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橘皮竹茹汤

目录

《金匮要略》卷中:橘皮竹茹汤

竹茹汤(《医入门》卷七)、陈皮汤(《治准·类》卷五)

橘皮12克 竹茹12克 大枣5枚 生姜9克 甘草6克 人参3克

功能治:理气降逆,益清热。治久病体弱或吐下后胃虚有热,气逆不降,呃逆或呕吐嫩红,虚数。

用法用量:上药六味,以水一升,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次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重订严氏济生方》:橘皮竹茹汤

拼音注音:Jú Pí Zhú Rú Tāng

茯苓(去皮)橘皮(去白)枇杷叶(拭去毛)麦门冬(去)青竹茹 半夏(汤洗7次)各30克 人参 甘草)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治:降逆止呕,和清热。治胃热多渴,呕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

《济生》卷二:橘皮竹茹汤

:麦门冬竹茹

茯苓(去皮)1两,橘皮(去白)1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麦门冬(去)1两,青竹茹1两,半夏(汤洗7次)1两,人参半两,甘草)半两。

功能治:胃热多渴,呕不食。体强新病,未攻下,或误投热药滞药,见洪数滑实,呃逆声重相连者。

用法用量:麦门冬竹茹汤(《医统》卷二十七)。

各家论述:《医集解》:此足阳明药也。上冲,助之,金之不得下降,故呕。竹茹枇杷叶、麦门冬皆能清而和金清则肝气亦平矣;二陈所以茯苓所以降生姜呕家之圣药;久病虚羸,故以人参甘草大枣扶其胃气也。

摘录:《济生》卷二

《麻症集成》卷四:橘皮竹茹汤

竹茹麦冬、建、鲜斛、草、橘红沙参谷芽茯苓、杷

功能治:麻疹胃虚羸瘦,呕逆不已。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服。

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金匮》卷中:橘皮竹茹汤

竹茹汤、陈皮汤、竹茹橘皮

橘皮2斤,竹茹2升,大枣30枚,生姜半斤,甘草5两,人参1两。

功能治:伤寒病后虚羸,逆不已;或吐利后,胃虚热呃逆;或产后呃逆;或四时伤风咳逆。

临床应用:呃逆:林某,男,34岁。呃逆已十余年,时好时坏,常发作,曾治疗无效。此次发作加剧,呃逆频发,恶心吐涎,渴,部疼痛,大便秘结,小溲短赤,弦,舌质红苔黄浊。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呃逆,中医诊为木土不和,肝阳有余,胃阴不足,火逆而致呃。以橘皮竹茹汤加减:橘皮4.5g,竹茹9g,玉竹9g,麦冬6g,草3g,石斛9g,大枣3枚,生姜3柿蒂4.5g。二诊,呃逆已减,晚能入眠,胸前闷。前大枣柿蒂,加生栀子、豆豉除胸脘痞闷,蔻仁宽中理气连翘清热结。三诊,呃逆已止,诸症亦瘥,惟灼热稍转缓,舌苔微黄。前倍石斛以养胃阴,加知母滋阴热泻。连服三,痊愈出院。四个月后追访未再发作。

用法用量:竹茹汤(《医入门》卷七)、陈皮汤(《医》卷十六)、竹茹橘皮汤(《中国医大辞典》)。本,《医作“陈皮竹茹汤”。

各家论述:1.《医考》:橘皮平其竹茹清其热,甘草和其逆,人参补其虚,生姜正其大枣益其

2.《成切用》:此胃虚而冲逆为,然非真元衰弱之比,故以参、甘培中元,而以橘皮竹茹,一一温,下其上逆之,以姜、枣宣其上焦,使胸中之阳渐畅而下达,谓上焦因受于中焦,而中焦亦禀承于上焦,上焦既宣,则中气自调也。

摘录:《金匮》卷中

《寿世保元》卷三:橘皮竹茹汤

陈皮(去白)3分,人参2钱,甘草)1钱,竹茹1钱,柿蒂1钱,丁香5分。

功能治:因吐利后,胃虚热而呃逆者。

用法用量:上锉1。加生姜5大枣2枚,水温服

身热发渴,加柴胡黄芩,去丁香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金鉴》卷六十二:橘皮竹茹汤

橘红2钱,竹茹3钱,生姜1钱,柿蒂7个,人参1钱,黄连1钱。

功能治:溃疡上逆冲,以致时时呃逆,身热烦渴,口干唇焦,此热呃也。

用法用量:水2钟,8分,空温服

摘录:《金鉴》卷六十二

《活人书》卷十六:橘皮竹茹汤

橘皮2两,竹茹1升,甘草2两(),人参半两,半夏1两(汤洗)。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治:逆,呃逆,妊娠恶阻

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6大枣1枚,以水2大盏,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活人书》卷十六

汉·《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

组成:橘皮(12克)、竹茹(12克)、大枣(5枚)、生姜(9克)、甘草(6克)、人参(3克)。

用法:水服,每日3次。

功效:和降逆,益清热。

治:胃虚有热之呃逆,症见气逆不降,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口干舌红嫩,苔薄白带黄,虚略数。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妊娠恶阻、反流性食管炎等病症。

1.妊娠恶阻:以加味橘皮竹茹汤配氯化钾维生素C及维生素B6静滴治疗妊娠剧吐患者38例,并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相对照,疗程1周。以恶心呕吐症状、尿酮体、电解质变化情况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8.4%。(《湖南中医杂志》2009年第6期)

2.反流性食管炎:以本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8例,并与泮托拉唑肠溶、多潘立酮治疗相对照,疗程12周。以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镜检查结果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79.17%;治疗组治疗后镜下疗效总有效率72.92%,对照组总有效率60.41%。(《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年第7期)

解:本胃虚有热,气逆不降之。临床应用以呃逆频作或呕吐舌红嫩为辨证要点。橘皮理气降逆,竹茹胃热降逆人参甘草大枣补益胃气。本配伍特点有二:一是甘竹茹与辛温之橘皮生姜相伍,则清而不;二是益人参大枣甘草行气橘皮,则补而不滞。

临床如见胃气不虚,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多者,加半夏茯苓胃阴不足而见舌红少苔者,加麦门冬、石斛;呕不止者,加枇杷叶;呃逆持续者,加柿蒂

凡由实热虚寒所致呃逆、干呕者,非本所宜。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反流性胃炎、化疗起的消化道反应、顽固性呃逆律失常、功能衰竭等病症。实验研究实本具有促进肠蠕动、促进排空,增加食欲、排泄毒素的作用、能增加小肠吸收功能。

歌: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枣姜齐,胃虚有热失和将,久病之后更相宜。

摘录:汉·《金匮要略》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橘皮粥

下一篇 橘皮茯苓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