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健脾散

目录

《苏沈良方》卷四:健脾散

乌头)22克 厚朴(姜甘草干姜)各7.5克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治:温中燥湿。治寒湿泄泻,老人脏泄尤效。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2至200毫升,热服,一日二次。

摘录:《苏沈良》卷四

《医统》卷二十三:健脾散

人参白术)、藿香丁香、砂仁()、肉果()、神曲)、甘草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通中健,消食快

用法用量:每服2钱,橘皮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医统》卷二十三

《准绳·幼科》卷七:健脾散

:白茯苓(去皮)1两,人参1两,厚朴3两(用姜汁),苍术(米泔浸1宿)4两,陈橘皮(去白)5两,甘草2两(半生半熟),草果子(去皮)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小儿胃气

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生姜大枣,同服。

摘录:《准·幼科》卷七

《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健脾散

:莲肉4钱,砂仁4钱,香附3钱,藿香3钱,茯苓3钱,陈皮3钱,山药3钱,苍术3钱,木香1钱,草2钱,生姜、枣子(去核)。

制法:上锉。

功能治:疮疡溃后,痞满不食。

用法用量:分作6服服之。

摘录:《疮疡全书》卷四

《普济方》卷二十三:健脾散

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黄耆(锉)1两,麦糱(黄)1两,甘草,锉)半两,面令黄)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胃虚冷,水谷迟化,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入盐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卷二十三

《普济方》卷十五:健脾散

:黄橘皮半两,人参半两,独活1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甘草1两,鳖甲()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受劳,吃药了,恐之病相移于

用法用量:每服2钱半,以水1盏3分,更用仓米49粒先令熟,约余水9分以来,即下末药,更2沸泻出,和滓空服。

摘录:《普济》卷十五

《普济方》卷二十五引《澹寮》:健脾散

生姜1斤(切,盐3两淹半日,干,取4两),神曲)2两,麦糱(洗,)2两,陈皮(去白)2两,草果仁2两,甘草2两(或减甘草)。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消食化气饮食不快。

用法用量:点、任意。

摘录:《普济》卷二十五《澹寮》

《圣惠》卷十三:健脾散

:诃黎勒皮1两,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麦糱1两(令微黄),神曲半两(令微黄),甘草半两(微赤,锉),皮半两(锉),壳半两(麸微黄,去瓤),干姜3分(裂,锉)。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伤寒胃虚弱,不欲饮食,纵食,不能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医方易简》卷六:健脾散

:建莲1两6钱(去),淮山1两,南豆1两,白术5钱,芡实6钱,薏米2两,川贝母3钱(去),饭党5钱。

制法:共享筲箕饭面熟,晒干,为末。

功能治:健脾痨症。

用法用量:每服5钱,早晨桂调服;或饭食,候饭起眼,入5钱于上,饭熟透,连饭食,亦可。

摘录:《医易简》卷六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健脾导功丸

下一篇 健脾止汗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