表开泄皮毛,使风寒随汗而解;柴胡壳、桔梗调畅气机川芎羌活茯苓化痰湿,三组用;意在解表与疏通气津液甘草调和药性。祛之力较强,宜于外感风寒湿较重者。加入银翘,则更具清热解毒消肿之功,对于温热所致之疮肿初起,疗效亦佳。

正如《》所说:“汗之则疮已”,凡壅阻于皮肤血脉之间的毒,可随汗而。但在临床应用时要注意掌握两点:一是必须有发热恶寒表证存在。二是必须是疮肿初起,对于疮疡已脓已溃,日久不敛,体质虚弱者,即使表证存在,亦不宜发汗太过。正如《伤寒论》说:“疮家,身虽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痉。”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带状疱疹腮腺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妊娠高热、湿关节炎、眩晕、小儿痢疾麦粒肿结膜炎、眼睑皮肤炎、玫瑰糠疹、夜咳、哮、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炎、乳痈过敏皮炎、老年性瘙痒症、髋关节滑膜炎、肾病蛋白尿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实,荆芥防风均有良好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两药配伍使用,在抗炎和解热面体现出协同作用,在镇痛面亦有一定的加和作用。

歌:(一)荆防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桔同,疮疡痢疾表寒湿功效宏。 

(二)荆防败毒宣时风温无汗用之灵,荆防羌独柴前草,川芎桔与茯苓

摘录:明·《摄生众妙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