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子散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诃子散
处方:诃子(炮,去核)甘草(炙)厚朴(姜制,炒)干姜(炮)草果(去皮)陈皮 良姜(炒)茯苓 神曲(炒)麦芽(炒)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6克,候病发,刺痛不可忍时,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入盐服。
《普济方》卷三八一:诃子散
《普济方》卷七十:诃子散
《瑞竹堂方》卷三:诃子散
《御药院方》卷九:诃子散
处方:绿矾2两(研),铜绿2钱(研,以上二味系青牙药,先上),五倍子(末)6钱,诃子皮(取末)1两半,黄丹5钱(以上系是红牙药,后上)。
用法用量:上药先用前2味牙缝中上了后,少时再用后3味依前上,封裹少时,用温浆水漱。
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鸡峰》卷十四:诃子散
处方:赤石脂4两,龙骨2两,干姜2两,当归2两,厚朴2两,甘草2两,白术2两,陈橘皮2两,诃子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痢,泻。
用法用量:每服2大钱,空心米饮调下。
摘录:《鸡峰》卷十四
《杨氏家藏方》卷二十:诃子散
处方:诃子2枚(烧留性),降真香1钱,青黛1钱(别研),五倍子半两(炒黑色)。
制法:上为细末,次入青黛一处研匀。
用法用量:先用葱盐汤洗净,剪去指甲或挑起指甲,用药干贴缝内;或用麻油调敷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十
《幼科金针》卷上:诃子散
《普济方》卷一六三引《海上名方》:诃子散
《养老奉亲》:诃子散
处方:诃子皮5个,大腹5个(去皮),甘草半两(炙),白术半两(微炒),草豆蔻14个(用面裹,烧令面熟黄,去面,并皮用),人参(去芦头)半两。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少许,大枣2个,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养老奉亲》
《三因》卷九:诃子散
处方:诃子(炮,去核)、甘草(炙)、厚朴(姜制,炒)、干姜(炮)、草果(去皮)、陈皮、良姜(炒)、茯苓、神曲(炒)、曲糵(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水1盏,煎7分,加盐,候发刺不可忍时服;如速,则盐点。
摘录:《三因》卷九
《博济》卷三:诃子散
处方:诃子(炮,去皮)、厚朴(去皮,姜汁涂,炙黄香)、甘草(炙)、白术(炒)、草豆蔻(炮,去皮)、陈橘皮(去瓤)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诃黎勒汤(《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摘录:《博济》卷三
《保命集》卷中:诃子散
处方:诃子1两(半生,半熟),木香半两,黄连3钱,甘草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木香、黄连,香连丸也,行气清火,止痢厚肠;甘草、芍药,甘芍汤也,甘缓酸收,和中止痛;加诃子涩以收脱;加白术补以强脾;厚朴除湿散满,平胃调中,故更借以去余邪也。
2.《医林纂要》:诃子酸苦涩,补敛肺气,止泻收脱,其用半生半煨者,生以上行肺,煨以下敛大肠;木香辛苦,能行下焦无形之气以达于上而调和气血,降上焦有形之物以行于下而决渎去秽;黄连苦以降火而能厚肠,用茱萸炒即左金丸,引肺气下行以止肝之过于疏泄,以黄连合之木香即香连丸,所以行大肠之郁滞而除其热;甘草以厚脾土而生肺金;用白术芍药汤调下,芍药以补敛肺金以敛大肠之气,白术以补土生金,补气而输之肺。
摘录:《保命集》卷中
《博济》卷三:诃子散
处方:诃子半两,大腹(煨熟,和皮用)半两,木香半两,汉防己半两,紫苏茎子半两,干木瓜半两,羌活半两,芍药半两,沉香半两,杉木节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分作10服。
功能主治:地方多卑湿处而致脚气疼,多厥状,发热肿闷,或上攻,或即吐逆;及风气上冲。
用法用量:诃黎勒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摘录:《博济》卷三
《丹溪心法附余》卷五:诃子散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