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茯苓汤
《鸡峰》卷十八:白术茯苓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逐支饮,通利小便。主饮积胸痞,痰停膈上,头痛目眩,噫醋吞酸,嘈烦忪悸,喘咳呕逆,体重胁痛,腹痛肠鸣,倚息短气,身形如肿。及时行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振振身摇;脾虚泄泻,脉缓者。
用法用量:白术汤(《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泻由乎湿,脾土虚弱,不能制御于中,故偏渗大肠,泄泻不止焉。白术崇土燥湿,茯苓渗湿和脾,炙草缓中益胃,兼益中州之气也。水煎温服,使湿去土强,则脾能健运而敷化有权,泄泻无不自止矣。此健脾渗湿之剂,为脾亏泄泻之专方。
摘录:《鸡峰》卷十八
《兰室秘藏》卷中:白术茯苓汤
《医统》卷三十五引《机要》:白术茯苓汤
功能主治:湿泻,或食积、湿热作泻,脾胃虚弱,不能克制水谷,湿盛作泻者。
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煎,食前服。
各家论述:《医方考》:脾胃者,土也。土虚则不能四布津液,水谷常留于胃而生湿矣。经曰:湿盛则濡泻。故知水泻之疾,原于湿也。白术甘温而燥,甘则入脾,燥则胜湿;茯苓甘温而淡,温则益脾,淡则渗湿,土旺湿衰,泻斯止矣。
摘录:《医统》卷三十五引《机要》
《外台》卷八引《范汪方》:白术茯苓汤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