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白虎汤

目录

《伤寒论》:白虎汤

石膏30g 知母9g 甘草3g 粳米6g

功能治:阳明分热盛。壮热面赤,烦渴饮,汗出恶热洪大有力,或滑数。

用法用量:水至米熟汤成,去滓温服

摘录:《伤寒论》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白虎汤

知母(三钱) 石膏(五钱) 甘草(一钱) 粳米(半

功能治:治伤寒浮滑者,表里有热,若汗下吐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大渴,上干欲饮水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明·贤着《奇效良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虎汤

知母七十五两,甘草三十七两半,石膏(洗)十二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治:治伤寒大汗出后,表证已解,胸大烦,渴欲饮水,及吐或下后七、八日,毒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大渴,上干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宜服之。又治夏月中暑毒,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粳米三十馀粒,至一盏,滤去滓,温服

小儿量力少与之。或加人叁少许同亦得,食后服。

注意:此药立夏后、立秋前可服。

春时及立秋后,并亡血虚家,并不可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

《伤寒论》:白虎汤

知母6两,石膏1斤(碎),甘草2两(),粳米6

药理作用:抗乙作用《中华医杂志》(1964;7:456),用本于实验性小白性乙型炎病毒感染的治疗中,与大青提取物、竹叶石膏汤、安宫牛黄等对照组相比较,本能提高小白存活率,统计处理,有显着性差异。

功能治:清热生津,解毒,解外之热,清金,泻实热阳明分盛热。壮热面赤,烦渴饮,大汗出,洪大有力或滑数;伤寒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伤寒滑而者,里有热;伤寒大汗出后,表证已解,中大烦,渴欲饮水,及吐或下后7-8日,毒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大渴,上干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夏月中暑毒,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一切时瘟疫杂病胃热咳嗽、发斑,小儿疮疱隐疹伏热;温病身热,自汗口干来洪大,霍乱伤暑发痧。

临床应用:1.温热:汪某某,男,54岁。患感冒发热,入某某医院,在治疗中身热逐步上升,曾屡进西药退热,旋退旋起,8天后仍持续发热达38.8℃,渴,汗出,微痛,脉象浮大,舌苔薄黄。此为温热已入阳明,外虽俱大热,但尚在分,以白虎汤加味以治,处:生石膏60g,知母12g,粳米12g,炙甘草9g,鲜茅30g(后下),鲜芦根30g,连翘12g。水,米熟汤成,温服。下午及夜间连进2,热势下降,体温38℃,次日原续进2,热即下降到37.4℃,后将石膏量减至45g,2后体温已正常。

2.中暑:某儿,8岁,中暑,身灼热烦渴,四肢懈惰,一医与白虎汤,二旬余日,犹不效,先生曰:某医之治,非不当,然其所不效者,以轻故也,即倍前药与之(贴重10钱),须臾发汗如流,至明日善食,不日复故。

3.三阳合病:某男,70余岁。秋患伤寒,不治,久而化热,便难溲赤,头常晕,渐加剧,不能起坐,坐则房屋旋转。发热间或恶寒,继则昏蝥,发则木舌强不能言,手足亦不能动,耳聋,呼之如无所闻,灼灼直视,约需1小时始复常态,时谵语。曾数就医,均以老年体虚,治当滋补,服药无效,病反日进。其中有认为病有热象,当用清凉者,投之小效。迁延至春不愈,后来我处诊治。六部洪滑,舌苔黄厚,饮。与三阳合病相近,治当用白虎汤。处:鲜茅120g,生石膏60g,知母花粉各15g,粳米9g,甘草6g。服药后病人顿觉清爽,眩晕大减,是日昏蝥仅发2次,但之洪滑不减,知其蕴热尚炽,原加量,先煎,取汤去滓,再入余药,取清汤3碗,每小时1碗,日尽1。2天后身即不重,不聋,转侧自如,昏蝥已不发。又服6-7亦不渴,舌苔渐薄,大便亦通,更进5头晕始去。

4.热厥:史某某,女性,38岁,农民。急诊时病人已陷入昏迷3小时。发热已2日,急性热性病容,体质养良好,全身多汗,皮肤湿润,体温40.5℃,手足微冷,跳急速,口腔白色薄苔,滑而有力,壁紧张度良好,无抵抗,压痛。来院后静注射25%葡萄糖100毫升,为处白虎汤。6小时后病人诉渴,给饮凉水少量,次日志清楚,诉头痛乏力,体温38.5℃,续服前,病情续有好转,第3日恢复常温,又5日痊愈。

用法用量:以水1斗,米熟,汤成去滓,温服1升,日3次。

注意:伤寒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

各家论述:1.《伤寒明理论》:白虎,西也,应秋而归;夏热秋凉,,得秋而止。秋之令曰处,是汤以白虎之,谓能止热也。知母味苦,《》曰:热淫所胜,以苦甘。又曰:热淫于,以苦发之。欲彻表寒,必以苦为,故以知母为君。石膏味甘微,热则伤以胜之,甘以缓之,欲除其热,必以甘为助,是以石膏为臣,甘草味甘平,粳米味甘平,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热蕴,消灼津液,则脾气,必以甘平之物缓其中,故以甘草粳米为之使,是太阳,得此汤则顿除之,即热见白虎而尽矣。

2.《医考》:石膏,用户以清知母味厚,用之以生津;大之性,恐伤胃气,故用甘草粳米以养。是也,惟伤寒实热者可用之。若血虚身热,象白虎,误服白虎者死无救,又东垣之所以垂戒矣。

3.《伤寒来苏集》:石膏能胜热,味甘归,质刚而降,备中土生金之体;色白通,质重而含脂,具金能生水之用,故以为君,知母降,苦以泄肺火,辛以润肺燥肥白而外皮毛,金之象,生水之源也,故以为臣。甘草皮赤中黄,能土中泻,为中宫舟楫,药得之缓其,用此为,沉降之性,亦得留连于之间矣。粳米稼穑作甘,气味温和,禀容平之德,为后天养命之资,得此为,阴之物,则无伤损之虑也。汤入,输,水四布,大烦大渴可除矣。

4.《医集解》:烦出于,躁出于石膏而泻知母而泻甘草和中而泻心,或泻其于,或泻其母,不专治阳明分热也。

摘录:《伤寒论》

《普济方》卷一三五引《三因》:白虎汤

知母1两,甘草微赤,锉)1两,麻黄2两(捣碎),粳米1

制法:上挫细。

功能治:阳毒伤寒,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渴,烦躁不解,洪大者。

用法用量:以水2大盏,米熟为度,去滓,分温3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卷一三五三因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白虎汤

龙骨(研)1两,白石英(研)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桑根白皮(锉)1两,百合1两,磁石10遍)1两,玄参半两,大豆1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劳伤。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取6分,更入半盏,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回春》卷二:白虎汤

石膏5钱,知母2钱,粳米1勺,甘草7分,人参1钱,五味子10粒,麦门冬(去)1钱,山栀1钱。

制法:上锉1

功能治:阳明汗后洪大而渴,或身热有汗不解。

用法用量:水温服

秋感热之疫疠,或阳明下后,大便不固,热不退者,或湿温热不退而大便溏者,依本苍术;若伤寒汗下后,自汗虚热不退,加苍术人参

注意:无汗浮,表未解而阴气盛,虽渴不可用白虎汤;里有热者可用。

摘录:《回春》卷二

《顾氏医径》卷五:白虎汤

:熟石膏、金斛、知母连翘竹叶粳米玄参、山栀、淡芩、生甘草

功能治:疹已出而烦渴者。

摘录:《顾氏医径》卷五

《校注妇人良方》卷七:白虎汤

知母2钱,石膏2钱,粳米

功能治:胃热作渴,暑热尤效;又治热厥腹满,身难转侧,面垢谵语,不时遗溺,手足冷,自汗浮滑。

用法用量:水服。

摘录:《校注妇人》卷七

《女科万金方》:白虎汤

知母石膏

知母石膏甘草糯米1

功能治::男子妇人感冒风寒表里俱热,狂言妄语,后结不解,大热大渴;及暑热发渴;妇人身热如而渴者。

用法用量:知母石膏汤(《郑氏家传女科万金》卷二)。知母石膏甘草用量原缺。

摘录:《女科万金

《普济方》卷四○三:白虎汤

石膏4两,知母1两半,人参4两,甘草)2两。

制法:上锉。

功能治:温热中暑烦渴;并治小儿痘疱、麸疹、癍疮赤黑,出不快,及疹毒余热。

用法用量:糯米,米熟为度,子母同服,但加生姜大枣。渴盛者,更加干葛,春冬秋亦服,但加枣。小儿减半。

摘录:《普济》卷四○三

汉·《伤寒论》:白虎汤

组成:石膏一斤,碎(30克)、知母六两(9克)、甘草二两,(3克)、粳米(9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服。

功效:清热生津

治:阳明分热盛,症见壮热面赤,烦渴饮,汗出恶热洪大有力或滑数。

解:本是由于伤寒化热传阳明之,或温病分所致,即阳明分热盛。里热炽盛,向外熏蒸,迫津外泄,故见壮热面赤,汗出恶热;热灼津伤,则烦渴饮;洪大为里热炽盛之象。治宜直清里热,除烦生津石膏辛甘大,善于清解阳明,透热出表,除烦止渴,故重用为君药。知母质润,苦可助石膏清泄胃实热,质润能滋阴润燥以救阴,为臣药。君臣相须为用,既可大清气分之热,又能滋阴生津,功效倍增。炙甘草粳米和中,并防石膏知母,为使药。四药用,使热得清,津液得复,诸自愈。白虎为西,用以汤,比喻其清热之力浩大。

白虎汤中为何配伍粳米?本治阳明热盛,粳米为谷物,具有甘缓留中之能,使石膏知母凉苦降之力“不速下”而“留连于中”,以保药力留驻中焦,以最大限度发挥本的“清中”的作用。现代研究及临床实践明,本粳米可使药液质地黏稠,浓度增大,有利于石膏等有效微细颗粒尽可能悬浮于药液中,从而大大地提高中药物的溶解度,以增强本的退热效应。

临床应用:1.用要点:白虎汤为治疗阳明分热盛的代表。临床以大热、大渴、大汗、洪大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白虎汤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性乙型炎、流性出热、牙龈炎,以及小儿夏季热糖尿病等属分热盛者。

3.病毒性感冒高热:以白虎汤黄芩加减治疗43例,更昔洛韦治疗43例为对照,疗程均为14日。总体疗效评价标准以患者症状明显缓解且体温恢复为显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8例,有效5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9例,无效8例,两组有显著差。(《云南中医中药》2014年第6期)

4.急性:以本加减治疗60例,对症常规治疗20例为对照,均以15日为1个疗程。以1995年全国第4届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进神经功能缺损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3例,进步37例,无效6例,恶化4例,优于对照组的基本痊愈3例,进步9例,无效5例,恶化3例。(《中国中医急症》2008年第5期)

5.糖尿病急性高糖:以白虎汤胰岛素治疗26例,与胰岛素治疗26例对照,疗效评定标准: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80%为显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为有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6、HS-CRP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Leptin、APN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河南中医》2014年第2期)

6.老年性痴呆:以白虎汤加减治疗23例,与阿米三嗪-萝巴新治疗20例对照。将症状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0分表示无该项症状,1分表示症状轻微,Ⅲ分表示症状严重,Ⅱ分症状严重程度介于1分Ⅲ分之间。每次复诊详细记录分数等级。治疗前后计算累积积分。结果:该能改善老年性痴呆症状,在失语失认、阅读书写障碍等面明显优于对照组。(《陕西中医》2003年第8期)

7.移植术后感染高热:以白虎汤加减联激素、抗病毒、抗细菌等治疗15例,与单纯激素、抗病毒、抗细菌等治疗17例对照。结果:治疗组痊愈14例,好转1例,治愈率为93%;对照组痊愈9例,好转1例,死亡7例,治愈率为53%。(《中国中西医结急救杂志》2004年第3期)

8.癌性发热:以白虎汤治疗癌性发热42例,疗效评定以服药1个疗程体温降至正常范围,停药后体温不再上升为显效。结果:显效27例,有效12侈ij,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8%。(《广东》2004年第11期)

现代研究:现代药理研究明,白虎汤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能增强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同时能提高清溶菌酶的含量,促进淋巴细胞转化。

注意:凡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不渴者;血虚发热洪而重无力者;假热的阴盛格阳等均不可误用。

歌:(一)白虎汤用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汗出身热又烦躁清阳明热功劳髙。(二)白虎膏知甘草粳,分大热此清,热渴汗出洪大,加入人参津生。

摘录:汉·《伤寒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