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荆芥散
处方:天南星(浸洗.生姜自然汁煮软.切.焙干)、草乌头(炮.去皮.脐)、荆芥穗,各半两。石膏(研)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疼,鼻塞流涕,声重咽干,胸膈满闷,头痛如破。
《妇人大全良方》卷五:荆芥散
处方:荆芥 雀脑芎各90克 当归 人参各15克 桂心 牡丹皮 羌活 防风 桔梗 大腹子 甘草 蒲黄 白茯苓 枳壳 厚朴 半夏 杏仁 款冬花各22克 附子(炮)干地黄 鳖甲 白芍药 北柴胡 黄耆各30克 干姜 木香各3.5克 沉香7.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妇人气血虚损,经候不调,外伤风邪,或内挟宿冷,阴阳不和,经络否涩,致患血风劳,腹中坚痛,四肢酸疼,月水或断或来,面色萎黄,羸瘦者。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荆芥散
处方:生地15克(炒炭)荆芥15克(炒灰)白芍4.5克(醋炒)白术4.5克(炒炭)当归9克(醋炒)木香3克 茯苓4.5克 血余炭9克 荷叶9克(炒黑)败棕灰9克
血热,加丹皮炭;血滞,加延胡炭;血中气滞,加香附炭;血气虚脱,加赤石脂;咳嗽,加桑皮;气虚,加人参;阴血虚,加阿胶珠、炒蒲黄;胃中寒,加炮姜炭,淡盐水炒。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三因》卷十五:荆芥散
《圣惠》卷十四:荆芥散
《圣惠》卷九:荆芥散
处方:荆芥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前胡1两,麻黄2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以衣覆出汗。
摘录:《圣惠》卷九
《朱氏集验方》卷十引梁国佐方:荆芥散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荆芥散
制法:以瓦罐子盛,盐泥固济,只留一窍,用炭火烧,候出清烟,便拨去火,用湿泥塞了窍子,放冷取出,研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用末5钱匕,入麝香1钱匕,腻粉5钱匕,同研匀细,先以口含盐浆水抓洗令破,帛子揾了,生油调药涂患处。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荆芥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荆芥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荆芥散
《续本事》卷二:荆芥散
《杨氏家藏书》卷二:荆芥散
处方:荆芥4两,防风(去芦头)1两,白蒺藜(炒,去刺)1两,白僵蚕(炒去丝嘴)1两,杏仁(去皮尖,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茶清调下。
摘录:《杨氏家藏书》卷二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荆芥散
《保命集》卷下:荆芥散
《保命集》卷下:荆芥散
《百一》卷十四:荆芥散
《圣济总录》卷—一六:荆芥散
《妇人良方》卷五:荆芥散
处方:荆芥3两,雀脑芎3两,当归半两,人参半两,桂心3分,牡丹皮3分,羌活3分,防风3分,苦梗3分,大腹子3分,甘草3分,蒲黄3分,白茯苓3分,枳壳3分,厚朴3分,半夏3分,杏仁3分,款冬花3分,附子(炮)1两,干地黄1两,鳖甲1两,白芍药1两,北柴胡1两,黄耆1两,干姜半分,木香半分,沉香1分。
制法:上为细末。
《云岐子保命集》卷下:荆芥散
《朱氏集验方》卷六:荆芥散
处方:荆芥半两,熟艾半两,木鳖子(去壳)半两,寒水石(煅)3钱。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用半两,入橘叶49片同煎,令香熟,却以有盖桶子,于盖子上开口,倾药汁在内,乘热熏;稍温,则以手浇水,略略洗之。仍留汁更可用1次。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六
《御药院方》卷十:荆芥散
《医学纲目》卷三十七:荆芥散
《赤水玄珠》卷三:荆芥散
《全生指迷方》卷二:荆芥散
处方:荆芥穗1两,人参1两,白术1两,当归(切细,焙)1两,黄耆1两,芍药1两,桂(去皮)1两,柴胡(去苗)2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荣卫虚弱,外为风邪相乘,翕翕发热,淅淅恶寒,无有时度,肢节如解,手足酸痛,头目昏晕,久不治成劳气者。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二
《赤水玄珠》卷十五:荆芥散
《疡科选粹》卷二:荆芥散
《济阳纲目》卷四十四:荆芥散
《济阳纲目》卷五十九:荆芥散
《异授眼科》:荆芥散
《妇人良方》卷一:荆芥散
《圣惠》卷二十四:荆芥散
处方:荆芥1两,牛蒡子3分(微炒),蔓荆子半两,天麻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黄芩3分,防风半两(去芦头),乌蛇肉2两(酒浸,微炒),独活半两,赤茯苓1两,苦参1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圣惠》卷七十二:荆芥散
处方:荆芥半两,黄耆(锉)半两,熟干地黄半两,当归(锉,微炒)半两,桑耳半两,地榆(锉)半两,樗白皮(微炙,锉)半两,皂荚刺(微炒)半两,干姜(炮裂,锉)半两,槐豆(微炒)半两,牛蒡子(微炒)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奇效良方》卷六十五:荆芥散
功能主治:麻痘子兼瘙痒或瘾疹,大便自通。
用法用量:烂研,用新井水以布帛滤过,入麻油1滴许打匀,令饮之,便不乱闷;麻豆已出,用黄蜡煎青胶(即牛皮胶)饮,即安。
各家论述:荆芥治血风;以麻油打匀,此滑窍之理;又以黄蜡煎青胶水服则安,此滋血行荣卫,荣卫既顺,麻疹出矣。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史载之方》卷上:荆芥散
处方:荆芥穗1分,防风1分,芍药1分,诃子皮1分,羌活1分,甘草1分,白蒺藜半两,厚朴10铢(去皮),木香3铢。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凉肝,轻益其胃。主飧泄,肝热刑脾而泄,肠鸣,腹支满,口胶渴,溲赤,六脉轻弦。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大枣1个,同煎,和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史载之方》卷上
《史载之方》卷上:荆芥散
处方:荆芥穗1分,连翘1分,羌活1分,牡丹皮1分,黄芩1分,杏仁1分,当归1分,芍药1分,山栀子1分,大黄(醋煮)1分,蔓荆子1分。
功能主治:肝涎与血相聚,两胁下非时气痛不安,如生积聚,腹中鼓动,摇闷不安,甚则生气块,上冲咽喉,头目俱进,口舌胶粘,小便赤黄,冲心而痛,夜卧不安,脉洪大沉实而有骨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1片,半夏末少许,同煎,取3-4沸,食后和滓服。
摘录:《史载之方》卷上
《普济方》卷九十三引《护命方》:荆芥散
处方:荆芥穗半两,防风(去叉)半两,桑寄生半两,羌活(去芦)半两,独活(去芦)半两,芍药半两,干蝎(去土皮,炒)半两,白花蛇(酒炙,去皮骨)半两,天麻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半夏(汤洗7次,炒)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木香半两,蔓荆实(去白皮)半两,芎藭半两,白僵蚕(炒)半两,龙脑(研)半钱,沉香(研)半钱,麝香(研)半钱,丹砂(研)半钱,牡丹皮3钱,桂(去粗皮)3钱。
《圣惠》卷七十:荆芥散
处方:荆芥3分,芎藭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当归半两(锉碎,微炒),白术3分,桂心3分(去苗),防风半两(去芦头),生干地黄3分,柴胡3分(去苗),鳖甲3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牡丹半两,赤芍药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3分,酸枣仁3分(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劳气,经脉涩滞,四肢拘急烦疼,不能饮食,渐加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
《伤寒总病论》卷二:荆芥散
处方:天南星半两,草乌头(肉白者,生用)半两,荆芥穗半两,石膏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鼻塞流涕,声重咽干,胸膈满闷,头痛如破。
用法用量:每服2钱半,加陈茶1钱,生姜汁半呷,薄荷3叶,水两盏,煎至8分,温服,日3次。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二
《圣济总录》卷一○七:荆芥散
《圣惠》卷四十五:荆芥散
处方:荆芥3分,细辛3分,石膏2两,前胡1两(去芦头),枳壳2两(麸炒微黄,去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槟榔1两,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心神烦闷,四肢无力,膈上痰壅,口干头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圣济总录》卷十一:荆芥散
《圣济总录》卷一○七:荆芥散
《圣济总录》卷十六:荆芥散
《圣惠》卷六十七:荆芥散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荆芥散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