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子丸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茴香子丸
处方:茴香子(舶上者妙)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巴戟天(去心)2两,蜀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2两,牛膝(酒浸1宿,焙)2两,肉苁蓉(酒浸令软,细切,焙)2两,青盐(研)2两。
制法:上药除青盐外,为末,研拌令匀,烂煮羊肾或猪肾2-3对,去筋膜细切,烂研和药,入杵臼捣令匀熟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劳。肌肤瘦瘁,面色黄黑,四肢无力,脚膝疼痛,大便不调;或风虚上攻,头眩目暗,肢体沉重,昏愦嗜卧。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圣惠》卷九十二:茴香子丸
《圣惠》卷七:茴香子丸
《圣惠》卷九十八:茴香子丸
处方:茴香子1两,桂心1两,巴戟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补骨脂1两(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末,用羊肾2对,切去筋膜,以酒2升,煮令酒尽,烂研,和诸药末,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茴香子丸
处方:茴香子(炒)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取红)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巴戟天(去心)1两,木香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青盐(别研)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阿魏(醋化,面和作饼,炙)1两,楝实(锉,炒)1两,干蝎(去土,炒)1两,荜澄茄1两,补骨脂(炒)1两,葫芦巴1两,大戟1两,肉豆蔻(去壳)3枚,硫黄(舶上者,研)2两。
制法:上为末,用白羊肾4对,去筋膜,沙盆内研如面糊,将药一处入木臼中,更入炼蜜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元气痛,煨葱白热酒送下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茴香子丸
处方:茴香子3两(微炒,为末,以米醋2升熬如饧),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木香3分,狼毒(炒)3分,当归(切,焙)3分,阿魏1两(研,以酒1升,煎取半),硇砂1两半(沸汤化,澄熬取霜,入阿魏煎中同熬如饧,入茴香煎,搅匀),自然铜(煅,醋淬,研)1两半。
制法:上药除煎研外,为末,同入煎内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如硬入炼蜜少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茴香子丸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茴香子丸
处方:茴香子(炒)2两,肉苁蓉(酒浸,切,焙)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好酒1升,并猪肾1对细切,和药都1处浸1宿,取出焙干,捣罗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茴香子丸
处方:茴香子(炒)3分,木香3分莱菔子(炒)半两,厚朴(去粗皮,半生锉,半用姜汁炙)1两,桂(去粗皮)3分,干姜(炮)3分,蓬莪荗(煨,锉)3分,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3分(研膏)。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茴香子丸
《圣济总录》卷九十:茴香子丸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