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黄耆散

目录

      《普济本事方》卷五:黄耆散

      黄耆(蜜)麦门冬(去熟地黄洒,九九晒)桔梗白芍药各15克 甘草7.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治咳嗽咯血成劳,消瘦,四肢倦怠,脚无力,眼睛疼。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取160毫升,去滓温服,每日三次。

      摘录:《普济本事》卷五

      《重订严氏济生方》:黄耆散

      黄耆(去芦,蜜赤芍药 茵陈各60克 石膏120克 麦门冬(去)豉各30克 甘草)15克

      制法:哎咀。

      功能治:治黄汗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

      《普济方》卷四○三:黄耆散

      黄耆1钱半,柴胡1钱半,干葛1钱半,甘草)1钱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凉热。小儿壮热不退,疮疹。。

      用法用量:每服1钱,薄荷3,水5分,至3分,空呷服。

      摘录:《普济》卷四○三

      《普济方》卷四○三:黄耆散

      黄耆柴胡、干葛、甘草人参等分(一人参,用薄荷3)。

      功能治:退热调养。小儿疮疹,壮热烦渴。

      用法用量:上(父)咀。白水服。

      摘录:《普济》卷四○三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黄耆散

      黄耆半两(锉),黄连半两(去须),甘草(生锉)半两,黄芩(去黑)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黄。病人四肢疼痛无力,好眠冷地,身体遍黄,次变青绿色,齿俱白,眼带微肿,身体赤色。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粳米泔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黄耆散

      黄耆1两(锉),桑根白皮(锉细)1两,葛根(锉)2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三消渴疾,肤瘦弱,饮水不休,小便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燖猪汤,澄清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黄耆散

      黄耆1两(薄切),羌活1两(去芦头),白附子1两(),蒺藜子1两(去角),茴香子()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上攻头面,下注脚膝。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用羊肾1只,批破,纳入药,湿纸裹,燖令熟,空用温嚼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黄耆散

      黄耆(去苗,细锉)1两,牡蛎(烧,研如粉)1两,麻黄1两,知母(锉,炼干)1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细末,研令极细。

      功能治:久疟,四肢虚汗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未发前用河水小麦汤调下,未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黄耆散

      黄耆3两(锉),人参3两,防风3两(去叉),防己3两,生地黄3两(),桔梗3两(),芍药3两,黄芩3两(去黑),泽泻3两,石南叶3两,紫菀3两(去苗土),桂3两(去粗皮),甘草3两(),牛膝3两(浸1宿,切,),白术3两(米泔浸1宿,锉),茯苓(去黑皮)3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顺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调下。如要,炼蜜,如梧桐子大。每服30,亦温下。4时服食。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圣惠》卷二十九:黄耆散

      黄耆1两(锉),柴胡1两(去苗),桂半两,赤芍药半两,熟地黄1两,白术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当归3分,甘草半两(负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虚劳少力,身体疼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五十九:黄耆散

      黄耆3分(锉),黄连1两(去须微),生地黄2两,黄柏半两(锉),黄芩半两,犀角屑半两,龙骨3分,地榆半两(锉),当归3分。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热痢。下赤黄脓,腹痛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二十七:黄耆散

      黄耆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当归1两,附子1两(裂,去皮脐),石斛1两(去,锉),白术1两,山茱萸1两,白茯苓1两,桂3分,甘草半两(微赤,锉),麦门冬1两半(去)。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虚劳不足,脏腑虚弱,四肢乏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圣惠》卷八十一:黄耆散

      黄耆1两(锉),白术半两,羚羊角屑半两,木香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当归半两(锉,微),桂半两,白芍药半两,芎半两,白茯苓半两,甘草1分(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产后虚劳损,羸瘦,不思饮食,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一

      《普济方》卷三八○:黄耆散

      青皮陈皮黄耆茯神、厚朴、茯苓诃子、砂仁、丁香木香甘草白术等分

      功能治:小儿。身体潮热烦躁不可安卧,饮食不进,小便如泔,头面赤色。

      用法用量:上(父)咀。每服3钱,加生姜1,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卷三八○

      《普济方》卷三八○:黄耆散

      :芰草、柴胡茯神皮、白茯苓甘草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进食。小儿热。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用白汤调下。

      摘录:《普济》卷三八○

      《医学纲目》卷十七:黄耆散

      黄耆木通葛根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盗汗

      用法用量:水服。

      摘录:《医》卷十七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经验良方》:黄耆散

      黄耆(盐)半两,茯苓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1-2钱,空白汤送下。

      摘录:《普济》卷三十三验良

      《圣惠》卷二十八:黄耆散

      黄耆1两(锉),人参3分(去芦头),五味子3分,牛膝1两(去苗),白术1两,桂3分,当归3分,续断3分,白茯苓1两,甘草半两(微赤,锉),肉苁蓉1两(浸1宿,去皱皮,令干)。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虚劳羸瘦,四肢少力,睡卧不定,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圣惠》卷九十一:黄耆散

      黄耆

      黄耆3分(锉),白鲜皮半两,防风2分(去芦头),黄芩3分,壳1分(麸微黄,去瓤),甘草半两(微赤,挫)。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小儿风疹壮热躁。

      用法用量:黄耆汤(《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摘录:《圣惠》卷九十一

      《圣惠》卷二十七:黄耆散

      黄耆1两(锉),白茯苓1两,当归1两,牛膝1两(去苗),五味子1两,桂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附子裂,去皮脐)1两,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熟地黄1两,白芍药3分,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虚劳。小里急,少气羸弱,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黄耆散

      黄耆1两(锉),芍药1两,细辛1两(去苗),瞿麦穗1两,白芷1两,薏苡仁1两,人参1两,附子1两(裂,去皮脐),熟地黄)1两,赤小豆浸,干)3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溃漏.血脉空竭。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调下,晚再服。

      痛甚,加芍药;口干渴,加薏苡仁;脓多,加黄耆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圣惠》卷五十三:黄耆散

      麦门冬汤

      黄耆1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桑根白皮1两(锉),知母3分,栝楼3分,黄连1两(去须),石膏2两,葛根半两(锉),茯苓半两,皮半两,川升麻半两,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用法用量:麦门冬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三十八:黄耆散

      黄耆1两半(锉),麦门冬1两(去),木通1两(锉),前胡2两(去芦头),栝楼2两,赤芍药1两,川升麻1两,甘草1两(生,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知母1两,茯苓1两,黄芩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乳石发动,壮热烦渴,身体疼痛,大小便滞涩,胸里闷,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竹叶30小麦100粒,至5分,去滓,又入生地黄汁1,更2-3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圣济总录》卷九十:黄耆散

      黄耆1两(锉),茯苓3分,麦门冬3分(去),壳3分(麸微黄,去瓤),桑白皮3分,射干3分,桔梗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虚劳。上焦浮热,咳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黄耆散

      牡蛎

      :牡蛎()、黄耆、生地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小儿血虚自汗潮热盗汗

      用法用量:牡蛎(《普济》卷三八五)。《卫生宝鉴》本用法:每服一二钱,水一盏,小麦二三十粒,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小儿药直诀》卷下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黄耆散

      黄耆(锉,)3分,附子1两(去皮脐,生用),桑黄(蜜热)1两,白矾(烧灰)半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小儿肛。

      用法用量:洗后以新绵揾药之,更以手挼入肠头。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黄耆散

      黄耆1两半(锉),茯苓1两半(去黑皮),木香1两半,豆蔻3分(去皮),桂3分(去粗皮),当归3分(切,),桑根白皮3分(锉),防风3分(去叉),紫葳根3分(,锉,凌霄是也),甘草3分(,锉),续断3分,泽泻3分,甘遂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妇人水分,遍身浮肿,烦闷喘渴,经水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小豆半匙;生姜1块(拍碎),至7分,去滓温服,空日午临卧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黄耆散

      黄耆3两(锉),壳(去瓤,麸)3两,防风(去叉)1两半。

      制法:上为

      功能治: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米饮调下,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黄耆散

      黄耆1两(细锉),桑根白皮1两(细锉,),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锉)3分。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大肠咳。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黄耆散

      黄耆2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缓;恶毒肿。

      用法用量:疮上,日1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普济方》卷三十八引《指南方》:黄耆散

      黄耆2两,甘草半两,实30个(去皮),青州枣20个(2味捣烂,去核培干,慢)。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大便远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米饮调下。

      摘录:《普济》卷三十八《指南

      《圣济总录》卷一二七:黄耆散

      黄耆半两(锉),白矾半两(烧灰),附子裂.去应脐)半两,当归2两(切,),防风2两(去叉),瓜蒌2两,芎2两,黄芩2两(去黑),狸骨2两(),甘草)2两,大黄1两(锉,),干姜1两(),细辛1两(去苗),蜂房()1两,斑蝥5枚,芫青(2味并去翅足,糯米)5枚。

      制法:上为

      功能治:瘘。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空调下,日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七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黄耆散

      黄耆1两半(锉),麻黄(锉)1两半,牡蛎(烧)2两,知母)半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后,虚汗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浓小麦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圣济总录》卷九十五:黄耆散

      黄耆1两3分(细锉),狗脊1两3分(去毛,锉),牡蛎1两3分(),肉苁蓉浸,切,)1两3分,土瓜3两,赤石脂2两半(研),萆薢2两半(微,锉),牛膝2两半(去苗,浸,切,,微),山茱萸2两半。

      制法:上先捣8味为细,更与赤石脂同研匀。

      功能治:小便不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前调服,至午间、夜卧各1服。渐加至2钱匕。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鸡峰》卷九:黄耆散

      黄耆1两,牛膝3分,白术3分,陈橘皮3分,人参3分,桂3分,白茯苓3分,白芍药3分,当归3分,麦门冬1两,五味子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虚劳。手足烦疼,羸瘦困乏,两胁里急,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九

      《圣惠》卷七十九:黄耆散

      黄耆1两(锉),麦门冬1两(去),茯苓1两,当归半两,甘草半两(微赤,锉),生地黄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产后口干,烦闷躁。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黄耆散

      黄耆半两(细研),五灵脂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普济方》卷四○三:黄耆散

      :嫩黄耆、嫩柴胡苏木紫草等分

      功能治:雪天疮疹难出,皮肤温壮,头烧脚冷,呵欠困闷,无时惊悸。

      用法用量:上(父)咀。白水服。

      摘录:《普济》卷四○三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黄耆散

      黄耆1两(锉),蛇蜕皮(令焦)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甲疽

      用法用量:疮上,日3-5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圣惠》卷十八:黄耆散

      黄耆3分(锉),知母半两,桑根白皮5两,鳖甲1两(涂令黄,去裙襕),甘草1分(微赤,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白术3分,豉1

      制法:上为

      功能治:热病后,体虚成劳,力羸,瘦弱,或或热,状如疟,四肢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葱白3生姜半分,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本事》卷五:黄耆散

      黄耆半两(蜜),麦门冬半两(水浥,去),熟地黄半两(洒,99晒,,称),桔梗)半两,甘草1分(),白芍药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因嗽咯血成劳,眼睛疼,四肢倦怠,脚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7分,去滓温服,日3服。

      各家论述:《本事释义》:黄耆气味甘平,入手足太阴;麦门冬气味微苦,入手太阴少阴熟地黄气味微苦,入足少阴桔梗气味苦平,入手太阴白芍气味酸微,入足厥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能十二,能缓诸药之性;加生姜以泄卫。此咳嗽咯血成劳诸症,非补之药不能挽回也。

      摘录:《本事》卷五

      《鸡峰》卷十八:黄耆散

      黄耆1两,薏苡仁半两,人参1分,甘草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通流荣卫,调适阴阳久嗽多,虚烦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八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黄耆散

      黄耆2两(锉),白及2两,白蔹2两,明胶)2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吐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糯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圣惠》卷二十九:黄耆散

      黄耆1两(锉),诃黎勒1两(,用皮),桂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白术1两,白茯苓1两,豆蔻1两(去皮),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虚劳胃气不和,吃食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九十:黄耆散

      黄耆半两(锉),连翘半两,川升麻半两,玄参1分,丹参1分,蜂房1分(微),壳半两(麸微黄,去瓤),甘草1分(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小儿肿及疮疖,身体壮热口干躁。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至5分,去滓,放温服

      摘录:《圣惠》卷九十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黄耆散

      黄耆(锉)、人参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

      功能治:虚劳盗汗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小麦汤调下,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圣惠》卷二十九:黄耆散

      黄耆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2两,柴胡半两(去苗),当归半两,白术1两,桂半两,甘草半两(微赤,锉),壳半两(麸微黄,去瓤),桔梗半两(去芦头),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虚劳热,不能饮食,四肢羸瘦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诚书》卷十三:黄耆散

      黄耆1分,知母1分,茯苓1分,甘草1分(),黄芩1分,麦冬5钱。

      功能治:伤寒余热不退。

      用法用量:水服。

      摘录:《诚书》卷十三

      《魏氏家藏方》卷四:黄耆散

      人参3两(去芦),黄耆3两(洗,捶破,蜜水香),半夏3两(汤7遍,薄切旋入),白茯苓3两(去皮),当归3两(去芦,浸),麦3两(),白术)3两,白芍药4两,甘草)1两,肉桂1两(去粗皮,不见),神曲)1两。

      功能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病后羸乏,微发热,竭力弱,劳伤,多呕逆,不思饮食,酸痛,嗽喘气急,面色浮黄。

      用法用量:上(父)咀。每服3钱,加生姜5,枣子3个,水1盏半,8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魏氏家藏》卷四

      《圣惠》卷二十九:黄耆散

      黄耆1两(锉),白术1两,白茯芩1两,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半(去),甘草半两(微赤,锉),五味子3分,熟地黄1两半,牡蛎粉1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虚劳盗汗,翕翕少气,四肢乏力,干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二十九:黄耆散

      黄耆

      黄耆2两(锉),白芍药1两,桂1两,当归1两,麦门冬1两半(去),白龙骨1两,熟地黄1两,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虚劳少气,小便数,无力,不能食。

      用法用量:黄耆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九十三:黄耆散

      黄耆3分(锉),乌梅肉3枚(微),麦门冬3分(去),黄芩3分,白术半两,龙骨1两,黄连半两(微,去须)。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小儿痢渴,胸烦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济阴纲目》卷四:黄耆散

      黄耆1两,防风7钱半,当归7钱半,白芍7钱半,地黄7钱半,甘草)半两。

      功能治:因失,荣卫损而致劳,食后身疼倦,夜间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3大枣1枚,水,食前温服

      各家论述:用黄耆益阳而固表,防风为之使,归、芍、地黄药以归阴,甘草从中以和卫。

      摘录:《济阴纲》卷四

      《保婴撮要》卷十四:黄耆散

      茯苓5分,黄耆5分(),当归5分,川芎5分,白芍药5分,白芷5分,升麻2分,山栀()2分。

      功能治:小儿痔疮,并一切溃疡,虚弱发热

      用法用量:水服。

      摘录:《保婴撮要》卷十四

      《普济方》卷四○六:黄耆散

      黄耆当归白药子、人参川芎桂皮白芷甘草等分

      制法:上为

      功能治:小儿惊大如碗,实硬如石,难破者。

      用法用量:白水服。

      摘录:《普济》卷四○六

      《圣惠》卷七十:黄耆散

      黄耆1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麦门冬3分(去),白术3分,茯苓3分,羚羊角屑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3分(去芦头),当归半两,壳1两(麸微黄,去瓤),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妇人不调,发歇热,胸烦躁,不思饮食,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二十六:黄耆散

      黄耆1两(锉),赤芍药1两,桂3分,五味子1两,天门冬1两(去),白茯苓1两(微),甘草3分(微赤,锉),半夏3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1两(去芦头),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生地黄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补虚,思食,助力。肺劳,津夜不通,皮毛枯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鲤鱼饴糖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普济方》卷二四三引《指南方》:黄耆散

      黄耆1两,实1两,土蒺藜2两,赤小豆2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膝胫肿,之没指,时时痛痒,渐生疮疡

      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饮调下。

      摘录:《普济》卷二四三《指南

      《圣惠》卷九十:黄耆散

      黄耆半两(锉),防风半两(去芦头),川升麻半两,羚羊角屑半两,石膏1两,甘草半两,皮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半两,芎1分。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小儿疮脓,数日不止,致体虚烦热头痛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

      《普济方》卷一八八引《指南方》:黄耆散

      黄耆糯米阿胶)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嗽久劳嗽唾

      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卷一八八《指南

      《圣惠》卷八十四:黄耆散

      黄耆1分(锉),麦门冬半两(去),知母1分,人参1分(去芦头),茯苓1分,黄芩1分,甘草1分(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小儿伤寒,汗利以后,余热不除,口干心烦,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圣惠》卷八十三:黄耆散

      黄耆半两(锉),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龙1钱(细研),人参1分(去芦头),川升麻1分,川大黄1分(锉,微),甘草1分(微赤,锉),天竹黄1分,牡蛎粉1分。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小儿体热盗汗心烦,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圣惠》卷九十二:黄耆散

      黄耆1两(锉),壳1两(麸微黄,去瓤),侧柏微赤,锉)1两。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小儿疾,下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日3-4服。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养老奉亲》:黄耆散

      黄耆赤芍药、牡丹皮、香白芷沙参)、甘草)、肉桂(去皮)、柴胡(去苗)、当归(洗后)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老人积热,或流注脚膝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至5分,日进3服。春季每时,入蜜瓜蒌半匙。

      注意:忌粘食、煿等物。

      摘录:《养老奉亲》

      《养老奉亲》:黄耆散

      黄耆1两,川芎1两,防风1两,甘草1两,白蒺藜1两(略,杵去尖,出火毒),甘菊3分(不得用新菊)。

      制法:上净洗晒干,勿更近,捣为末。

      功能治:老人春时,诸般眼疾发动,兼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2钱,早晨空、日午、临卧各1服,干或米饮调下。暴赤毒,泪昏涩痛痒等眼疾,只3服;外障眼,久服退。

      注意:忌房室、毒物、上食;凡患眼,切不得头上针及服皂角、牵牛等药,取一时之快,并大损眼。

      摘录:《养老奉亲》

      《本事》卷六:黄耆散

      :绵黄耆(细者,洗,)1两,甘草)半两,皂角刺(择红紫者,锉,麸黄)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令发背自溃。发背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1盏,乳香1块,7分,去滓温服。加当归赤芍药各半两尤效速。

      各家论述:《本事释义》:黄耆气味甘平,入手足太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皂角刺气味辛咸温,入手太阴、阳明、足厥阴。此欲令发背自溃,故中加,使其升至患处也;再乳香者,欲其经络也。

      摘录:《本事》卷六

      方出《证类本草》卷七引《席延赏方》,名见《鸡峰》卷三十:黄耆散

      :好黄耆4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虚中有热,咳嗽干,又不可服凉药者。胸满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如点服,入羹粥中亦可服。

      摘录:出《类本草》卷七《席延赏》,见《鸡峰》卷三十

      《普济方》卷二三○引《杨氏家藏方》:黄耆散

      黄耆1两半,吴木1两,苍术1两,人参1两,阿胶1两,麦门冬1两,地黄1两,桑寄生1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气虚热,致卫气消铄,四肢羸弱无力,饮食不思,五心烦躁,久而不治,因劳成;产后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如服,日2服。

      摘录:《普济》卷二三○《杨氏家藏

      《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庄氏家传》:黄耆散

      黄耆1两,五味子1两,厚朴1两(姜汁),白术1两,陈橘皮1两,芍药1两,甘草1两(),苍术1两,干姜1两,干蝎1两,当归1两,木瓜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进饮食。小儿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米饮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庄氏家传》

      《圣惠》卷二十九:黄耆散

      黄耆1两(锉),壳1两(麸微黄,去瓤),鳖甲1两(涂令黄,去裙襕),柴胡1两(去苗),麦门冬3分(去),茯苓1两,赤芍药3分,桑根白皮3分(锉),五味子半两,紫苏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木通3分(锉),诃黎勒皮1两,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虚劳羸瘦,上焦壅滞,每唾稠粘,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鸡峰》卷七:黄耆散

      :石斛1两半,黄耆1两,脂1两,人参1两,熟地黄2两,泽泻3两,远志3两,当归3两,桂3两,牛膝1两,白茯苓1两,龙骨1两,五味子半两,鹿茸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虚劳不足,小便数,四肢少力,不能自持。

      用法用量:每服用羊肾1对,切去脂膜,以水1盏半,取汁1盏,去羊肾入药5钱,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晚食前服,滓再之。

      摘录:《鸡峰》卷七

      《嵩崖尊生》卷十二:黄耆散

      柴胡1钱,黄耆1钱,赤苓1钱,白术1钱,人参3分半,皮3分半,壳3分半,桔梗3分半,桑白3分半,赤芍3分半,生地3分半,麦门冬1钱半,甘草3分。

      功能治:热在筋肉,寅卯时甚,便难转筋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服。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二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黄耆散

      黄耆1钱,黄芩1钱,大黄1钱,防风1钱,皮5分,远志5分,人参5分,赤苓5分,漏芦5分。

      功能治:漏睛。因患疮出脓后,大眦头常出脓涎。

      用法用量:水,食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活幼口议》卷十八:黄耆散

      黄耆(蜜)、牛黄人参天麻蝎()、杏仁)、白茯苓、川当归、生地黄(洗)、熟地黄(洗)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肾疳候。

      用法用量:每服小者半钱匕,天门冬熟水调服;麦门冬亦得。

      摘录:《活幼议》卷十八

      《博济》卷二:黄耆散

      黄耆(去芦,出,破,于槐砧上碎锉)1两,甘草半两(),柴胡1两(去芦,以布拭去土净,锉,勿犯器),人参1两,秦艽1两(须是于脚下左交裂者,以布拭却毛),川升麻半两,山栀子1两(如雀脑者,去皮,以甘草水浸1宿,用),黄芩1两,皮半两,茯苓(赤者,以水中澄去浮者,用)1两。

      制法:上为末,以瓷器盛贮。

      功能治:脏壅塞咳嗽,涕唾稠粘,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同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博济》卷二

      《养老奉亲》:黄耆散

      黄耆2两,防风1两半,甘草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上焦风热毒疮肿及发背热毒

      用法用量:每服1钱,如点眼。

      摘录:《养老奉亲》

      《医方类聚》卷一三四引《隐居效验方》:黄耆散

      黄耆10分,桂2分。

      制法:上为

      功能治:男子精血出。

      用法用量:匕,日3次。

      摘录:《医类聚》卷一三四《隐居效验

      《圣惠》卷七十:黄耆散

      黄耆1两(锉),皮1两,茯苓1两,麦门冬1两(去),人参3分(去芦头),赤芍药1两,生地黄1两,柴胡1两半(去苗),黄芩3分,当归3分,甘草1分(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妇人热劳羸瘦,四肢烦疼,口干躁,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用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三十:黄耆散

      黄耆1两(锉),续断3分,当归3分,熟地黄1两,白术3分,五味子3分,石斛1两(去,锉),桂1两,白芍药1两,诃黎勒皮1两,人参3分(去芦头),木香半两,白茯苓1两,附子1两(裂,去皮脐),甘草半两(微赤,锉),麦门冬1两半(去),牛膝1两(去苗),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虚劳少气,面色萎黄,四肢羸瘦,胁妨闷,吃食减少。日渐虚困。

      用法用量:本,《普济作“黄耆汤”。

      摘录:《圣惠》卷三十

      《圣惠》卷二十九:黄耆散

      黄耆1两(锉),赤芍药3分,甘草半两(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熟地黄1两,麦门冬1两半(去),五加皮半两,牛膝3分(去苗)。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虚劳。手足烦疼,不欲饮食,四肢少力,睡恒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十四:黄耆散

      黄耆1两(锉),牛膝1两(去苗),附子1两(裂,去皮脐),甘草半两(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五味子3分,木香半两,白芍药3分,熟地黄1两,桂3分,柴胡1两(去苗),当归半两(锉,微),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后,体气虚羸,四肢黄瘦,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5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七十八:黄耆散

      黄耆1两(锉),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微赤,锉),桂半两,白茯苓半两,熟地黄半两,当归半两(锉,微),麦门冬半两(去),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产后虚报喘促,力乏少。食饮不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千金翼》卷二十三:黄耆散

      黄耆5分(脓多倍之),小豆1分(热,口干倍之),芎半两(肉不生倍之),芍药2分(痛不止倍之),栝楼2分(渴,小便利倍之),白蔹3分(有脓不倍之)。

      制法:上为

      功能治:撮脓。发背赤肿,发热疼痛,脓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匕,以送下,日3次。

      摘录:《千金翼》卷二十三

      《圣惠》卷五:黄耆散

      黄耆3分(锉),甘草半两(微赤,锉),桂1两,白术1两,熟地黄1两,人参1两(去芦头),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白茯苓1两,当归1两(锉,微),附子1两(裂,去皮脐),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干姜3分(裂,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胃气虚弱,令人身重,不欲饮食,四肢少力,体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犬肉。

      摘录:《圣惠》卷五

      《外台》卷三十三引《删繁方》:黄耆散

      地黄地黄

      黄耆2两,吴茱萸2两,干姜2两,人参2两,甘草2两(),芎2两,白术2两,当归2两,地黄2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妇人怀胎,数落而不结实

      用法用量:地黄(《圣惠》卷七十七)、地黄(《普济》卷三四三)。地黄,《圣惠》作熟地黄

      注意:忌海藻、菘菜芜荑、李、肉等。

      摘录:《外台》卷三十三《删繁

      《圣惠》卷三十:黄耆散

      黄耆1两,钟乳粉1两半,白茯苓1两,云母粉1两半,远志1两(去),细辛1两。

      制法:上为细,入钟乳粉等,更都研令匀。

      功能治:益虚劳暗。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调下,日2-3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

      《肘后方》卷五:黄耆散

      :闾茹、黄耆

      功能治:一切恶肉;生臭恶肉,膏药仍不生肉者。

      用法用量:外

      摘录:《肘后》卷五

      《圣惠》卷七十五:黄耆散

      黄耆

      黄耆1两半(锉),桑寄生1两,地榆1两(锉),艾3分(微),龙骨3分,熟地黄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妊娠5-6月,下不止,曰漏胎。

      用法用量:黄耆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圣惠》卷六十二:黄耆散

      黄耆1两半(锉),茯苓1两,皮1两,麦门冬1两(去),生地黄1两,黄芩1两,川升麻1两,射干1两,赤芍药1两,玄参1两,甘草1两(生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发。肿痛烦热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4钱,用水1中盏,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圣惠》卷七十八:黄耆散

      黄耆1两(锉),赤芍药半两,生地黄1两,桂半两,麦门冬1两(去),牡蛎粉1两,黄芩半两,石膏2两,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产后虚热头痛,四肢烦疼.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圣惠》卷五十五:黄耆散

      黄耆

      黄耆2两(锉),赤芍药2两,茵陈1两,石膏4两,麦门冬1两(去),豉2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黄汗病。身体重,汗出而不渴,其汗沾衣,黄如柏染。黄汗身肿,发热不渴。

      用法用量:黄耆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

      《圣惠》卷四:黄耆散

      黄耆1两(锉),龙骨1两,防风1两(去芦头),远志1两(去),茯神1两,麦门冬1两(去),牡蛎1两半(烧为粉),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虚烦,思恍惚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

      《圣惠》卷五:黄耆散

      黄耆1两(锉),附子1两(裂,去皮脐),诃黎勒1两半(,用皮),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五味子半两,白茯苓1两,丁香半两,实半两(麸微黄)。

      制法:上为

      功能治:脾气不足,胁胀满,四肢无力,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

      摘录:《圣惠》卷五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八○:黄耆散

      黄耆半两(锉),鸡膍胵1两(微),五味子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消。小便滑数白浊,令人羸瘦。

      用法用量:以水3大盏,至1盏半,去滓,食前分3次温服

      摘录:出《圣惠》卷五十三,见《普济》卷一八○

      《千金》卷二十五:黄耆散

      黄耆3两,芍药3两,当归2两,地黄2两,附子2两,续断2两,桂2两,干姜2两,通草2两,大黄1两,蜀椒1乌头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坠车落马,碗折筋伤碎,瘀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分匕,食前以送服,日3次。

      各家论述:《千金衍义》:桂、附、椒归加耆,芍、地黄以和营血干姜乌头以助温续断以续绝伤,通草以通滞大黄瘀血之去路也。

      摘录:《千金》卷二十五

      《圣惠》卷三十二:黄耆散

      黄耆2两(锉),甘草2两(微赤,锉),旋覆花2两,甘菊2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壳(麸微黄,去瓤)2两,荠苨3两,石膏3两,羚羊角屑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风热所攻,眉及眼睛颊偏疼,眼生赤晕。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圣惠》卷十八:黄耆散

      黄耆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壳1两(麸微黄,去瓤),诃黎勒1两(,用皮),甘草半两(微赤,锉),白术1两,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热病后,胃气虚,四肢乏力,烦疼,口苦干,不思食饮。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八

      《圣惠》卷十:黄耆散

      黄耆半两(锉),麦门冬半两(去),黄芩半两,葛根半两(锉),枇杷叶半两(拭去毛,微黄),栀子仁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茯苓半两,柴胡半两(去苗),赤芍药半两,甘草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圣惠》卷十四:黄耆散

      黄耆3分(锉),木通半两(锉),茯苓3分,桔梗3分(去芦头),甜葶苈半两(隔纸紫色),桑根白皮半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后,蒌劳嗽,涎唾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十三:黄耆散

      黄耆1两(锉),壳半两(麸微黄,去瓤),皮1两(锉),黄连3分(去须微),茯苓1两,赤芍药1两,甘草3分(微赤,锉),阿胶1两(捣碎,令黄)。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下痢,烦热不止,每有所注,涩滞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五十三:黄耆散

      黄耆1两(锉),麦门冬1两(去),茯神1两,龙骨1两,栝楼1两,熟地黄1两,泽泻1两,白石脂1两,桑螵蛸1两(微),甘草3分(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消烦闷,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十四:黄耆散

      黄耆1两(锉),白芍药3分,桂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微赤,锉),五味子3分,白术半两,当归3分(锉,微),牛膝1两(去苗)。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后,虚羸乏力,肢体疼痛,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5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二十一:黄耆散

      黄耆1两(锉),汉防已3分,桑根白皮1两(锉),茯苓1两,甘草半两(微赤,锉),白蒺藜2两(微,去刺),壳1两(麸微黄,去瓤),防风1两(去芦头),羚羊角屑1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热毒上攻,头面微肿,时有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圣惠》卷七十五:黄耆散

      黄耆

      黄耆3分(锉),白术3分,人参3分(去芦头),麦门冬3分(去),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芎半两,白茯苓3分,前相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安胎和,思食,利四肢。妊娠胎不长。

      用法用量:黄耆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各家论述:《济阴纲》:此悉以补,而前胡川芎,皆所助其生长也。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圣惠》卷三十六:黄耆散

      黄耆1两(锉),当归2两(锉,微),桂2两,芎2两,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白术2两,石菖蒲1两,蔓荆子1两,白鲜皮2两,白芍药2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耳聋啾啾。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纳羊肾1只,去脂膜,切,入生姜1分,同至6分,去滓,空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六

      《圣惠》卷七十八:黄耆散

      黄耆1两(锉),附子3分(裂,去皮脐),鬼箭羽半两,当归2分(锉,微),芎半两,桂半两,牡丹半两,赤芍药3分,牛膝3分(去苗),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茯苓3分,鳖甲1两(涂微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产后乍乍热,疼痛,四肢无力,面色痿黄。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圣惠》卷二十九:黄耆散

      黄耆1两(锉),人参3分(去芦头),牡蛎粉3分,肉苁蓉1两(浸1宿,刮去皱皮,干),熟地黄1两,附子1两(裂,去皱皮脐),石南3分,防风半两(去芦头),五味子半两,白茯苓1两,白芍药半两,桂半两,石斛1两(去,锉),甘草半两(微赤,锉),磁石1两(捣碎,水淘去赤汁)。

      制法:上为

      功能治:虚劳损,小便余沥,阴蒌湿痒,四肢羸弱,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十七:黄耆散

      黄耆1两(锉),麦门冬1两(去),栝楼1两,甘草半两(锉,生用)。

      制法:上为

      功能治:热病烦渴,日夜吃水。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六十:黄耆散

      黄耆1两(锉),酸枣仁3分(微),麦门冬3分(去),枸杞子3分,熟地黄1两,人参1两(去芦头),柴胡1两(去苗),白茯苓1两,防风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肠风疾,失后虚损,皮肤干,四肢黄瘦,虚烦,少得眠卧,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

      《圣惠》卷七十:黄耆散

      黄耆1两(锉),麦门冬1两半(去),生地黄1两,犀角屑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茯神3分,栝楼子仁半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妇人客热,胸壅闷,肢烦疼,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六十七:黄耆散

      黄耆1两(锉),赤芍药1两,熟地黄1两,干姜1分(裂,锉),附子半两(裂,去皮脐),续断半两,桂1两,当归1两(锉,微),木通半两(锉)。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止痛生伤折疼痛,内伤损,毒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调下,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圣惠》卷八十:黄耆散

      黄耆煮散

      黄耆1两(锉),桂半两,当归半两(锉,微),桑寄生半两,白茯苓半两,白芍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牛膝3分(去苗),熟地黄半两,麦门冬半两(去),鳖甲1两(涂令黄,去裙襕),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产后蓐劳,或增壮热,四肢酸疼,头痛心烦

      用法用量:黄耆煮散(《圣济总录》卷一六四)。本,《普济作“黄耆”。

      摘录:《圣惠》卷八十

      《圣惠》卷五十一:黄耆散

      黄耆1两(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人参3分(去芦头),桂半两,茯苓3分,壳3分(麸微黄,去瓤),白术3分,甘草1分(微赤,锉),诃黎勒皮3分,芎半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和思食,调利五脏上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圣惠》卷四十七:黄耆散

      黄耆2两,桂1两,人参1两(去芦头),桔梗1两(去芦头),干姜1两(裂,锉),五味子1两,白茯苓1两,甘草2两(微赤,锉),芎1两,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

      制法:上为

      功能治:上焦虚寒,胸短气,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惠》卷六十一:黄耆散

      黄耆1两(锉),白蒺藜3分,壳3分(麸微黄,去瓤),紫苏1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茯苓1两,桑根白皮1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天门冬1两(去),生地黄1两,当归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肺痈壅,咳嗽,肩烦闷,小便赤黄,大便多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一

      《圣惠》卷八十一:黄耆散

      黄耆1两(锉),白术半两,续断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熟地黄1两,茯神半两,附子3分(裂,去皮脐),当归半两(锉,微),肉桂3分(去皱皮),五味子半两,白芍药半两,赤石脂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麦门冬1两(去),甘草1分(微赤,锉),干姜半两(裂,锉)。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产后体虚乏力。四肢羸瘦,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一

      《圣惠》卷三十三:黄耆散

      黄耆2两(锉),防风2两(去芦头),子芩2两,川大黄(锉碎,微)2两,皮1两,远志1两(去),人参1两(去芦头),茯苓1两,漏芦1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眼脓漏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临卧再服。

      注意:忌煿、油腻、毒滑肉。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圣惠》卷三十五:黄耆散

      黄耆半两(锉),甘草半两(生锉),栀子仁半两,黄芩3分,玄参1两,茯苓半两,槟榔半两,川升麻3分,紫菀半两(洗去苗土),麦门冬1两(去),牛蒡子半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咽喉生疮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五

      《圣惠》卷六:黄耆散

      黄耆1两(锉),茯苓1两,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壳1两(麸,微黄,去瓤),川升麻1两,前胡1两(去芦头),百合1两,赤芍药1两,紫菀1两(洗去苗土),甘草1两(微赤,锉),沙参1两,知母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脏壅热,胸不利,吃食全少,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圣惠》卷五十三:黄耆散

      黄耆1两(锉),茯神1两,皮1两,栝楼1两,麦门冬1两(去),黄芩1两,生地黄1两,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中热,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7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外台》卷四:黄耆散

      黄耆2两,木兰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大醉当入水所致酒疸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发赤斑黄黑。

      用法用量:匕,日3服。

      摘录:出《肘后》卷四,见《外台》卷四

      《圣惠》卷二十七:黄耆散

      黄耆1两(锉),蜂房1两(微),川楝子3分(微),白蒺藜半两,桑根白皮3分(锉),阿胶2两(捣碎,令黄),薯蓣1两,麝香2两(细研)。

      制法:上为细,入麝香,研令匀。

      功能治:补,止吐血虚劳吐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糯米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圣惠》卷七十九:黄耆散

      黄耆3两(锉),地榆2两(锉),紫参3两,黄柏2两(涂蜜,微,锉),厚朴3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黄连1两(去,微)。

      制法:上为

      功能治:产后赤白痢,日夜数十中 (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薤白3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圣惠》卷三十二:黄耆散

      黄耆1两半(锉),茺蔚子1两半,麦门冬(去)1两半,皮1两,玄参1两,黄芩1两,知母1两,犀角屑半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眼睑硬赤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半,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注意:忌煿热面。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圣惠》卷四十六:黄耆散

      黄耆1两(锉),桂1两,熟地黄1两,茯苓1两,紫菀1两(去苗土),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当归1两,五味子1两,麦门冬1两(去),甘草1两(微赤,锉),白前1两,桑根白皮1两半(锉),人参1两(去芦头),鹿角2两(捣碎,令黄)。

      制法:上为

      功能治:咳嗽唾脓,胸满痛,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竹茹1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圣惠》卷三十八:黄耆散

      黄耆1两,茜3分,黄柏3分,地榆1两,犀角屑半两,当归1两(锉,微)。

      制法:上为

      功能治:乳石发动,热毒伤肠,下痢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至6分,去滓,稍热分为3服,日3-4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圣惠》卷三十八:黄耆散

      黄耆1两(锉),犀角屑2分,地榆2分(微),玄参3分,茯苓3分,当归3分,川芒消1两半,木香半两,连翘半分,甘草3分(生,锉),壳3分(麸微黄,去部),栀子仁3分,川升麻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黄芩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乳石发动,生肿,烦疼壮热口干,大小便涩滞。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竹叶3-7至6分,去滓温服,日3-4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圣惠》卷三十八:黄耆散

      黄耆3两(锉),甘草半两(微赤,锉),麦门冬1两半(去),皮3分,人参1两(去芦头),前胡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乳石发动,头面虚热痰饮,呕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圣惠》卷六十一:黄耆散

      黄耆1两(锉),山茱萸半两,五味子半两,白茯苓3分,当归半两(锉碎微),附子1两(裂,去皮脐),石斛3分(去皮),地半两,远志2两(去),巴戟两,肉苁蓉1两(浸1宿,锉,去皱皮,令干),人参3分(去芦3分),菟丝子半两(浸3日,晒干,捣为末),麦冬1两(去),石斛半两(去),白芍药3分,芎半两,熟地黄1两,甘草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虚不足,脓水不绝,四肢乏弱,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荆芥汤调下,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一

      《圣惠》卷三十七:黄耆散

      黄耆1两(锉),白芍药1两,芎1两,当归1两,桂1两,黄芩1两,甘草微赤,锉)1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脏气上冲所致吐血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竹茹1鸡子大,至5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圣惠》卷六十一:黄耆散

      黄耆2两(锉),知母1两,石膏2两,白芍药1两,麦门冬1两(去),甘草半两(微赤,锉),白茯苓1两,桂1两,川升麻1两,熟地黄1两,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补虚去客热。溃后,客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至6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一

      《圣惠》卷五十三:黄耆散

      黄耆1两(锉),麦门冬1两(去),芦根1两(锉),栝楼1两,紫苏1两,生地黄半两(锉),桑根白皮半两(锉),泽泻半两,甘草1分(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消中烦闷,热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竹叶2-7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七十九:黄耆散

      黄耆1两(锉),麦门冬半两(去),生地黄1两,甘草1分(微赤,锉),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白茯苓1两,桑寄生半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产后体虚烦渴,吃食减少,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竹叶2-7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圣惠》卷六十二:黄耆散

      黄耆1两(锉),黄芩1两,远志1两(去),麦门冬1两(去),生地黄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芎半两,赤芍药半两,当归半两,犀角屑半两,甘草半两(生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发背热毒肿痛,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圣惠》卷六十一:黄耆散

      黄耆1两半(锉),生地黄1两,赤芍药半两,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茯苓1两,知母1两,柴胡1两(去苗),川升麻1两,当归半两,木通1两(锉),甘草半两(生锉),羚羊角屑1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肿。体热烦渴,肢拘急,肩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小麦100粒,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一

      《圣惠》卷六十一:黄耆散

      黄耆1两半(锉),白蔹1两,赤芍药1两,芎1两,赤小豆1两,附子半两,羊桃根半两(锉),闾茹半两,牡蒙半两。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排脓肿恶疮。

      用法用量:用鸡子白调贴,干即易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一

      《圣惠》卷五十三:黄耆散

      黄耆1两(锉),栝楼1两,麦门冬2两(去),茯苓半两,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消渴。饮水过多,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本,《普济作“黄耆汤”。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五十三:黄耆散

      黄耆1两(锉),甘草1两(微赤,锉),川升麻1两,黄芩1两,前胡1两(去芦头),栝楼1两,知母1两,麦门冬1两(去),赤芍药1两,生地黄2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渴利后,皮肤生热毒疮疼痛,热,口干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2-7小麦100粒,至6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六十二:黄耆散

      黄耆1两(锉),川升麻1两,犀角屑1两,茯苓3分,麦门冬3分(去),人参3分(去芦头),赤芍药3分,生地黄3分,石膏2两,蓝半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发背热毒盛,作热往来,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竹叶2-7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圣惠》卷二十七:黄耆散

      黄耆1两(锉),续断1两,人参3分(去芦头),茯神1两,五味子3分,羌活半两,芎半两,桂半两,附子3分(裂,去皮脐),防风1两(去芦头),牛膝半两(去苗),壳3分(麸微黄,去瓤),甘草3两(微赤,锉),当归半两(锉,微),沉香3分。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劳。脏腑气虚,体瘦无力,不思饮食,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圣惠》卷三十七:黄耆散

      黄耆1两半(锉),阿胶1两(捣碎,令黄),生地黄1两,当归1两,桂1两半,远志1两(去),人参1两(去芦头),大麻仁1两,桑根白皮1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劳伤所致伤中胸里挛痛,咳呕血出,时作热,小便赤黄。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圣惠》卷二十六:黄耆散

      黄耆2两(锉),白茯苓1两,泽泻1两,磁石2两(捣碎,水淘去赤汁),薯蓣1两,牛膝1两(去苗),鳖甲1两半(涂令黄,去裙襕),羚羊角屑1两,杜仲1两(去粗皮,令微黄,锉),熟地黄1两,沉香1两,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肾劳虚损,听无声,四肢满急,转动强难。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注意:忌生冷、油腻,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六十一:黄耆散

      黄耆茯苓

      黄耆1两(锉),川升麻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黄芩1两,远志1两(去),茯苓1两,赤芍药1两,生地黄2两,当归半两,麦门冬1两半(去),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生,锉)。

      制法:上为

      功能治:肿。热大盛,热进退。

      用法用量:黄耆茯苓汤(《仙传外科集验》)。

      摘录:《圣惠》卷六十一

      《圣惠》卷六十二:黄耆散

      黄耆

      黄耆3分(锉),沉香3分,熏陆香3分,鸡香半两,羚羊角屑1两,漏芦半两,黄芩半两,栀子6半两,甘草半两(生锉),栝楼半两,汉防己3分,防风半两(去芦头),连翘3分。

      制法:上为

      功能治:缓及诸肿,脓结聚,皮肉坚厚,日久不溃,疼痛。

      用法用量:黄耆汤(《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圣惠》卷六十:黄耆散

      黄耆1两(锉),赤芍药1两,壳1两(麸微黄,去瓤),当归1两(锉,微),桑鸡1两(微),槐子仁1两(微),乌蛇1两(浸,去皮,涂令黄)。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肛肠肿痛,下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黄耆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

      《圣惠》卷六十:黄耆散

      黄耆2两(锉),赤小豆1两(熟),附子1两(裂,去皮脐),白蔹1两,桂1两,黄芩3分,赤芍药3分,槐木子1两(微),壳1两(麸微黄)。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下部生疮肿痛,脓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

      《圣惠》卷二十六:黄耆散

      黄耆2两(锉),酸枣仁2两(微),桂2两,石膏3两,木通2两(锉),赤芍药2两,黄芩1两,柏(柘)白皮1两(锉),羚羊角屑1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调解烦。筋极。筋急多怒,口干烦热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十:黄耆散

      黄耆3分(锉),鳖甲3分(涂令黄,去裙襕),人参3分(去芦头),柴胡3分(去苗),茯苓3分,桑根白皮3分(锉),木通3分(锉),羚羊角屑3分,知母3分,麦门冬3分(去),皮3分,甘草微赤,锉)3分,赤芍药1两,白术1两,壳(麸微黄,去瓤)1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得汗后,热不除,发歇身热,肢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圣惠》卷二十六:黄耆散

      黄耆2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桂1两,紫菀1两(洗去苗土),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五味子1两,柴胡1两(去苗),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桑根白皮1两(锉),甘草半两(微赤,锉),麦门冬1两半(去)。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极。虚热,皮毛干焦,津液不通,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二十六:黄耆散

      黄耆1两半(锉),防风1两(去芦头),芎1两,白术1两,肉苁蓉2两(浸1宿,刮去皱皮,干),山茱萸1两,当归1两,甘草1两(微赤,锉),五味子1两,熟地黄1两,桂1两,白茯苓2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强,补不足。虚损羸弱,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六十二:黄耆散

      当归汤、止痛当归汤、止痛当归

      黄耆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桂3分,当归半两,赤芍药1两,甘草3分(生锉),生地黄3分。

      制法:上为

      功能治:托里止痛。发背,穿溃疼痛。

      用法用量:当归汤(《圣济总录》卷一三○)、止痛当归汤(《外科义》卷下)、止痛当归(《袖珍》卷三)。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黄耆散

      拼音注音:huangqisan

      黄耆1两(锉),白茯苓1两(去黑皮),人参1两,白术1两,牡蛎(烧)1两半,麦门冬半两(去),陈橘皮(去白,切,)半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伤寒后,虚劣不思饮食,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黄耆搜风汤

      下一篇 黄耆散阴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