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椒附丸

目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椒附丸

附子,去皮、脐)川椒(去出汗)槟榔各15克 陈皮(去白)牵牛(微五味子 石菖蒲 干姜)各30克

制法:上八味,锉碎,以好米放瓷器,用文武令干,,为细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治下不足,挟积冷,脐弦急,痛,四肢倦怠,面色黧黑,口干耳鸣短气,夜多异梦,昼少精神,时有盗汗,小便滑数,遗沥白浊,脚膝缓弱,动乏力,腹胀满,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空时用盐盐汤吞下。妇人海冷,用当归送下,泄泻,用饭饮送下,冷痢,用姜汤送下,赤痢,用甘草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卷五

《重订严氏济生方》:椒附丸

:椒红(出汗)桑螵蛸龙骨(生用)山茱萸(取肉)附子,去皮、脐)鹿茸)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治小肠虚冷,小便频多;胃虚,大便泄泻

用法用量:每次70,空时用盐汤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

《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方):椒附丸

附子,去皮脐)半两,川椒(去出汗)半两,槟榔半两,陈皮(去白)1两,牵牛(微)1两,五味子1两,石菖蒲1两,干姜)1两。

制法:上锉,以好米于瓷器用文武令干,为细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补虚壮,温和五脏,暖补下元。不足,挟积冷,脐弦急,痛,四肢倦怠,面色黧黑,口干耳鸣短气,夜多异梦,昼少精神,时有盗汗,小便滑数,遗沥白浊,脚膝缓弱,动乏力,腹胀满,不进饮食;妇人海冷,泄泻,冷痢,赤痢亏乏,疼。

用法用量:每服30,盐盐汤食前吞下。妇人海冷,当归送下;泄泻,饭饮送下;冷痢,姜汤送下;赤痢甘草汤送下。

摘录:《局》卷五(续添诸局

《得效》卷三:椒附丸

:绵附1个(12钱者),胡椒100粒。

制法:上为末,姜汁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脐下极冷,腹痛楚异常,手足亦冷,不任冷水冷食,面黄瘦,之痛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50,姜汤或盐汤吞下。

摘录:《得效》卷三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椒附丸

:蜀椒(去者,出汗)1两,桔梗(锉,)半两,芍药半两,干姜)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半两,细辛(去苗)半两,附子裂,去皮脐)半两,乌头裂,去皮脐)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七疝。或逆,不得气息,痛达;或下坚痛,手不可近;或脐下坚痛,得冷食辄剧;或胁下坚痛大如手;或少腹胀满,膀胱急痛;或女子月事不时。

用法用量:每服20,米饮或温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椒附丸

:蜀椒(去出汗)1两,附子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巴戟天(去)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研)半两,芎半两,当归(切,)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阴疝疼痛,或上攻脐

用法用量:每服20,空、日午、夜卧温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医方类聚》卷十引《济生》:椒附丸

:椒红(出汗)、桑螵蛸)、龙骨(生用)、山茱萸(取肉)、附子,去皮)、鹿茸)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寒尿频泄泻小肠虚冷,小便频多。五更泄泻,久而重,其人虚甚。大便滑泻。

用法用量:每服70,空盐汤送下。

各家论述:《医考》:虚者,不足也;者,命门衰也。二便,虚寒,则不能固,故令大便滑泻。味厚为阴中之阴,故用山茱萸鹿茸以益家之阴;辛热为阳中之阳,故用椒红、附子以壮命门;味涩可以固,故用螵蛸、龙骨以治滑泻之

摘录:《医类聚》卷十《济生》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椒附丸

:蜀椒(去者)4两(浸1宿取出,却用1升干,为末),白羯羊肾2对(切,干,为末),附子裂,去皮脐)1两,青盐1两,巴戟天(去)1两,蒺藜子(去角)1两,肉苁蓉浸,切,干)1两,茴香子()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羊肾2对,去脂膜,细切,研如面,搜药末熟,梧桐子大。

功能治:补壮元阳。

用法用量:每服30,温送下;盐汤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普济方》卷三十六引《余居士选奇方》:椒附丸

胡椒、白姜、茴香、川附各等分巴豆49粒。

制法:上以巴豆去壳同,去巴豆,为细末。

功能治:翻

用法用量:本,据剂型,当作“椒附”。

摘录:《普济》卷三十六《余居士选奇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椒附丸

:蜀椒(去出汗)1分,附子裂,去皮脐)1两,木香)半两,细辛(去苗)半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头痛齿

用法用量:每服20,空、日午、临睡温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椒附圆

下一篇 椒附散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