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蛤丸
《圣惠》卷五十四:海蛤丸
处方:海蛤1两(研细),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赤茯苓1两,桑根白皮1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汉防己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遂半两(煨令微黄)。
制法:上为末,别捣葶苈如泥,纳药末中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饮送下,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外台》卷二十引《广济方》:海蛤丸
处方:昆布(洗)4分,橘皮4分,赤茯苓4分,汉防己4分,海蛤(研)4分,郁李仁4分,桑根白皮4分,泽漆(炙)4分,槟榔4分,杏仁(去皮尖)4分,大黄6分,葶苈子20分(微火熬令黄)。
注意:忌食热面、冷滑、大酢。
《宣明论》卷十一:海蛤丸
处方:海蛤1两,半夏1两,芫花(醋炒)1两,红娘子(去翅足)1两,诃子(炒)1两,玄胡索1两,川楝子(面裹煨,去皮)1两,茴香(炒)1两,乳香3钱,硇砂半两,朱砂(半入药,半为衣)1两,没药1两(研),当归1两半。
功能主治:妇人小便浊败,赤白带下,五淋脐腹疼痛,寒热,口干,舌涩,不思饮食。
摘录:《宣明论》卷十一
《圣惠》卷五十四:海蛤丸
处方:海蛤1两(研细),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海藻1两(洗去咸味),昆布1两(洗去咸味),赤茯苓1两,汉防己2两,泽漆1两,桑根白皮2两(锉),木通2两(锉)。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洁古家珍》:海蛤丸
处方:海蛤(醋淬3遍)1钱,当归1钱,海金沙1钱,腻粉1钱,硇砂1钱,海藻半两,粉霜半两,水蛭21个(炒),青黛1钱,滑石1钱,乳香1钱,朱砂2钱(为衣),地胆21个(去头足翅)。
功能主治:(疒颓)疝。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灯草汤,空心服之。小便下冷浓恶物乃效,却以黄连、紫河车、板蓝根各2钱,煎汤漱口。
摘录:《洁古家珍》
《圣惠》卷四:海蛤丸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海蛤丸
处方:海蛤半两,白瓷屑(定州者,研,水飞过)1两,滑石(研)半两,商陆(切,焙)半两,漏芦(去芦头)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取生何首乌自然汁1升,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卒淋涩不通。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海蛤丸
处方:海蛤(研如粉)1两半,诃黎勒皮(焙)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半,赤芍药1两半,牵牛子(炒令熟)1两半,桑根白皮(炙,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贝母(去心,焙)1两,白槟榔(锉)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别研)1两,大黄(炒,锉)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功能主治:脚气上冲,头目面浮肿,咳嗽喘乏,气促胸胀,两胁硬,腰重,小便涩,胯冷,腿膝疼肿乏力。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圣济总录》卷八十:海蛤丸
处方:海蛤(烧灰)半两,滑石(研)1两,凝水石(研)1两,白丁香(研)50枚,腻粉1钱,粉霜1钱。
制法:上为末,面糊和作饼子,以湿纸裹,烧熟,捣罗为末,薄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圣济总录》卷八十:海蛤丸
处方:海蛤(别研)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狼毒(煨熟)3分,桑根白皮(炙,锉)1两,玄参(微炙)1两,腻粉半两,薏苡仁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防己1两,葶苈(炒紫色,研)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
制法:上药除海蛤外,捣罗为末,同海蛤再研匀,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橘皮汤送下,日3次,5日后觉齿痒即住药。先服大枣散,后服本方。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海蛤丸
处方:海蛤(研)3分,葶苈(隔纸炒)1两,桑根白皮(切)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炒)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炒)半两,防己(锉)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渐加至30丸,米饮送下,早、晚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海蛤丸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海蛤丸
处方:海蛤(研)2两,木香1两1分,桂(去粗皮)半两,防己1两,诃黎勒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槟榔1两半(锉),旋覆花1两,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1分,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研)2两。
功能主治:鼓胀。四肢羸瘦,喘急息促,食饮渐减,小便涩少,小腹妨闷。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普济方》卷三三一引《博济》:海蛤丸
处方:舶上茴香、半夏、芫花(醋炒令干)、红娘子(去翅头足,略炒)、玄胡索、川苦楝、硇砂(去砂石取霜用)、海蛤、芫青(去头足,微炒)各等分。
《圣惠》卷五十八:海蛤丸
《圣惠》卷五十四:海蛤丸
《医学纲目》卷十六引丹溪方:海蛤丸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