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槟榔丸

目录

      《太平圣惠方》卷六:槟榔丸

      槟榔30克 羌活30克 郁李仁60克(汤浸,去皮、尖,微木香30克 川大黄30克(锉,微牵牛子120克(捣罗取末30”60克)青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麻仁60克(锉,研如膏)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捣,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大肠实热,秘涩不通,心烦闷乱。

      用法用量:每服20,空时用生姜汤送下。

      摘录:《太平圣惠》卷六

      《圣济总录》卷五十:槟榔丸

      槟榔,锉)30克 大黄(锉,)60克 木香15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30克 牵牛子60克(其中30克生捣为末,30克令熟,捣为末)

      制法:上五味,除牵牛子外,捣罗为宋,再入牵牛子末和匀,加炼蜜杵捣匀熟,梧桐子大。

      功能治:大肠受热,秘涩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0,空时用温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普济方》卷三八六:槟榔丸

      黑牵牛90克()青木香 青皮 防风 槟榔各30克

      制法:上药研末,面糊为,如芥子大。

      功能治:小儿遍身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20桑白皮汤下。

      摘录:《普济》卷三八六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槟榔丸

      槟榔,锉)3两,木香1两半,郁李仁(去皮,研细)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大黄(锉)1两半,壳(麸,去瓤)1两,桂(去粗皮)1两,诃黎勒(,去核)1两,干姜)半两,豆蔻(去皮)5枚。

      制法:上为末,入郁李仁同研令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食症

      用法用量:每服15,空送下,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圣惠》卷四十九:槟榔丸

      槟榔1两,壳3分(麸微黄,去瓤),桔梗3分(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白术半两,桂半两,柴胡2两(去苗),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芎半两,豆蔻1两(去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痃癖发,即两胁急满,四肢烦闷,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以温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鸡峰》卷二十:槟榔丸

      :桂干姜茯苓槟榔甘草人参细辛诃子皮、白芍药、壳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忧、食、冷、热。或宿不消,或为霍乱,或气胀,不食,或饮食伤饱。

      用法用量:每服15,空送下,嚼破服亦可。

      摘录:《鸡峰》卷二十

      《普济方》卷三六一:槟榔丸

      :麻逸槟榔、大子、红(香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如麻子大;3岁以下如小麻子大。

      功能治:小儿盘肠(疒钓)。

      用法用量:每服10,萝卜汤送下3日,汤送下3日,霹雳汤送下3日(汤用姜钱10,水1盏,烧秤锤浸水,候沸止去锤,将此下药,号称霹雳汤)。

      摘录:《普济》卷三六一

      《本事》卷三:槟榔丸

      丁香半夏

      槟榔3分,丁香1分(不见),半夏1两(汤洗7次),细辛(去)半两,干姜)半两,人参半两(去芦)。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下停饮冷,头晕眩,睡卧中多涎。

      用法用量:丁香半夏(《医发明》卷一)。

      各家论述:《本事释义》:槟榔气味苦辛温,入足太阴太阳,能消积下气丁香气味辛热,入足阳明太阴半夏气味辛温,入足阳明;细辛气味辛温,入足少阴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下停饮冷,非辛温不能驱逐,非甘温补药不能养正气正气大旺,停饮自去

      摘录:《本事》卷三

      《圣惠》卷五十:槟榔丸

      槟榔1两,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前胡1两(去芦头),高良姜1两(锉),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冷,食饮不下,胸中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普济方》卷一○五引《博济》:槟榔丸

      黑牵牛4两(拣去杂物2两,令香起得;2两生用,重洗,,杵为末;取3两用),槟榔半两,木香1分,陈橘皮1分(去白),干姜1分()。

      制法:上为末,同粟米糊,细研,搜为,如梧桐子大,晒干,以瓷盒盛之。

      功能治:通利三焦,疏逐宽胸化痰涎,胁壅滞,清头,化食毒。

      用法用量:并夜卧,浓姜汤送下30。饮食伤,枣汤送下;涎壅痛头疼,食后生姜汤送下15妇人产前后诸疾,生姜汤送下;止渴,枣汤送下。

      摘录:《普济》卷一○五《博济》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槟榔丸

      槟榔(锉)1两半,陈橘皮(去白,)1两,芜荑1两,牵牛子)1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小豆大。

      功能治:虫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橘皮汤送下,空、日午、临卧各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圣惠》卷六十:槟榔丸

      槟榔2两(捣末),白矾3两(捣碎),黄1两。

      制法:将白矾、黄,入瓷瓶子,以5斤烧令通赤,候冷取出,细研,入槟榔末,相拌令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疾,大肠疼痛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槟榔丸

      槟榔(锉)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1两,赤芍药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1两,诃黎勒(,去核)1两,蓬莪荗(,锉)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胁肋(疒丂)痛,上攻胸。

      用法用量:每服20,温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圣惠》卷八十八:槟榔丸

      槟榔半两,牵牛子半两(微),干姜1分(裂,锉),壳1分(去瓤,麸微黄),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甘草1分(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小儿宿食不化,发热有时。

      用法用量:每服5,空温水送下,晚后再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槟榔丸

      槟榔(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1两,壳(去瓤,麸)1两,干姜,去皮)1钱半,桑根白皮(锉,)半两,牵牛子(微)3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三焦咳,腹满不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后、临卧淡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槟榔丸

      槟榔(生,锉)2枚,巴豆(去皮膜,麸)21粒,青橘皮(汤浸,去白,)半两,牵牛子)1分,大黄湿纸裹,)1分,干漆烟出)1分,硇砂(研)1钱。

      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如绿豆大,以砂为衣。

      功能治:取积聚,消宿食。

      用法用量:每服1-2,温水送下;如要宣转取食积,每服3-5,或7-10,空葱白汤送下,宣后服和人参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御药院方》卷四:槟榔丸

      丁香2钱半,木香2钱半,槟榔半两,舶上丁香皮半两,青皮(去白)半两,陈皮(去白)半两,缩砂仁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肉豆蔻1钱,乌梅(全用)2两,巴豆(不去皮,捣)1两,硇砂研)3钱。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如绿豆大,不得见日并,只中阴干。

      功能治:不宣通,饮食迟化,胸闷,噫气吞酸,头重闷,胁肋刺痛,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3-5,食后生姜汤放冷送下。

      摘录:《御药院》卷四

      《圣济总录》卷十七:槟榔丸

      槟榔(锉)1两,黑牵牛子6两(捣,取粉3两),麦糵2两,防风(去叉)2两,何首乌2两,苦参2两,大黄2两(并生用),陈橘皮(汤浸,去白,)3两,木香1两,羌活(去芦头)1两,皂荚10梃(不蚛者,以水5升挼取浓汁,去滓,为膏)。

      制法:上为末,以皂荚膏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结,大肠不通利,及四肢疮疹瘙痒,夜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0-30,盐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圣济总录》卷五:槟榔丸

      槟榔)半两,防己3分,赤芍药3分,羚羊角(镑)3分,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薏苡仁()1两1分,独活(去芦头)3分,芎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附子裂,去皮脐)1两,防风(去叉)1两,酸枣仁)3分,当归(切,)半两,柏子仁(生用)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3分,熟地黄干,冷捣)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面偏斜,言语謇涩,心烦浊,手脚不随。

      用法用量:每服20,空食前温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槟榔丸

      槟榔(锉)1两,芍药(赤者)1两,桂(去粗皮)1两,干漆烟出)1两,京三棱,锉)1两,蓬莪术,锉)1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如鸡头子大,砂为衣。

      功能治:结强,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生莱菔子一块同嚼,温熟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圣济总录》卷十二:槟榔丸

      木香

      槟榔(锉)2两,大黄(锉,)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1两,木香1两,附子裂,去皮脐)1两,芎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人参1两,京三棱)半两,肉豆蔻6枚(去皮)。

      制法:上为末,每用此末2两,牵牛子取细末1两,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调荣卫,利胸,清头化痰涎,明视听,化积滞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临卧生姜橘皮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二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槟榔丸

      槟榔(锉)半两,肉豆蔻半两(去壳),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干姜)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1两。

      制法:上为末,生姜汁面糊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支饮,胸闷。

      用法用量:每服5,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槟榔丸

      槟榔)1两,牵牛子)1两,赤小豆)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1两,桑根白皮(锉)1两,肉豆蔻(去壳)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小豆大。

      功能治:涌水。

      用法用量:每服10,以温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槟榔丸

      槟榔(锉)3两,海藻(洗去咸,)3两,昆布(洗去咸,)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弹子大。

      功能治:病,咽喉肿塞。

      用法用量:每服1,含化。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槟榔丸

      槟榔(锉)5两,牵牛子)5两,木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柏子仁)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芎半两,当归(切,)半两,青橘皮(去白,)半两,人参半两,茯苓(去黑皮)半两,陈)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毒脚,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5,空、临卧生姜汤送下。以利为度。更量虚实,加减牵牛子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圣济总录》卷八十:槟榔丸

      槟榔,锉)1两,牵牛子(半生,半)1两,葶苈(隔纸)1两,恶实半两,木香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半两,郁李仁(去皮尖,,研)半两,壳(不去瓤)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防己半两,大黄湿纸裹,灰令香熟)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水气

      用法用量:每服40,空桑根白皮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槟榔丸

      槟榔,锉)3个,大戟(锉,)半两,牵牛子)1分,滑石(碎)1分,海蛤1分,瞿麦穗1分,旋覆花1分,甘遂)1分。

      制法:上为末,用软饭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十种水气

      用法用量:每服7-10商陆汤送下。若作,每服1钱匕,亦商陆汤调下;如躁,米饮调下。如取利动,继服葶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圣惠》卷五十四:槟榔丸

      槟榔1两,海蛤1两(细研),桂半两,诃黎勒皮1两,汉防己1两,木香1两,桑根白皮1两(锉),郁李仁1两,旋覆花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水气鼓胀,四肢羸瘦,喘息促急,食饮渐减,小便涩少,脐下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30木通汤送下,1日3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圣惠》卷九十八:槟榔丸

      槟榔2两,诃黎勒3两(生,用皮),桂子1两,木香1两,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微),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壳1两(麸微黄,去瓤),豆蔻半两(去皮)。

      制法:以桃仁郁李仁同研如膏,其诸药为末,入桃仁等膏,研令匀,以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一切壅胀,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四十九:槟榔丸

      槟榔3分,壳1两(麸微黄,去瓤),桔梗半两(去芦头),鳖甲1两(涂令黄,去裙襕),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3分,桂3分,木香3分,前胡3分(去芦头),川乌头3分(裂,去皮脐),川大黄1两(锉碎,微),当归3分(锉,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痃。发即两胁弦急,肋胀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以温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卫生总微》卷十四:槟榔丸

      槟榔2钱,木香2钱,青皮1两,姜黄1两,罗卜子(,取末)、牵牛子(取末)7钱半。

      制法:上为末,糊为,如黍米大。

      功能治:小儿腹胀,四肢肿满,气急喘闷,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四

      《医方类聚》卷八十九引《施圆端效方》:槟榔丸

      槟榔(大者)3个,牵牛(半生,半麸)3两,桂1两,陈皮(去白)2两,干姜)3两,青皮(去白)2两。

      制法:上为细末,糊为,如大豆大。

      功能治:消宿食饮,停滞闷。气滞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任下;妇人腹痛送下;男子,茴香送下。

      摘录:《医类聚》卷八十九《施端效

      《圣惠》卷四十二:槟榔丸

      槟榔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壳1两(麸微黄,去瓤),甜葶苈1两(隔纸紫色),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木通1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上气,胸中满闷,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以生姜汤送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圣惠》卷十五:槟榔丸

      槟榔半两,马蔺1分(微),甜葶苈半两(隔纸紫色),猪牙皂荚半两(去皮,令黄焦)。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时结胸,烦闷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20,以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四:槟榔丸

      槟榔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桂半两,赤芍药半两,附子半两(裂,去皮脐),干姜1分(裂,锉),牵牛子5两(微杵罗取末2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伤寒后虚冷,间有积滞流注脚,疼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温姜汤送下,相次以生姜粥饮投之。良久当利,未利再服。

      摘录:《圣惠》卷十四

      《兰室秘藏》卷上:槟榔丸

      炙甘草1钱,木香2钱,人参2钱,槟榔2钱,陈皮5钱。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破滞,消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0,食前白汤送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幼科金针》卷下:槟榔丸

      槟榔2两,大黄2两,实1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神曲和为

      功能治:痢疾初起实症。

      摘录:《幼科金针》卷下

      《疮疡经验全书》卷六:槟榔丸

      槟榔2两,壳2两,大黄4两,木瓜1两半,木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游风

      用法用量:每服30,空任意送下。用铁箍散之。

      摘录:《疮疡全书》卷六

      《幼幼集成》卷四:槟榔丸

      :小槟榔1两,南木香5钱,鹤虱子5钱,光贯众5钱,广灰5钱,陈漆渣(服灰)、正轻粉2钱,白雷丸2钱,巴豆霜2钱。

      制法:以漆渣灰5钱,同众药研为细末,面糊为,如麻子大。

      功能治:杀诸虫小儿一切虫积

      用法用量:每服20,五更时苦楝汤送下。

      摘录:《幼幼集成》卷四

      《圣惠》卷四十四:槟榔丸

      槟榔2两,牵牛子1两(微),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食茱萸半两。

      制法:上为末,以稀饧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暨疼痛,不能转动。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温水送下。以利为效。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医方类聚》卷九十四引《烟霞圣效方》:槟榔丸

      槟榔半两,芫花1两(),藜芦半两,狼草半两,巴豆15个(去皮膜油)。

      制法:上为细末,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心气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8-9,热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医类聚》卷九十四《烟霞圣效

      《圣惠》卷八十六:槟榔丸

      槟榔1分,朱砂(细研)1分,阿魏(面裹,面熟为度)1分,代赭(细研)1分,乳香(研入)1分,木香1分,五灵脂1分,麝香(细研)1分,肉豆蔻(去壳)1分,蟾头1枚(黄色),巴豆7枚(去皮,研,纸裹压去油)。

      制法:上为末,同研令匀,以面糊为,如黍米大。

      功能治:长肤,益色,化宿食,利调中,破积聚小儿食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2,以温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六

      《圣惠》卷四十五:槟榔丸

      槟榔1两,茯苓1两,紫苏1两,木香半两,桂半两,大麻仁1两,木通3分(锉),羚羊角屑3分,壳3分(麸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泽泻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脚发动,大小便秘涩,中满闷,连膀胱里急,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温水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婴童百问》卷五:槟榔丸

      槟榔5钱,木香(面裹,)3钱,青皮5钱(去瓤,巴豆30粒,去壳同,去巴豆),陈皮法亦用巴豆青皮)。

      制法:上为细末,蒸饼,如黍米大。

      功能治:小儿伤食,得之痛刺胁肋,胸烦闷,饮食不下,吐逆恶心,久不医治,渐成癖。

      用法用量:用米饮食前服。数多少量儿大小虚实加减。

      摘录:《婴童百问》卷五

      《扁鹊心书》:槟榔丸

      槟榔1两,芍药1两,苦楝子)1两,马兰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小便淋涩不通,及血淋石淋

      用法用量:每服4钱,热服

      摘录:《扁书》

      《圣惠》卷四十九:槟榔丸

      槟榔1两半,川大黄2两(锉碎,微),白术3分,壳3分(麸微黄,去瓤),木香半两,柴胡1两(去芦头),鳖甲2两(涂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食不消,成症癖,令人四肢干瘦,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暖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脉因证治》卷三:槟榔丸

      槟榔2钱,陈皮8钱,牵牛(头末)4钱。

      制法: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伤之轻者,饮食不化,鼓胀

      用法用量:每服20,姜汤送下。

      摘录:《治》卷三

      《医学正传》卷四:槟榔丸

      三棱(细切,)5钱,莪术(细切,)5钱,槟榔1两,实(去瓤,麸黄色)半两,陈皮(去白)半两,芜荑2钱半,雷丸5钱,鹤虱3钱(略),干漆5钱(无烟),木香3钱(不见),良姜2钱(陈壁土),砂仁1钱(去壳),麦糵面5钱(),黄连3钱(),甘草)3钱,神曲5钱(黄色)。

      制法:上为细末,米糊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小儿病,积块痛,大有虫。

      用法用量:每服30-50,空淡姜汤送下。今加使君子肉5钱尤妙。

      摘录:《医正传》卷四

      《鸡峰》卷七:槟榔丸

      茯神8分,山药8分,人参8分,五味子8分,附子8分,石斛8分,牛膝8分,苁蓉8分,远志6分,鹿茸6分,泽泻6分,山茱萸6分,蛇床子6分,黄耆6分,诃子6分,桂6分,熟地黄10分,麻仁12分,钟乳12分,槟榔10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男子五劳七伤,虚乏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0,空送下。

      摘录:《鸡峰》卷七

      《普济方》卷一九四:槟榔丸

      槟榔1两,郁李仁1两,续随子半两,甘遂半两(黄),(艹闾)茹8钱,柳根1两,黑牵牛1两,大黄1两,木通半两,海金砂半两,滑石1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梧桐子大。

      功能治:水蛊。

      用法用量:每服30,温送下。如泻,白粥补之。常服只10-15

      注意:忌盐、、油、、油腻、生冷、面粉半年。

      摘录:《普济》卷一九四

      《鸡峰》卷四:槟榔丸

      槟榔、芎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脚服药后麻痹渐退,而但微痛拘急,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30,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四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槟榔丸

      槟榔(锉)1两,砂(研)1两,阿魏(面裹,熟)1两,代赭(研)1两,乳香(研)1两,木香1两,五灵脂1两,肉豆蔻(去壳)1两,巴豆(去膜,出油尽)半两,蟾头1枚(焦)(一麝香)。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如黍米大。

      功能治:长肤,益色,化宿食,破积聚小儿食腹胀

      用法用量:本,《普济作“调中槟榔”。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圣惠》卷五十:槟榔丸

      槟榔半两,高良姜3分(锉),桂1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诃黎勒皮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豆蔻半两(去皮),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冷,上攻胸,呕吐酸水,不思饮食,胁虚胀。

      用法用量:每服30,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普济方》卷三八○:槟榔丸

      木香槟榔人参黄连等分

      制法:上为末,烂饭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病十三候,粪中食不化,水谷不曾消,皮肤如粟米

      用法用量:每服10,饭汤饮送下。

      摘录:《普济》卷三八○

      《杨氏家藏方》卷四:槟榔丸

      槟榔1两,赤芍药1两,白术1两,当归(洗,)1两,陈橘皮(去白)1两,乌药1两,青橘皮(去白)1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脚攻冲,腿膝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70,空、食前温熟水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卷四

      《圣惠》卷五十:槟榔丸

      槟榔1两,桂1两,干姜1两(裂,锉),茯苓1两,诃黎勒皮1两,豆蔻半两(去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甘草1分(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实半两(麸微黄),细辛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五。或宿食不消,或为霍乱,或疼痛,腹胀,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普济方》卷三九九:槟榔丸

      槟榔遣虫

      :鸡槟榔鹤虱贯众芜荑、川楝肉、使君子肉、雷丸雄黄干漆(存性)、轻粉巴豆(去壳油)、木香、黄)、灰(不见星如灰)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

      功能治:蛔厥腹痛。怒啼干痛,吐清涎,人中皆黑,谓之蛔厥,多似慢惊,但唇紫

      用法用量:槟榔遣虫(《法附余》卷二十二)。

      摘录:《普济》卷三九九

      《圣济总录》卷十七:槟榔丸

      槟榔2枚(锉,为细末),黑牵牛子4两(捣,取末2两)。

      制法:拌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风秘。大便不通,发躁饮。

      用法用量:每服20,温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更看脏腑虚实加减。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圣惠》卷十一:槟榔丸

      槟榔1两,木香半两,诃黎勒皮1两,桂3分,木通半两(锉),壳半两(麸微黄,去瓤),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伤寒胸不利,上气喘促,胁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20,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外台》卷七引《广济方》:槟榔丸

      槟榔7个,芍药5分,实7枚(),人参5分,大黄16分,青木香6分,桂4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一切,妨闷不能食。悬急,懊痛,气逆不顺。

      用法用量:《圣惠》本用法:以温送下。

      注意:忌生菜、热面、肉、蒜、粘食、生葱。

      摘录:《外台》卷七《广济

      《圣惠》卷六:槟榔丸

      槟榔1两,羌活1两,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尖,微),木香1两,川大黄1两(锉,微),牵牛子(捣罗取末)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麻仁2两(锉,研如膏)。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大肠实热,秘涩不通,心烦闷乱,冷热相攻,热如疟。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

      《圣惠》卷五十一:槟榔丸

      槟榔1两,防葵1两,白术1两,桂1两,麦糵1两(微),前胡1两(去芦头),鳖甲1两(涂令黄,去裙襕),木香半两,壳半两(麸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饮癖。腹胀满,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圣惠》卷五十四:槟榔丸

      槟榔1两,甜葶苈1两(隔纸紫色),甘遂半两(令微黄),汉防己半两,川朴消1两,当归1两(锉,微),木通1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滑石2两,泽泻半两,猪牙皂荚半两(去皮,微黄),商陆1两,牵牛子1两(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

      制法:上为末,以饭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十种水气腹胀喘嗽,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20,空以粥饮送下。以利为度,未得快利,即再服之。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圣惠》卷五十八:槟榔丸

      槟榔1两,诃黎勒皮1两,柴胡3分(去苗),桂1两,豆蔻半两(去皮),木香半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川大黄1两(锉碎,微),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肠冷热不和,大便难秘,食饮不消,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普济方》卷三十七引《圣惠》:槟榔丸

      槟榔1两,大黄)1两,麻子仁(,去壳,研)1两,壳(麸)1两,羌活(去芦)1两,牵牛()1两,杏仁(去皮尖,)1两,白芷1两,黄芩1两,人参半两。

      制法:上(父)咀,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大肠实热壅不通,腹胀满,大便秘实。

      用法用量:每服40,空用熟水送下。以大腑流利为度。

      摘录:《普济》卷三十七《圣惠》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槟榔丸

      槟榔(锉)2两,木香2两,芍药3分,壳(去瓤,麸)3分,桂(去粗皮)1两,大黄(锉,)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实,胁坚胀,泾溲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0,空米饮送下。利下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圣惠》卷七十九:槟榔丸

      槟榔1两,壳3分(麸微黄,去瓤),诃黎勒皮1两,木香半两,当归半两(锉,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川大黄1两(锉,微),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微),桑根白皮1两(锉),赤芍药半两,牵牛子1两(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产后虚,头面浮肿,胸胁刺痛,四肢烦疼,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前以生姜橘皮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圣惠》卷七十五:槟榔丸

      茯苓

      槟榔1两,茯苓1两,白术3分,桑根白皮1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壳3分(麸微黄,去瓤),甜葶苈1两(隔纸紫色)。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妊娠身体浮肿,腹胀满,小便涩,喘息促。

      用法用量:茯苓(《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圣惠》卷八十四:槟榔丸

      槟榔1分,丁香1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桂1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诃黎勒皮半两,人参1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小儿乳食不,伤于,致往来热,时复呕吐,不欲乳食,渐至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5,以薄荷生姜汤研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千金翼》卷十九:槟榔丸

      槟榔3两,桂3两,栝楼3两,麻黄(去)3两,杏仁(去皮尖双仁,)3两,茯苓3两,椒目3两,白术3两,附子,去皮)、吴茱萸5,厚朴()2两,干姜2两,黄耆2两,海藻2两,木防己2两,葶苈)2两,甘草)2两。

      制法:上为末,炼白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老小水肿虚肿,大病客肿作喘者。

      用法用量:饮服2,1日3次,加至4。不知,又加2,可至12

      摘录:《千金翼》卷十九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槟榔丸

      槟榔1两(一半,一半生),木香(微)半两,安息香(研)1分,桂(去粗皮)半两,青橘皮(去白,麸)半两,吴茱萸(汤洗,)1分。

      制法:上为末,以猪胆20枚,水如饧,和前末捣为,如小豆大。

      功能治:贲豚。从少上冲,昏乱,呕吐,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空嚼破,暖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圣惠》卷六十一:槟榔丸

      槟榔1两,芎半两,羌活半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羚羊角屑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壳3分(麸微黄,去瓤),牵牛子2两(一半生,一半微),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发背,一切恶疮及乳痈,结聚肿硬热痛,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前以粥饮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六十一

      《杨氏家藏方》卷十八:槟榔丸

      :青橘皮(去白,巴豆肉5枚同,去巴豆不用)1分,槟榔1分,罗卜子1分,香附子(香)1分,木香1分,黑牵牛半两(微)。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面糊为,如黍米大。

      功能治:小儿腹胀,胸闷,喘息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10,温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卷十八

      《圣济总录》卷十:槟榔丸

      槟榔1两半,干姜)1两,木香1两,皂荚(去皮,)1两,牵牛子3两(捣罗为末,取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攻注,脚疼痛,手足沉重。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前冷葱送下。微利为效。痛减即少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圣惠》卷九十八:槟榔丸

      槟榔1两,桂1两,壳(麸微黄,去瓤)1两,木香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微)1两,诃黎勒皮1两,川大黄(锉碎,微)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一切,脏腑壅滞。

      用法用量:每服30,以温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保命集》卷中:槟榔丸

      槟榔2钱半,陈皮(去白)1两,木香2钱半,牵牛(头末)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食伤腹满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15-20,米饮送下;生姜汤亦可。

      摘录:《保命集》卷中

      《圣惠》卷四十三:槟榔丸

      槟榔1两,鹤虱1两,桂1两,吴茱萸(汤浸7遍,干,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诸虫痛,多吐,四肢不和,冷上攻,腹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30,以热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阴证略例》:槟榔丸

      槟榔1分,木香1分,实半两(),牵牛(头末)半两,陈皮(去白)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饮食过多,膨闷。

      用法用量:每服20,米饮生姜汤送下。

      摘录:《阴证略例》

      《圣惠》卷九十八:槟榔丸

      槟榔1两,壳1两半(麸微黄,去瓤),牵牛子3两(微),羚羊角屑1两,前胡1两(去芦头),大麻仁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上焦壅塞,头不利,大小肠秘涩,腹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30,食前以生姜汤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九十八:槟榔丸

      槟榔半两,郁李仁半两(汤浸,去皮,微),川大黄半两(锉碎,微),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木香半两,牵牛子2两(微),木通半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脏腑壅滞,烦满,大小肠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0,食前以温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圣济总录》卷五十:槟榔丸

      槟榔(锉)2两,大黄(锉,)2两,壳(去瓤,麸)2两,桃仁(去皮尖双仁,面,研)1两,麻仁(研)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1两,木香1两。

      制法:除桃仁、麻子仁研外,为末,再同研匀,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肠受热,不宣通,瘕聚沉虙,胁胀满,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20,温水送下,1日2服,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圣惠》卷八十六:槟榔丸

      槟榔半两,木香半两,续随子1分,青黛半两(细研),麝香半两(细研),蟾头1枚(涂令焦黄)。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如绿豆大。

      功能治:小儿腹胀烦热,大便难。

      用法用量:每服3,以温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六

      《医方类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槟榔丸

      :白槟榔2枚,肉豆蔻2枚,附子2分,当归2分,青橘皮2分,吴茱萸2分,桂2分,青木香1分,白芜荑仁1分,大黄)1分,干姜1分,玄豆(生用)1分,黄连1分,续荽子3分(去壳)。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溲,更捣一千杵,,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一切

      用法用量:每日随岁数空服,熟水送下。

      摘录:《医类聚》卷二五四《保童秘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槟榔一物汤

      下一篇 槟榔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