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白术汤

目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白术汤

      白术(二钱) 厚朴(姜制.二钱) 防风(去芦.二钱) 附子.去皮脐.一钱) 橘红(一钱) 白藓皮(一钱) 五加皮(一钱)

      功能治:治受病,多汁恶,身体怠惰,四肢不动,不能饮食,角两边黄者可治;其状但踞而腹满,通身黄白色吐醎水,中于也,急灸腧百壮,下及手足青者不可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贤着《奇效良

      《重订严氏济生方》:白术汤

      白术(《医六要》卷二)。

      白术 人参 草果干姜)厚朴(姜制,肉豆蔻(面裹,橘皮(去白)木香(不见)麦蘖()各30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治:治脾劳虚寒呕吐不食,腹痛泄泻,胸满喜噫,多卧少起,情思不乐,肠鸣体倦。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大枣1枚,至200毫升,去滓,空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白术汤

      白术)3分,附子裂,去皮脐)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3分,人参1两,桂(去粗皮)半两,芍药半两,枇杷叶(去毛,)半两,白茅半两,芦根半两,壳(去瓤,麸)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治:胃气弱,留饮停积,饮食不化,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白术汤

      白术1两半,壳(去瓤,麸)1两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霍乱胃气攻,腹胀满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加大枣3个(,去核),水1盏,至6分,去滓,空温服,早晨、午时、日晡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白术汤

      白术2两,人参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1两半,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腹胀不能食,冷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至6分,去滓温服,1日2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白术汤

      白术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3分,甘草)1分,豆蔻(去皮)半两,高良姜各半两,茯神(去木)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伤寒愈后,胃虚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个(破),同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白术汤

      白术1两半,木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1两,芍药1两半,桑根白皮(锉)2两,木通(锉)2两,牵牛子1两半(捣,取粉1两,旋入)。

      制法:上药除牵牛粉外,锉如麻豆大。

      功能治:肠臌胀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8分,去滓,入牵牛粉半钱,空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白术汤

      白术(锉)1两,木瓜(去瓤,切,)1两,人参1两,甘草)半两,干姜)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中恶霍乱吐利,手足麻痹转筋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大枣1个(),同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白术汤

      白术1两,茯苓(去黑皮)1两,当归(切,)1两,桂(去粗皮)1两,桔梗(去芦头,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1两,吴茱萸(汤洗,干,)1两,人参1两,甘草,锉)1分,细辛(去苗)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腹胀肠鸣切痛,发作有时。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大枣1个(去核),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白术汤

      白术1两2钱,人参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半两,附子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吴茱萸(水浸1宿,微)3分,干姜)3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治:痛如刺。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8分,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白术汤

      白术2两,附子裂,去皮脐)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2两,人参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干姜)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治:脾脏虚冷泄痢,四肢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荆芥1穗,至7分,去滓,空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白术汤

      白术(锉)1两,甘草,锉)1两,莎草去毛)1两,豆蔻5枚(大者,去皮,),干姜)半两,陈)半两,麦糵()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胃气受冷,气逆奔冲,呕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大枣2个(破),同至7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圣济总录》卷四十:白术汤

      白术2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3遍)2两,当归(切,)2两,人参2两,干姜裂)2两,甘草(微)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霍乱下利不止而渴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7分,去滓温服,如人5-6里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白术汤

      白术半两,丁香半两,甘草,锉)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木香半两,大(锉)3分,壳(去瓤,麸)3分,诃黎勒(,去核)3分,豆蔻(去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呕吐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同至7分,去滓,空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不知医必要》卷三:白术汤

      白术(土)4钱,草1钱。

      功能治:小便清长而泻者。

      用法用量:加煨姜3大枣2个,水服。

      甚,则煨姜换用干姜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三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白术汤

      白术3两,甘草)1两,附子裂,去皮脐)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2两,当归(切,)2两,陈橘皮(去白,)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治:霍乱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小麦汁1盏半,加竹叶1握,生姜半分(拍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白术汤

      白术1两,麻黄(去先煎,掠去沫,)3两,石膏1两,葛根(锉)1两,何首乌1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妊娠伤寒壮热憎寒,头疼体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葱白1取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圣济总录》卷十:白术汤

      白术3两,防己3两,附子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3两,人参3两,甘草,锉)2两半,当归)1两,芍药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治:,四肢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至1盏,入少许,更3-4沸,去滓温服。当觉体中热痹;未觉,加药末并,如前服。

      注意:忌一切发物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伤寒微旨论》卷下:白术汤

      白术半两,半夏半两,当归半两,厚朴半两,生姜屑半两,舶上丁香皮3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胸痛,身体拘急疼痛,手足逆冷,沉细无力

      用法用量:生姜屑,《阴证略例》作“干姜”。

      如3-5服后,未有力及力尚小,加细辛半两,葱白3,同服。

      摘录:《伤寒微旨论》卷下

      方出《圣惠》卷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二十三:白术汤

      白术1两,人参3分(去芦头),桂半两,干姜半两(裂,锉),附子1两(裂,去皮脐),甘草1分(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四逆,有久,汗出微。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出《圣惠》卷十二,见《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幼幼新书》卷十二引《婴孺方》:白术汤

      白术5两。

      功能治:风痫瘛疭,身汗而头独无。

      用法用量:白米泔2升,3沸,适温洗头及身。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二《婴孺

      《圣济总录》卷十九:白术汤

      白术1两,人参1两,荜澄1两,诃黎勒(爆,去核)2两,丁香3分,豆蔻(去皮)3分,黄耆3分,附子裂,去皮脐)3分,白茯苓3分,麦糵(微)3分,沉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3分,木香3分,实(去瓤,麸)半两,甘草)。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治:脾痹腹胀满,不欲饮食,食则气滞体重,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大枣2个(破),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白术汤

      白术4两,五味子4两,甘草4两,石膏4两,干姜3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伤寒3日,头疼壮热酸痛,有汗或无汗。

      用法用量:本,《普济作“立胜”。

      伤寒挟冷腹痛,加生姜3大枣2个,同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白术汤

      白术2两,石膏2两,干姜)半两,五味子)1两,甘草,锉)1两,人参1两,芎藭1两,麻黄(去,掠去沫,)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中伤寒,初受病1日至3日,头痛肢体疼,烦躁,恶,身热憎寒妊娠伤寒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大枣2个,同至7分,去滓稍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白术汤

      白术(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透)1两,黄耆(细锉)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桔梗(锉,)1两,桂(去粗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1两,甘草,锉)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时出汗吐下后,四肢羸劣,呕逆减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四:白术汤

      羊肾1具(治如食法),白术5两,生姜6两,玄参4两,泽泻2两,芍药3两,茯苓3两,淡竹叶(切)2升,生地黄(切)1升。

      功能治:热,面黑白,内伤耳鸣吼闹,短气,四肢疼痛,,小便黄赤。

      用法用量:上(父)咀。以水2升,羊肾竹叶,取1斗,去滓澄之;下药取3升,分3服。不已,3日更服1

      摘录:出《千金》卷六,见《普济》卷五十四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白术汤

      白术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1两,干木瓜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伤寒后,霍乱吐利,脚转筋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至7分,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银海精微》卷下:白术汤

      白术川芎蔓荆子没药、白蒺藜(去刺)、黄芩防风五味子菊花甘草等分

      功能治:眼痛憎寒,此乃盛。

      用法用量:水服。

      摘录:《银海微》卷下

      《张皆春眼科证治》:白术汤

      白术9g,茯苓9g,橘络3g,甘草3g,荆芥1.5g。

      功能治:健脾湿疏风粟疮脾虚湿,外受症状轻微,颗粒稀少,形体瘦弱者。

      各家论述:白术茯苓甘草健脾湿橘络理气健脾,通络脉以除胞脸之湿滞。荆芥五味用,具有健脾湿疏风之功。

      摘录:《张皆春眼科治》

      《保命集》卷中:白术汤

      白术1两,葛根1两,升麻半两,黄芩半两,芍药2两,甘草2钱半。

      功能治:伤风,大汗不止,筋挛搐搦。

      用法用量:上(父)咀。每服1两,水1盏半,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保命集》卷中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白术汤

      白术2两,半夏1两(生姜汁浸1宿,)。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妊娠咳嗽盛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同至半盏,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保命集》卷下:白术汤

      白术、白茯苓半夏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潮上如涌泉,久不可治者,缓,体重嗜卧,滑。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病大者1两,水2盏,加生姜7至1盏,取清,调神曲末2钱,顿服之。

      病甚者,下100

      摘录:《保命集》卷下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白术汤

      白术1两,人参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3分,甘草,锉)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3分,实(去瓤,麸)半两,木香半两,当归(切,)半两,熟地黄)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产后气短力乏,言语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大枣1个(破),同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白术汤

      白术1两,枇杷叶,去毛)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1两,壳(去瓤,麸)1两,人参1两,甘草,锉)1两,麦糵()1两,干姜)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产后呕逆,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白术汤

      白术(锉,)1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甘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1两半,壳(去瓤,麸)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产后霍乱吐利,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白术汤

      白术(切,)1两半,当归(锉,)1两半,桑根白皮(锉)1两半,大黄(锉,令香)1两,细辛(去苗)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产后壅滞,攻疼痛,或拘急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白术汤

      白术3分,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当归(切,)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小儿,泄痢不止,腹胀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半盏,加生姜2至3分,去滓带热服,至夜3-4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宣明论》卷十一:白术汤

      白术3两,水石1两,当归1两,黄芩1两,芍药1两,人参1两,石膏1两,干葛1两,防风1两,缩砂1两,藿香1两,甘草1两,茯苓1两,木香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养液润燥通结滞,令昌盛。妊娠液虚衰痿弱,难以运动,气滞痹麻,卫不能宣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同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宣明论》卷十一

      《不知医必要》卷二:白术汤

      白术(净)8钱,生薏米7钱。

      功能治:湿痛,如击重物。

      用法用量:水服。

      如系寒湿,去薏米,加干姜1钱。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二

      《兰室秘藏》卷中:白术汤

      茯苓半夏

      神曲2钱,陈皮3钱,天麻3钱,白术5钱,白茯苓5钱,麦糵面(黄色)5钱,半夏5钱。

      功能治:驱,祛宿食。覊绊于之间,胃气虚弱,身重有恶心欲吐。

      用法用量:茯苓半夏汤(《东垣试效》卷三)。

      各家论述:《杏苑》:胃虚弱,覊,宿食不化而作恶者,法当治中为本,驱,祛宿食为标。是以用白术中气神曲、麦消宿食,天麻茯苓半夏,用橘红生姜以止呕吐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儒门事亲》卷十二:白术汤

      :三物汤、痢下白术汤。

      白术黄芩当归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孕妇痢呕吐,孕妇下痢,虚数者。

      用法用量:三物汤(《济阴纲》卷九)、痢下白术汤(《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妊娠胎热炽,弱不能健运,得偏渗肠间,故下痢赤白,胎孕因之不安。黄芩清热安胎,白术健脾止痢,当归归经。使脾气健旺,则胎热自化,而胃气清和,无不归,何有下痢赤白,胎孕不安乎!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圣济总录》卷一七四:白术汤

      白术半两,人参半两,麻黄(去)半两,甘草,锉)半两,葛根(锉)半两,藿香(去梗)半两,桔梗)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小儿伤寒头痛热,喘粗。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半盏,至3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玉机微义》卷六引《易简》:白术汤

      人参1两,白茯苓1两,白术1两,木香1两,甘草1两,黄耆1两,干葛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小儿泄泻胃热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服。不同阴阳,并宜服之。

      摘录:《机微义》卷六《易简》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白术汤

      白术1两,人参1两,甘草)1两,壳(去瓤,麸)1两,当归(切,)1两,牡蛎()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小儿腹胀虚热不能食。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1钱匕,水7分,至4分,去滓,分温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保命集》卷中:白术汤

      白术、小白术

      白术3钱,芍药3钱,干姜半两(),甘草2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大肠动,下痢为鹜溏。大肠不能固,卒然而下成水泄,青色,其中或有硬物,欲起而又下,欲了而不了,小便多清,得之秋冬者。

      用法用量:白术(《医统》卷三十五)、小白术(《赤水玄珠》卷八)。

      甚则去干姜,加附子3钱。

      摘录:《保命集》卷中

      《保命集》卷中:白术汤

      白术

      半夏半两,白术2钱,槟榔2钱半,木香1钱,甘草1钱,茯苓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补中豁中虚损,及有而吐者。

      用法用量:白术(《医》卷二十二)。

      各家论述:《杏苑》:治中气作吐,法当补中豁。是以白术草补中,茯苓半夏木香槟榔以止呕。

      摘录:《保命集》卷中

      《玉机微义》卷三十九:白术汤

      葛根汤加桂黄耆白术

      功能治:柔痉。

      用法用量:上(父)咀。水服。

      摘录:《机微义》卷三十九

      《三因》卷十二:白术汤

      白术

      白术2两,五味子1两,茯苓1两,甘草1分,半夏4个(洗去滑,切作16)。

      制法:上为,分作16服。

      功能治:五脏湿咳嗽涎,憎寒发热上气喘急

      用法用量:白术(《得效》卷五)。

      摘录:《三因》卷十二

      《医方类聚》卷一○二引《御医撮要》:白术汤

      白术1两,木香半两,青橘皮半两,神曲1两,麦糵1两,人参1两,茯苓1两,甘草半两,槟榔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不和,胸闷,逆恶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摘录:《医类聚》卷一○二御医撮要》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白术汤

      白术1两,人参3钱,桔梗(锉,)3钱,诃黎勒(,取皮)3钱,桂(去粗皮)3钱,陈橘皮(汤浸,去白,)半两,半夏(汤洗7遍,生姜汁制)半两,甘草,锉)半两,五味子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咳嗽呕吐涎沫,胸不快,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取8分,去滓温服,1日2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鸡峰》卷十九:白术汤

      白术4分,甘草4分,桑白皮3分,茯苓2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水气渴;脾虚上,食少发渴。

      用法用量:每觉渴时点1钱服之,不拘时候。

      注意:切不可饮冷。

      摘录:《鸡峰》卷十九

      《医彻》卷二:白术汤

      白术1钱(土),人参1钱,茯苓1钱,牛膝1钱,黄柏1钱,苍术7分(泔制),当归1钱,白芍药1钱(),木瓜1钱,柴胡5分,广皮1钱。

      功能治:脚亏损,足胫疼痛。

      用法用量:加大枣2枚,生姜1,水服。

      摘录:《医彻》卷二

      《续名家方选》:白术汤

      白术8分,紫苏8分,芍药8分,金银8分,葛根3分,荆芥2分,干姜2分,知母2分,独活2分,甘草2分,生姜1

      功能治:痛风

      用法用量:水服。

      摘录:《续选》

      《准绳·幼科》卷五:白术汤

      白术1钱半,陈皮1钱,白茯苓1钱,五味子1钱,半夏1钱,杏仁1钱,甘草5分。

      功能治:咳嗽气喘呕吐涎。

      用法用量:水1盏半,加生姜36分,分2服。

      摘录:《准·幼科》卷五

      《儒门事亲》卷十二:白术汤

      白术甘草当归陈皮桔梗壳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湿,解急和湿嗽。

      临床应用:湿嗽:赵君妻病嗽,时已10月矣。戴人处5味:陈皮当归甘草白术壳、桔梗。君疑其不类嗽药,戴人笑曰:君怪无乌梅罂粟壳乎?夫冬嗽,乃秋之湿也,湿土逆而为嗽。此湿,解急和,3 服帖然效矣。

      用法用量:每服3-5钱,水,去滓温服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普济方》卷三七六:白术汤

      白术1两,当归1两,厚朴()2两,半夏(洗)2两,甘草)2两,人参2两,川芎2两,生姜2两,实3个(),食茱萸2两。

      功能治:少小中有热,有在胸上,逆吐,雷鸣而满,惊啼,甚即发痫,掣缩,休作有时。

      用法用量:以水7升,取2升,温服3,日3夜2服。

      摘录:《普济》卷三七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白术汤

      白术3两,陈橘皮(汤浸,去白,)1两,木香半两,甘草)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2两,丁香2两,干姜)2两,半夏1两(生姜汁浸1宿,切,干)。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妊娠腹满,少食多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2盏,加生姜5,同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白术汤

      白术(锉,)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半两,芎藭半两,芍药半两,当归(切,)半两,人参半两,甘草,锉)半两,诃黎勒(,去核)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妊娠胎萎,渐觉羸劣,面色黄黑,脏虚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分,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白术汤

      白术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桂(去粗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前胡(去芦头)1两,实(麸)3分,半夏(汤洗,去滑7遍)3分,附子裂,去皮脐)3分,甘草)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治:虚劳,胸中气满,痰饮癖结,或时呕逆,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白术汤

      白术1两半,茯苓(去黑皮)1两半,壳(去瓤,麸)1两半,人参1两,桔梗(去芦头,)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痃,两肋胀满,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枣大(拍破),同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白术汤

      白术1两,木香1两,益智仁(去皮)1两,京三棱(微熟,锉)3两,槟榔(锉)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痃癖,每发疼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至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白术汤

      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1两,当归(切,)1两,龙骨1两,熟艾()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温固升清。冷入中,飧泄不止,日夜数口干腹痛虚而细。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加生姜2,同至7分,去滓,空,日晚温服

      各家论述:《古选注》:言,热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是清浊交错矣。白术健脾消谷;厚朴结,即《伤寒论》下焦利从治之义;龙骨止下利,固大肠;艾,震亨谓其入药,服则,时珍曰,转肃杀之为融和,能回垂绝之元阳;当归病因热而转生清者,分必伤,用以调也。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白术汤

      白术3分,甘草,锉)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紫色)1两,黄柏(去粗皮,)半两,龙骨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白滞痢及水痢,日夜10-20下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同至8分,去滓,空温服,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

      君子汤白术、四圣汤、人参温中汤、四君汤

      白术茯苓(去黑皮)、人参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药理作用:①对消化道运动的影响《新中医》(1978;5:53):本可消除纳不佳,脘腹满闷及完谷不化腹泻和肠道充症状;对肠道运动的影响与抗副交感药物阿托品相似;对家兔离体十二指肠回肠的自发活动呈抑制性影响,使紧张性下降,收缩幅度减小,有显着的解痉作用;对乙酰碱及氯化钡所致兔回肠强直性收缩的抑制率分为83%及26%,对组织胺,氯化钡所致豚肠痉挛的抑制率分为65%和27%;其对乙酰碱痉挛的解除要表现为紧张性的明显下降,而收缩幅度仍保持原有水平乃至增加,对于上腺素所致十二指肠回肠的抑制,则反可使收缩幅度加大。上述结果表明本对肠道运动的影响要是与其抗乙酰碱及组织胺有,而直接作用则较弱,②对腺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研究会第二届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1985年);君子汤对金地脾虚模型的作用,可见到消化酶能力加强,恢复分泌消化酶的能力。不论是生化检测结果,还是对腺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均可实这些结论。③对糖代谢的影响《广东中医》(1962;3:4):君子汤具有增加糖元作用。将本连续饲小,1周后给药小鼠肝细胞中糖元颗粒聚集成较大团块,含量比对照组显着增多。推测本补脾的作用可能包括糖代谢的改善,以及相应的能量供应增加。④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中西医结杂志》(1984;6:363):君子汤能明显提高小白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单味药实验,党参白术茯苓都能明显提高小白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其中尤以党参显着,白术次之,茯苓稍差,炙甘草未见有提高作用。在君子汤配伍中,炙甘草浓度含1/3时,可明显拮抗党参白术茯苓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炙甘草浓度含1/5,1/7时,拮抗作用不明显。《辽宁中医杂志》(1989;3:43):君子汤能够促进萎缩的胸腺恢复,其作用不是通过促进食欲,增加进食量实现,而是相对特异地作用于胸腺,促进皮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正常小胸腺结构则无明显影响。《中华微生物和免疫杂志》(1987;3:189):君子汤对60Co放射性损伤大的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给药组的迟发超敏反应程度(足垫肿胀)较对照组明显为高,清总补体活性和清溶菌酶含量,给药组也均较对照组有显着的提高。

      功能治:益补中,健脾,辟瘴雾;平调脏腑,通顺三焦,育,暖消谷;补五脏生津液,调气,解虚烦,益体;调理,进乳食,止泄泻;扶,补虚固本,大补阳补元胃虚弱,元不足,面色萎黄,身体瘦弱,倦怠嗜卧,气短懒言,四肢无力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逆,肠鸣泄泻虚弱,水气渴,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及病后羸弱,食不复常;小儿胃虚弱,逆不止,烦闷,吐泻,气虚烦渴;损,皮聚而毛落;或肢体肿胀,肚作痛;或大便不实,体瘦而黄;或胸吞酸;年高弱,不止,或误服攻之药,致大下而虚脱,真气虚弱,及短气弱;气虚湿头眩。

      临床应用:1.虚寒泄泻中气虚寒,得冷则泻,而又齿衄。古人所谓胸中聚集之残久积之沉也。此当温补中气土厚则自敛,君子汤益智仁、干姜

      2.溃疡病:将溃疡并出虚寒实热两型,前者共153例,用本心土、白及、山药等治疗,有效率为92.8%。

      3.脘痛:用君子汤加味治疗以胃虚脘痛38例,临床表现:食欲不振脘胀痛,饥饿时或夜间疼痛加重,常因饮食生冷而发病,疼痛时进食可缓解,常泛吐清水,反酸,呃逆或欲呕,困倦,喜喜热饮,或大便稀烂,脘部有压痛,舌质淡,舌苔薄白或白腻,沉细而弱。38例中,急性胃炎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7例;慢性胃炎1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6例;下垂1例。病程最短半天,最长达30年。皆以君子汤气虚甚者加黄耆血虚甚者加当归;偏者加干姜高良姜吴茱萸湿重者加半夏;泛酸者加海螵蛸瓦楞子气滞者加陈皮木香腹痛甚者加延胡索。每日1,水服。共治愈26例,有效12例。平均住院58天。

      4.慢性炎:慢性活动性炎40例,其中肝郁脾虚型15例,肾阴虚型12例,肾阳虚型6例,阴两虚型7例,均以本黄耆为基本,治疗4-5月,均获痊愈;HBsAg转阴28例(70%),HBsAg滴度下降6例;免疫指标、功能及生化指标均恢复正常。

      5.妊娠恶阻:马某某,女,25岁,妊娠2月,食欲不振恶心欲吐,因症状加重而入院,西药治疗4天未见疗效,频频呕吐,不能进食,食入加剧,吐黄绿苦水,脘闷,倦怠乏力,思睡,淡苔薄,无力,以君子汤陈皮20g,竹茹15g,厚朴10g,1即觉脘舒适,恶心减轻,呕吐未作,能进食。服第4药的午后,恶心微作,持续约1小时,但终未吐出,而后恶心消失,食欲增进。

      6.小儿疾:恒以本,因加入1-2味药,治小儿疾,效果甚佳。附病例三则,例一,因母乳不足,多进甘肥厚味,受损,大便泄泻无度近1年。君子9g,滚水泡,连滓分2-3次服。服15贴后诸症大减,大便正常。但多食后仍有便溏,续服1月,体渐肥胖。例二,大便秘结,粪如算盘珠样,数日不解,排便啼哭,便中挟丝。用四君合剂党参茯苓各9g,冬术4.5g,炙甘草3g)加女贞子6g,服。服8帖而愈。例三,禀赋素弱,麻疹后饮食不,杂食生冷,致大便常溏薄,日解6-7次,量多色白,肉消削,咳嗽盗汗,治以培上滋阴用四君合剂枸杞子,女贞子各6g,10贴愈。

      7.小儿低热:华某某,男,6岁,平素胃虚弱,常大便溏薄,纳食不香。1月前因中毒消化不良住院治疗,吐泻止后,低热长期不退,多种化验检查,诊断为“功能性低热”。就诊时所见:面色(白光)白,肢倦乏力,语声低微,不思饮食,时觉口干喜热饮,额角及两手发热舌质胖润,苔薄白,细缓无力,体温37.5℃-38.5℃之间。病属吐后胃虚弱,元受损,虚阳外浮之发热,治宜君子汤健脾,加山药花粉滋养之阴,以期阴平阳秘。5贴后热退病愈。

      用法用量:君子汤(《局》卷三新添诸局验秘)、白术(《朱氏集验》卷二)、四圣汤(《活幼议》卷二十)、人参(《普济》卷三九四)、温中汤(《医部全录》卷四三六)、四君汤(《文堂集验》卷四)。本改为君子”,(见《集成》)。

      各家论述:1.《法附余》:君子汤白术人参茯苓甘草者,白术健脾燥湿人参则补茯苓则降湿甘草则补和中,譬如宽厚和平之君子,而不为奸险卒暴之也。《和》之等分,愚以为药为君臣,之大小,又人之所处何如也。

      2.《医考》:人参甘温质润,能补五脏之元白术甘温健脾,能补五脏母气茯苓甘温而洁,能致五脏清气甘草甘温而平,能调五脏愆和之。四药皆甘温,甘得中之味,温得中之,犹之不偏不倚之君子也,故曰“四君子”。

      3.《医灯续焰》:白术强土健运,茯苓湿甘草于中宫,人参五脏,皆者,以人身真气即水谷之也。四药冲和平淡而能补维阳,诚君子哉。

      4.《医集解》: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人参甘温,大补元为君;白术苦温,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泄热为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也。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身强矣。

      5.《伤寒绪论》:气虚者,补之以甘、参、术、苓、草,甘温益,有健运之功,具冲和之德,故为“君子”。盖人之一身,以胃气为本,胃气旺则五脏受荫,胃气伤则百病丛生。故凡病久不愈,诸药不效者,惟有益,补两途。故用四君子,随加减,无论补泻,先培中土,使药四迄,则周身之机运流通,水谷之布,何患其药之不效哉!是知四君子为司命之本也。⑥《古选注》:汤以君子,功专健脾,以受水谷之精气,而输布于四脏,一如君子有成人之德也。入太阴、阳明二,然其治在,故药品分两皆为偶数。白术健脾阳,复人参脾阴草和胃阴,复茯苓胃阳大枣生姜。理运阴阳,刚柔相济,诚为生化良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白术汤

      白术2两,木瓜1枚(分为4,每服用1,锉碎,临时入),甘草,锉)半两。

      制法:上3味,先将白术甘草为粗末。

      功能治:脚,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前锉者木瓜,加生姜1枣大(拍破),同至1盏,去滓,空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白术汤

      白术半两,木香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豆蔻(去皮)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壳(去瓤,麸)半两,细辛(去苗)半两,陈末半两,诃黎勒3枚(,取皮用)。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补暖水脏,和益虚劳痰饮胸烦满,气逆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盐少许,生姜5至7分,去滓,空心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白术汤

      白术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3分,豆蔻(去皮)3分,壳(去瓤,麸)3分,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木香半两,人参半两。

      制法:上锉细,如麻豆大。

      功能治:产后腹胀满,饮食不消,时作水痢。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同至8分,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白术汤

      白术1分,人参1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小儿胃气虚,乳不消,腹胀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1钱匕,水半盏,至3分,去滓温服,至晚3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普济方》卷三三八:白术汤

      白术(锉,麸)4两,桂(去粗皮)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2两半,甘草,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2两,芍药1两,芎藭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安胎。妊娠腹痛(疒丂)刺。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大枣1个,至6分,去滓,食前热服

      摘录:《普济》卷三三八

      《普济方》卷一三八:白术汤

      白术1两,芦根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1两,枇杷叶(去毛,)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伤寒邪热虽退,中不和,干呕不饮,甚则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卷一三八

      《普济方》卷十五:白术汤

      白术2两,木通(细锉,)2两,栀子仁1两,黄芩(去黑)1两,茯苓(去黑皮)1两,榆白皮,锉)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筋虚,胞转急满。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至1盏,去滓,分温服,空1服,食后1服。

      摘录:《普济》卷十五

      方出《医学纲目》卷三十七引丹溪,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九五:白术汤

      白术1钱半,黄耆)5分,当归5分,陈皮5分,甘草)少许。

      功能治:痘疮,疡塌不掩。

      用法用量:水温服

      摘录:出《医》卷三十七溪,见《医部全录》卷四九五

      《此事难知》:白术汤

      白术2两(如汗之,改苍术),防风2两(去芦)。

      功能治:上解三阳,下安太阴伤风

      用法用量:上(父)咀,水服。

      发热饮,加黄芩、生甘草各1两;头痛者,加羌活3钱半。

      摘录:《此事难知》

      《普济方》卷一六一引《济生》:白术汤

      白术

      白术2两,五味子1两,半夏(汤浸7次)1两,白茯苓(去皮)1两,橘红1两,甘草)半两。

      功能治:五脏湿咳嗽多,上气喘息,身体痛重,来濡细,憎寒发热

      用法用量:白术(《普济》卷一六一)。

      摘录:《普济》卷一六一《济生》

      《阴证略例》:白术汤

      白术2两,防风2两,甘草1两()。

      功能治:内伤冷物,外感有汗,湿缓。

      用法用量:上(父)咀。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同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日1-2服。

      摘录:《阴证略例》

      《本事》卷二引庞老方:白术汤

      白术、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桂(不见)、桔梗)、干姜)、人参(去芦)、当归(洗,去芦,薄切,干)、茯苓(去皮)、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和调中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大枣2个,同至8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各家论述:《本事释义》:白术气味甘温微苦,入足太阴;厚朴气味辛温,入足太阴;桂心气味辛热,入制木;桔梗气味苦辛平,入手太阴,为诸药之舟楫;干姜气味辛温,入足太阴人参气味甘温,入当归气味辛微温,入手少阴、足厥阴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甘草气味甘平,调和诸经络;再以枣之和荣。盖病虽去而正未复,非调和中气,谷食渐加,精神何由复乎?

      摘录:《本事》卷二庞老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白术汤

      白术1两1分,干姜)1分,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1两,附子裂,去皮脐)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小儿赤白痢,日夜30-50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半盏,至3分,去滓,空、食前分温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奇效良方》卷一:白术汤

      白术2钱,厚朴(姜制)2钱,防风(去芦)2钱,附子,去皮脐)1钱,橘红1钱,白鲜皮1钱,五加皮1钱。

      功能治:受病,多汗恶,身体怠情,四肢不动,不能饮食,角两边黄;脾脏腹满身黄,呕吐酸水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5至1钟,不拘时候服。

      摘录:《奇效良》卷一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白术汤

      白术3两,柴胡(去苗)3两,生姜(去皮,薄切,干)3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香熟)3两,桂(去粗皮)3两,甘草,锉)1两,槟榔(锉)10枚。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痞气,胁肋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至7分,去滓温服。微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术桂枝汤

      下一篇 白术沉香散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