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蛤蚧丸

目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蛤蚧丸

:蛤蚧1对(去、足,温水浸,去膜,刮了血脉,用好诃子,去核)阿胶熟地黄 麦门冬(去细辛(去苗)甘草)各15克

制法:上药研末,蜜如皂子大。

功能治:止咳。治积劳,久咳,失音

用法用量:每次服1,含化,不拘时候服。

备注:中蛤蚧补为君;熟地、麦门冬、阿胶滋阴,助蛤蚧以润诃子,共为臣;细辛辛以,使收中有,并防熟地辈滋腻太过,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使。诸药用,共奏止咳之功。

:本蛤蚧”,与剂型不符,现据《普济》卷二三一改作“蛤蚧”。

摘录:《三因极一病论》卷十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蛤蚧丸

:蛤蚧()1对,葶苈子(纸上研)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2两,款冬1两,贝母(去)1两,诃黎勒皮1两,甘草,锉)半两。

制法:上除葶苈杏仁外,为末,研2味再研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后桑白皮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圣惠》卷三十一:蛤蚧丸

:蛤蚧1枚(涂微黄),人参半两(去芦头),白前1两半,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猪牙皂半两(去黑皮,涂微焦,去子),汉防己1两半,紫菀1两(洗去苗土),甘草3分(微赤,锉),羚羊角屑3分,槟榔2两,贝母1两(,微黄),甜葶苈2两(隔纸紫色),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尖,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骨蒸劳,咳嗽,涎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20,以桃仁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蛤蚧丸

:蛤蚧(去鳞,)1对,桂(去粗皮)1两,木香1两,五灵脂1两,乌梅(去核)20枚,甘草,锉)1分。

制法:上为细末,枣肉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劳,肢体无力,吃食减少,胸不利,咳嗽涎唾;兼妇人劳,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盐汤送下,妇人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圣惠》卷四十六:蛤蚧丸

:蛤蚧1对(头尾全者,涂令微黄),汉防己半两,贝母半两(令微黄),甜葶苈半两(隔纸紫色),桑根白皮1两(锉),蝉蜕半两,猪苓半两(去黑皮),赤芍药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1分(微赤,锉),五味子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久咳嗽,涕唾稠粘,上气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后以温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蛤蚧丸

:蛤蚧(全者,)1对,琥珀(研)半两,珍珠末1分,海藻(洗去咸,)1分,肉豆蔻(去壳)1枚,大黄(锉碎,)1分,昆布(洗去咸,)半两。

制法:上为末,枣肉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肿塞。

用法用量:每服20木通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圣惠》卷七十:蛤蚧丸

:蛤蚧1对(涂令黄),紫菀1两(洗去苗土),款冬1两,鳖甲1两(涂令黄,去裙襕),贝母1两,皂荚子仁1两(微),杏仁1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妇人咳嗽不止,渐成劳

用法用量:每服20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蛤蚧丸

:蛤蚧1对(雌雄头尾全者,),人参半两,半夏(汤洗7遍,切,)1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蜜拌黄,研)1两,栝楼(大者)2枚(去皮子,取肉熟,研),阿胶)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1分,干枣(熟,去皮核,研)2两。

制法:上药除研者外,为细末,研匀,入生蜜少许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久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0,空、临卧以糯米饮或熟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蛤蚧丸

:蛤蚧2对(涂),人参1两半,芸苔子1两半,桔梗)1两半,知母)1两半,紫苏1两半,猪牙皂荚()1两半,鳖甲(去裙襕,)1两半,槟榔(锉)1两半,白前1两半,柴胡(去苗)2两,防己1两半,杏仁(汤去皮尖双仁,)1两半,羚羊角(镑)1两半,郁李仁,去皮)1两半,紫菀(去苗土)1两半,猪苓(去黑皮)1两半,甜葶苈(隔纸)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咳嗽唾脓,及肺痿羸瘦,涎涕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10-15,食后人参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蛤蚧丸

:蛤蚧()1对,天门冬(去)1两,麦门冬(去)1两,生地黄)1两,贝母(去)4两,款冬)2两,紫菀(取须,)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300枚(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肺劳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0-15,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济生》卷四:蛤蚧丸

:蛤蛤1枚(),皂角(不蛀者,,去皮子)2款冬1两,木香(不见)1两,杏仁(去皮尖,童便浸1昼夜,控干,蜜)1两,天麻1两,半夏(汤7次)1两,熟地()1两,五味子1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积劳咳嗽,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5-20,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济生》卷四

《圣惠》卷二十七:蛤蚧丸

:蛤蚧1对(头尾全者,涂令黄),贝母1两(微黄),紫菀1两(去苗土),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鳖甲2两(涂令黄,去裙襕),皂荚仁1两(令焦黄),桑根白皮1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虚劳咳嗽,及上气

用法用量:每服20,以大枣汤送下,1日2-3次。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三因》卷十:蛤蚧丸

:蛤蚧1对(去足,温水浸,去膜,刮了血脉,用好),诃子,去核)半两,阿胶)半两,熟地黄半两,麦门冬(去)半两,细辛(去苗)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皂子大。

功能治:积劳,久咳失音邪气,胸中积作痛。

用法用量:本蛤蚧”,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改。

摘录:《三因》卷十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蛤蚧丸

:蛤蚧()1对,黄连半两,知母(切,)半两,鳖甲(去裙襕,)半两,紫菀半两,桑根白皮(锉)半两,天门冬(去)半两,人参半两,黄耆(锉)半两,甘草)半两,柴胡(去苗)半两,皮半两,生地黄)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分,细辛(去苗)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热劳烦躁,面赤口干酸痛,夜多盗汗咳嗽壅,力乏促。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后卧时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蛤蚕散

下一篇 蛤蚧保和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