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黄龙丸

目录

《丹溪心法》卷一:黄龙丸

雄黄15克 硫黄 消石各30克 滑石 明矾各15克 好面120克

制法:上药为末,梧桐子大。

功能治:治一切毒。

用法用量:每服50~70,白汤下。

摘录:《法》卷一

《丹溪心法》卷五:黄龙丸

三棱90克 莪术90克 青皮45克 山楂干姜各23克

制法:上药研末,用,如麻子大,日晒干。

功能治:治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食后姜汤下,量儿大小加减。与乌犀间服。食前服乌犀,食后服本

摘录:《法》卷五

《寿世保元》卷八引刘小亭方:黄龙丸

雄黄1钱半,蜈蚣2条(砂锅,去头足),芦荟3分,阿魏3分,牛黄1分,天竺黄3分。

制法:上为末,化黄蜡1两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积癖。

用法用量:先服7则热退,次服9则块消,3服11则病除。每用黄蜡鸡子清入药于黄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八刘小亭

《准绳·幼科》卷八引《聚宝方》:黄龙丸

朱砂(研)1钱,龙(研),硫黄1两,雄黄2钱半。

制法:上用甘锅子1只,盛雄黄,用盏1只盛水半盏,坐在锅子上,炭烧甘锅,其药在盏底上,刮下,与朱砂硫黄为末,入子,糯米粥为,如黄米大。

功能治:小儿,冷泻。

用法用量:每服3,食前椒汤下。

摘录:《准·幼科》卷八《聚宝

《普济方》卷九十三引《卫生家宝》:黄龙丸

:红芍药半斤,川乌4两(去皮尖),防风4两,香白芷4两,天麻(去)2两,华阴细辛(去苗)2两,僵蚕,去丝嘴)2两,雄黄研)2两,川芎2两,白蒺藜,去刺)、甘草1两,干姜(生用)1两,藿香1两,甘松(去土)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弹子大。

功能治:左瘫右痪,手足麻木,眼斜,风痹脚疼痛;及妇人,遍身疼痛,洗头伤风,头面乳肿,口干头昏闷,多睡,暗脑风,偏正头痛伤风

用法用量:每服1,姜汁磨化,温调下。

摘录:《普济》卷九十三《卫生家宝》

《百一》卷七:黄龙丸

半夏半斤(酽1斗浸3日,入银器中慢尽,取出,新汲水洗,晒干),甘草1两。

制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中暑

用法用量:每服30-50,食后以新汲水送下。

摘录:《百一》卷七

《医学纲目》卷三十八:黄龙丸

三棱3两,蓬术3两,青皮1两半,陈皮1两半,山楂7钱半,干姜7钱半,槟榔半两。

制法:上晒干,为末,糊为,如黍米大。

功能治:化积磨积。停食,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3岁儿每服20,食后姜汤送下,食前乌犀相间服。

摘录:《医》卷三十八

《幼幼新书》卷二十三引《谭氏殊圣):黄龙丸

黄连1两,麝香1钱,牛黄1钱,朱砂1钱。

制法:上为末,猪胆,如麻子大。

功能治:小儿惊,多泪。

用法用量:每服3-5,用薄荷汤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三《谭氏殊圣)

《魏氏家藏方》卷一:黄龙丸

半夏1两(洗净,切,米半盏干),黄连(去须)半两,甘草)半两,木猪苓(去皮)1两,白茯苓1两(去皮)。

制法:上为细末,淡米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久中积,脏腑不调,每遇夏月发热,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50,熟水吞下,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卷一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黄鼠膏

下一篇 黄龙四物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