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骨丹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换骨丹
处方:麝香(研.半钱)、桂心(一两半)。甘松(去土)、川乌(生用.去皮脐)、白芥子(炒)、藿香、草乌(去皮脐.生用)、海桐皮(炒)、何首乌、羌活、龙脑(研)、骨碎补(去毛.炒)、牛膝(酒浸.炒)、威灵仙(去土)、桑皮(炒)、槐角、木鳖子(炒)、青皮(去白)、自然铜(醋淬七次.研)、陈皮(去白),各二两。白芷、防风、甜瓜子(炒)、萆薢(炒)、五灵脂、川芎、甘草(盐水炙)、苦参、白胶香,各半两。朱砂(二两为衣),麻黄(去根节.一十斤.河水七斗.煮减半.去滓.澄清再煎如饧.磁器手贮)。
炮制:上为细末,用麻黄膏子,入炼蜜少许,搜成剂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食后搥碎,茶酒任下,或用生姜自然汁,更入酒半盏化开服,可更进酒一二盏投之,日二服,至三日于病处微汗为效,至十日大效。药性稍热,病寒者多效。
《御药院方》卷一:换骨丹
处方:麝香(研)4.5克 桂(去粗皮)45克 麻黄5千克(去根、节,用水适量浸,煮减半,去滓澄清,再煎,入锡瓷器收贮)朱砂60克(为衣)甘松(去土)川乌头(生,去皮、脐)白芥子(炒)藿香 草乌头(生,去皮、脐)海桐皮(炒)何首乌 羌活 龙脑(研)骨碎补(去毛,炒)牛膝(酒漫)威灵仙(去土)桑白皮(炒)槐角 木鳖子(炒)自然铜(醋淬七遍,研细)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30克 白芷 防风 甜瓜子(炒)萆薢(炒)五灵脂 川芎 甘草(盐炙)苦参 白胶香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用麻黄膏子,入少量熟蜜搜和成剂,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
用法用量:每服1丸,捶碎,食后茶、酒任下;或用生姜自然汁,更入酒适量化开服。可更进酒适量,日二服。至三日,于当病处微汗为效。但药性稍热,病寒者多效。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医学纲目》卷十二:换骨丹
《急救仙方》卷六:换骨丹
制法:上为末,用生豆腐2两,捣和成饼子,沸汤煮令浮,再沸,取出,煮时最要斟酌,盖煮太过则药力轻,煮不及则药力又过重也。又用米泔浸过苍术3两(焙干),天麻1两(明净者),全蝎半两(洗去头足,微炒),与草乌饼子同研为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至晚勿食,每服20丸,临卧嚼木瓜、温酒送下。中夜药透遍身及脚上,觉麻痹即其效也。
摘录:《急救仙方》卷六
《三因》卷十五:换骨丹
制法:以盐泥固济,候干,火煅存2分性,为末;巴豆半两,去皮膜,顺手研,青州枣7斤,去核,入巴豆膏在枣中,火烧令焦,存巴豆5分性,将枣、巴豆烂研如泥,入前2味末,同研匀,以醋煮糊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7丸,虚者4-5丸,用温齑汁下。候利恶物如脓血、烂鱼肠即住。即此2-3服,未利,更加1-2丸,次服遇仙丹。
摘录:《三因》卷十五
《宣明论》卷三:换骨丹
处方:麻黄(煎膏)、仙术、香白芷、槐角子(取子)、川芎、人参、防风、桑白皮、苦参、威灵仙、何首乌、蔓荆子、木香、龙脑(研)、朱砂(研)、麝香(研)、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桑白单捣细,以麻黄膏和就,杵15000下,每两分作10丸。
功能主治:瘫痪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一切风痛,暗风。血滞而不流,卫气遏而不通,风寒湿气相搏筋骨之间,内舍偏虚,发为不遂之病,气感八风,血凝五痹,筋挛骨痛,一切风证。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硬物击碎,温酒半盏浸,以物盖不可透气,食后、临卧一呷咽之。衣盖覆,当自出汗即愈,以和胃汤调补,及避风寒。
摘录:《宣明论》卷三
《扁鹊心书·神方》:换骨丹
处方:当归2两,芍药2两,人参2两,铁脚威灵仙2两,南星3两,乳香(去油)2两,没药(去油)2两,麻黄3斤(去节,另煎膏)。
制法:上为末,先将前5味和匀,后入乳香、没药,以麻黄膏和匀,为丸,如弹子大。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换骨丹
《中藏经·附录》:换骨丹
处方:桑白皮2两,川芎2两,吴白术2两,紫河车2两,威灵仙2两,蔓荆子2两,人参2两,防风2两,何首乌2两,地骨皮1两,五味子1两,木香1两,苦参1两,犀角半两,麝香半钱,龙脑半钱。
制法:上为细末,用苍术半斤、槐角半斤,以地黄3斤去根、不去节,锉细,上用河水1斗8升(井水亦得),同熬至3-4升,去滓,留清者,再熬成膏,和前药,每两作8丸,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一切卒中,手足顽麻,腰膝沉重,左瘫右痪,四时伤寒,妇人血滞,小儿惊搐。
用法用量:截四时伤寒,妇人血滞,产前产后,每服1丸,酒1盏,碎捶,浸至夜,温动化散,临睡和滓服;小儿惊搐,每服半丸,米饮化下。
摘录:《中藏经·附录》
《王氏医存》:换骨丹
《医方类聚》卷二十三引《医林方》:换骨丹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