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黄连丸

目录

      《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近效方》:黄连丸

      黄连阿胶(《太平惠民和》卷六)。

      黄连30克 茯苓60克 阿胶30克(

      制法:先捣黄连茯苓为末,调阿胶,晒干。

      功能治: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状如里急后重,脐疼痛,烦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40,空时用温水送下。渐加至60

      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十五《近效

      《朱氏集验方》卷六:黄连丸

      黄连 吴茱萸

      制法:上二味各等分,同令紫,色不得过黑,去茱萸,只以黄连一味软饭,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清热止。治肠风

      用法用量:空时用米饮下30~50,每日二服;更以,如法吞下。

      摘录:《朱氏集验》卷六

      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张文仲方》,名见《云歧子保命集》卷下:黄连丸

      黄连4两,黄柏3两,阿胶)1两,栀子1两,蒲黄1两,当归1两半,黄芩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

      功能治:破止痢。产后赤白下痢,中绞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60,以饮送下,日3次,夜1次。

      摘录:出《外台》卷三十四《张文仲》,见《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圣济总录》卷一八○:黄连丸

      黄连(去须)1两1分,艾)3分,升麻3分,防风(去叉)半两,朴消2两,大黄(锉,)3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小儿齆

      用法用量:每服3-5,食后临卧以温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外台》卷二十五引《近效方》:黄连丸

      黄连阿胶阿胶、小黄连阿胶

      黄连1两,茯苓2两,阿胶1两()。

      制法:先捣黄连茯苓为末,以少许水溶阿胶,众手之,晒干。

      功能治:大人小儿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状如里急后重,脐疼痛;及肺热咯血,诸热泻

      用法用量:黄连阿胶(《局》卷六)、阿胶(《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庄氏家传》)、小黄连阿胶(《得效》卷十二)。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近效

      方出《医心方》卷十一引《传信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五:黄连丸

      羚羊角

      黄连2两半,黄柏1两半,羚羊角半两,茯苓半两。

      制法:上为,炼蜜为

      功能治:一切热痢及休息痢,日夜频并;兼治下黑如鸡肝色,或蛊痢中痛.有脓下者。

      用法用量:羚羊角(《准·类》卷六)。

      摘录:出《医》卷十一《传信》,见《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圣惠》卷五:黄连丸

      黄连1两(去须),栝楼1两,麦门冬1两半(去),知母3分,茯神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胃实热,多渴心烦;时烦热口干,头昏痛;食已如饥,肉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后以粥饮送下;或牛乳汁送下亦得。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六:黄连丸

      黄连(去须)1两,川大黄(锉碎,微)1两,苦参(锉)1两,防风(去芦头)1两,壳(麸微黄,去瓤)1两,川升麻1两,牛蒡子(微)1两,木通(锉)1两,秦艽(去苗)1两,黄芩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毒攻皮肤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30,以温浆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黄连丸

      黄连(去须)半两,黄柏(去粗皮,)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麻子大。

      功能治:小儿肛。

      用法用量:每服5-7,早、晚食前以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外台》卷二十五引《张文仲方》:黄连丸

      黄连末。

      制法:鸡子白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热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0,至20,以饮送下,每日3次。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张文仲

      《圣济总录》卷六十:黄连丸

      黄连(去须)半两,黄柏(去粗皮)半两,黄芩(去黑)半两,大黄(锉,)半两,栀子仁半两,黄药子半两,郁金半两,秦艽(去苗土)半两,贝母(去)半两,甘草,锉)半两,款冬半两,明胶)半两,白芥子半两。

      制法:上为末,研粳米饭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酒疸。身面黄,懊痛,小便黄赤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0麦门冬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圣惠》卷九十三:黄连丸

      黄连1两(去须,微),蚺蛇胆半两,芜荑1两(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小儿久痢,肠头挺出。

      用法用量:每服5,以粥饮送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普济方》卷一七八引《圣惠》:黄连丸

      黄连2两(去须),苦参1斤,麝香1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消渴烦热闷乱。

      用法用量:每服60,空送下,1日2次,任意吃,不限多少;一用粥饮送下。

      摘录:《普济》卷一七八《圣惠》

      《医方类聚》卷一二五引《神巧万全方》:黄连丸

      黄连(去须)1两,菟丝子浸3日,晒干,研末)1两,五味子1两,肉苁蓉浸1宿,刮去皴皮,)1两,龙骨1两,山茱萸1两,磁石半两(烧赤,7遍,研,水飞过),鸡??胵中黄皮1两半(微)。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和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消,小便多白浊或不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前以粥饮下。

      摘录:《医类聚》卷一二五巧万全

      《圣济总录》卷十三:黄连丸

      黄连(去须)3两,人参1两半,生姜(薄切,干)1两半,茯神(去木)1两半,萎蕤1两,豉1)。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劳发热,烦闷,不能食;兼数欠,眠睡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后以米饮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圣济总录》卷一七三:黄连丸

      黄连(去须)1两,白芜荑(去皮,)半两,麝香(研)1钱。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如麻子大。

      功能治:小儿(匿虫),或齿生疮,或肛门伤烂。

      用法用量:1-2岁每服10,以温米饮送下,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三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黄连丸

      黄连(去须,)2两,木香1两,吴茱萸(汤洗3遍,干)1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伤寒后一切痢疾,无问冷热,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0,空,食前以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外台》卷二十五引《崔氏方》:黄连丸

      陈仓米4分,黄连4分,干姜4分。

      制法:上为末,缓令色变,纳2颗鸡子白中,熟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赤痢

      用法用量:每服50,空以好无灰温1盏送下。至晚间痢赤色当变白,明旦即愈。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崔氏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黄连丸

      黄连(去须)1两半,栝楼1两半,甘草,锉)1两半,栀子仁(微)1两半,香豉(黄)2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更于杵匀熟,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消渴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30,午食后以温浆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外台》卷三十四引《深师方》:黄连丸

      黄连3两,乌梅肉1升,干姜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产后冷热痢。

      用法用量:每服20-30,以饮送下,1日2次。

      注意:忌猪肉

      摘录:《外台》卷三十四《深师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黄连丸

      黄连(去须)1两,龙骨1两,苦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1两,熟艾)半两,白矾令汁枯)半两,甘草)半两,陈)半两,赤石脂半两,干姜)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下痢脓,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空以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黄连丸

      黄连(去须)、黄柏(去粗皮)、当归(切,)、茯苓(去黑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赤白痢,无问远近。

      用法用量:每服40,空以饭饮送下。以愈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黄连丸

      黄连(去须,微)1两,当归(切,)1两,乌梅肉(微干)1两,诃黎勒(,去核)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久气痢不止,或愈或剧。

      用法用量:每服30,空用姜制过厚朴汤送下,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黄连丸

      黄连(去须,)2两,当归(切,)1两,乌梅肉()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下痢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30,空以米饮送下,日晚再服;痢甚者,熔蜡为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黄连丸

      黄连(去须)3分,茯苓(去黑皮)3分,麦门冬(去)1两,苦参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胃气实热烦躁多渴。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后、临卧竹叶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圣惠》卷九十三:黄连丸

      黄连1两(去须,锉,微),女蒌半两(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小儿洞泄,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以热水化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魏氏家藏方》卷七:黄连丸

      黄耆(蜜)、黄连(去须)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肠风

      用法用量:每服20-30,食前以米饮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卷七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黄连丸

      黄连(去须)3分,龙骨3分,赤石脂3分,当归(锉,)3分,白石脂半两,乌梅肉()半两,黄芩(去黑)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小儿赤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5,空白粥饮研下,1日2次。渐加至10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黄连丸

      黄连(去须)1两,桂(去粗皮)1两,代赭(碎)1两,木香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研)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砂(研)1分,麝香(研)1分,巴豆(去皮膜,出油尽)1钱(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麻子大。

      功能治:小儿丁奚大,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黄连丸

      黄连(去须)1两,栝楼1两,葛根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伤寒,烦渴饮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大麦温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圣惠》卷八十七:黄连丸

      黄连1分(去须),天竹黄1分(细研),甘草1分(微赤,锉),栀子仁1分,款冬1分,牛黄1分(细研),葛根1分(锉),紫菀1分(洗,去苗土),犀角屑1分,川朴消半两,竹沥2

      制法:上为末,先用竹沥拌和,炼蜜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小儿热烦渴,干瘦。

      用法用量:每服5,以新汲水研破服之,1日4-5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七

      《摄生众妙方》卷五:黄连丸

      阿胶成珠)、黄连末。

      制法:阿胶以水成膏,调黄连末为

      功能治:痢疾

      用法用量:米饮送下。

      摘录:《摄生众妙》卷五

      《圣惠》卷五十九:黄连丸

      黄连2两(去须,微),黄柏2两(锉,微),羚羊角屑1两,当归1两(锉,微),艾2两(微),赤芍药2两(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冷热痢,烦闷,中(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五十三:黄连丸

      黄连半两(去须),黄耆半两(锉),栀子仁1分,苦参半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葳蕤1分,知母1分,麦门冬1两(去),栝楼半两,甘草1分(微赤,锉),皮1分,茯苓1分,生地黄1分,铁粉半分(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消渴久不愈,体瘦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30,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黄连丸

      黄连1两(去须),皂荚树1两(微),苦参2两(锉),栝楼2两,茯苓2两,知母2两,白石英1两(细研),金箔50(细研),银箔50(细研)。

      制法:上为末,入石英、金银箔相和,研令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消渴久不止,烦壅,眠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0,以小麦汤送下;竹叶汤送下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出《圣惠》卷五十三,见《普济》卷一七九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黄连丸

      黄连半两(去须),黄半两(紫色),豆豉半两(干)。

      制法:上为末,入黄研令匀,软饭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消渴,饮水绝多,身体黄瘦。

      用法用量:每服15,食后以温水送下。

      摘录:出《圣惠》卷五十三,见《普济》卷一七九

      《圣惠》卷五十三:黄连丸

      黄连1两(去须),栝楼1两,白龙骨1两,苦参1两(锉),牡蛎1两(烧为粉),山茱萸1两,葳蕤1两,土瓜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消,小便滑数,白浊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30,不拘时候以大麦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方出《圣惠》卷五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一六:黄连丸

      黄连半两(去须),苦参半两(锉),麦门冬1两(去),龙胆半两(去芦头),土瓜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热淋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0,以熟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出《圣惠》卷五十八,见《普济》卷二一六

      《圣惠》卷五十九:黄连丸

      黄连1两(去须,微),干姜1两(裂,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多令香熟),神曲1两(令微黄),当归1两(微),禹余粮1两(烧3遍),赤石脂2两,酸石榴皮1两,川乌头1两(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白痢腹痛,不思饮食,瘦瘁立。

      用法用量:每服30,以艾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幼科发挥》卷三:黄连丸

      黄连2钱,干蟾)2钱,木香1钱,使君子1钱,芦荟7分,夜明砂7分。

      制法:上为末,山药研粉,水糊为,如麻子大。

      功能治:小儿虚热津液不足,久泻不止,发热

      用法用量:以米饮送下。

      摘录:《幼科发挥》卷三

      《圣惠》卷五十九:黄连丸

      黄连2两(去须,微),当归2两(锉,微),乌梅肉2两(微),阿胶2两(捣碎,令黄),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痢下脓及诸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30,以粥饮送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十六:黄连丸

      黄连2两(去须,微),当归1两(锉,微),黄芩1两,赤石脂2两,龙骨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时热毒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六

      《外台》卷四引《许仁则方》:黄连丸

      黄连十味

      黄连5两,黄芩5两,苦参6两,沙参5两,地黄6两,干葛6两,栀子仁3两,麦门冬1升(去),地白皮5两,茯苓5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黄疸初得,稍觉烦热,满身黄色,眼白睛黄。

      用法用量:初服10,稍稍加至30,以米饮送下,日3次。

      注意:忌猪肉、冷水、大酢、芜荑

      摘录:《外台》卷四《许仁则

      《圣惠》卷八十五:黄连丸

      黄连1分(末),青黛1分,麝香1分,朱砂1分(细研),巴豆霜半分。

      制法:上为细末,猪胆汁为,如黍米大。

      功能治:小儿慢惊涎,壅闷,或搐搦。

      用法用量:每服3,以薄荷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圣惠》卷三十三:黄连丸

      黄连(去须)1两,犀角屑1两,地肤子1两,决明子1两,黄芩1两,苦参(锉)1两,玄参1两,车前子1两,川朴消2两,龙胆2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热毒攻眼,子肿突出。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后以温水送下,临卧再服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圣惠》卷八十九:黄连丸

      黄连1两(去须),防风(去芦头)半两,龙胆(去芦头)半两,川大黄(锉,微)半两,细辛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小儿胎赤眦烂。

      用法用量:每服7,以温水送下,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

      《鸡峰》卷十七:黄连丸

      黄连半两(入巴豆半两同赤色,去巴豆),草龙1分。

      制法:上为细末,蒸饼,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肠风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荆芥汤送下,1日2次。

      摘录:《鸡峰》卷十七

      《准绳·幼科》卷八引《庄氏方》:黄连丸

      黄连(削,净洗,干碾为末)、大芜荑仁(乳钵研细)各等分

      制法:上和匀,糯、粟米相和,稀粥为,如小绿豆大。

      功能治:泻,痢。

      用法用量:3岁每服7-10,3岁以上每服15-20,空以陈米饮送下,日3次。

      摘录:《准·幼科》卷八《庄氏

      方出《圣惠》卷五十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六:黄连丸

      黄连(去须,微)1两,黄柏微赤)1两,黄芩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痢,协热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15,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出《圣惠》卷五十九,见《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外台》卷二十五引《广济方》:黄连丸

      黄连8分,白龙骨)8分,禹余粮8分,伏龙8分,代赭(研)6分,干姜6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痢。

      用法用量:每服30,渐加至40,以饮送下。愈止。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广济

      《魏氏家藏方》卷七:黄连丸

      黄连2两(去须),生姜4两(并锉作骰子块)。

      制法:上同香熟,去生姜,只用黄连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大便下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乌梅汤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卷七

      《百一》卷六:黄连丸

      木香半两,诃子(连核)半两,黄连1斤(紫色)。

      制法:上为细末,研粳米饮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积下痢,蛊痢。

      用法用量:每服100,空、食前以米饮送下,每日3次。

      摘录:《百一》卷六

      《普济方》卷一七六引《十便方》:黄连丸

      :热消

      :豉2两(以盐晒干,如此者三,微黄),川黄连3两(一用吴黄连)。

      制法:上为细末,蜜和为

      功能治:热消渴

      用法用量:每日空服25,食后服20,以乌梅10颗,水2小升,之数沸,取汤送下;如无乌梅,以小麦子2升取汁替亦得。

      注意:忌猪肉

      摘录:《普济》卷一七六《十便

      《宣明论》卷九:黄连丸

      黄连(好者)不拘多少。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如小豆大。

      功能治:清爽头湿热流运,不通,壅滞不

      用法用量:每服20,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每日3次。

      摘录:《宣明论》卷九

      《鸡峰》卷十九:黄连丸

      黄连不以多少。

      制法:上药纳猪肚中,饭上烂,同杵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渴。

      用法用量:每服30,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九

      《圣惠》卷四十七:黄连丸

      黄连3分(去须,微),木香半两,黄柏3分(微,锉),阿胶1两(捣碎,令黄),当归半两(锉碎,微),干姜半两(裂,锉),地榆半两(锉),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霍乱后下痢无度,中(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黄连丸

      黄连(去须,)半两,龙骨半两,地榆(锉,)半两,诃黎勒(,去核)半两,赤石脂半两,豆蔻(去皮)1分。

      制法:上为末,水浸炊饼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赤白痢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日20,空、食前以米饮送下,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圣惠》卷七十九:黄连丸

      黄连1两(去须,微),乌梅肉3分(微),败龟3分(涂令黄),鹿角屑半两(微黄),干姜半两(裂,锉),当归1两(锉,微),阿胶半两(捣碎,令黄),椰子皮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产后赤白痢,日夜数十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黄连丸

      黄连半两,芜荑(去皮)、使君子(去壳)半两(洗净,研)。

      制法:上为末,雄猪胆,如绿豆大。

      功能治:疾。

      用法用量:每服20,空以米饮送下。

      摘录:《法附余》卷二十二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黄连丸

      黄连(去须)半两,熟艾()半两,杏仁(去皮尖,研)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阴疝肿缩。

      用法用量:每服20,空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黄连丸

      黄连(去须)、白茯苓(去黑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不足,思想无穷,小便白淫

      用法用量:每服30脂汤送下,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黄连丸

      黄连(去须)1两半,黄芩(去黑)2两,黄柏(去粗皮)2两,熟艾)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热痢黄脓,发渴,四肢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20,空以饭饮送下,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方出《外台》卷十一引《崔氏方》,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七:黄连丸

      黄连1升(去毛),麦门冬5两(去)。

      制法:上为末,以生地黄汁、栝楼汁、牛乳各3和,顿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消渴,小便多。

      用法用量:每服25,渐渐加至30,以饮送下,1日2次;常吃,以少许食送下。

      注意:忌猪肉芜荑

      摘录:出《外台》卷十一《崔氏》,见《普济》卷一七七

      《圣济总录》卷一○九:黄连丸

      黄连(去须)1两,甘菊1两,车前子1两,羚羊角(镑)1两,芒消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一切眼疾,青盲,赤热泪。

      用法用量:每服20,加至30,食后以温浆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经验秘方》:黄连丸

      :宣连1两(去须芦),吴茱萸(去梗,净)1两,白芍药1两,诃子肉5钱。

      制法:上为末,用大蒜两介,去壳,将纸包裹,灰熟,取出擂细,加白米糊少许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泻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0-60,空米饮汤送下,与治痢子间服。

      摘录:《医类聚》卷一四一验秘

      《准绳·类方》卷六引《济生》:黄连丸

      干姜)1两,黄连(去须)1两,缩砂仁()1两,川芎1两,阿胶(蛤粉)1两,白术1两,乳香(另研)3钱,壳(去瓤,麸)半两。

      制法:上为末,用盐3个取肉,少入,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滞下。

      用法用量:每服40白痢,以干姜汤送下;赤痢,以甘草汤送下;赤白痢,以干姜甘草汤送下,俱食前服。

      摘录:《准·类》卷六《济生》

      《卫生总微》卷十二:黄连丸

      黄连1分,使君子肉1分,白芜荑(去扇)1分,巴豆14个(去皮膜,出油尽)。

      制法:上为末,猪胆汁为,如麻子大。

      功能治:小儿,眼涩多困,手足发热胃虚弱,发黄作穗,渐渐羸瘦,不思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3-5,空以米饮送下,1日2次。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二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黄连丸

      黄连(去须)1钱,郁金(锉)1钱,羌活(去芦头)1钱,青黛(研)1钱,苦楝1钱。

      制法:上为末,豮猪胆汁调匀阴干,再研为末,入龙麝香各少许,汤浸蒸饼,如黄米大。

      功能治:小儿惊,五壮热肉黄瘦,好食泥土。

      用法用量:每服2-3,以温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朱氏集验方》卷六:黄连丸

      黄连

      制法:为

      功能治:伏热泻痢不止。

      用法用量:用香薷汤送下。

      摘录:《朱氏集验》卷六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黄连丸

      黄连(去须,)1两,乌梅肉(干)1两半,乱发(灰汁洗净,烧灰)3两。

      制法:上为末,用蜜2两炼熟,入蜡1两,2羊脂1两,令蜡化,入前药末,于铜器中重汤令可,即梧桐子大。

      功能治:诸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0,空以米饮送下,每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医方类聚》卷二五五引《吴氏集验方》:黄连丸

      使君子50个,陈皮1钱,黄连1两。

      制法:上为末,用蒸饼1个,以猪胆同拌和为饼子,饭上,再为末,蒸饼,如萝卜子大。

      功能治:

      用法用量:每服4-5;如甚者,以使君子汤送下。

      摘录:《医类聚》卷二五五《吴氏集验

      《圣济总录》卷一○二:黄连丸

      黄连(去须)1两,大黄(锉,令香熟)1两,防风(去叉)3分,龙胆(去土)3分,人参3分,黄芩(去黑)3分,细辛(去苗)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肝气壅实,目痛如刺。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后以温水送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云歧子保命集》卷下:黄连丸

      黄连4两,阿胶1两,蒲黄1两,栀子仁1两,当归1两半,黄芩2两,黄柏3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产后赤白痢中绞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6-7,以米饮送下,日3次,夜1次。

      摘录:《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直指小儿》卷三:黄连丸

      黄连半两(净,猪胆汁浸1夜,晒干),瓜蒌2钱,乌梅肉(干)2钱,杏仁(浸,去皮,)2钱,石莲肉2钱。

      制法:上为末,牛胆汁浸糕为糊,如麻子大。

      功能治:小儿劳。

      用法用量:每服15乌梅姜蜜汤送下。

      摘录:《直指小儿》卷三

      《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验方》:黄连丸

      黄连2两,茯苓1两,赤芍药1两,壳1两。

      制法:上为末,米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便血后呕逆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0,空米饮送下。

      摘录:《医类聚》卷一四一《王氏集验

      《幼科发挥》卷三:黄连丸

      黄连1两(净,锉,用吴茱萸半两,水拌湿,去萸不用),木香5钱,石莲肉3钱。

      制法:上为末,糊为,如麻子大。

      功能治:小儿痢疾

      用法用量:陈仓米汤送下。

      摘录:《幼科发挥》卷三

      《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经验秘方》:黄连丸

      黄连3两(去须),陈仓米6钱,生姜3两(取自然汁),吴茱萸1两(去梗净,汤1遍),白术1两,白茯苓1两。

      制法:上将黄连锉作小块,如米粒大,以姜汁浸,令干;次同陈米至色变,却入茱萸再黑色取出,与苓、术为末,陈仓米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去肥肠,消毒,化食止泻。泻痢。

      用法用量:每服50-70,温汤送下,不拘时候。夏月常服。

      摘录:《医类聚》卷一四一验秘

      《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经验秘方》:黄连丸

      黄连(去须净)半斤(锉碎,以好浸1宿,用银器重汤干),粉干葛4两,壳(去瓤)4两(锉碎,黄色,去麸)。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肠风漏,便血脏毒。

      用法用量:每服100,加至200,食前温陈米汤任下。

      摘录:《医类聚》卷一八四验秘

      《普济方》卷一七六:黄连丸

      苦参1大斤,黄连7分,栝楼5两,知母5两,牡蛎粉5两,麦门冬(去)5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搅使匀,以牛乳和,并手捻,如梧桐子大,晒干。

      功能治:消渴,中焦热渴。

      用法用量:每服20,饱食讫以浆水送下,1日2次;如微利,减10;如食热面、等,即加服5

      注意:忌猪肉

      摘录:《普济》卷一七六

      《普济方》卷二○九:黄连丸

      黄连阿胶

      阿胶3两(1两,1两入药,1两销清作),黄连1两,干姜2两,大黄半两,无食子1枚(久痢肠滑甚者,加至3-4枚)。

      制法:上为末,清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痢无问冷热、赤白、久新。

      用法用量:黄连阿胶(原书同卷)、(原书卷二一一)。

      摘录:《普济》卷二○九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黄连丸

      大黄32两,黄连8两,黄柏32两,栀子)48两,黄芩48两,甘草16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冷水泛为小

      功能治:清热化湿,利水通便。肠滞热,湿热黄疸生疮,胃热牙痛,大便干,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水送下,每日2次。

      注意:孕妇勿服。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选集》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黄连丸

      黄连4两(分作4分:一生研,一研,一研,一水浸晒研),条芩1两,防风1两。

      制法:面糊为

      功能治:肠积热,及因毒下腹痛作渴,弦数者。

      用法用量:每服50,米泔浸壳水送下。

      冬月,加大黄1两。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仙拈集》卷二:黄连丸

      黄连)4两,槐花4两。

      制法:上为末,入猪大肠,两头扎住,入韭菜2斤,水同烂,去菜,用药、肠捣烂为,如梧桐子大;如湿,加面。

      功能治:肠风脏毒,漏下

      用法用量:每服70-80,空米饮送下;亦可作服。

      摘录:《仙拈集》卷二

      《古今医鉴》卷十三:黄连丸

      黄连5钱,川黄连5钱,朱砂2钱半(另研)。

      制法:上为细末,填入猪胆,用淡浆,以杖子如铫子,上用线约之,勿着底,候1时取出研,入芦荟麝香各1分,饭为,如麻子大。

      功能治:肥热

      用法用量:每服5-7至10-20,米饮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三

      《医方类聚》卷八十五引《王氏集验方》:黄连丸

      :生地黄黄连

      制法:上为末,猪胆汁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吐血、衄

      用法用量:每服50,食后、睡时茅汤送下。

      摘录:《医类聚》卷八十五《王氏集验

      《片玉心书》卷五:黄连丸

      黄连5钱,槐子()3钱,侧柏)3钱,壳3钱,荆芥穗3钱,地榆3钱。

      制法:上为末,糊为

      功能治:小儿大便下,久则脏毒,无时下

      用法用量:陈米饮送下。

      肛者,加猬皮()3钱。

      摘录:《书》卷五

      《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施圆端效方》:黄连丸

      黄连(去须)1两,黄柏1两,槐花)1两,桔白矾1两。

      制法:上为细末,软粟米饭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一切热毒痢。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米饮送下,日3次。

      摘录:《医类聚》卷一四一《施端效

      《圣惠》卷八十九:黄连丸

      黄连半两(去须),川大黄(锉,微)1分,细辛1分,龙胆(去芦头)1分,防风(去芦头)1分,玄参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小儿缘及眦烂作疮。

      用法用量:每服5,以熟水送下,每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

      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千金》同卷注文引《张文仲方》:黄连丸

      羊乳黄连羊乳

      黄连不限多少,生栝楼汁、生地黄汁、羊乳(无,即用牛乳及人乳亦得)。

      制法:取三般汁乳和黄连末任多少,众手捻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岭南山瘴风热中,变成热脚弱,虚满而渴。有热,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羊乳(《千金》卷二十一注文《张文仲》)、黄连羊乳(《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注意:忌猪肉芜荑

      摘录:出《千金》卷二十一,见《千金》同卷注文《张文仲

      《圣惠》卷九十三:黄连丸

      黄连半两(去须,微),甘草半两(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赤石脂半两,乌梅肉1分(微),龙骨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壳半两(麸微黄,去瓤),黄芩半两,白茯苓半两。

      制法:上为末,软饭为,如麻子大。

      功能治:小儿(曰襄)痢,久不断,增减有时。

      用法用量:每服7,以粥饮送下,每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圣惠》卷九十三:黄连丸

      黄连半两(去须,锉,微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小儿冷热痢。

      用法用量:每服5,以粥饮送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圣济总录》卷一○二:黄连丸

      黄连(去须)3两。

      制法:上为末,用新汲水1碗,浸至60日,绵滤去滓,于重汤上,不住手以匙搅,候干,即穿地坑子深1,以瓦铺底,将熟艾4两安瓦上,燃如灸法,然后以药碗覆之,四畔泥封,开窍令烟出尽即止,取出刮下,为如小豆大。

      功能治:实眼。

      用法用量:每服10竹叶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引《崔氏方》:黄连丸

      黄连当归赤石脂

      黄连2两,当归2两,干姜1两,赤石脂2两。

      制法: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阴毒伤,冷。伤寒热利。

      用法用量:黄连当归(《伤寒总病论》卷三)、赤石脂(《活人书》卷十八)。

      注意:忌猪肉、冷水。

      摘录:出《肘后》卷二,见《外台》卷二《崔氏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黄连丸

      黄连1升,乌梅20枚()。

      制法:上为末,蜡如棋子大,蜜1升,于微上令可,为梧桐子大。

      功能治:下痢不能食。天痢脓,下部生(匿虫)虫。

      用法用量:每服2,日3次。

      摘录:出《肘后》卷二,见《外台》卷二

      《外台》卷十一引《肘后方》:黄连丸

      黄连1斤(去毛),生地黄10斤。

      制法:上为末,绞生地黄取汁,黄连,出,晒之,复纳之,令汁尽干,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消渴

      用法用量:每服20,日3次;亦可为,每服匕,以送下,日3次。尽,更令作即愈。

      注意:忌猪肉芜荑

      各家论述:《千金衍义》:黄连清燥上之热,生地滋培下焦之阴。

      摘录:《外台》卷十一《肘后

      《医心方》卷十一引《范汪方》:黄连丸

      黄连3两,黄芩3两,龙骨4两,黄柏3两,升麻3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脓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以白饮送下,日3次。

      摘录:《医》卷十一《范汪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黄连丸

      黄连(去须)1分,大黄(锉,)1分,巴豆3粒(去膜皮,出油,研)。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如麻子大。

      功能治:小儿风热壅滞,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3-5,临睡以柳枝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医心方》卷十一引《耆婆方):黄连丸

      黄连12分,干姜8分,当归8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中热下利。

      用法用量:每服2,不知加之。

      摘录:《医》卷十一《耆婆

      《圣济总录》卷一○四:黄连丸

      黄连(去须)1分(为细末),蕤仁30枚(去壳,细研)。

      制法:上药水和,薄摊瓷盘底,铜盘更佳,覆之以热艾1斤,旋以烧艾,烟熏药上,艾尽为度,刮下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暴赤眼,热泪不止,疼痛隐闷。

      用法用量:每以冷水少许化药1,澄清点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黄连丸

      黄连(去须)1两,芜荑仁1两,榼藤子1两,白矾灰1两,皂荚(,去皮子)1两半。

      制法:上为末,粟米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疾积年不愈,或肠风

      用法用量:每服20,空以米饮送下,日晚再服。以愈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圣济总录》卷一○三:黄连丸

      黄连(去须)1两,蒺藜子(去角)1两半,壳(去瓤,麸)1两,石决明()1两,豉()1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赤眼。

      用法用量:每服20,加至30,食后以温浆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圣济总录》卷一○三:黄连丸

      黄连1斤(去须,水洗净,细锉,用水5升浸5宿,用绵滤过,银石器成膏),龙(研)1钱,蓬砂(研)1分。

      制法:后2味为细末,入前黄连,如绿豆大。

      功能治:肝热目赤痛。

      用法用量:每用1,新汲水浸过,点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医方类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黄连丸

      黄连1两,干膜(黄色)1个,蜣螂1个,青木香1分,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

      功能治:小儿

      用法用量:先吃干脯少许,后每服5-6,以米饮送下。宿后转,有虫子出,状如马尾,即以鸟羽扫下,后每日更服3,不过7日即愈。

      摘录:《医类聚》卷二五四《保童秘要》

      《圣济总录》卷一○六:黄连丸

      黄连(去须)1两半,防风(去叉)1两,恶实()2两。

      制法:上过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肝脏壅热,上冲眼,睑肉肿。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后以温水送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普济方》卷三八三:黄连丸

      黄连5钱(猪胆汁浸1宿,晒干),天花粉3分,乌梅肉()3分,杏仁5钱(去皮),石莲肉3分,白茯苓3分(一茯苓)。

      制法:上为末,牛胆汁浸糕为,如麻子大。

      功能治:脏腑,加之乳母恣食甘肥、面、煿,使,壅热而致渴,日则烦渴饮水,乳食不进,夜则渴止。

      用法用量:每服15乌梅蜜汤送下。

      摘录:《普济》卷三八三

      《圣济总录》卷一一一:黄连丸

      黄连(去须)1两,车前子1两,皮(去土)1两,黄芩(去黑)1两,沙参1两,人参1两,蕤仁(去皮)2两,茯神(去木)1两半,秦皮(去粗皮)1两,决明子(微)1两半,泽泻1两,瞿麦1两,甘草(微)1两半。

      制法:上(父)咀,过,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眼热生晕,覆瞳人。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后以温熟水送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黄连丸

      黄连(去须)1两半,当归(锉,)1两半,胡粉1两半,阿胶)1两半,无食子2枚。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产后赤白痢,肠鸣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黄连丸

      黄连(去须,)1两,阿胶)3分,当归(切,)3分,干姜)3分,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锉)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产后赤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20,空以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普济方》卷二三七:黄连丸

      黄连(去须)2两半,獭干)1两半,贝母(去)1两半,大黄(锉,)1两半,龙胆(去芦头)1两半,紫菀(去苗土)1两,旋覆花1两,茯苓(去木)1两,天灵盖(涂,黄色)1两,槟榔(微,锉)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传尸。面黑,头热痛,胸结,咳唾粘,食少频嗽,喘息急满,胁肋气胀脐下疼,四肢热,痿困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后浆水送下,日午再服。

      女子,加黄芩1两。

      摘录:《普济》卷二三七

      《外台》卷六引《删繁方》:黄连丸

      黄连8两,干姜4两,榉皮3两,乌梅肉8两,附子4两(),桂1两,芎3两,黄柏3两,阿胶4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上焦冷下痢,不安,食好注下

      用法用量:每服20,加至30,以饮送下。

      注意:忌猪肉、冷水、生葱。

      摘录:《外台》卷六《删繁

      《普济方》卷三八一:黄连丸

      :疥蟆1个(去肚,浸,令香黄),木香1分,黄连半两,木鳖子半两(烧令烟尽,研),沉香1分,丁香少许,干姜1钱(烧灰存性),巴豆21枚(以水淘洗,去膜并油,并纸裹,用重物去油,再研如面止)。

      制法:上为细末,水浸蒸饼,如萝卜子大。

      功能治:小儿食,头面虚肿泄泻,面色痿黄,头发作穗,腹胀满,肚上青筋。

      用法用量:每服1,3岁以上2-3,空、临卧以米饮送下。

      注意:忌粘滑物。

      摘录:《普济》卷三八一

      《普济方》卷三八二:黄连丸

      黄连3分,芦荟(细研)3分,天竺黄(细研)3分,犀角屑3分,胭脂(研入)3分,天浆子(微研)3分,羚羊角屑3分,麝香(细研)3分,干蝎(微)3分,僵蚕(微)3分,牛黄(细研)3分,朱砂(细研)3分,雄黄(细研)3分,蟾酥1钱(研入)。

      制法:上为末,猪胆汁浸蒸饼,如麻子大。

      功能治:小儿。身体壮热,或时吐逆,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3,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卷三八二

      《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黄连丸

      黄连1两,甘草1两,干姜2两,吴茱萸1两,乌梅30枚,熟艾1两,黄柏1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如子大。

      功能治:妇人妊娠下利赤白,种种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5,每日3次。

      摘录:《医》卷二十二《产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黄连上清膏

      下一篇 黄连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