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加味香连丸

目录

《万氏家抄方》卷一:加味香连丸

黄连2两(一半姜汁,一半芒硝),木香1两,大黄九次)1两,青皮)1两,壳()1两,黄芩)1两,白芍2两(),甘草5钱。

制法:姜汁、神曲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70-80,空服。赤痢用苦白痢用姜汤送下。

摘录:《万氏家抄》卷一

《胎产要诀》卷下:加味香连丸

黄连5两(切,用吴茱萸7钱,水2钟,汁1钟,浸黄连用),厚朴(姜制)6钱,陈皮6钱,木香1两,甘草4钱。

制法:上药各为末,米糊为

功能治:产后痢疾,赤白脓里急后重腹痛

用法用量:米饮送下。如患腹痛后重,先服两次,复将成之末分2两,加生大黄6钱,研末,糊为,服之痢减即止。

摘录:《胎产要诀》卷下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加味香连丸

黄连6两,木香4两,槟榔2两,壳()4两,吴萸()2两,黄芩4两,厚朴()4两,黄柏2两,白芍4两,玄胡()2两,当归2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水泛为小

功能治:祛湿,导滞化痢。过食生冷,湿热凝结,腹痛下坠,红白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2钱,日服2次,温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选集》

《医统》卷三十六引《祁门》:加味香连丸

黄连40两(去毛净,10两锉如豆大,用吴茱萸5两去苦水,汤2碗,黄连同茱萸,干去萸,用连赤色。又以10两用好赤色。又以10两赤色。又以10两童便赤色),广木香10两(锉),石莲肉5两,肉豆蔻2两5钱(面包)。

制法:上为细末,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冷热不调,下痢赤白,脓相杂,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80,空以饮汤送下。

摘录:《医统》卷三十六《祁门》

《扶寿精方》:加味香连丸

黄连)10两,大黄4两(),木香2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细末,陈面糊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70,空米汤送下。

摘录:《扶寿

《胎产秘书》卷下:加味香连丸

香连加莲肉粉1半。

功能治:产后痢疾

用法用量:为服。

摘录:《胎产秘书》卷下

《玉案》卷三:加味香连丸

:大川黄连4两(),广木香5钱,真沉香5钱(同上忌),吴茱萸8钱(水泡),肉豆蔻5钱(面包)。

制法:上为末,荷叶汤法为

功能治:一切新久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大人2钱,小儿1钱,空米饮汤送下。

摘录:《案》卷三

《方症会要》卷二:加味香连丸

黄连10两(吴萸、),木香(不见)2两,槟榔2两,壳1两,陈皮1两。

功能治:痢疾

用法用量:上为末,糊为服。

摘录:《症会要》卷二

《医学入门》卷七:加味香连丸

黄连4两(用吴萸水过),木香1两,阿芙蓉2钱。

制法:上为末,陈米糊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便泄不收,诸不效,临危者。

用法用量:每服20-30,急将莲肉汤送下。被盖取睡。

摘录:《医入门》卷七

《古今医鉴》卷五:加味香连丸

黄连2两(),吴茱萸(滚水泡)2两,木香1钱,豆蔻(带壳,面裹)1钱5分(秘乳香1钱、没药1钱)。

制法:上为细末,用乌梅二两,滚水泡,去核,捣和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诸痢。

用法用量:每服30白痢干姜汤送下;痢,甘草汤送下;赤白相兼,2味汤送下;白泻,米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加味香薷饮

下一篇 加味香连散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