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和胃丸

目录

《千金翼》卷十五:和胃丸

大黄1分,细辛1分,黄连1分,蜀椒(去者,汗)1分,皂荚(,去皮子)1分,当归1分,桂1分,杏仁(去皮尖双仁,)1两半,黄芩1两半,葶苈)半两,阿胶)半两,芒消半两,厚朴2分(),甘遂1两,半夏5分(洗)。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调六腑,安五脏,导达肠,令人能食。痛,悁烦噫逆,胸中气满,胁下邪气积聚,大小便乍难。并女人绝产。

用法用量:每服5,空送下,稍加至10,1日3次。

摘录:《千金翼》卷十五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和胃丸

甘草(生,锉)2两,高良姜(生)2两,藿香1两,桂(去粗皮)1两,丁香皮()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杵三二百下,为樱桃大。

功能治:冷热不和,不能饮食,胸满闷,唾吐逆,及一切疾。

用法用量:每服1盐汤嚼下,空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和胃丸

半夏(汤洗10遍,切作子)半分,牵牛子)半分,生姜1两(切作子),人参半两,矾蝴蝶半两,藿香半两,丁香1钱。

制法:上药先将半夏、牵牛、生姜于银石器,候水尽,干,与人参等药同杵为末,用生姜汁面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胃寒肠热,腹胀泄利。

用法用量:每服20,空食前用生姜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永类钤方》卷二十一:和胃丸

丁香1钱,藿香1钱,蝎尾1钱,白术(切,)1两,制半夏1两。

制法:上为末,姜汁糊,如小豆大。

功能治:小儿吐泻,有,不思饮食,困顿欲生

用法用量:每服3岁30,空生姜汤送下。

摘录:《永类钤》卷二十一

《普济方》卷一三七:和胃丸

大黄浸)1两,甘遂1两,桂枝1两,干姜1两,白术1两,茯苓1两,芍药1两,厚朴1两,半夏(洗)1两,巴豆10粒(去皮,研如脂)。

制法:上为末,入巴豆,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阳明病有停水,下痛而呕吐胁满者。

用法用量:每服2,白饮送下。

摘录:《普济》卷一三七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和胃丸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透)4两,干姜)1两半,当归(切,)1两半,人参1两1分,槟榔(锉)1两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2两,白术2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2两,桔梗)1两,甘草)半两,诃黎勒皮3分。

制法:上为末,面糊和,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胃虚冷,食即呕逆,水谷不化,或时泄利。

用法用量:每服15-20,温生姜枣汤送下,米饮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局方》卷三:和胃丸

:厚朴(去粗皮,锉碎,以生姜2两研烂同)、半夏(一半汤洗,晒干,微,一半生姜汁制作饼,黄),鳖甲(9肋大者)1枚(黄泥外固,以米2碗,化硇砂1两,放鳖甲干,取2两细研如粉),神曲(碎,)2两,麦蘖(微)2两,白术(锉,)2两,肉桂(去粗皮)2两,壳(去瓤,麸)3两,三棱)3两,青皮(去白,)3两,人参3两,陈皮(去白)4两,诃子,去核)4两,槟榔1两半,当归1两半,芍药1两,甘草)1两,干姜)3分,茯苓(去皮)3分。

制法:上为细末,蜜为,如小豆大。

功能治:温和,调进饮食。不和,中脘腹胀闷,不思饮食,呕吐逆,噫气吞酸,面色萎黄,消瘦胁刺痛,便利不调,少力嗜卧,体重痛;及虚劳胃虚弱,饮食不化,痞满

用法用量:每服20,加至30,微嚼破,温水送下,不拘时候。老幼弱皆可常服。

摘录:《局》卷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和胁饮

下一篇 和胃二陈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