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加味四七汤

目录

《仁斋直指》卷十一:加味四七汤

半夏(制)75克 白茯苓 厚朴(制)各45克 茯神 紫苏叶各30克 远志(姜汁蘸湿,取肉,甘草)各15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治:行气解郁化痰。治心气郁滞,涎凝结,致生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7石菖蒲大枣2枚,水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一

《万病回春》卷五:加味四七汤

:白茯苓(去皮)川厚朴(去皮,姜)苏梗 半夏(姜汁)广橘红 青皮 实 砂仁 南星(姜汁神曲)各3克 豆蔻 槟榔 益智仁各1.5克

制法:上锉一

功能治:行气化痰。治气郁,如有核,或如破絮,在咽喉之间,咯不出,不下,或中脘痞满,不舒快,或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恶心呕吐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5,水,临卧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中医妇科治疗学》:加味四七汤

紫苏叶6克 厚朴9克 茯苓12克 半夏9克 白芷 木香各6克 建菖蒲2.1克

功能治:疏郁化痰。治白带稠粘,中脘痞闷,平日多,或有气喘,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水温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

《直指》卷十一:加味四七汤

半夏(制)2两半,白茯苓1两半,厚朴(制)1两半,茯神1两,紫苏叶1两,远志(姜汁蘸湿,取肉,)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锉。

功能治:豁惊。心气郁滞,心悸痛,劳役则头面赤而下重,自烦发热弦,脐上跳。

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7石菖蒲大枣2枚,水服。

摘录:《直指》卷十一

《得效》卷四:加味四七汤

桂枝1两,白芍药1两,半夏(洗)1两,白茯苓半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半两,壳(1加明乳香、玄胡索各半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治:客搏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7大枣2枚,水,食前服。

摘录:《得效》卷四

《疮疡经验全书》卷九:加味四七汤

紫苏叶5钱,白茯苓5钱,半夏(姜汁浸,)3钱,桑皮3钱,木香2钱,实3钱,厚朴3钱甘草2钱。

功能治:疮疡喘嗽多

用法用量:分4服。加生姜7,水服。

摘录:《疮疡全书》卷九

《回春》卷五:加味四七汤

:白茯苓(去皮)1钱,川厚朴(去皮,姜)1钱,苏梗1钱,半夏(姜汁)1钱,广橘红1钱,青皮1钱,实1钱,砂仁1钱,南星(姜汁)1钱,神曲)1钱,豆蔻5分,槟榔5分,益智仁5分。

制法:上锉1

功能治:七情结成,状如核,或如破絮,在咽喉之间,咯不出,不下;或中脘痞满,不舒快;或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恶心呕吐

用法用量:加生姜5,水,临卧服。

摘录:《回春》卷五

《寿世保元》卷三:加味四七汤

半夏(汤)5两,白茯苓(去皮)4两,川厚朴(姜)3两,紫苏2两,桔梗2两,实(麸)2两,甘草1两。

制法:上锉作10

功能治:七情,结成涎,状如破絮,或如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不下;或中脘痞闷,不舒快,或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恶心呕吐

用法用量:加生姜7大枣1枚,水热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准绳·女科》卷一:加味四七汤

半夏(汤洗7次)1两,厚朴(姜汁制)5钱,茯苓5钱,香附子()5钱,紫苏2钱,甘草2钱。

功能治:妇女小便不顺,甚者阴户疼痛;思虑伤,导致白浊白淫,胸虚浮,面色黄,多眠少食。

用法用量:上(父)咀,分4帖。每服水2钟,加生姜58分,去滓,加琥珀末1钱,调服

各家论述:《济阴纲》;此四气七情,故以为。然以半夏为君,则知外二因,皆能令气郁而生湿也,香附紫苏治外,其余又兼外,以其成功,然不有琥珀为之通窍燥湿,则亦不能为效也。

摘录:《准·女科》卷一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