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四七汤
《仁斋直指》卷十一:加味四七汤
处方:半夏(制)75克 白茯苓 厚朴(制)各45克 茯神 紫苏叶各30克 远志(姜汁蘸湿,取肉,焙)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化痰安神。治心气郁滞,痰涎凝结,致生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7片、石菖蒲半寸、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一
《万病回春》卷五:加味四七汤
处方:白茯苓(去皮)川厚朴(去皮,姜炒)苏梗 半夏(姜汁炒)广橘红 青皮 枳实 砂仁 南星(姜汁炒)神曲(炒)各3克 白豆蔻 槟榔 益智仁各1.5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行气化痰。治气郁生痰,如有梅核,或如破絮,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恶心呕吐者。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中医妇科治疗学》:加味四七汤
《直指》卷十一:加味四七汤
处方:半夏(制)2两半,白茯苓1两半,厚朴(制)1两半,茯神1两,紫苏叶1两,远志(姜汁蘸湿,取肉,焙)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豁痰散惊。主心气郁滞,心悸痛,劳役则头面赤而下重,自烦发热,脉弦,脐上跳。
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7片,石菖蒲半寸,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十一
《得效》卷四:加味四七汤
《疮疡经验全书》卷九:加味四七汤
《回春》卷五:加味四七汤
处方:白茯苓(去皮)1钱,川厚朴(去皮,姜炒)1钱,苏梗1钱,半夏(姜汁炒)1钱,广橘红1钱,青皮1钱,枳实1钱,砂仁1钱,南星(姜汁炒)1钱,神曲(炒)1钱,白豆蔻5分,槟榔5分,益智仁5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七情之气结成痰气,状如梅核,或如破絮,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恶心呕吐。
摘录:《回春》卷五
《寿世保元》卷三:加味四七汤
处方:半夏(汤泡)5两,白茯苓(去皮)4两,川厚朴(姜炒)3两,紫苏2两,桔梗2两,枳实(麸炒)2两,甘草1两。
制法:上锉作10剂。
功能主治:七情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闷,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恶心呕吐。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准绳·女科》卷一:加味四七汤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