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黄芩汤

目录

      《伤寒论》:黄芩汤

      黄芩芍药汤(《痘疹世医法》卷十一)。

      黄芩6克 芍药6克 甘草6克 大枣12枚

      功能治:清热止利,和中止痛。治伤寒太阳少阳合病,身热口苦腹痛下利。

      用法用量:以水1升,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日二服。

      备注:中黄芩苦,清热止利;芍药味酸,敛阴止痛;甘草大枣和中缓急。诸药用,共奏清热止利,和中止痛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师方》:黄芩汤

      黄芩各9克 茯苓12克 前胡24克 半夏9克(洗)

      制法:上五味,切。

      功能治:治伤寒六七日,发汗不解,呕逆下利,小便不利,胸胁痞满,微热而烦。

      用法用量:以水1.2升,取600毫升,分为六服,日三服,夜三服。间食生姜粥。以小便畅利为愈。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羊肉,饧、生葱、物。

      摘录:《外台秘要》卷一《深师

      《伤寒总病论》卷三:黄芩汤

      黄芩一物汤(《仁斋直指》卷十六)。

      黄芩12克

      制法:哎咀。

      功能治:清热止。治鼻衄吐血,下妇人漏下不止。

      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取300毫升,每次温饮150毫升。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三

      《万病回春》卷五:黄芩汤

      黄芩 山栀 桔梗 麦门冬(去当归地黄 干葛 人参 天花粉 白芍等分 乌梅1个

      制法:上药锉为一

      功能治:清热生津。治上消

      用法用量:水,食后频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黄芩汤

      黄芩(去黑)1两,黄连(去须)3分,大黄(锉,)3分,芒消(研)3分,甘草,锉)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3分,壳(去瓤,麸)半两,土瓜半两,赤茯芩(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伤寒烦热,大便不利,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至半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圣济总录》卷二十:黄芩汤

      黄芩(去黑)半两,甘草,锉)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秦艽(去苗土)1分,葛根(锉)1分,杏仁(去皮尖双仁,麸)1分,桂(去粗皮)半两,当归(切、)半两,赤茯芩(去黑皮)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周痹,身体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6钱匕,以水、各1盏,加大枣2枚(劈破)、生姜1枣大(切),同至1盏,去滓温服,白日2次,夜晚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圣济总录》卷十四:黄芩汤

      黄芩(去黑)1两半,麦门冬(去)2两,白茯苓(去黑)2两,淡竹茹3分,羚羊角(镑)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石膏(碎,研)3两。

      制法:上药各为末。

      功能治:心热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6钱匕,以水2盏,取1盏半,去滓,下朴消1钱匕,食后分3服,如人4-5里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四

      《普济方》卷一三六引《护命》:黄芩汤

      黄芩(去黑)1分,石膏(研)1分,茵陈藁1分,柴胡(去苗)1分,桔梗(锉,)1分,牡丹皮1分,荆芥穗1分,栀子仁1分,麻黄(去)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伤寒头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普济》卷一三六《护命》

      《普济方》卷二十七引《护命》:黄芩汤

      黄芩(去黑)3分,杏仁(去皮尖双仁,)3分,麻黄(去,汤,掠去沫,)3分,羌活(去芦)3分,人参3分,升麻3分,桔梗)3分,黄连(去须)半分,蛤蚧()半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治:上焦壅热,久患喘急中作声,不能起动。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5沸,去滓,先宜吃解上焦子,食后、临卧服;未愈,更服葶苈

      摘录:《普济》卷二十七《护命》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黄芩汤

      黄芩(去黑)1两,山栀子仁1两,甘草)1两,马消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除瘀热。伤寒发斑,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黄芩汤

      黄芩(去黑)1两半,升麻1两,木通(锉)1两,芍药1两,实(去瓤,麸)1两半,柴胡(去苗)1两,羚羊角(镑)1两,石膏(碎)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风热客于,上搏咽喉壅肿痛,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外台》卷六引《伤寒论》:黄芩汤

      黄芩3两,人参3两,桂2两,大枣12枚,半夏半升(洗),干姜3两。

      制法:上切。

      功能治:干呕下利。

      用法用量:以水7升,取3升,温分3服。

      注意:忌羊肉、饧、生葱。

      摘录:《外台》卷六伤寒论》

      《万氏家抄方》卷六:黄芩汤

      赤芍黄芩黄连、生地、木通壳、甘草、归尾、人参

      功能治:麻疹下利,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水,调天水服。

      摘录:《万氏家抄》卷六

      《圣济总录》卷九十五:黄芩汤

      黄芩(去黑)2两,赤芍药3两,白茅3两,大黄(生用)3两,瞿麦穗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1盏,去滓,入朴消末半钱匕,更2沸,空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圣济总录》卷九十六:黄芩汤

      黄芩(去黑)2两,阿胶)2两,甘草,锉)2两,柏1把(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小便出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生地黄1分(拍碎),同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圣济总录》卷一○三:黄芩汤

      黄芩(去黑)1两,栀子仁3分,大青半两,黄连(去须)半两,决明子)半两,皮1两半,木通(锉)3分,秦艽(去苗土)3分,大黄(锉,)1两半,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目赤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1盏,去滓,入马消半钱匕,食后温服,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圣济总录》卷一○三:黄芩汤

      黄芩(去黑)1两,壳(去瓤,麸)1两,萎蕤1两半,木通1两半,甘草)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子大。

      功能治:热毒攻眼,小毗偏赤。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地黄汁半芒消1钱匕,再取沸,去滓,食后良久分温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圣济总录》卷一二○:黄芩汤

      黄芩(去黑)1两,甘草1两,当归(切,)1两,细辛(去苗)1两,蛇床子)1两,桂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齿肿痛及虫蚀。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酸浆2盏,10余沸,去滓,热漱,冷吐。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圣济总录》卷一○七:黄芩汤

      泻心

      黄芩(去黑)1两,大黄(锉,)1两,桔梗)1两,知母)1两,玄参1两半,马兜铃1两半,防风(去叉)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眼牵。痛如针刺,视物不能回顾。心脏伏毒热壅在中而致外障,初患之时,微有头痛眩,眼系常急,夜卧涩痛,泪出难,时时如针刺,渐生障,遮满相牵。

      用法用量:泻心汤(《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圣济总录》卷一七四:黄芩汤

      黄芩(去黑)2两,麻黄(去)1两,桂(去粗皮)半两,甘草)半两,石膏(碎)半两,芍药半两,杏仁10枚(汤去皮尖双仁,)。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小儿伤寒,体热面赤,口干,或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半盏,加生姜3至3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黄芩汤

      黄芩(去黑)3分,芍药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黄。病人体上黄绿色,胸中气满或硬,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方出《本事》卷十,名见《医方大成》卷九引《简易》:黄芩汤

      黄芩、子芩

      黄芩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阳乘阴,天地热,经水沸溢,崩中下

      用法用量:黄芩(《医统》卷八十四)、子芩(《济阴纲》卷八)。

      注意:胃虚不宜用。

      摘录:出《本事》卷十,见《医大成》卷九《简易》

      《赤水玄珠》卷二十:黄芩汤

      黄芩5分,川归4分,侧柏4分,蒲黄4分,艾1分,生地2钱半,伏龙2钱。

      功能治:不止。

      用法用量:加生姜3,水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

      方出《圣惠》卷三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六二:黄芩汤

      黄芩3两,川升麻2两,甘草2两(生,锉),石膏5两,蔷薇根3两(锉)。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饮食失度,乳石发动,毒热上攻生疮。

      用法用量:以水5大盏,至2大盏去滓,冷含漱,良久吐却,每日10余次即愈。

      摘录:出《圣惠》卷三十八,见《普济》卷二六二

      《外台》卷三十四引《古今录验》:黄芩汤

      当归2分,黄芩2分,芎2分,大黄2分,矾石2分,黄连1分,雄黄2分。

      制法:上切。

      功能治:妇人阴中生疮。

      用法用量:以水5升,取4升,洗疮,每日3次。

      摘录:《外台》卷三十四《古今录验》

      《医心方》卷二十引张仲景方:黄芩汤

      栀子2两,香豉3升,黄芩2两。

      制法:上切。

      功能治:发动,切痛。

      用法用量:绵裹,以水9升,取3升,分3服。以衣覆卧,亦应有汗。

      摘录:《医》卷二十张仲景

      《千金翼》卷二十二:黄芩汤

      黄芩2两,栀子14枚(),葱白1握,豉1升(绵裹)。

      功能治:虚石发,有客热,胸中,外有湿不解,中急挛。

      用法用量:上(父)咀。以水7升,豉3沸,去滓,纳诸药,取3升,分2服;不止,更为之。

      摘录:《千金翼》卷二十二

      《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黄芩汤

      黄芩芍药汤芍药黄芩汤、黄芩甘草

      黄芩1两,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阳明病发热浮,口干,衄,及挟热下痢,胁痛,疹疮不出。阳明病口干但漱水不欲者,必衄也;阳明浮,发热,能食者,亦衄。钱氏,挟热下痢,头痛胸满,大渴;或胁痛洪大而实者。挟热作疹疮不出,烦躁不得眠

      用法用量:黄芩芍药汤(《伤寒总病论》卷三)、芍药黄芩汤(《准·类》卷六东垣)、黄芩甘草汤(《得效》卷十一)。

      摘录:《医类聚》卷五十三巧万全

      《幼幼新书》卷十三引《婴孺方》:黄芩汤

      黄芩1两,人参1两,甘草)1两,半夏(洗)1两,干姜1两,柴胡3两,大枣10个(去核)。

      功能治:少小,往来热,胸胁满,嘿嘿烦,喜呕,不欲食。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3升,1升,为3服。

      烦,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子半个,当归2两,龙骨2两,栝楼2两;中痛,去黄芩,加芍药1两,茯苓2两;表证不解,去人参,加桂2两微发汗;得病7-8日不解,结热在,往来热,加黄连2两,芒消半两。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三《婴孺

      《幼幼新书》卷三十二引《婴孺方》:黄芩汤

      黄芩8分,泽泻8分,通草8分,柴胡7分,桑白皮7分,杏仁(汤去皮尖)6分,猪苓(去皮柴)6分,泽漆4分。

      功能治:小儿肿满。小儿痫愈后尚虚,而热在皮肤,与相搏,通身头面皆肿。

      用法用量:以水5升,取1升半,4-5岁儿为3服,1-2岁服2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二《婴孺

      《外台》卷二十二引《古今录验》:黄芩汤

      黄芩1两,黄连1两,甘草)1两,黄柏1两。

      制法:上切。

      功能治:疮,喉咽中塞痛,食不得入。

      用法用量:以水3升,取1升,含之,冷吐取愈。

      摘录:《外台》卷二十二《古今录验》

      方出《圣惠》卷十。名见《普济方》卷一三三:黄芩汤

      黄芩1两,大青1两,川升麻1两,石膏1两,栀子仁半两,川朴消2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脏腑壅毒,不得宣疏,肤发斑。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半,加豆豉50粒,葱白2生姜半分,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稍利为度。

      摘录:出《圣惠》卷十。见《普济》卷一三三

      《幼幼新书》卷十引《婴孺方》:黄芩汤

      黄芩

      黄芩5分,钩藤3分,蛇蜕皮1),甘草2分(),芒消1分,大黄4分,牛黄(大豆大)3粒(汤成纳之)。

      功能治:小儿温壮,服细辛汤得下后,热不愈,中疮,兼惊。

      用法用量:黄芩(《圣惠》卷八十二)。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婴孺

      《圣惠》卷三十八:黄芩汤

      黄芩半两,薤白1握,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豉1石膏1两(捣碎),麦门冬半两(去),粟米半两,生姜半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治:乳石发动,烦热痰饮呕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都以水3大盏,至1盏半,去滓,分为3服,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圣惠》卷六十二:黄芩汤

      黄芩1两,白芷1两,川大黄3两,栝楼1两,甘草1两,当归1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治:发背不消。

      用法用量:以水7升,至3升,去滓,以故帛榅汤,更番揭患处。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黄芩汤

      黄芩3两,栀子仁3两,芍药3两,豉1升(绵裹)。

      功能治:天5-6日,头痛疼痛,痛,兼痢。

      用法用量:上药加水6升,取2升半,去滓,分3服。

      注意:忌蒜、热面等5日。

      摘录:《外台》卷三《延年秘录》

      《圣惠》卷九:黄芩汤

      黄芩1两,桂1两,茯苓1两,前胡2两(去芦头),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微赤,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伤寒6日,发汗不解,呕逆,小便不利,胸胁痞满,微热而烦。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医心方》卷二十五引《深师方》:黄芩汤

      黄芩1两,甘皮6铢,人参1两,地黄6铢,甘草半两(),大枣5枚(去核)。

      制法:上切。

      功能治:除热止变蒸少小变蒸时服药下后,有朝夕热,吐利。

      用法用量:以水3升,取1升,绞去滓,200日儿每服半,300日儿每服1,每日2次。

      摘录:《医》卷二十五《深师

      《外台》卷一引《深师方》:黄芩汤

      黄芩3两,桂3两,茯苓4两,前胡8两,半夏半升(洗)。

      制法:上切。

      功能治:伤寒6-7日,发汗不解,呕逆下利,小便不利,胸胁痞满,微热而烦。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取6升,分为6服,白日3次,夜晚3次,间食生姜粥,小便利为愈。

      注意:忌羊肉、饧、生葱、酢物。

      摘录:《外台》卷一《深师

      《千金翼》卷二十二引靳邵方:黄芩汤

      黄芩2两,实()2两,栀子14枚(),括楼1两,厚朴()1两,芍药1两,甘草)1两。

      功能治:石发,身如烧。

      用法用量:上(父)咀。以水7升,取2升5,分3服。

      摘录:《千金翼》卷二十二靳邵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黄芩汤

      黄芩(去黑)半两,柴胡(去苗)半两,皮半两,人参半两,干漆令烟出)半两,鳖甲(去裙襕,黄)半两,甘草)半两,半夏(汤洗7遍,同生姜捣作饼子,晒干)半两,葛根(锉)半两,干青蒿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麦门冬(去)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热劳。热,夜有盗汗,面黄瘦,饮食减少,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先用水2盏,加小麦乌梅生姜各少许,5-7沸,去小麦等,入药末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黄芩汤

      黄芩(去黑)1两,山栀子仁1两,大黄(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伤寒5日,口干头痛,大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得效》卷十四:黄芩汤

      黄芩白术、缩砂、当归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治:胎孕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水1盏半温服

      摘录:《得效》卷十四

      《普济方》卷一三八:黄芩汤

      黄芩3两,人参3两,干姜3两,桔梗1两,大枣13枚,半夏半升。

      功能治:干呕下利。

      用法用量:以水7升,取3升,温分3服。

      摘录:《普济》卷一三八

      《普济方》卷二七四:黄芩汤

      栀子仁半两,知母)1两,甘草,锉)1两,黄芩(去黑)1两,大黄(锉,)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表热实,身体生疮,或发疮疖,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至1盏,去滓,入芒消1钱,空温服。以利为度,未利再服。

      摘录:《普济》卷二七四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黄芩汤

      黄芩(去黑)1两半,茯苓(去黑皮)1两半,麦门冬(去)1两,大黄(锉,)1两,赤芍药2两,生地黄(切,)1两,甘草,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极。视不明,齿焦发落,身体虚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5生姜1枣大(拍碎),至1盏,去滓,食后分温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医学正印》卷下:黄芩汤

      黄芩2钱,白术2钱,麦门冬2钱,芍药2钱,甘草2钱,人参2钱,茯苓2钱,阿胶2钱,生姜3大枣2枚(一当归川芎2钱,无黄芩生姜)。

      制法:上锉。

      功能治:妇人妊娠3月,卒惊恐忧愁嗔怒喜。顿仆,动于经脉腹满,脐苦痛;或痛,卒有所下。

      用法用量:水服。

      摘录:《医正印》卷下

      《普济方》卷二一三:黄芩汤

      黄芩、芍药、苦参甘草当归、蜀椒、甘松猪胆2枚,青黛2两,雄黄2两,豉2两,东桃根1两,葱白1两,盐1麝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湿。不能食,身转心热脚冷,百节疼痛。

      用法用量:中黄芩至甘松等七味用量原缺。

      注意:七日忌冷、毒物;但是油腻、、乳、,三十日忌之。

      摘录:《普济》卷二一三

      《片玉痘疹》卷十一:黄芩汤

      :条芩(洗)、黄连洗)、当归川芎甘草木通木香赤芍

      功能治:调阴阳痘后血虚不能胜积,故利脓,肠鸣作痛,里急后重;或因痘出之后,饮水太过,水停作泄,热毒乘虚入里,便下脓

      用法用量:先用汤以彻其毒,后用本

      久不止者,加升麻腹痛者,加大黄

      摘录:《痘疹》卷十一

      《镐京直指》卷二:黄芩汤

      黄芩2钱,葛根2钱,赤苓3钱,车前3钱,川连1钱,栀子2钱,通草1钱,泽泻3钱。

      功能治:表邪转里,协热下利,利色红黄,粪似溏。

      摘录:《镐京直指》卷二

      《麻症集成》卷三:黄芩汤

      黄芩赤芍壳、当归甘草黄连、生地、木通槟榔木香

      功能治:麻症气秘里急后重

      摘录:《麻症集成》卷三

      《外科真诠》卷上:黄芩汤

      黄芩1钱,白芍1钱,洋参1钱,麦冬1钱5分,川贝1钱,桑皮1钱5分,连翘1钱5分,桔梗1钱,薄荷7分,甘草5分。

      功能治:鼻疽

      摘录:《外科真诠》卷上

      《普济方》卷二七八:黄芩汤

      黄芩、瓜蒌、甘草

      功能治:汗后余毒,颊肿痛。

      用法用量:上(父)咀。每服半两,水服。

      摘录:《普济》卷二七八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黄芩汤

      黄芩当归、芍药、熟地、柴胡木通川芎

      功能治:妇人产后乳发热,乳汁不通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卷四

      《普济方》卷三九七:黄芩汤

      黄芩3分,艾半两(),当归3分(锉,)。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小儿痢不止,体黄瘦,腹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小盏,加薤白3,豉50粒,至3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卷三九七

      《回春》卷五:黄芩汤

      黄芩、山栀、桔梗、麦门冬(去)、当归、生地黄、干葛、人参天花粉白芍等分乌梅1个。

      制法:上锉1

      功能治:上焦渴症,饮水多而食少。

      用法用量:食远频服。

      摘录:《回春》卷五

      《回春》卷二:黄芩汤

      黄芩1钱,山栀1钱,桔梗1钱,芍药1钱,桑白皮1钱,麦门冬1钱,荆芥1钱,薄荷1钱,连翘1钱,甘草3分。

      制法:上锉1

      功能治:肺火咳嗽吐血咽喉肿痛干生疮,或孔干生疮,或肿痛,右洪数。

      用法用量:水,食后服。

      摘录:《回春》卷二

      《普济方》卷六十三:黄芩汤

      黄芩荜茇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咽喉肿疼,疮。

      用法用量:汤漱

      摘录:《普济》卷六十三

      《痘疹全书》卷下:黄芩汤

      黄连黄芩(条实者)、当归川芎人参木香青皮壳、槟榔甘草

      功能治:疹前曾有泄痢,未用清解,至疹后变为休息痢,赤白,里急后重,昼夜无度。

      用法用量:水,调益元服。

      摘录:《痘疹全书》卷下

      《伤寒微旨论》卷上:黄芩汤

      黄芩甘草、山栀子、芍药、厚朴、英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病人阴阳俱实,两手三部沉数,之至,有力而不断,干而渴,时时发热冒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至7分,去滓温服;如力差软,住服。

      若大便溏,去栀子,加葛根等分;若立春以后、立夏以前见者,去栀子、芍药,加柴胡(去苗)等分

      摘录:《伤寒微旨论》卷上

      《圣济总录》卷一○五:黄芩汤

      黄芩(去黑)1两,木通(锉)1两,壳(去瓤,麸)1两,萎蕤1两,甘草(微,锉)山栀子仁1两,生地黄1两,芒消1钱匕(汤成下)。

      制法:上除芒消外,为粗末。

      功能治:风热目赤痛,赤贯黑睛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取1盏,去滓,入芒消,食后温服,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竹林女科》卷一:黄芩汤

      黄芩

      黄芩6分,川归1钱,川芎8分,天花粉7分,知母)7分,苍术7分,白芍7分(一甘草7分,无苍术白芍)。

      功能治:妇人俱虚,来如猪肝水,五心烦热,疼痛,面黄瘦,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黄芩(《女科秘要》卷三)。

      摘录:《竹林女科》卷一

      《圣济总录》卷一○八:黄芩汤

      黄芩(去黑)2两,大黄(锉,)2两,栀子仁1两,豉()3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石发动,发热腹胀满,小便赤,大便难,胸中烦躁目赤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至6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黄芩汤

      黄芩(去黑)3分,升麻3分,射干3分,木通(锉)3分,甘草,锉)半两,犀角(镑)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喉痹,胸满,噎塞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2盏,至1盏,去滓,下芒消1钱匕,细细温呷。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圣济总录》卷一三八:黄芩汤

      黄芩(去黑)1两半,升麻1两半,黄连(去须)1两,芎1两,大黄1两,甘草,锉)半两,当归(切,)半两,羚羊角(镑)半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治:丹毒始发,焮热浸淫长大。

      用法用量:每用1两,以水5盏,至3盏,去滓,下芒消半两搅匀,以故帛3两,重浸药汁,温搨患处数10遍,早、晚用之。以愈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八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黄芩汤

      黄芩(去黑)半两,当归(切,)半两,柏)半两,蒲黄(微)半两,艾)1分,生地黄)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妇人暴下,兼带下赤白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黄芩汤

      黄芩(去黑)半两,白术(锉,)半两,白芍药(锉,)半两,黄耆(锉)1两,人参1两,山芋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妊娠惊胎,胎动不安,时时转易。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加糯米葱白3(细切),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圣济总录》卷一六○:黄芩汤

      黄芩(去黑)1两,芍药1两,茯苓(去黑皮)1两,大黄(锉,)1两,熟地黄)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1两1分,干姜裂)1两1分,桂(去粗皮)1两1分,虻虫(去翅足,微)半两,甘草)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黄色)半两,实(去瓤,麸)1两半,术1两半,芒消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产后中满痛,不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共1盏,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黄芩汤

      黄芩(去黑)1两,茵陈蒿1两,升麻1两,栀子仁半两,柴胡(去苗)半两,龙胆半两,犀角(镑)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消折热。伤寒发黄,或先服利药未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至1盏,去滓,加生地黄汁1,搅令匀,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黄芩汤

      黄芩小者)1两,甘草,锉)1两,桑寄生(锉)1两,防风(去叉)1两,木通(锉)1两,麦门冬(去)1两,赤芍药1两,黄耆(锉)1两,大黄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产后乳初觉有核,渐发热痛,累日不退,欲成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圣济总录》卷一○八:黄芩汤

      黄芩(去黑)2两,黄连(去须)2两,木通(锉)2两,柴胡(去苗)2两,赤芍药2两,皮1两半,山栀子仁1两半,萎蕤2两半,大黄过,切,)2两半,甘草,锉)2两半,石膏6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白膜晕赤侵黑睛生,横冲瞳人,成丁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取7分,去滓,入朴消半钱匕,食后良久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圣济总录》卷一八○:黄芩汤

      黄芩(去黑)半两,青葙子半两,大黄(锉,)半两,蜀漆1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小儿热,鼻干,常

      用法用量:5-6岁儿每服1钱匕,水1盏,至5分,去滓,放温,食后服,每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黄芩汤

      黄芩(去黑)1分,麻黄(去)1分,秦艽(去苗土)1分,升麻1分,大黄(锉,)半两,防风(去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小儿丹毒遍身。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7分,至4分,下朴消末半钱匕,去滓,空分温2服,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黄芩汤

      黄芩(去黑)半两,栀子仁半两,玄参半两,升麻半两,大黄(锉,)半两,黄耆(锉)半两,连翘半两,甘草半两,木香半两,芎半两,犀角屑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小儿疮,烦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半盏,3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黄芩汤

      黄芩(去黑)3两,石膏(碎)5两,甘草,锉)2两,升麻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食饮失度,乳石发,中发疮。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8分,去滓放冷,用漱,1日10次;喉咽有疮,稍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黄芩汤

      黄芩(去黑)2两,甘草,锉)2两,大黄(锉,)2两,麦门冬(去)1两,栀子仁40枚。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先有癖实不消,或饮食肉所致乳石发,腹胀头痛,时苦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7分,去滓,下芒消1钱匕,再2-3沸,温服,早晨、晚后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宣明论》卷十一:黄芩汤

      白术黄芩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妇人孕胎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水2盏,当归1,同至1盏,稍温服

      摘录:《宣明论》卷十一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黄芩汤

      黄芩3分(去黑),石膏(碎)半两,甘草,锉)半两,壳(去瓤,麸)半两,黄柏(去粗皮,锉)半两,女蒌半两,栝楼(锉)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榉皮(去粗皮,锉)3分,淡竹叶3分(切)。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下痢。脏腑虚,烦躁,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1盏,去滓,空温服;未止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济生》卷一:黄芩汤

      泽泻栀子仁、黄芩、麦门冬(去)、木通、生地黄黄连(去须)、甘草)各等分

      功能治:心劳实热疮,心烦腹满,小便不利。蕴热,咽痛闷,小便淋浊不利。

      用法用量:上(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济生》卷一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黄芩汤

      黄芩(去黑)1两,瞿麦(取穗)1两,当归(切,)1两,冬葵子()1两,木通(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产后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方出《圣惠》卷八十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一:黄芩汤

      黄芩半两,川升麻半两,甘草微赤,锉)半两,葳蕤1分,玄参1分,犀角屑1分。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5岁以下小儿肝脏热毒生丁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至5分,去滓,温温分为2服,每日3-4次。

      摘录:出《圣惠》卷八十九,见《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黄芩汤

      黄芩(去黑)1两,射干1两,黄连(去须,)3分,甘草,锉)半两,前胡(去芦头)半两,青竹茹半两,知母)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伤寒不发汗,后变成狐惑数,无热微烦,目赤,但欲眠睡,干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圣济总录》卷三十:黄芩汤

      黄芩(去黑)3分,山栀子仁半两,远志(去)1两,桂(去粗皮)半两,黄连(去须)3分,竹茹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伤寒吐血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黄芩汤

      黄芩(去黑)半两,大青半两,山栀子仁半两,甘草,锉)半两,升麻3分,麦门冬(去)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伤寒后毒上攻,咽喉疮痛,疮,烦躁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7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1日3-5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黄芩汤

      黄芩(去黑)、贝母(去)、升麻玄参、麦门冬(去)、紫菀(去苗土)、柴胡(去苗)、桔梗(去芦头,)、牡丹(去)、木香黄连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心热恍惚,烦躁面赤,小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取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黄芩汤

      黄芩(去黑)1两,柴胡(去苗)1两,葛根(锉)3分,赤芍药3分,甘草)半两,石膏(碎)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胃气实热头痛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黄芩汤

      黄芩(去黑)1两,黄耆(锉)1两,柴胡(去苗)1两,秦艽(去土)1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栀子仁1两,甘草,锉),升麻半两,皮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脏热实,涕唾稠粘,喉咽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黄芩汤

      黄芩(去黑)1两,麦门冬(去)1两,栝楼1两,栀子仁1两,石膏(碎)1两,淡竹叶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胃热极而致消中,消谷食,化为小便。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圣济总录》卷六十:黄芩汤

      黄芩3分,石膏3分,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锉)半两,葛根(锉)半两,五加皮(锉)半两,麻黄(去)半两,柴胡(去苗)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中热盛,食已如饥,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切),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圣济总录》卷一一一:黄芩汤

      黄芩(去黑)2两,木通(锉)2两,黄连(去须)2两,皮1两半,萎蕤1两半,甘草,锉)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女科百问》卷下:黄芩汤

      黄芩1两,人参1两,阿胶1两(碎),当归半两(干),吴茱萸1分(洗7次,干,微)。

      功能治:养胎。

      用法用量:上(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8分,去滓,食前服。

      如觉大段不安,加乌梅1两。

      摘录:《女科百问》卷下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黄芩汤

      黄芩(去黑)半两,黄连(去须,)半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治:蛊毒痢。如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以水2盏,取1盏,去滓,空、日晚乘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黄芩橘皮汤

      下一篇 黄芩泻白散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