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白术丸

目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白术丸

      白术500克(土,研末)生地250克(饭上熟)

      制法:上药捣和,干则少入

      功能治:治漏,肛下,面色萎黄,积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15,米饮下,日三次。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白术丸

      白术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1两,人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1两,甘草,锉)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劳胃虚冷,不能食,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15-20,温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圣惠》卷五十九:白术丸

      白术3分,赤石脂3分,犀角屑3分,干姜半两(裂,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龙骨3分,黄连1两(去须),乌梅肉3分(微),当归3分(锉,微),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赤白痢,及水谷冷热气痢

      用法用量:甘草原缺,据《普济》补。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赵氏家传》:白术丸

      白术木香丁香肉豆蔻黄连等分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如黄米大。

      功能治:温消食。小儿吐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米饮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七《赵氏家传》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白术丸

      白术1两半,人参1两半,壳(去瓤,麸)1两1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1两,桂(去粗皮)1两,槟榔(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消食下气虚劳胃虚冷。

      用法用量:每服20,米饮送下;若有,温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白术丸

      白术3分,干姜)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1两,人参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健脾湿,濡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空米饮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丹溪心法》卷五:白术丸

      白术1两,芍药半两。

      制法:上为末,粥为

      功能治:脾虚泄泻

      用法用量:泄者,服。

      冬月不用芍药,加肉豆蔻

      摘录:《法》卷五

      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一:白术丸

      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甘草半两(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霍乱后,中冷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以粥饮送下,日4-5次。

      摘录:出《圣惠》卷四十七,见《普济》卷二○一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白术丸

      白术3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3两,陈橘皮(汤浸,去白,)1两半,干姜)1两半,黄耆(锉)1两半,人参1两,甘草)1两,当归(切,)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久积虚冷,肠风瘘,面色萎黄,日渐羸瘦,虚劣。

      用法用量:每服15-20,空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白术丸

      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烟出7遍)1两,当归(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熟地黄(微)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搜和,涂,捣令匀熟,为梧桐子大。

      功能治:妊娠阻病,头疼,肩烦闷,气胀,下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空米饮送下,早晨、日晚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全生指迷方》卷四:白术丸

      白术1两,橘皮(洗)1两,厚朴(去皮,姜汁涂,焦)半两,人参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咳嗽,嗜卧,饮食不荣肤,或不能食,虚胀,滑泄,牵急,劳倦不能动止,或因大病后,或因下利后不复常,得之于,四肢煎厥,亦谓之肉极。

      用法用量:弦大甚则不治。

      摘录:《全生指迷》卷四

      《全生指迷方》卷四:白术丸

      :麦门冬(去)1两,人参1两,茯苓1两,白术1两,泽泻1两,生地黄)1两,大豆卷1两,桑白皮)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喘咳时出,四肢懈怠,浮大而沉。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全生指迷》卷四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白术丸

      白术2两,吴茱萸(汤浸7遍,干,)2两,桔梗)1两,当归(切,)1两,茯苓(去黑皮)1两,干姜)2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裂,去皮脐)1两,生地黄)1两,细辛(去苗)1两,椒(去者,出汗)1两,甘草,锉)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久宿癖,刺痛,呕吐,饮食不消,下利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0,空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圣济总录》卷八:白术丸

      白术1两半,牛膝(去苗,浸,切,)1两半,巴戟天(去)1两半,菟丝子浸,捣)1两半,熟地黄)3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脚弱无力瘦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20,空、晚食前温送下。加至30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中藏经·附录》:白术丸

      白术当归、芍药各等分木香减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小儿白泻。

      用法用量:每服10-15,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中藏·附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白术丸

      白术(锉,)1两1分,厚朴(去租皮,生姜汁)3分,人参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3分,麦糵()3分,桂(去粗皮)3分,紫菀(去苗土)3分,贝母(去)3分,甘草)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消食,止嗽,令能食。虚劳胃气弱,饮食不消,胸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20,米饮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鸡峰》卷十二:白术丸

      白术加1倍,厚朴、橘皮藿香甘草、白茯苓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水面糊为,如粟米大。

      功能治:温中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20-30,温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二

      《鸡峰》卷十七:白术丸

      干姜白术、厚朴、赤芍药、艾当归黄连肉豆蔻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枣肉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产后虚损,冷,痢泻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0,粥饮送下,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七

      《圣惠》卷七十:白术丸

      :桂白术

      白术1两,木香半两,诃黎勒皮半两,当归半两(锉碎,微),桂半两,芎藭半两,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附子1两(裂,去皮脐),干姜半两(裂,锉),蓬莪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干,微),甘草1分(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以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妇人胃气虚弱,中冷痛,时复呕吐,不能下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桂白术(《鸡峰》卷十五)。

      摘录:《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六十:白术丸

      白术3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微赤,锉),熟地黄2两,当归1两(锉,微),黄耆1两(锉),干姜半两(裂,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久积虚冷,肠风瘘,下太多,面色萎黄,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于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

      《圣惠》卷五十九:白术丸

      当归白术

      白术2两,神曲1两(令微黄),肉豆蔻1两(去壳),干姜1两(裂,锉),当归1两(锉,微),人参1两(去芦头),桂半两,木香半两,附子2两(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痢后四肢羸弱,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当归白术(《鸡峰》卷十四)。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五十九:白术丸

      白术3分,壳半两(麸微黄去瓤),黄连半两(去须,微),当归3分(锉,微),芜荑仁1两(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气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圣济总录》卷十七:白术丸

      白术1两半,人参1两半,茯苓(去黑皮)1两半,甘草)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腹胀飧泄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30,米饮送下,日4-5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圣惠》卷五十:白术丸

      白术1两,干姜半两(裂,锉),人参1两(去芦头),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桂1两,细辛1两,茯苓1两,当归1两(锉,微),壳1两(麸微黄,去瓤),五味子1两,附子1两(裂,去皮脐),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干,微),旋覆花半两,泽泻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冷,不能下食,胸中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以热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七十九:白术丸

      白术1两,赤芍药1两,当归1两(锉,微),黄连1两(去须,微),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黄芩1两,肉豆蔻1两(去壳),干姜1两(裂,锉)。

      制法:上为末,以枣瓤和捣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产后赤白痢腹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以艾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保命集》卷下:白术丸

      :南星1两,半夏(俱汤洗)1两,白术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湿咳嗽,缓,面黄,肢体沉重,嗜卧不收,腹胀,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50-70生姜汤送下。

      摘录:《保命集》卷下

      《圣惠》卷四十九:白术丸

      白术4两,桂2两,干姜3分(裂,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癖,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白术丸

      白术半两,蓬莪术,锉)半两,木瓜(切,)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陈为末)半两,木香半两,芜荑)半两,姜屑半两,北亭(汤研,滤清,入末,同成膏)半两,益智仁3分。

      制法:上10味,捣罗9味为末,用北亭膏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积冷痃吐清水,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每服20生姜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普济方》卷一八八引《指南方》:白术丸

      白术10两,干姜3两,黄耆3两,人参3两,伏龙3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伤吐血

      用法用量:每服30,米饮送下。

      摘录:《普济》卷一八八《指南

      《普济方》卷一六二引《指南方》:白术丸

      :麦门冬1两,人参1两,地黄1两,白术1两,泽泻1两,茯苓1两,大豆1两,桑白皮5钱。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喘嗽时

      用法用量:每服30,用米饮送下。

      摘录:《普济》卷一六二《指南

      《圣惠》卷九十二:白术丸

      白术1分,白芍药1分,木香1分,当归(锉,微)1分,麝香1钱(细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小儿大肠虚冷,乳食不消,大便青色

      用法用量:每服5,以粥饮研下,日3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济阳纲目》卷二十八:白术丸

      白术茯苓半夏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咳嗽体重,嗜卧缓。

      用法用量:每服5分或半两,水2盏,加生姜71半,取清水调神曲末2钱服之。

      摘录:《济阳纲》卷二十八

      《圣惠》卷二十八:白术丸

      白术1两,防葵1两,木香1两,鳖甲1两(涂微黄焦,去裙襕),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附子1两(裂,去皮脐),神曲1两(微黄),槟榔1两,诃黎勒1两(,用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劳症瘕,不能下食,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眼30,空及晚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注意:忌觅菜、生冷。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白术丸

      白术1两半,实(麸)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人参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1两,桔梗(锉,)1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息积,胁下妨闷,喘息气逆

      用法用量:每眼20,温送下,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白术丸

      白术1分,槟榔(锉)1分,姜黄)1分,沉香(锉)1分,京三棱,锉)1分,大(锉)1两半,莎草(去毛)3分,丁香皮3分木香半两,丁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浸炊饼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胁痛积滞不消,烦满闷,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20,温送下;嚼破,温水送下亦可。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白术丸

      白术(锉)半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锉)半斤,苍术(去粗皮,)半斤,芜荑4两,青橘皮(去白,)3两,附子裂,去皮脐)3两,甘草,锉)2两,干姜裂)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鸡头子大。

      功能治:不和,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空米饮嚼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白术丸

      白术1两,诃黎勒(去核)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干)1两,山芋1两,丁香1两,木香1两,甘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1两。

      制法:上为末,大枣肉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止喘闷,定呕逆,进饮食,除胁胀痛。脾虚

      用法用量:每服20-30粟米、姜、枣汤送下,食前、早晚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全生指迷方》卷四:白术丸

      丁香半夏

      白术3两,半夏(汤洗7遍)2两,橘皮(洗)3两,干姜3两,丁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宿中温温常欲呕,闻食吐酸,其弦,小而短。

      用法用量:丁香半夏(《济生》卷二)。

      摘录:《全生指迷》卷四

      《医略六书》卷三十:白术丸

      人参两半,白术3两(),干姜两半(),乌梅3两,白芍两半(),草6钱。

      制法:上为末,粥为

      功能治:产后吐泻烦渴,数弦细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产后两虚,袭入,不能上输下达,而吐泻并作,阴液顿亡,故烦热渴不止焉。人参扶元,补胃气之虚;白术崇土,健脾元之弱;干姜温中草缓中益乌梅津液以止泄泻白芍敛阴除烦渴也。粥米饮,使强,则自解,而清阳上奉,津液四布,安有烦渴不止,吐泻不痊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朱氏集验方》卷五:白术丸

      白术8两,半夏(汤7次)2两,茯苓(去皮)2两,干姜2两,肉桂(去皮)2两,壳(麸)2两。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痰饮

      用法用量:每服多至200,日3次。久服、多服而后效。

      摘录:《朱氏集验》卷五

      《圣惠》卷四十二:白术丸

      白术2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桔梗3分(去芦头),杏仁1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细辛3分,贝母3分(黄),干姜半两(裂,锉),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甘草3分(微赤,锉),桂3分,诃黎勒皮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肺虚,胸中塞,短气不足,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以生姜大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杨氏家藏方》卷七:白术丸

      白术2两,半夏2两,干姜)2两,人参(去芦头)2两,丁香半两,高良姜(油)半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泄泻呕吐不和,气逆

      用法用量:每服50,食前温米饮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卷七

      《医学心悟》卷三:白术丸

      白术2两,茯苓2两,陈皮2两,砂仁1两5钱,神曲1两5钱,五谷虫4两。

      制法:用荷叶、老米水,迭为

      功能治:气虚中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送下。

      摘录:《医悟》卷三

      《鸡峰》卷十七:白术丸

      陈皮1两,泽泻半两,甘草1分,防己1分,葶苈1分,木香1分(一白术茯苓)。

      制法:上为细末,水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支饮上气不得卧,身体肿满,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七

      《明医指掌》卷九:白术丸

      白术2两(),黄芩5钱,白芍药7钱,红白葵2钱半。

      制法:上为极细末,蒸饼糊为

      功能治:赤白带

      用法用量:每服50,空四物汤送下。先以导,后用此补之。

      摘录:《明医指掌》卷九

      《普济方》卷一九三:白术丸

      羌活半两,白术半两,木通3两,黄耆3两,桑白皮3两,木香2两,黑牵牛10两(半生半),陈皮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

      功能治:通身肿满,及病疾。

      用法用量:生姜汤送下。

      摘录:《普济》卷一九三

      《普济方》卷一四三:白术丸

      白术2两,干姜2两,茯苓2两。

      制法: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跃阳脉沉而缓,沉则胃气强,缓则大便频,沉缓相搏,小便难,其为约。

      用法用量:每服20,白饮送下。以效为度。

      摘录:《普济》卷一四三

      《普济方》卷一一六引《经效济世方》:白术丸

      草乌头5两(去皮,细切,盐少许),苍术10两(米泔浸3日,去皮,切,)。

      制法:上为细末,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一切疾。

      用法用量:每服5,加至10,如觉麻即减至5,食后任下。

      摘录:《普济》卷一一六效济世

      《外台》卷八引《延年秘录》:白术丸

      白术5分,白芷3分,干姜六分,石斛六分,五味子4分,细辛4分,橘皮4分,厚朴()4分,桂4分,防风4分,茯苓4分,甘草4分(一人参5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痰积聚,中冷,每发动令人呕,吐食或吐清水,饮食减少,不作肤。

      用法用量:每服10,饮送下,1日2次。加至20

      注意:忌、李、肉、生葱、海藻、菘菜、生菜、酢物。

      摘录:《外台》卷八《延年秘录》

      《外台》卷八引《延年秘录》:白术丸

      白术6分,干姜6分,人参6分,厚朴()6分,桂6分,细辛6分,茯苓6分,当归6分,茯神6分,积实()6分,五味子6分,附子6分(),吴茱萸6分,远志5分(去),旋覆花4分,泽泻5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恶心,数吐水不多,能食,少力者。

      用法用量:每服20送下,1日2次。加至35

      注意:忌、李、肉、大酢、生菜、生葱、猪肉、冷水。

      摘录:《外台》卷八《延年秘录》

      《圣惠》卷二十:白术丸

      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细辛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桂3分,防风半两(去芦头),诃黎勒皮3分,五味子半两,干姜半两(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白茯苓1两,甘草半两(微赤,锉),旋覆花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痰积聚,中冷,令人呕吐,不纳饮食,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

      《医学金针》卷三:白术丸

      白术(陈土)1两5钱,实(麸)1两5钱,桂1两5钱,人参1两,陈皮1两,草1两,桔梗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悲哀恼怒,郁伤肝气,两胁疼痛,筋拘急脚重滞。

      用法用量:每服30,空送下,日2次。

      摘录:《医金针》卷三

      《外台》卷十二引《延年秘录》:白术丸

      白术6分,厚朴2分(),人参5分,白芷3分,橘皮4分,防风5分,吴茱萸4分,芎藭4分,薯蓣4分,茯神5分,桂4分,大麦糵4分(),干姜4分,防葵4分(),甘草5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宿冷癖,因服热药发热惊虚悸,下冷上热,不能食饮,频头风旋,喜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5送下,1日2次。加至20

      注意:忌、李、肉、海藻、菘菜物、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二《延年秘录》

      《医略六书》卷十九:白术丸

      白术4两(),炮姜2两,肉桂2两。

      制法:上为末,粥为

      功能治:虚细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胃虚,不能运化,故生痰积饮,为患不已焉。白术土以燥痰湿炮姜胃气以除饮,肉桂,祛分之寒湿,使无覊留之患。粥饮下,俾调和,则中气温暖而寒湿痰饮自消。此不治自消之一法也。

      摘录:《医略六书》卷十九

      《普济方》卷二○六引《卫生家宝》:白术丸

      白术1两,缩砂仁2两(不见),干姜1两,丁香半两(不见),豆蔻半两(去壳,不见),甘草1两(),香附子1两(去毛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分6

      功能治:冷呕吐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米饮、姜汤送下。

      摘录:《普济》卷二○六《卫生家宝》

      《圣惠》卷七:白术丸

      白术1两,茯苓1两,附子3分(裂,去皮脐),桂1两,紫菀3分(洗去土),诃黎勒皮1两,前胡1两(去芦头),桔梗3分(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槟榔半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令微黄)。

      制法:上为末,以生姜汁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脏虚损,癖,壅滞多唾,胁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壳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白术丸

      白术半两,砂(研)半两,麝香(研)半两,丁香半两,诃黎勒皮半两,安息香(入桃仁,研)半两,檀香(锉)半两,荜茇半两,犀角(镑)半两,熏陆香1分,苏合香1分,龙(研)1分,莎草半两,石膏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瘴疟

      用法用量:腊月,以新瓷器盛,勿令泄。每服10,老人、小儿每服3,空水送下。仍用砂绢袋盛,带于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圣惠》卷四十九:白术丸

      白术1两,甘草半两(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诃黎勒1两(,用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桂3分,芎藭1两,大麦糵1两(微黄),干姜3分(裂,锉),人参3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腹胀,不思饮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0生姜枣汤送下,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洁古家珍》:白术丸

      白术4两,泽泻2两,地榆1两,实(麸)1两,皂角子1两(烧存性)。

      制法:上为细末,烧饭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疾,诸虫

      用法用量:米饮或白汤或温送下。

      摘录:《洁古家珍》

      《圣惠》卷四十九:白术丸

      白术3分,川大黄2两(锉碎,微),壳3分(麸微黄,去瓤),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鳖甲2两(涂令黄,去裙襕),当归半两(锉,微),附子半两(裂,去皮脐),干姜半两(裂,锉),防葵3分,食茱萸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食不消,结成症癖。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内外伤辨》卷下:白术丸

      实(黄)1两1钱,白术1两,半夏(汤浸)1两,神曲黄)1两,橘皮(去瓤)7钱,黄芩5钱,白矾(枯)3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汤浸蒸饼,如绿豆一倍大。

      功能治:伤豆粉、湿面、油腻之物。

      用法用量:每服50,白汤送下,量所伤加减服。素食多用干姜,故加黄芩以泻之。

      摘录:《外伤辨》卷下

      《妇人良方》卷十三:白术丸

      :长胎白术

      白术1两,川芎1两,阿胶)1两,地黄令6分焦)1两,当归(去尾,)1两,牡蛎(为粉)2分,川椒3分(如常制)。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调补冲任,扶养胎,常服益,保护胎脏。妊娠宿有冷,胎萎不长,或失于将理,伤动胎,多致损堕妊孕。

      用法用量:长胎白术(《医入门》卷八)。

      摘录:《妇人》卷十三

      《圣惠》卷四十九:白术丸

      白术3分,蓬莪术3分,乌药半两,木瓜半两,桂半两,硼砂1两半(细研),生姜屑半两,益智子3分(去皮),木香半两,芜荑半两,神曲1两(捣罗为末,并硼砂成膏)。

      制法:上为末,用硼砂膏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痃癖肋,痛不欲食,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生姜橘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圣惠》卷四十九:白术丸

      白术3分,黄耆1两(锉),牡蛎3分(烧为粉),人参3分(去芦头),茯苓1两,川乌头2分(裂,去皮脐),干姜半两(裂,锉),赤芍药3分,当归3分(锉,微),诃黎勒皮3分,细辛半两,桂半两,前胡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微赤,锉),防葵半两,鳖甲1两(涂令黄,去裙襕),紫菀3分(去苗土),槟榔1两,桔梗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痃癖,不能食,胁下满,四肢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以温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圣惠》卷四十八:白术丸

      白术1两,干姜半两(裂,锉),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当归半两(锉碎,微),芎藭半两,木香半两,山姜子3分,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桂1两,附子1两(裂,去皮脐),豆蔻1两(去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寒疝腹痛,四肢不和,面色青冷,不欲饮食,渐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30,以热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四十八:白术丸

      白术1两,黄耆1两(锉),牡蛎1两(烧为粉),人参1两(去芦头),茯苓1两,川乌头1两(裂,去皮脐),干姜半两(裂,锉),木香1两,当归1两(锉,微),赤芍药3分,桂1两,甘草半两(微赤,锉),防葵半两,鳖甲1两(涂令黄,去裙襕),紫菀半两(去苗),槟榔1两,桔梗半两(去芦头),壳1两(麸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积聚,宿食不消,胁下妨闷,四肢羸瘦,酸疼,多有盗汗,臌。

      用法用量:每服30,于食前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四十二:白术丸

      白术1两,五味子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人参1两(去芦头),桂1两,白茯苓1两,沉香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紫苏子1两(微),豆蔻1两(去皮),实半两(麸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上气中不和,呕吐,不能下食,虚弱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于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圣惠》卷五:白术丸

      白术1两,槟榔3分,诃黎勒3分(,用皮),壳3分(麸微黄,去瓤),木香半两,附子1两(裂,去皮脐),白芷半两,肉豆蔻3分(去壳),桂3分,丁香半两,当归1两(锉,微),干姜半两(裂,锉),缩砂3分(去皮),黄耆1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胃气久虚,不思饮食,体羸瘦少力,胁疼痛,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每服30,以温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五:白术丸

      白术3两(生姜2两同捣令烂,慢黄色),桂半两,槟榔1两,高良姜1两(锉),木香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阿魏1分(面裹爆,令面熟为度),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干,微),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

      制法:上为末,蒸饼,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脾脏,窒滞胀闷,鸣转,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0,食前以生姜橘皮汤嚼下。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五:白术丸

      神曲白术

      白术2两,神曲1两(微令黄),人参1两(去芦头),干姜1分(裂,锉),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荜茇1两。

      制法:上为末,枣肉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胃气虚弱,不能饮食,肤瘦瘁,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神曲白术(《鸡峰》卷十二)。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五:白术丸

      白术1两,吴茱萸3分(汤浸7遍,干,微),诃黎勒1两(,去皮),附子1两(裂,去皮脐),人参半两(去芦头),桔梗半两(去芦头),桂3分,干姜半两(裂,锉),细辛半两,荜茇1两,甘草1分(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胃气虚冷,水谷不化,胁胀满,或时极,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粥饮送下。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

      摘录:《圣惠》卷五

      《外台》卷十二引《延年秘录》:白术丸

      :大白术

      白术6分,黄耆6分,牡蛎4分(),人参6分,茯苓6分,乌头6分(),干姜6分,芍药4分,当归6分,细辛4分,麦冬4分(去),桂5分,前胡4分,甘草6分(),防葵3分,鳖甲4分(),紫菀3分(),槟榔6分,桔梗3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

      功能治:积聚,不能食,肋下满,四肢酸疼,盗汗不绝。

      用法用量:大白术(《鸡峰》卷九)。

      注意:忌苋菜、李、大猪肉、生葱;忌肉、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十二《延年秘录》

      《圣惠》卷二十九:白术丸

      白术1两,当归3分,人参3分(去芦头),桂1两,附子1两(裂,去皮脐),木香3分,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干,微),桔梗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诃黎勒1两(,用皮),石斛1两(去,锉),黄耆1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劳痞满,不思饮食,四肢少力,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术丁香散

      下一篇 白术五味子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