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槟榔散
《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槟榔散
处方:槟榔60克 人参22.5克 茯苓30克 橘皮22.5克 荜茇22.5克
用法用量:取生姜75克,连皮捣,绞取汁,加温,入药末3克搅调,顿服之,日一服,渐加药至4.5克。下利多则减量,以微利为度。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酢物、生冷、油腻、猪,鱼等。
《普济方》卷二三八引《产经》:槟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槟榔散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槟榔散
《重订严氏济生方》:槟榔散
处方:槟榔 半夏(汤泡七次)杏仁(去皮、尖,炒)桔梗(去芦,锉,炒)橘红 旋复花(去枝、梗)干姜(炮)白术各30克 人参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胸膈痰饮,腹中虚鸣,食不消化,或加呕逆,或臂痛项疼。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古今医统》卷七十一:槟榔散
《圣惠》卷四十七: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赤芍药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芎1两,桂心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前胡1两(去芦头),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大腹皮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惠》卷四十九:槟榔散
处方:槟榔半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半两(锉,微炒),赤芍药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干姜1两(炮裂,锉),桂心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活幼口议》卷十八:槟榔散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1钱,小者半钱,熟水调服。
各家论述:《医林纂要》,槟榔、木香以升降上下之气,甘草、人参以安养中气,气壮且和,而后虫(匿虫)不生;君黄连以厚肠胃,清湿热,而黄连、槟榔皆可杀虫。又苦坚肾水,宣散阳明之火,故可治肾疳齿牙宣露。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八
《圣惠》卷三: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防风3分(去芦头),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羌活3分,当归3分(锉,微炒),肉桂半两(去皱皮),赤芍药3分,大麻仁1两,芎3分,木香3分,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赤茯苓1两,木通3分(锉),羚羊角屑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疏风调气,利四肢。主肝脏风毒,流注脚膝,筋脉拘急疼痛,大便秘涩,心胸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
《圣惠》卷四十五: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旋覆花半两,犀角屑1两,桂心半两,紫苏茎叶1两,赤茯苓1两,木通半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前胡1两(去芦头),桑根白皮1两(锉),白前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2-7寸,豉10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济生》卷四:槟榔散
《朱氏集验方》卷二:槟榔散
《洞天奥旨》卷十一:槟榔散
《普济方》二四四引《卫生家宝》:槟榔散
《普济方》卷二九六引《鲍氏方》:槟榔散
《疮疡经验全书》卷三:槟榔散
《圣惠》卷五十七:槟榔散
处方:槟榔2两,桑根白皮3分(锉),芜荑仁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又取酸石榴东引根2握,锉碎,以浆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令温调下2钱,5更初服药,至明未有所下,即便再服。当日且宜吃粥,未服药前,宜先嚼淡肉干脯咽汁,汁引动虫后,即服药。每以月1-3日服之,余日勿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七
《圣惠》卷十一: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白术1两,木香3分,人参1两(去芦头),诃黎勒皮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姜、枣,和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直指》卷六:槟榔散
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木香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吴茱萸半两(汤浸7次,焙干,炒),干木瓜1两,紫苏茎叶1两。
制法:上为散。
《圣惠》卷四十五:槟榔散
《不居集》下集卷十二:槟榔散
《圣惠》卷四十五: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猪苓1两(去黑皮),木瓜1两(干者),紫苏茎叶1两,桑根白皮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圣惠》卷四十八: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沉香半两,白蒺藜半两(微炒,去刺),木香半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诃黎勒皮1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麝香1分(研入)。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保命集》卷中:槟榔散
《医方类聚》卷一二九引《王氏集验方》:槟榔散
处方:茯苓皮、槟榔、枳壳、桑白皮、紫苏叶、大腹皮、猪苓(去黑皮)、泽泻、白术、川羌活、川芎、葶苈子(隔纸炒)、陈皮、甘草、商陆、木通、生姜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煎至1盏,1日3服。
《魏氏家藏方》卷八:槟榔散
处方:干生姜、紫苏茎叶、陈橘皮(须久年者,去白)、桔梗(炒,去芦)各等分。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2盏,煎至8分,去滓,下槟榔末2钱,再煎3数沸,食稍空时服之;徐徐行履,药力过,又进1服。
注意:忌一切咸物。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八
《圣惠》卷十四:槟榔散
处方:槟榔3分,羚羊角屑3分,木香3分,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微炒),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四十五: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桑根白皮1两,茯神3分,地骨皮3分,黄连3分(去须),葳蕤3分,麦门冬3分(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川升麻3分,犀角屑1两,赤芍药半两(锉),黄耆半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服乳石致脏腑壅滞,发脚气肿满,四肢烦疼,口干心躁,夜卧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圣惠》卷四十八: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赤芍药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芎半两,赤茯苓半两,柴胡1两(去苗),木香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当归2分(锉碎,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医学纲目》卷二十八:槟榔散
《圣惠》卷四十五: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独活半两,赤茯苓半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半两,沉香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芎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医统》卷七十一:槟榔散
《圣惠》卷四十八: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赤茯苓3分,赤芍药3分,食茱萸3分,京三棱3分,诃黎勒皮3分,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十三: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榆白皮1两(锉),桂心半两,滑石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得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五十一: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人参1两(去芦头),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枯梗半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干姜1分(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直指》卷二十四:槟榔散
《医学心悟》卷三:槟榔散
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二四五:槟榔散
《圣惠》卷五十一:槟榔散
处方:槟榔3分,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两,白术2两,桂心3分,人参1两(去芦头),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朱氏集验方》卷十二:槟榔散
处方:全蝎7个,斑蝥14个,巴豆14粒,槟榔1个,麻油15两,用麻油慢火煎,先入全蝎,次入斑蝥,次入巴。随巴下槟榔,见巴黑色,方入黄蜡1两,候熔,去前4味药滓不用,只用蜡油,入后药:黄柏皮2钱(炙),雄黄1钱(研),生硫黄1钱(研),蛇床子2钱(研),虢丹1钱(水飞),海螵蛸1钱,白胶香、黄连、杏仁、轻粉、麻油(胶香与油先溶)。
制法:上为细末。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二
《圣惠》卷五十: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人参1两半(去芦头),肉豆蔻1两(去壳),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荜拨1两,高良姜1两(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五膈气。脾胃寒,不能下食,呕吐酸水,时时胸膈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七:槟榔散
处方:槟榔3分,茴香子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当归3分(微炒),芎3分,丁香半两,白豆蔻3分(去皮),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木香3分,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
《圣惠》卷十四: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麦糵(炒令微黄)1两,白术1两,人参(去芦头)1两,曲2两(炒令微黄),桔梗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五十: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白术1两,诃黎勒皮1两,陈橘皮1两半(汤浸,去白瓤,焙),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桂心1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五十一: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人参1两,桂心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赤芍药1两,川大黄2两半(锉碎,微炒),白术1两,泽泻1两,木香1两,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槟榔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杨氏家藏方》卷二十:槟榔散
《普济方》卷二九九引《肘后方》:槟榔散
《圣惠》卷四十八:槟榔散
处方:槟榔半两,芎半两,桔梗半两(去芦头),当归半两(锉,微炒),桂心半两,赤芍药半两,白术半两,木香半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槟榔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千金》卷十五:槟榔散
处方:槟榔8枚(皮子并用),人参2两,茯苓2两,陈曲2两,厚朴2两,麦糵2两,白术2两,吴茱萸2两(一方有橘皮1两半)。
制法:上药治下筛。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脾寒,饮食不消,劳倦气胀噫满,虽用槟榔皮子、曲糵、厚朴,不得吴茱萸之温中下气,噫满必不能除;不得参、芩、白术之扶助胃气,冷食必不能化。尤妙在和滓酒服,以行温散之力也。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槟榔散
《圣惠》卷四十九: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木香半两,白术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芍药3分,桑根白皮3两(锉),木通2两(锉),牵牛子2两(微炒),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圣惠》卷四十五:槟榔散
处方:槟榔3分,木通1两(锉),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紫苏茎叶1两,川升麻2分,黄芩2分,瞿麦3分,赤茯苓3分,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脚气。大小便秘涩,腹壅闷,脚膝烦疼,口干咽燥,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圣惠》卷四十八: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牵牛子1两,木香半两,白术3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高良姜半两,诃黎勒皮3分,枳实半两(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三十八:槟榔散
处方:槟榔半两,赤茯苓3分,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枳实3分(麸炒微黄),木香半两,赤芍药半两,芎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烦热,心膈痞满,大肠气塞,腹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普济方》卷一九四:槟榔散
处方:槟榔、白茯苓、白附子、白术、芫花、蓬术、大戟、甘遂、黑牵牛、巴戟、青皮、荆三棱(炒)、肉桂、茴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1钱,用樟柳根煎汤调服。一更前后取脚上水;二更煎升麻汤下,取面上水;三更煎赤小豆汤下,取手上水;四更煎桑白皮汤下,取肚中水;五更煎茶酒下,取膜中水。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四
《普济方》卷三十九:槟榔散
《袖珍》卷二:槟榔散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槟榔散
《圣惠》卷四十三:槟榔散
《伤寒总病论》卷三:槟榔散
《圣惠》卷四十三: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海藻1两(洗去咸味),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木香半两,芎1两,桂心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普济方》卷三八八:槟榔散
《圣济总录》卷九十九:槟榔散
用法用量:欲服药,隔宿不吃晚食,放饥睡,先用盐、醋等炙杂肉脯1片香熟,次日五更,令病人空腹嚼脯咽津,却吐出肉,用温米饮调槟榔末1钱匕,顿服即睡。至午前取下虫方可食,甚者不过再服,月一至初五以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槟榔散
处方:槟榔(锉)1两,木香1两,郁李仁(微炒,去皮)3分,桂(去粗皮)3分,吴茱萸(汤洗3遍,焙干,炒)半两,牛膝(去苗,酒浸,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匕,食前煎桑根白皮,木通汤调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圣惠》卷十七: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白术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麦糵1两(麸炒微黄),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槟榔散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槟榔散
《圣惠》卷四十三:槟榔散
《圣惠》卷五:槟榔散
处方:槟榔3分,白术1两,草豆蔻半两(去皮),诃黎勒1两(煨,用皮),丁香1分,人参1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清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忌生冷,油腻。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三: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五味子1两,白术1两,桔梗1两(去芦头),酸枣仁1两(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沉香1两,白茯苓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肝气不足,虚寒,胸胁下痛胀满,气急,目昏浊,视物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三
《青囊秘传》:槟榔散
《圣惠》卷四十四:槟榔散
处方:槟榔3分,泽泻半两,牡丹半两,桂心半两,羌活半两,赤芍药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防风半两(去芦头),赤茯苓半两,羚羊角屑半两,木香半两,川大黄1两(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既月)腰疼痛不止,是膀胱风壅气盛,血脉滞留于腰间,故攻击而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圣惠》卷九: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牵牛子1两(微炒),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5日,少阴受病,口舌干燥,烦渴欲水,心膈不利,大肠秘涩,其脉滑,气逆不顺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茶调下,不拘时候。良久,吃姜粥,利2-3行,如未利再服。
摘录:《圣惠》卷九
《圣惠》卷十三: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当归(锉,微炒)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川朴消1两,赤茯苓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空心稍热服,如人行5-7里再服。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三
方出《圣惠》卷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十一:槟榔散
《普济方》卷三○一:槟榔散
《圣惠》卷四十五: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桑根白皮1两(锉),紫苏茎叶1两,诃黎勒皮1两,罗卜子1两(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2-7寸,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御药院方》卷九:槟榔散
《幼幼新书》卷十九引《形证论》:槟榔散
《圣惠》卷九:槟榔散
处方:槟榔半两,诃黎勒皮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3分(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葱白1茎,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瑞竹堂方》卷三:槟榔散
《圣惠》卷十一:槟榔散
处方:槟榔半两,诃黎勒1两(用皮),桑根白皮半两(锉),木香1分,桂心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枚,煎至5分,即去姜、枣,和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朱氏集验方》卷二: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个,草果子1个,乌梅1个,常山、柴胡、干葛、厚朴(制)、甘草。
用法用量:先锉草果子、乌梅,其余五味只以槟榔为则,作1服。常山多些,小有热多,干葛加些小,生姜1大块,擘破,用大汤盏作酒1盏半,于未发之前1日,煎取1盏半,临卧取1盏服之,留滓半盏,又添起水酒共1盏半,浸滓到天明,再煎取1盏服之,只可作1服便愈,好后却忌口2-3日方佳。如热多,则加水,寒多,则加酒。直要慢火煎,生则吐人。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二
《圣惠》卷五十八: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牵牛子1两(微炒),桑根白皮1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活人书》卷十八:槟榔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槟榔散
《圣惠》卷二十九:槟榔散
《圣惠》卷二十九:槟榔散
处方:槟榔3分,赤茯苓1两,木香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木通半两(锉),赤芍药3分,瞿麦3分,当归3分,大腹皮1两(锉),紫苏茎叶3分,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3分。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频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三十一:槟榔散
处方:槟榔3分,赤芍药3分,木香3分,赤茯苓1两,桔梗1两(去芦头),诃黎勒3分(煨,用皮),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京三棱1两(煨,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圣惠》卷三十一:槟榔散
《圣惠》卷五十七:槟榔散
《圣惠》卷三十八: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川芒消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心燥烦热,痰结,不下饮食,大小肠壅滞,腰背疼重。
用法用量:每服2钱,煎竹茹汤调下,如人行10里再服。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圣惠》卷四十八: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京三棱1两(炮,锉),木香1两,桂心半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积气,腹胁坚急,心胸胀满,不能饮食。寒疝积聚,胸腹坚急,胀满不食。
用法用量:槟榔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四十二: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前胡1两(去芦头),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细辛半两,赤茯苓1两,桂心1两,紫苏茎叶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圣济总录》卷九十九:槟榔散
《圣惠》卷六十:槟榔散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槟榔散
《圣惠》卷九十二:槟榔散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槟榔散
处方:槟榔(锉)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干)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芍药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干姜(炮裂)1分,牵牛子5两(入糯米100粒同炒,米色黄即住,捣罗取末3两,其滓不用)。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空心温酒调下。服药了吃少姜粥,良久利下腰间积滞物;如不利,即加至4钱匕,以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槟榔散
处方:槟榔半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木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五味子1两,甘草1两(炙)。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谷劳。身重,四肢少力,食已好卧,昏愦。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博济》卷五:槟榔散
《圣惠》卷二十三:槟榔散
《圣济总录》卷九十九:槟榔散
方出《圣惠》卷四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七:槟榔散
《圣济总录》卷九十九:槟榔散
处方:槟榔(锉)1两半,当归(切,焙)3分,鹤虱3分,贯众(锉)半两,雷丸(炮)半两,芜荑仁(微炒)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煎枣汤调下,至晚再服,渐加至3钱匕。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圣惠》卷六十七: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刘寄奴1两,桑寄生1两,熟干地黄1两,赤芍药3分,当归3分(锉,微炒),龟壳1两(涂酥炙令微黄),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圣惠》卷六十七:槟榔散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长肉止痛,生肌。主痈疽疮疖脓溃之后,外触风寒,肿焮结硬,脓水清稀,出而不绝,内腠空虚,恶汁臭败,疮边干急,好肌不生;及疗疳瘘恶疮,连滞不愈,下疰臁疮,浸溃不敛。
用法用量:薄贴于疮上。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槟榔散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槟榔散
功能主治:脚气浮肿,渐变成水,心腹胀满,大小便不通,气急喘息。
用法用量:每服以童子小便1盏,先煎大腹皮1枚,木香末2钱匕,至8分,去滓,次下槟榔末3钱匕,更煎1-2沸,和滓空心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圣惠》卷四十三:槟榔散
处方:槟榔3分,当归1两(锉,微炒),蓬莪荗3分,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阿魏1分(面裹煨,令面熟为度),木香3分。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圣惠》卷五十三: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桑根白皮1两(锉),赤茯苓1两,紫苏茎叶1两,木通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消渴。饮水不止,小便复涩,心腹连膀胱胀闷,胸膈烦热。
用法用量:槟榔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八十八:槟榔散
处方:槟榔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牵牛子半两(微炒),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温水调下,1日2-3服。量稍大增之,以利为效。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圣惠》卷八十八:槟榔散
处方:槟榔半两,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1分,柴胡1分(去芦头),知母1分,人参1分(去芦头),地骨皮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圣惠》卷八十三:槟榔散
《圣惠》卷七十九: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车前子3分,冬瓜仁2分,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木通1两(锉),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当归半两(锉,微炒),滑石1两,川朴消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圣惠》卷七十五:槟榔散
处方:槟榔3分,枳实半两(麸炒微黄),人参半两(去芦头),柴胡半两(去苗),赤茯苓半两,草豆蔻1两(去皮),白术3分,木香半两,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枳实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圣惠》卷七十五: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白术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1两,芎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圣济总录》卷六十二:槟榔散
处方:槟榔(生锉)1两,京三棱(煨)1两,蓬莪荗(煨)1两,甘草(炙)1两,茴香子(炒)1两,益智子(去皮,炒)1两,青橘皮(去白,焙)1两,干姜(炮)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沸汤调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槟榔散
《圣惠》卷九十二:槟榔散
《圣惠》卷八十八:槟榔散
处方:槟榔半两,赤茯苓1分,神曲1分(炒微黄),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麦糵1分(炒微黄),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饱太过,脾气稍壅,面色赤黄,手足俱热,心腹胀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2寸,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4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刘氏方》:槟榔散
《圣济总录》卷一三九:槟榔散
《三因》卷十二:槟榔散
《宣明论》卷六:槟榔散
《卫生总微》卷十八:槟榔散
《卫生总微》卷十三:槟榔散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用1钱,煎楝根白皮汤调下。须在月初五四日间,至五更头,先嚼肉脯1小片,只咽其汁,少顷服药,至日午前虫下。
注意:食粥1-2日,不须服补药。忌生冷硬物5-7日佳。如楝根赤者,不堪用,用即害人。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三
《圣惠》卷六十四:槟榔散
处方:槟榔半两,甘草半两(锉),郁金半两,木香半两,黄连半两(去须),麝香1分(细研)。
制法:上为细散,研和令匀。
功能主治:冷疮不愈。
用法用量:先取砒霜少许安疮上,用生油调散敷之;有脓水,即干掺于上;如法系裹,日再换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
《御药院方》卷十:槟榔散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槟榔散
处方:槟榔(锉)2两,诃黎勒(煨,去核)2两,吴茱萸(陈者,汤洗,焙干,炒)1两半,牵牛子(微炒)3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童便半盏,空心调下。如患阴阳二毒、伤寒及脚气亦可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幼幼新书》卷三十一引茅先生方:槟榔散
《圣惠》卷七十一:槟榔散
处方:槟榔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半两,木香半两,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赤芍药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圣惠》卷七十四: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赤茯苓1两,桔梗半两(去芦头),大腹皮1两(锉),木通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寄生半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槟榔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槟榔散
处方:槟榔(锉)2两,木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白术半两,大戟(锉,炒)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炒)3分,干姜(炮)3分。
制法:上为细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圣惠》卷九十二:槟榔散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槟榔散
处方:槟榔2枚(生),郁李仁(去皮尖,炒)2两,芫花(炒)2两,甘遂(炒)2两,续随子2两,木通(锉)2两,海蛤1钱,陈橘皮(去白,焙)1分,商陆1分。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酒调下,临卧服。至五更取下恶物为验。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圣惠》卷六十六: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枳壳半两(麸炒令黄,去瓤),防风半两(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沉香半两,牛蒡子1两(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槟榔散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槟榔散
《圣惠》卷五十八:槟榔散
《博济》卷二:槟榔散
处方:槟榔、木香、人参、甘草(炙)、荆三棱(劈破,煨)、干姜(炮)、官桂(去皮)、青皮(去白)、厚朴(去皮,用姜汤炙令香黄色)、神曲(炒)、白术(米泔浸1宿,焙干)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醒酒化气。主胸膈注闷,噎塞不快,不思饮食;脾胃一切病,并肾膈气。
用法用量:每服点半钱,入盐少许。如患脾胃病及肾膈气,每服1钱,入盐汤服。
摘录:《博济》卷二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槟榔散
处方:槟榔(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芎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木香半两,大黄(锉,炒)1两,郁李仁(去皮尖双仁,别研)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温水调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槟榔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槟榔散
处方:槟榔(锉,炒)半两,瞿麦穗半两,泽泻(酒浸)半两,防己半两,甜葶苈(隔纸炒)半两,藁本(去苗土)半两,滑石(碎)半两,木香1两,芫花(醋浸,炒令焦黄)1两,干漆(炒令烟尽)半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半两,郁李仁半两(与橘皮同炒,去皮)。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圣惠》卷七十一:槟榔散
处方:槟榔3分,前胡3分(去芦头),赤芍药半两,芎3分,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桔梗半两(去芦头),木香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博济》卷三:槟榔散
处方:白槟榔(煨令微黄)半两,芫花(醋拌令干)1两,泽泻1两,甜葶苈(隔纸于铫子内炒令紫色)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1两,汉防己1两,陈皮(去白,炒)半两,瞿麦(只取花)半两,藁本1分,滑石3分,大戟3分(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1钱,用桑白皮浓煎汤,空心调下。当时取碧绿水,后如烂羊脂,即愈。如未尽,隔日再服,看肿消如故,更不用服。
摘录:《博济》卷三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槟榔散
处方:槟榔(锉)1两,凝水石(煅过)1两,乌头(大者)1枚(去脐皮,生用),吴茱萸1钱半(生用),硫黄半两(研)。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毒肿,或痒或痛。
用法用量:用生油调敷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圣惠》卷七十一: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桔梗3分(去芦头),桂心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当归半两(锉,微炒),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圣惠》卷五十:槟榔散
处方:槟榔3分,前胡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郁李仁2分(汤浸,去皮,微炒),草豆蔻半两(去皮),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干姜半两(炮裂,锉),木香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五十四:槟榔散
处方:槟榔半两,木香半两,桂心半两,紫苏茎叶1两,郁李仁1两半(汤浸,去皮,微炒),赤茯苓1两,木通1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牵牛子2两(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一九二:槟榔散
处方:槟榔末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生姜1两(切),桑根白皮1两(锉),商陆1两(切)。
《圣济总录》卷一四七:槟榔散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